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浮石禪師語錄卷二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

蘇州府吳江報恩禪寺語錄

元旦,上堂。「昨日舊年,今朝新歲。凍筍抽尖,寒香遠遞,秖因不變舊時顏,正合人間添一歲。處處兒騎竹馬,家家門換桃符,鄉村野老放酣歌,林下道人靜無語。所以,天不言,四時行;地不言,萬物生;聖人不言,垂衣拱手,萬國來王;衲子不言,坐斷溪山,包羅風月。且正恁麼時,如何是裕國祐民一句?」驀拈拄杖,云:「杖頭撥轉無為化,闔國謳歌樂太平。」

上堂。「『有句無句』,朝為田舍郎。『如藤倚樹』,暮登天子堂。『樹倒藤枯』,將相本無種。『句歸何處』,男兒獨自強。向此四句中見得徹去,便知向上宗乘、具超方眼目,千聖羅籠無處、萬法繫綴無由,直下坐斷塵情意想,不落見聞覺知,自然機用雙行,十虛通透。其或未然,不免向他語言上卜度、機境上摶量,業識茫茫,無本可據。何則?不見道:『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且道:二俱不涉又作麼生?了取平常心是道,四威儀內坦堂堂。」

結夏,上堂。僧問:「承師有言:『無禪可參,無法可聽。』未審今日結制又作麼生?」師云:「事不重科。」進云:「恁麼則掀倒禪床去也?」師云:「還有轉身處麼?」僧喝,師云:「也是泥中洗塊。」問:「天地未判、朕兆未分,未審向什麼處結制?」師打,云:「正合其宜。」進云:「何得錦上添花?」師又打,云:「為要闍黎著眼。」進云:「黃金自有黃金價,誰肯和沙賣與人?」師云:「也須驗過。」問:「古人云:『盡大地都是覓作佛的,要尋個無心道人了不可得。』未審如何是無心道人?」師云:「問從何來?」進云:「莫謂無心云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師云:「過得也未?」乃云:「三春已過,九夏方臨,了則便了,何用勞神?只要九十日內莫動一步,十二時中莫生一念。一念不生,安居平等性智;一步不動,遊戲圓覺伽藍。如斯履踐,自然箇箇常光現前、各各壁立萬仞,不與諸塵作對、不與千聖同途。是以廣額屠兒日宰千羊,放下屠刀便云:『我是千佛一數。』雲門大師見釋迦老子,便要一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二俱不受則且置,如何是衲僧正眼?」良久,云:「纔逢立夏後,是處綠陰多。」

復舉:「僧問睦州:『高揖釋迦,不拜彌勒事如何?』州云:『昨日有人問,趕出了也。』僧云:『恐某甲不實那?』州云:『拄杖不在,笤帚柄聊與三十。』」師云:「不是師子,定然逐塊。若是報恩,待他道:『昨日有人問,趕出了也。』便合掌進前云:『高揖彌勒,不拜釋迦,又如何?』待擬開口,拂袖便出,非但笤帚柄短,縱使拄杖子長也打不著。還有為睦州出氣者麼?縱然出得,也是同坑無異土。」

上堂。「時逢五月,芒種時節,東家插秧,西家刈麥。賓頭盧尊者剔起眉毛,達磨大師剛言不識佛法、世法,打成一片,檀那遠供亦可消得。眾中還有恁麼人麼?有,則出來道看;若無,山僧自道去也: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西堂白嶠請上堂。「六月熱,五穀結,大有之年驗在今日,將謂世俗之談,未具衲僧眼目。所以道: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報恩到者裡不敢望空啟告,節外生枝。是故,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末後乃云:『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于此二中間未嘗說一字。』達磨大師見梁武帝,帝問:『朕自即位以來,造塔度僧,有何功德?』磨云:『著相外求非真功德。』『如何是真功德?』磨云:『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磨云:『廓然無聖。』帝云:『對朕者誰?』磨云:『不識。』有般漢聞恁麼舉,強作主宰,總不恁麼,大棒打不回頭、千般羅籠不住,大似十字街頭石敢當,秪成得箇頑漢。若真丈夫,眼裏有觔、皮下有血,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時,時時如是、日日如是、月月如是、年年如是,單單只守箇閒閒地饑來喫飯、困來打眠,寒則向火、熱則乘涼,上無諸聖可慕、下無眾生可度,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忽然撞著明眼道流,輕輕拶著,直得山頭浪起、海底塵生,且道據箇甚麼道理便乃如是?」舉拂,云:「會麼?自從踏著生前路,便向威音那畔行。」

上堂。僧問:「昨日迅雷鳴,涼風到處生,我師登寶座,賓主歷然分。如何是賓中賓?」師云:「此去西天十萬程。」「如何是賓中主?」師云:「龍袖拂開全體現。」「如何是主中賓?」師云:「象王行處絕狐蹤。」「如何是主中主?」師云:「歸家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進云:「賓主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云:「日午打三更。」進云:「恁麼則出群須是英靈漢,敵勝還他師子兒。」師云:「如何是敵勝處?」僧便喝,師便打。僧禮退,師云:「更與一頓。」乃拈拄杖,云:「一回拈出一回新,一度用來一度快。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卻你拄杖子。芭蕉老漢但能繼富,不能周貧,致使後代兒孫節目上更生節目。報恩則不然,有也不與、無也不奪。」驀拈杖,云:「吽!一種平懷,有誰能及?」

解夏,上堂。「休夏九旬,功圓三月。」以杖敲空,云:「打開方便門,俱從者裏出,乍見陰疏嫩柳,俄聞蟬噪秋條,節令推遷,陰陽反覆,無生曲調不越宮商,智體如如離聲絕色,從來未嘗覆蓋,今日豈有遮攔?秪要一念不落情塵,頓證自家境界,如龍得水、似虎靠山,有佛處羅籠不住、無佛處呼喚不回。正當恁麼時,作麼生即是?打開布袋無餘事,秪要勤看水牯牛。」

香山濟長老至,上堂。「昨夜燈花爆,今朝喜鵲噪,將謂有客來,恰是門人到。到後事如何?慇懃為解丁香結,放出枝頭自在香。」

回山,上堂。「春去秋來事若何?寒江▆釣興偏多,不將香餌輕相誘,要獲竿頭稱意魚。既不將香餌,稱意魚作麼生獲?鶴有九皋方展翼,馬無千里謾追風。」

開爐,上堂。「年年小春月,望日復開爐,近水不近山,柴炭兩俱無。那容諸衲子僵臥起為甦?只要當下了,觸處自溫和,溫以自利、和以利他。自利故,上無攀仰、下絕己躬;利他故,上合十方諸佛同一道力、下合六道眾生同一悲仰。自利、利他則且置,即今作麼生了?任從滄海變,終不與君通。」

上堂。僧問:「三條椽下則不問,七尺單前事若何?」師云:「急須領話。」進云:「恁麼則掀倒禪床去也。」師云:「腳跟痛與一頓。」乃云:「三世諸佛說不到處、歷代祖師提不起處、一大藏教詮註不及處,無大得大,一段光彩盡在山僧拄杖頭上。把住,則四聖六凡莫辨;放行,則狸奴白牯瞻依。且道:不把住、不放行又作麼生?山河天眼裏,世界法身中。」

接待寺,上堂。僧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云:「丹青描不出。」進云:「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云:「千聖覓無蹤。」進云:「如何是人境俱奪?」師云:「胭脂落漢家,胡女無顏色。」進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云:「龍袖拂開全體現,象王行處絕狐蹤。」進云:「今古應無墮,分明絕覆藏。」師云:「切莫詐明頭。」乃云:「未到接待,早已令人疑著;既到接待,果然門開八字、殿閣精嚴,諸上善人咸集於此,一箇箇文殊普賢、一箇箇釋迦彌勒。晝開香積,飯似雪山;夜滿參堂,十方雲水。山河大地發歡喜心,蠢動含靈咸霑厚德,一切無漏勝善俱從這裏流出,有佛處敲枷打鎖、無佛處痛下針錐,且總不恁麼時又作麼生了達?天高群象正,海闊百川朝。」

費英仲送法衣,請上堂。「千梭織就,萬縷合成,不假苦工,焉成世用?有為之法尚爾,無為之道亦然。故云:『以思無思之妙、反思靈燄之無窮,思入無思,性相平等。』所以三世諸佛也恁麼、歷代祖師也恁麼、天下老和尚莫不恁麼,惟有山僧不恁麼。且道:恁麼、不恁麼,還有優劣也無?」提起衣云:「大庾嶺頭藏不得,如今也要大家知。」

禪智寺,上堂。「未有常行而不住,昨日在報恩;未有常住而不行,今朝來禪智。報恩、禪智雖有殊,行、住從來沒兩箇。既沒兩箇,行時即是住時,目下不離報恩;住時即是行時,向已早來禪智。行無所行、住無所住,行、住兩忘,報、禪不二。所以云:『動若行雲、止猶谷神,既無心於彼此,寧有象於去來?』正當恁麼時,一句作麼生道?域中日月縱橫掛,一亙晴空萬古閒。」

上堂。僧問:「隨處作主,遇緣即宗,不落棒喝語默,請師直截指示。」師云:「高著眼。」進云:「若然,則超今越古。」師云:「拈卻今古又作麼生?」僧喝,師便打。問:「止持作犯即不問,本元心地事如何?」師云:「腦後著眼。」進云:「恁麼則鳳羽沖霄漢,神龍便解飛。」師云:「更須進步始得。」問:「坐斷須彌頂,掀翻海底天,木人擎日月,未透衲僧關,如何方得透關?」師云:「竹溪水秀。」進云:「龍得水時添意氣,虎逢山勢長威獰。」師云:「料掉沒交涉。」乃云:「臘月天寒,霜花滿目,袖手當胸,了無思筭。無思筭,誠思筭,衲僧分上渾無事,冷坐蒲團著眼看。大眾!既然無事,看個什麼?」擲下杖,云:「切莫瞌睡。」

上堂。「靈光不昧,萬古徽猷,智鑑洞明,十虛普應。所以遇緣即赴、隨處立宗,有時向孤峰頂上嘯月披雲、有時向十字街頭拋沙撒土,卷舒在我,縱奪臨機,把住,則乾坤黯黑;放行,則日月爭光。正當恁麼時,把住是?放行是?」良久,云:「是處是慈氏,無門無善財。」

上堂。「最初機,末後句,亙古亙今,覆天載地,了即便了,會終難會。恁麼說話,已悟者聞之,如水投水、似空合空;未悟者聞之,如熱見重裘、寒遇絺綌。且道:不落迷悟又作麼生?」以拂打圓相,云:「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

上堂。「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不饑不渴者,飲食自無心。大眾且道:誰是不饑不渴者?」拈杖,云:「上大人,丘乙己,尒小生,可知禮也。」

歸院,上堂。「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難睹,欲識大道真體,不離聲色言語。」

豎拂,云:「大眾看看,誌公和尚來也,即今在山僧拂子頭上橫說豎說,汝等諸人還聞麼?若道聞,且道他說箇什麼?若道不聞,汝等諸人豈無耳耶?向這裏轉得身、吐得氣,許汝少分相應;其或未能,山僧未免聊通一線:前月十七去,今月十三回,當此何時候,臘梅滿樹開。」喝一喝,擲拂子,下座。

歲旦,上堂。「元正啟祚,萬物咸新,年新、月新、日新、時新,纖洪長短莫不皆新。」拈杖,云:「且道:者條拄杖子還有新舊也無?諸方盡道本無新舊,也是布袋裡老鴉。山僧即不然,閑時倚壁渾如舊,拈出當陽宛似新。」喝一喝,下座。

解制,上堂。「制有結、有解,法無古、無今,有無之義雖殊,水月空花俱幻。天下東西十三省,南北有兩京,中間一條大官路,盡在諸人腳下行。踏著、踏不著置之不論,前程忽有人問:『從甚處來?』切莫道:『報恩來。』因甚如此?不將平實對,秪要使他疑。」

佛誕,結制,上堂。「瞿曇為眾不尋常,纔出娘胎便舉揚,千古相傳無別事,鄉村四月正農忙。眾中如有為眾竭力者,不妨出眾互相激揚,以啟後昆,豈不為妙?如或未能,且聽山僧新令。今日報恩結制,開出三條新例:第一、肚饑須向齋堂裏噇飯,第二、內逼須向東廁頭屙屎,更有一條不說破也,要諸仁各自知。」復舉:「芙蓉太毓禪師因行食到龐居士前,士擬接,師乃縮手,云:『生心受供,淨名早訶,去此一機,居士還甘否?』士云:『當時善現豈不作家?』毓云:『豈干他事?』士云:『食到口邊被人奪卻。』毓便下食,士云:『不消一句。』」師云:「太毓因行掉臂,用力不多;居士相孔著楔,甚得其便。二俱作家置之勿論,只如末後道:『不消一句。』且道是那一句?」良久,云:「信心檀越一餐齋,薄供應消四兩福。」

普淨庵,上堂。「二十年來離此菴,秪因箇事詰諸山,而今老大歸何得?灑水成冰大伏天。大眾!見即見,覓還難,捕風捉影莫追攀,無孔鐵錘當面擲,金剛寶劍逼人寒,猿抱子歸青嶂外,鳥銜花落碧巖前,分明披露者消息,秪為時人不解參。正當恁麼時,歸家穩坐則且置,為物興慈又若何?」良久,云:「會麼?陣雲橫海上,拔劍攪龍門。」

上堂。僧問:「二十年來喜復旋,眉毛鼻孔尚依然,錦衣故里人爭望,盡道吾師得正傳。一句正傳則不問,即今相見事如何?」師云:「戶外秦峰秀。」進云:「恁麼則猿抱子歸青嶂外,鳥銜花落碧巖前。」師云:「是什麼意旨?」進云:「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師云:「大有人未肯在。」乃云:「饑者食,渴者飲,不饑不渴者,請進雲水堂,上單好安寢,不安寢,普淨檀林飯似山,飽上加餐終作疹,不作疹,惟有通方過量人,非但吸盡東海水,猶把秦山一口吞。且道:東海水作麼生吸?秦駐山作麼生吞?大眾還會麼?鶴飛千丈雪,龍起一潭冰。」

上堂。「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卓拄杖,云:「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涼。」

馬鳴菴,上堂。「本是無形,咸曰神靈;本是無聲,咸曰馬鳴。風來則草偃,水到則渠成,不假半點安排,寧許絲毫湊泊。伶俐漢領在言前、薦於機外,便知長安自鬧,我國晏然;脫或未能,山僧未免為現前四眾別開一路。」豎拂,云:「大眾看看:三教聖人盡在山僧拂子頭上,牽枝引蔓,說妙談玄,言有千殊,理無二致。仲尼云:『吾道一以貫之。』老子曰:『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瞿曇曰:『惟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三教聖人雖則把手共行、同鼻出氣,在我衲僧分上又且不然。何故?二由一有,一亦莫守,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喝一喝。

範維那請上堂。僧問:「不屬陰陽界,無形本寂寥,今日和尚高陞寶座所為何事?」師云:「秪為你者瞎漢。」進云:「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師云:「不打自招。」進云:「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師云:「痴人說夢。」進云:「蒼天,蒼天。」師云:「叫屈作麼?」乃云:「客棹泛秋波,芙蓉兩岸敷,眾公能了達,何異老頭陀?便知佛佛授手無別授、祖祖相傳無別傳,無授、無傳明底事,了無奇特惑人間。蒸砂不成飯,掘地難覓天,鈍鳥逆風飛,蝦跳不出斗。所以雲門大師云:『扇子

猜你喜欢
  卷六·佚名
  佛说内藏百宝经·佚名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密云圆悟
  卷五百一十六·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佚名
  劝发菩提心集卷上·慧沼
  佛学大系·太虚
  八正道经正文·佚名
  中缅印要在佛教中联合起来·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二卷·宝亮
  卷第五·箬庵通问
  选佛谱卷第五·智旭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五·唐慧琳
  第三十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欧阳修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晟幼孤,奉母孝。身长六尺。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凤翔节度使高升召署列将

  • 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六·赵尔巽

      赵慎畛 卢坤曾胜 陶澍   赵慎畛,字笛楼,湖南武陵人。为诸生时,学政钱沣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条上川、楚善后屯田保甲事宜。巡通州漕,革陋规,廉得杨村通判科索剥船,奏褫其

  • 卷第二百八十四 後晉紀五·司马光

      起閼逢執徐(甲辰)二月,盡旃蒙大荒落(乙巳)七月,凡一年有奇。   齊王開運元年(甲辰、九四四年)   二月,甲辰朔,命前保義節度使石贇守麻家口,前威勝節度使何重建守楊劉鎮,護聖都指揮使白再榮守馬家口,西京留守安彥威守河陽。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五月乙卯朔上谕大臣曰朕省阅天下事日有常度每退朝阅群臣及四方章奏稍暇即读书史至申时而常程皆毕乃习射晚则复览投匦封事日日如是也中兴圣政臣留正等曰为天下者岂易哉躬勤而治君德明矣夫户枢之不

  • 卷十九·杨士奇

    永乐元年夏四月丁未朔享 太庙 安南权理国事胡大互遣使奉表及方物贺即位且奏曰昔天朝 太祖高皇帝受 天明命统一寰宇前安南王陈日煃率先诸夷输诚奉贡蒙恩锡爵俾王其地不幸日煃丧已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臣陈氏之

  • 卷之五十二终·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成化四年夏四月庚寅朔享 太庙 遣 官祭司灶之神○诏给庆云伯周寿顺天府涿州庄田六十三顷有奇不为例时方禁求庄田者而寿乃 皇太后第冒禁以请 上不得已与之○辛卯命故忠义前卫带俸都指挥

  •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尚史卷十三·李锴

    世家六卫世家【始武王十三年终秦二世元年凡九百一十四年传三十七世】康叔 康伯 考伯 嗣伯 伯 靖伯贞伯 顷侯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弟也武王即位于社南羣臣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康叔封传礼史记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賛

  • 卷二十二·萧常

    <史部,别史类,萧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二    宋 萧常 撰列传十七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相与赠賵皆辞不受长八尺美须眉与同县邴原平原华歆友善并

  • 第二部分:辛亥风雷·喻血轮

    戴季陶之谐联戴季陶文章勋业,俱极辉煌,昔为报人时,性情潇洒,不拘细节,清末以戴天仇笔名,为上海《民立报》撰文,酒后茶余,喜游览各秘密场所。某岁除夕,为友人邀赴法租界燕子窠观光,时窠主修葺烟室方竣工,乃乞戴为书一楹联,戴适见门

  • 乔宇传·张廷玉

    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父乔毅曾当过工部左侍郎。父亲乔凤当过职方郎中。他们都以廉洁著名。乔宇自己考中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初任礼部主事。弘治初年,王恕当吏部尚书时调他到文选司,三次升迁做到郎中。他在自己家中

  • 卷四十二·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二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一>盟【詛】珠盤玉敦周禮司盟掌盟載之法凡邦國有疑會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及其禮儀北面

  • 卷一百八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七邢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六十观象授时唐书志日躔盈缩略例曰北齐张子信积候合蚀加时觉日行有入气差然损益未得其正至刘焯立盈缩躔衰术与四象升降麟德术因之

  • 卷十四·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十四宋 吕本中 撰文公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左氏传毛伯衞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公羊传毛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也逾年矣何以谓之未君即位矣而

  • 卷第十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十九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法语下 示友荃孙居士 何物高于天何物厚于地何物逼塞于虚空何物养育于群类从上名公钜儒如裴张白赵苏黄辈皆不离富贵功名荷担此事只恐人不自觉未免受

  • 卷第十·宗密

    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十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十四上 叹佛功德 怜愍世间大医王  身皆智慧及寂静  无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礼无上尊  世救要求然后得  如来无上而为归  随佛世间如犊子

  •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三·牧云通门

    姑蘇西華山秀峰寺門人(行瑋)等編像贊釋迦佛在鹿苑初度憍陳如五尊者圖草座未敷,全機已露。寶藏打開,兩手分付。癡哉五人,別尋道路。雖然罕遇克家,也為難脫滯貨。三七思惟已後,賺殺好人無數。而今別有家風,盡大地人一棒打來齊

  • 天道偶测·李塨

    七十岁冬至患类中风病夜不能寐因思古人测天如覆盆如鸡卵似皆未确覆盆鸡卵则天包地外无地以载之矣乃天为一可转之物而日有常度则天为有形有体之物矣而乃无所附着乎无所附着则无边无际何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确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