首页 / 正文

赵逵传

赵逵字庄叔。他的祖先是秦国人,八世祖赵处荣时举家迁徙到四川,在资州定居。赵逵幼时领悟力强,读书一目十行,速度很快。他尤其喜欢搜集古书,研究历代王朝兴衰,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与当时的名人钜公一起谈论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遇到问题喜欢盘根问底,与他们相处也非常友好、亲近。绍兴二十年(1150),赵逵参加在四川举行的省试,一试中举。第二年直接赴京参加殿试,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义的策问,对君臣、父子之情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考中进士第一。当时秦桧想将他收在自己门下,而赵逵的回答仅称皇上之意,秦桧因此很不高兴。秦桧立即罢免了知举王日严,仅给赵逵授官左从事郎、签书剑南东川。高宗曾经询问秦桧赵逵在哪里?秦桧如实告诉了高宗。过了很长时间,宋高宗又问起赵逵的情况,赵逵因此得以拜官校书郎。赵逵独自一人赴朝廷就职,赴京途中遇到讨好秦桧愿望的征税官,他们搜遍了赵逵的行李,发现全是书籍,仅有为数很少的一些钱币。赵逵赴京任职后,没有私下悄悄地提着礼物去拜见秦桧,秦桧因此对他更加忌恨。

赵逵写了一首《灵芝诗》献给高宗,其中有“皇心未敢宴安图”的诗句,秦桧见了勃然大怒说“:赵逵竟还认为没有天下太平吗?”又对赵逵说:“馆职薪俸很少,你能够将全家接到京城居住吗?”赵逵婉言回答说:“父母亲年纪很大了,不适合做长途跋涉。”秦桧慢吞吞地说“:送你一百金币帮助你。”赵逵只得假装谦卑地表示奉命遵谨。秦桧又派遣亲信再三重复自己的意思,用委婉的语言暗示赵逵去秦桧府上谢恩,赵逵对此置之不理,秦桧因此更加愤怒,准备将赵逵排挤出宫,还未及行动,秦桧就一命呜呼了。

高宗吊口言秦桧回来后,立即提升赵逵为著作佐郎兼权礼部员外郎。高宗来到景灵官,秘书省起居只有赵逵一人。宋高宗多次注视赵逵,当天就命人将赵逵召至上殿接见他,皇上亲自迎接并对他说“:不知你是否知道,从始至终你都是我亲自提拔的。自从你考中进士后,被大臣等人阻拦,我很久都没有见到你。秦桧每天推荐的士人中,我从未听到他有一个言词提到你,由此我可以推断你不附庸权贵、阿谀奉承,你才真正是天子的得意门生啊!”皇上诏令赵逵为普安郡王府教授。赵逵上奏疏说“:朝廷进言之路已经很久没有畅通了,希望陛下广开言路,奖励那些直言纳谏的人,不要以地位尊卑为距离,不久就能够养成畅所欲言的开明风气。”高宗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赵逵在普安府谈到戾太子的事变时,普安郡王说:“戾太子在那个时候,应该杀死江充归顺汉武帝,你认为如何?”赵逵回答“:这不是臣子所能够做的。”普安郡王其意是有所指的。

绍兴二十六年(1156),赵逵升任著作郎,不久又官拜起居郎。入内谢恩,皇上又说“:秦桧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不愿归附顺从他的只有你一人。”赵逵说“:我没有能够效仿古人与权奸之臣抗争,仅仅是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而已,然而所有事奉宰相的各种礼节我也是不敢有所欠缺。”又说“:我受陛下的恩宠得到官位和俸禄,而奔走于权门之间,我不仅仅是不敢,而且是不忍心违背陛下的美意。”第二年赵逵任同知贡举之职,所有考生的考卷均交给赵逵审阅,以便革除历年考试中的作弊现象,于是得到了王十朋、阎安中等一批才识过人的学者。

当初,赵逵一直在举行殿试的贡院主持工作,蒋璨拜官户部侍郎,给事中辛次膺以蒋璨勾结权贵希求提升为由,将他退回。高宗得知此事后大怒,罢免了辛次膺的官职,将他交付赵逵处置,赵逵认为不能这样处理,蒋璨因此出任苏州知府,辛次膺仍得以依序上殿面奏。赵逵兼任给事中一职,时间不长,赵逵又升任中书舍人。考中进士以后第六年就担任京官加知制诰官衔,负责起草制、诰、诏、令、敕书等文书,这是南渡以后所从未有过的先例。高宗曾对王伦说“:赵逵正直淳朴,可以委以重任,从四川来的士人中我还从未见过有超过他的。我所以两年中几次给他加官,主要是为了回报他不趋炎附势、依附权贵啊。”

以前赵逵曾经推荐杜莘老、唐文若、孙道夫,他们都是四川的名士,到这时他奉高宗的诏令推荐士人,又推荐了冯方、刘仪凤、李石、郯次云,宰相与参知政事、枢密使等人将这件事报告了宋高宗。皇上说“:蜀人道路遥远,他们当中许多才华横溢、有经世致国之志的学者,如果没有人推荐,我们就没有办法发现他们。过去那些蜀中有才识的人大多与世隔绝,朝廷几乎一个也不能得到,那是非常可惜的。”自从秦桧独揽大权,把持朝政以后,蜀中学士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所以高宗言谈中会提到这个问题。

赵逵以疾病缠身为由请求任朝外官职,宋高宗让自己的御医王继先为他治病,可惜病情太重,已经无法救治了。赵逵逝世时四十一岁。宋高宗因赵逵的早逝而不断流泪叹息,感到深深的遗憾。赵逵曾说过:“司马温公不近非份女色,不拿不义之财,我虽然不能与他相提并论,还是非常仰慕他。”

当秦桧飞扬跋扈,权倾一世时,敢于反抗、抵触秦桧的虽然不仅仅是赵逵一人,但高宗多次称赞他不附庸权贵,又赞扬他的文章风格与苏轼相近,所以称他为“小东坡”,但未等到重用赵逵就死去了,可惜他的许多有关朝政的议论、建议都未能流传后世。赵逵著有《栖云集》三十卷。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 良吏 鲁芝 胡威 杜轸 窦允 王宏 曹摅 潘京 范晷 丁绍 乔智明 邓攸 吴隐之·房玄龄
  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六·赵尔巽
  卷二十四 德宗·王夫之
  卷之五百七十八·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八·朱国祯
  卷三十二·萧常
  列传卷第十五 高丽史一百二·郑麟趾
  ·上孔兵备书·丁曰健
  慕容绍宗传·李百药
  秦琼传·欧阳修
  鲁世任传·张廷玉
  卷五十六·杨士奇
  三八、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考·钱穆
  第五章知行总论·孙中山
  卷八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彭定求

        卷40_1 【奉和过旧宅应制】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   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   遗簪谬昭

  • ◆陈学士秀民(寄情稿)·顾嗣立

    秀民,字庶子,温州人,一云嘉兴人。博学善书,为武冈城步巡检、知常熟州。张氏时为参军,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未详所终。钱宗伯牧斋云:周玄初《鹤林集》载庶子作《来鹤诗》,在洪武己巳二十二年,则知其明初尚在也。

  • 卷三百二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十三紫薇花类五言古紫薇          【唐】杨于陵晏朝受明命维夏走天衢逮兹三伏候息驾万里途省躬既局蹐结思多烦纡簿领幸无事宴休谁与娯内斋有佳树双植分庭隅绿叶下成

  • 第二十一回 王冲霄赌博输钱 武宗爷脱衣洗澡·蒲松龄

    话说大姐合王龙定计要赢万岁,遂丢了个眼色,那丫头将气球拿过来。万岁说:"我装憨给他瞧瞧。"说;"乜个东西,丫头你拿了去罢,我才吃了饭。"丫头抿着嘴笑,放在桌上。万岁说:"二姐,他既有诚敬之心,咱就饶他,拿刀来切开我尝尝。" 万岁

  • 卷三·温庭筠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温飞卿诗集笺注> 钦定四库全书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三   明 曾益 撰 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 春晓曲【嗣立案才调集此诗及边笳曲侠客行春日咏嚬太子西池共七首皆齐梁体】 家临长信往来道【

  •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四·仪卫志一·脱脱

        ◎仪卫志一   辽太祖奋自朔方,太宗继志述事,以成其业。于是举渤海,立敬瑭,破重贵,尽致周、秦、两汉、隋、唐文物之遗馀而居有之。路车法物以隆等威,金符玉玺以布号令。是以传至九主二百馀年,岂独以兵革之利

  • 卷四·陆以湉

    ◎高东溪宋高东溪先生登,上渊圣皇帝五书,集中尚存其四,大旨皆主于任用君子黜退小人。有云:&ldquo;昔汉元帝承宣帝之后,好贤不坚,恶恶不著。知萧望之、周堪、张猛之为贤,任之且贰而勿专;知弘恭、石显之为恶,去之且疑而勿决。卒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弁言·钱仪吉

    这本「碑传选集」系自清道光间嘉兴钱仪吉(衎石)汇纂的「碑传集」选录而成的。钱氏尝就清初(始于天命纪元)讫嘉庆朝止二百年间「采集诸先正碑版状记之文,旁及地志杂传,依杜氏大珪、焦氏竑之例」(引钱氏「自序」语),辑为一集(初称

  • 房琯传·欧阳修

    房琯的字叫次律,是河南府河南县人。父亲是房融,武则天时,以正谏大夫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705),被贬死在高州。房琯年少时好学,风格沉稳整饬,因父亲的地位成为弘文馆生员。后和吕向一起隐居在陆浑山,十年不与人交往。

  • ●图民录卷二·袁守定

    丰城袁守定易斋着 祥刑 得祥刑意 治狱主仁恕 非至明不敢折狱 非佞折狱 慎用三木 不用刑求 不躬坐狱讼 刑官不易为 一成而不可变 一刑误则天怒 收纸先后 呈状无不准无滥准

  • 卷一百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一 朱批周瑛奏摺 雍正元年六月初四日四川松潘总兵官【臣】周瑛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一介武夫至愚至贱由千把历陞化林副 将兹蒙 圣

  • 校勘学方法论·胡适

    &mdash;&mdash;序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陈援庵先生(垣)在这二十多年之中,搜集了几种很可宝贵的《元典章》抄本;民国十四年故宫发现了元刻本,他和他的门人曾在民国十九年夏天用元刻本对校沈家本刻本,后来又用诸本互校

  • 卷二十四·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四复次善现,汝观何义言即眼处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耳鼻舌身意处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具寿善现答言:世尊,若眼处。若耳鼻舌身意处。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眼处增语及耳鼻舌身意处增语。此增

  • 下部赞·佚名

    □思那里思咄乌嚧诜伊乌嚧诜□□□布思那里思咄丽伊所纥耶喃布□□□伊呜嚧诜于呬所倒奴噜阿勿倒奴噜□门啒利呼唵吽谋苏吽噎而坭缓奴嚧呼诎郁□涅萨底拂罗辞所底郁喏夷囒纱曼□□能□□□览赞夷数文敬礼称赞常荣树,众

  • 怎样增高佛教在国民中的地位·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星嘉坡天福宫佛教徒欢迎会讲──我们中国佛教访问团,承星嘉坡的全体佛教徒开欢迎会,觉得非常的荣幸欣快!我对星嘉坡的佛教同人感激之下,特提出“怎样去增高佛教在国民中的地位”一题来讲:本来、佛教在世

  •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慧思

      我闻如是。释迦牟尼佛悲门三昧观众生品本起经中说。佛从癸丑年七月七日入胎。至甲寅年四月八日生。至壬申年年十九。二月八日出家。至癸未年年三十。是腊月月八日得成道。至癸酉年年八十。二月十五日方便入涅槃。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延寿

    全一卷。略称唯心诀。宋代僧永明延寿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为永明延寿阐明其唯心思想之着作。延寿主张千途异说归于一法,而万法归于一心;法华、般若、思益、华严、圆觉、楞严、大集等诸经亦一法之千名而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