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台湾

  台湾: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乾掠近海郡县,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乾遁入台湾。天启元年,闽人颜思齐引日本国人据其地。久之,为荷兰所夺。清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人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曰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光绪十三年,改建行省。光绪十三年九月庚午,闽浙总督杨昌濬、台湾巡抚刘铭传会奏,略云:“台湾疆域,南北相距七百馀里,东西近者二百馀里,远或三四百里,崇山大溪,钩连高下。从前所治,不过山前迤南一线,故仅设三县而有馀。自后榛莽日开,故屡增厅治而犹不足。光绪元年,沈葆桢请设台北府、县以固北路,又将同知移治卑南以顾后山,全台官制,粗有规模。然彼时局势,未闻择要修举,非一劳永逸之计也。臣等公同商酌,窃谓建置之法,恃险与势,分治之道,贵持其平。台省治理,视内地为难,而各县幅员,反较多于内地。如彰化、嘉义、凤山、新竹、淡水等县,纵横二百馀里、三百里不等,仓卒有事,鞭长莫及。且防务为治台要领,辖境太广,则耳目难周,控制太宽,则声气多阻。至山后中、北两路,延袤三四百里,仅区段所设碉堡,并无专驻治理之员,前寄清虚,亦难遥制。现当改设伊始,百废俱兴,若不量予变通,何以定责成而垂久远?臣铭传于上年九月亲赴中路督剿叛番,沿途察看地势,并据各地方官,将境内扼塞道里、田园山溪,绘图贴说,呈送前来。又据抚番清赋各员弁将抚垦地所陆续禀报,谨就山前后通局筹画,有应添设者,有应改设者,有应裁撤者。查彰化桥孜图地方,山环水複,中开平原,气象宏敞,又当全台适中之地,拟照前抚臣岑毓英议,就该处建立省城,分彰化东北之境设首府曰台湾府,附郭首县曰台湾县,将原有之台湾府、县改为台南府安平县。嘉义之东,彰化之南,自浊水溪至姑石圭溪止,截长补短,方长四百馀里,拟添设一县曰云林县。新竹苗栗街一带,扼内山之冲,东连大湖,沿山新垦荒地甚多,拟于新竹西南各境添设一县曰苗栗县,合原有之彰化,及埔里社通判,一厅、四县,均隶台湾府属。其鹿港同知一缺,应即裁撤。淡水之北,东控三貂岭,番社歧出,距县太远。基隆为台北第一门户,通商建埠,交涉纷繁,现值开采煤矿,修造铁路,商民麕集,尤赖抚绥。拟分淡水东北四堡之地,撤归基隆厅管辖,将原设通判改为抚民理番同知,以重事权。此前路添改之大略也。后山形势,北以苏溪为总隘,南以卑南为要区,控扼中权,厥惟水尾。其地与拟设之云林县东西相直,现开路百九十馀里,由丹社岭集集街经达彰化,将去省城,建立中路,前后脉络,呼吸相通,实为台东锁钥。拟添设直隶州知州一员曰台东直隶州,左界宜兰,右界恒春,计长五百馀里,宽约四十里、十馀里不等,统归该州管辖,仍隶于台湾兵备道。其卑南厅旧治,拟请改设直隶州同一员。水尾迤南,改为花莲港厅。其内已垦熟田约数千亩。其外海口水深数丈,稽查商舶,弹压民番,拟请添设直隶州判一员,常川驻紥,均隶台东直隶州属。此后路添设之大略也。谨按台湾疆土赋役,日增月广,与旧时羁縻侨置情形迥不相同,因地制宜,似难再缓。况年来生番归化,狉榛之性初就范围,尤须分道拊循,藉收实效。辑遐牖迩,在在需员,臣等身在局中,既不敢遇事纷更,以紊典章之旧,亦不敢因陋就简,以失富庶之基,损益酌中,期归妥协。”二十一年,割隶日本。省在福建东南五百四十里。西北距京师七千二百五十里。东界海;西界澎湖岛;南界矶头海;北界基隆城海。广五百里,袤一千八百里。一统志载户口原额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滋生男妇大小口共一百七十八万六千八百八十三,户二十二万四千六百四十六。领府三,州一,厅三,县十一。台湾屹峙海中,为东南屏障,四面环海,崇山峻岭,横截其中,背负崇冈,襟带列岛。浪峤南屏,鸡笼北卫,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畜牧之饶,无异中土。诚东南一大都会也。

  台湾府:冲,繁,疲,难。为台湾省治。巡抚、布政使、分巡兵备道兼按察使衔,共驻。其地东及东南界台东州;西及北界海;南及西南界台南府;东北界台北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四度三十三分。京师偏东四度二十分。领县四,厅一。台湾冲,繁,疲,难。倚。分彰化县治。葫芦墩,巡司驻。彰化繁,难。府北百里。鹿港,县丞驻。云林难。林圮埔,县丞驻。苗栗冲。大甲,巡司驻。埔里社厅调。府东南。其山在府境者,西北:五鹤、牛困山。西:史老榻山。南:芦芝、芎根、郡坑、松柏山、土山。东:内山。浊水出埔里社厅东南山,西南流,左合二水,经云林县东北,一水自南来注之。曲北,右纳一水,经县北。又西北,一水自嘉义县来,北流注之。又西经牛埔厝,歧为三支:一支曰石龟溪,西为牛椆溪;一支曰虎尾溪,经汕头厝为麦藔港,并经县西入于海;一支为东螺溪,又歧为三,曰刺桐港即番挖港,曰鹿港,曰二林港,并经彰化县西入于海。大肚溪上源曰合水溪,出埔里社厅东南鱼池仔,西北流,合南硿溪,经厅西北,北港溪、北硿溪并西流注之。又西,珠子山二水合西北流注之,经府治南,左右各纳一水,经大肚街为大肚溪,又西北入于海。大甲溪出苗栗县东南,合数小水,西南流,右出支津注于吞霄溪。正渠南流,左纳一水,折西北,经铁砧山南,又西北入于海。吞霄溪出苗栗县东南,合大甲溪支津,经县南,西北流入于海。后垅溪出苗栗县东南山,合一水,西北流,经五鹤山,南至钢罗湾,夹二洲,又西北,经县治北,右通中港溪,左纳一水,入于海。中港溪出县东山,缘界西北流,经县治,左出支津合后垅港支水为乌眉溪,与正渠并西北入于海。

  台南府:冲,繁,难。旧台湾府改设。东北距省治二百里。东及东南界台东州;西及南界海;北及东北界台湾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三度。京师偏东三度三十一分。领县四,厅一。噶玛兰头围,巡司驻。安平冲,繁,难。倚。大武垅、斗六门二巡司。凤山繁,难。府南八十里。下淡水,县丞驻。枋寮,巡司驻。嘉义繁,难。府北一百十七里。笨港,县丞驻。佳里兴,巡司驻。恒春疲,难。澎湖厅简。府西水程二百四十里。澎湖,总兵驻。澎湖八罩巡司。其山在府境者,北:太湖、白水、木冈山。东北:大福兴、大利山。东:观音、枕头山。北:华山。东南:武吉、草山。南:虎头、龟山。西:凤山,凤山县以此得名。凤山北大冈滚水、大武垅、大木冈山。县东傀儡山,俗曰加礼山。澎湖厅悬居海中。牛椆溪出嘉义县东,西北流,经治北,与布袋嘴港并西流入于海。八掌溪出云林县界,西北流,经平鼻山北半月山,南合瀵箕湖及一小水,西流至盐水港,入于海。急水溪二源,并出云林县西界,经嘉义县东南,合西流,又经急水铺南,左纳十八重溪,又经铁线桥街北,又西入于海。曾文溪出府治东北,西北流,经大武垅北,右纳茄拔溪,左纳一小水,经府治北,又西经倒风港,入于海。柴头港出府治东北山,西北流,经治北,又西合德庆港为安平港,入于海。二层行溪出府治东,茄定港出雁门关岭,阿公店溪出凤山县东北,并西流入于海。淡水溪出府治东六张犁,西南流,右纳一水,左纳二水,经下淡水西,凤山县治东,至潮州厝汛北,西冷水沟水出县东芋匏山,合二水西南流注之。又西南汇为东港,入于港海。茄藤港在凤山县南,西流入于海。率芒溪出恒春县北武吉山,合一水,西流入于海。刺桐港、枫港、五重溪、三重港、射寮溪并在恒春县北,西流入于海。龙銮潭在恒春县南,西北流入于海。猪犭劳束港在恒春县东,东流入于海。

  台北府:冲,繁。西南距省治三百五十里。东、北、西界海;南界台东州;西南界台湾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五度十七分。京师偏东五度十五分。领县三,厅一。淡水冲。倚。新竹疲,难。府西南。宜兰疲,难。府东南。头围,县丞驻。基隆厅冲,繁。府东北二百七十五里。其山在府境者,北:大屯、沙帽、大武垅山。东北:鸡笼山,在基隆厅东。府城东:攀山。南:瓦窑山、大羁尖山、五指山。西南:横山、金面山、虎头山。西南:嵌山。海环府东、北、西三面。基隆口在基隆厅东北。扈尾口在府治西北。磺溪出府治南山,合石头溪,东北流,左右各纳一小水,至枋桥街,红仙水合摆接溪诸水西流注之。又北经府治西,艋舺、十八重溪水北流折东注之。至大稻埕。大隆洞溪出基隆厅东鸡笼山,合一水西流注之。又西北,分流复合,经扈尾港入于海。南崁港上流为大过溪,在府治西北。中沥溪、土牛沟、红毛港、凤山崎溪、旧港、油车港、香山港并在新竹县西北入于海。三貂溪在基隆厅东南,草岭大溪、加礼远港、苏澳门并在宜兰县南,俱入于海。

  台东直隶州:冲,繁,疲,难。卑南厅改设。西北距省治五百里。东及南界海;西及西北界台湾府;北界台北府;西南界台南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二度二十五分。京师偏东四度。卑南,州同驻。花莲港,州判驻。其山在州境者,北:岐来山、能高山。西:秀姑峦山。东:丁象山。西出八同关,为秀姑峦山一带番社,系属峦番所居。西南一带高山番社,系属昆番所居。大港上源曰打马扌监溪,出秀姑峦山,东流经治北,右合网网溪,左合一水,经奇密社北,入于海。卑南大溪出州西南新武洛社,合三水东南流入于海。花莲港二源,并出州西北,合数小水,经太平厂南入于海。东澳、南澳、大浊水溪、大清水溪、小清水溪、得其黎溪、三栈溪、尤丹溪、米仑港并在州东北,入于海。红虾港、黎仔阬溪、郎阿郎溪、马武窟溪、八里芒溪、吕家望溪、知本溪、大苗里溪、虷子仑溪、大足高溪、干子壁溪、大乌万溪、巴塱卫溪、鲁木鹿溪、牡丹湾、八磘湾并在州东南,入于海。

猜你喜欢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司马迁
  卷十五 王子侯表第三·班固
  卷二十 漢紀十二·司马光
  本書輯佚校注引用書目和簡稱·多人
  卷二·欧大任
  卷十二史八·何良俊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吴逆取亡录·姜虬绿
  皇王大纪卷十八·胡宏
  四四九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迅赴江西传旨将海成摘印派员解京·佚名
  鲁悉达传·姚思廉
  尼布楚条约·佚名
  卷三十四·雍正
  卷一百三十四·赵汝愚
  三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征士玉(师山集)·顾嗣立

    玉字子美,徽州歙县人。敏悟嗜学,门人受业者,所居至不能容,构师山书院以处焉。为文章不事雕刻,亟称于虞、揭、欧阳诸公。至正十四年,除翰林待制,遣使者赐以上尊名币,浮海征之,辞疾不起。十七年,明太祖下徽州,守将要之使出,玉曰:吾岂

  • 卷二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二十二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明【五言律诗】西津            梵琦【八首】月满潮来盛天空野望低树侵吴甸北帆入楚江西俊鹘秋方下慈乌晓更啼即看霜露及风景

  • 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脱脱

        ◎能吏   ○大公鼎 萧文 马人望 耶律铎鲁斡 杨遵勖 王棠   汉以玺书赐二千石,唐疏刺史、县令于屏,以示奖率,故二史有《循吏》、《良吏》之传。辽自太祖创业,太宗抚有燕、蓟,任贤使能之道,亦略备矣。然惟

  •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八·张廷玉

        王彰 魏源 金濂 石璞 罗通 罗绮 张瑄 张鹏李裕   王彰,字文昭,郑人。洪武二十年举于乡,补国子生。使山东平籴,以廉干称,擢吏科源士。逾年,革源士,改给事中,累迁山西左参政。   永乐五年召为礼部侍郎。父丧

  • 卷一·常璩

      巴志   昔在唐尧,洪水滔天,鲧功无成。圣禹嗣兴,导江疏河,百川蠲修,封殖天下,因古九囿,以置九州;仰禀参伐,俯壤华阳,黑水、江、汉为梁州。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惟下中,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

  •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一·佚名

    卷四十一   康熙十七年九月己亥朔,敕总漕帅颜保赴吉安。上谕兵部:向以江西可虞,因调总漕帅颜保前往。今南昌已为内地,其令帅颜保赴吉安镇守。   辛丑,大将军简亲王喇布等奏吴三桂死,永兴贼遁。简亲王喇布、侍郎郭丕疏言

  • 台湾郑氏始末卷三·沈云

    十年春正月,鲁王在金门,去监国号;成功为树宗人府正旗,月归刍米。三月,遣张名振、陈辉率兵北上。定远大将军贝勒屯齐统兵会阿尔津、韩岱、宜尔德等环攻永州,定国遯去。丙子(初十日),进克宝庆;辛巳(十五日),进宿岔口。初,可望忌定国功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正统十一年冬十月乙未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丙申直隶潼关卫奏先因右都御史陈谥言本卫杂犯死流徒罪于狭西兰县纳米笞杖罪于河南纳米乞令笞杖罪亦止于本卫纳米为便从之○彭城卫

  • 卷之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光绪十五年。十一月。戊午。谕内阁、前因安徽宿松霍邱等州县。被水成灾。经陈彝奏请拨款赈抚。当即照所请行。本日据沈秉成奏、各属秋禾歉收。复经降旨将各灾区应徵钱漕。分别缓徵。藉纾民力。惟念该省沿江之安庆、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阿桂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七月十一日癸丑开泰岳钟璜奏言金川土司莎罗奔原以喇嘛承袭土职其地方一切事务系侄郎卡管理节据副将保怀智同知崔钥报称莎罗奔于本年五月十一日病故查金川与革布什咱搆衅以来如绰斯甲布小金川丹坝巴旺

  • 海陵王本纪·萧子显

    海陵恭王萧昭文字季尚,是文惠太子的第二个儿子。永明四年(486),被封为临汝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先是任辅国将军、济陰太守。永明十年,转为持节、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仍担任辅国将军。永明十一年,进号冠军将军。文惠

  • 近思录集注卷六·江永

    【朱子曰此卷齐家之道】伊川先生曰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学文非为己之学也【永按不修其职而学文虽诗书六艺犹为务外为人况习为浮华妍巧之词乎经解】孟子曰事亲若曾子可也未尝以曽子之孝为有余也葢子之身所能

  • 卷一百二十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二十四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四>雅周禮笙師掌教舂牘應雅以教裓樂鄭司農云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

  • 卷第九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上洋龙华大壑济禅师盐官朱氏子。弱龄頴异。业儒嗜佛。十九脱白。往参金粟容。才入门。

  • 中国医籍考·丹波元胤

    原名《医籍考》,中医目录学著作。丹波元胤撰于1819年。本书现存刊本数种,较重要的有《皇汉医学丛书》本、《韦修堂医书》本及1935年日本东京国本出版社影印本等; 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予以重印,并将《医籍考》改名《

  • 残唐五代史演义·罗贯中

    又名《绣像五代残唐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简称《五代残唐》。章回小说。明罗贯中著。六卷六十则。自黄巢起义始,至赵匡胤陈桥兵变终。系据《唐书》、《五代史》和有关讲史小说编写而成,多袭用陈言,缺少艺术加

  • 三论略章·吉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乘三论略章》旧题名为胡嘉祥法师导义之要,共十六章。第一章二谛义,第二章二智义,第三章般若意,第四章真应义,第五章涅槃佛义,第六章佛性义,第七章二河义,第八章二种次第义,第九章正像义,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