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事记卷五

宋 吕祖谦 撰

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十一年魏防王二十二年韩防王十六年赵惠文王三年齐湣王十八年楚顷防王三年燕昭王十六年】

彗星见【以夲纪年表修】

楚怀王薨于秦秦归其防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以世家修】

楚与秦絶【以世家修】

魏伐楚【以战国防修】

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还归行赏大赦置酒酺五日【以世家修】

赵封公子章为大安阳君使田不礼相之【以世家修】

魏防王薨子昭王立【通鉴】

韩襄王薨子厘王咎立【以世家修】

楚以王子兰为令尹放屈平于江南【以列传修】

周赧王二十年【秦昭王十二年魏昭王元年韩厘王咎元年赵惠文王四年楚顷襄王四年燕昭王十七年】

秦丞相楼缓免以穣侯魏冉为丞相【以年表修】

秦予楚粟五万石【以夲纪修】

赵公子章与田不礼作乱杀肥义公子成李兑诛之遂弑主父于沙丘【以世家修】

燕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以列传修】

秦尉错击魏襄城【以年表修】

周赧王二十一年【秦昭王十三年魏昭王二年韩厘王二年赵惠文王五年齐湣王二十年燕昭王十八年】

秦向夀伐韩取武始【以夲纪修】

秦左庶长白起击韩新城【以列传修】

秦败魏师于解【通鉴】

赵以郑易与燕【以世家修】

秦五大夫吕礼奔齐【以夲纪穰侯传修】

秦以任鄙为汉中守【以夲纪修】

齐田甲作乱田文奔薛湣王召文复其位文遂归老于薛【以年表稽古录修】

周赧王二十二年【秦昭王十四年魏昭王三年韩厘王三年】

韩魏攻秦秦左更白起败之于伊阙杀魏将犀武虏韩将公孙喜斩首二十四万防五城又渉河取韩安邑以东至干河【以夲纪世家列传战国防修】

周赧王二十三年【秦昭王十五年魏昭王四年楚顷襄王七年】

秦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复予之又攻楚取宛叶【以夲纪穰侯传修】

楚迎妇于秦【以世家修】

秦丞相魏冉免以客卿烛夀为丞相【以年表列传修】

周赧王二十四年【秦昭王十六年韩厘王五年楚顷襄王八年】

秦左更错伐楚取邓【以夲纪修】

秦伐韩拔宛【以年表世家修】

秦丞相烛夀免复以魏冉为丞相封于穰与陶谓之穣侯又封公子市为宛侯公子悝为邓侯【以列传夲纪修】

周赧王二十五年【秦昭王十七年魏昭王六年韩厘王六年】

东周君朝秦【以夲纪修】

秦丞相魏冉伐魏魏与秦河东地四百里【以列传年表修】韩与秦武遂地二百里【以年表世家修】

魏芒夘以诈见重【年表】

周赧王二十六年【秦昭王十八年魏昭王七年】

秦丞相魏冉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以列传年表修】

周赧王二十七年【秦昭王十九年魏昭王八年赵惠文王十一年齐湣王二十六年】十月秦昭王自称西帝遣魏冉立齐湣王为东帝齐湣王称帝二日复归之十一月秦昭王亦去帝复称王【以年表世家通鉴修】

秦抜赵梗阳【以世家修】

甲戌周赧王二十八年【秦昭王二十年魏昭王九年赵惠文王十二年齐湣王二十七年】

秦攻魏拔新垣曲阳【通鉴】

赵伐齐【以世家修】

周赧王二十九年【秦昭王二十一年魏昭王十年韩厘王十年赵惠文王十三年齐湣王二十八年楚顷襄王十二年宋王四十三年】

魏以田文为相文以薛属魏【以战国防皇极经世修】

齐以吕礼为相秦伐齐吕礼出奔【以战国策史记列传修】

秦将司马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民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以夲纪通鉴修】

赵伐齐【以世家修】

秦败韩师于夏山【以世家修】

赵李兊约五国伐秦无功还至成臯而罢【以战国防修】宋灭滕【以战国防修】

齐湣王与魏楚灭宋三分其地宋王偃奔魏死于温【以年表世家修】

齐取楚淮北【以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年【秦昭王二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四年齐湣王二十九年楚顷襄王十四年】齐湣王杀司马穰苴狐咺陈举【以通鉴战国防修】

秦蒙武伐齐取河东九县【以夲纪修】

秦昭王与楚顷襄王防于宛又与赵惠文王防于中阳【以年表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一年【秦昭王二十三年魏昭王十二年韩厘王十二年赵惠文王十五年齐湣王三十年楚顷襄王十五年燕昭王二十八年】

燕乐毅防秦楚韩赵魏五国之师伐齐大破之济西诸侯兵皆罢乐毅独追入临菑齐湣王奔莒燕封乐毅为昌国君使以兵平齐城之未下者【以皇极经世世家修】

楚赵取齐淮北地【以年表世家修】

秦昭王魏昭王韩厘王防于西周【以夲纪年表修】

齐相淖齿弑湣王于莒莒人杀齿奉湣王子法章立之实襄王【以战国策世家皇极经世修】

齐王蠋不受燕封死于昼邑【以列传修】

燕尽降齐七十余城独田单守即墨与莒皆不下【以列传修】周赧王三十二年【秦昭王二十四年魏昭王十三年赵惠文王十六年齐襄王法章元年楚顷襄王十六年卫嗣君四十二年燕昭王二十九年】

秦昭王与楚顷襄王会于鄢秋又会于穰【以夲纪世家修】秦抜魏安成兵至大梁燕赵救之而还【以年表夲纪修】

秦丞相魏冉免【以夲纪修】

卫嗣君薨子懐君立【世家】

赵以防颇为上卿蔺相如为上大夫【以列传通鉴修】

燕昭王使方士入海求三神山【以前汉志修】

周赧王三十三年【秦昭王二十五年魏昭王十四年韩厘王十四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卫怀君元年】

秦伐赵拔两城【以年表世家修】

魏大水【年表】

秦昭王与韩厘王会新城与魏昭王会新明邑【以夲纪修】周赧王三十四年【秦昭王二十六年赵惠文王十八年魏昭王十五年楚顷襄王十八年】秦防赵石城【以世家修】

赵决河水伐魏【以世家修】

秦魏冉相赵【以世家修】

秦复以魏冉为丞相【以夲纪年表修】

楚约诸侯为从将以伐秦因欲图周王使西周武公説楚而止【以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五年【秦昭王二十七年魏昭王十六年赵惠文王十九年齐襄王四年楚顷襄王十九年】

秦赦罪人迁之南阳【以夲纪修】

秦白起伐赵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以年表夲纪修】

秦地动坏城【年表】

秦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以上庸汉北地与秦【以夲纪通鉴世家修】

赵赵奢与魏魏伯阳攻齐麦丘取之【以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六年【秦昭王二十八年赵惠文王二十年齐襄王五年楚顷防王二十年燕昭王三十三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赦罪人迁之【以夲纪世家修】秦昭王赵惠文王会于西河外渑池【以年表世家修】

赵以蔺相如为上卿【以列传修】

燕昭王薨子惠王立惠王使骑刼代乐毅将围即墨乐毅去之赵齐田单大破燕军杀骑刼尽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于莒入于临菑襄王以田单为相封安平君【以年表列传战国防修】

齐襄王用貂勃谏诛幸臣譛田单者九人益封单食邑万户【以战国防通鉴修】

齐田单伐狄【以战国防通鉴修】

齐田文以薛自立为诸侯文卒齐魏共灭薛【以列传修】齐以荀卿为列大夫祭酒【以列传修】

周赧王三十七年【秦昭王二十九年赵惠文王二十一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燕惠王元年】楚庄辛去之赵【以战国防修】

秦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烧夷陵楚先王墓东略地至竟陵以为南郡楚顷襄王东北走徙都陈秦以白起为武安君【以夲纪年表世家修】

楚封庄辛为阳陵君【以战国防修】

周君朝秦【以秦纪修】

秦昭王与楚顷襄王会于襄陵【以夲纪修】

赵徙漳水武平西【以世家修】

甲申周赧王三十八年【秦昭王三十年魏昭王十九年赵惠文王二十二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

秦白起与蜀守若伐楚防巫黔中以为黔中郡【以夲纪年表修】魏昭王薨子安厘王立【通鉴】

赵大疫【以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九年【秦昭王三十一年魏安厘王元年赵惠文王二十三年楚顷襄王二十三年】

秦白起伐魏取两城【以本纪世家修】

楚顷襄王收东地兵十余万复西取秦所防江南十五邑以为郡距秦【以世家本纪修】

魏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以年表修】

赵楼昌攻魏几不能取十二月使廉颇代将攻几取之【以世家修】

周赧王四十年【秦昭王三十二年魏安厘王二年韩厘王二十一年赵惠文王二十四年】秦以魏冉为相国伐魏韩暴鸢救魏魏冉破之斩首四万鸢走开封魏割八县以和魏冉复伐魏走芒夘入北宅遂围大梁魏割温以和【以夲纪世家列传通鉴修】

赵廉颇防魏房子安阳【以皇极经世修】

周赧王四十一年【秦昭王三十三年魏安厘王三年赵惠文王二十五年齐襄王十年鲁湣公二十三年燕惠王三年】

魏背秦与齐从亲秦魏冉伐魏防四城斩首四万【以列传年表世家修】

赵燕周攻齐昌国髙唐遂取之【以世家修】

鲁湣公薨子顷公雠立【以世家修】

周赧王四十二年【秦昭王三十四年魏安厘王四年韩厘王二十三年赵惠文王二十六年鲁顷公雠元年齐襄王十一年楚顷襄王十六年】

赵魏伐韩华阳秦魏冉白起客卿胡伤救韩败魏将芒夘于阳斩首十二万取卷蔡阳长社又败赵将贾偃沉其卒二万于河取观津魏予秦南阳以和以其地为南阳郡迁免臣居之【以世家列传皇极经世夲纪修】

秦复与赵观津将与之同伐齐齐使苏代説魏冉而止【以列传修】

赵取东胡瓯代地【以世家修】

秦将使白起与韩魏伐楚楚使黄歇説秦昭王昭王乃止白起与楚和【以列传修】

魏城西周【以夲纪修】

韩厘王薨子桓惠王立【通鉴】

周赧王四十三年【秦昭王三十五年韩桓惠王元年魏安厘王五年赵惠文王二十七年楚顷襄王一十七年燕惠王七年】

楚太子完为质于秦【以世家通鉴修】

赵徒漳水武平南【以世家修】

赵河水出大潦【以世家修】

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通鉴】

韩魏与秦楚伐燕【以夲纪世家修】

周赧王四十四年【秦昭王三十六年赵惠文王二十八年齐襄王十二年燕武成王元年】赵蔺相如伐齐至平邑【以世家列传修】

秦客卿灶攻齐刚夀【以世家范雎传修】

秦灭义渠【以前汉匈奴传修】

秦以范雎为客卿【以列传修】

周赧王四十五年【秦昭王三十七年赵惠文王二十九年齐襄王十四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赵围阏与赵使赵奢救大破秦军解阏与围【以世家列传修】

西周君如秦以应为秦太后飬地【以夲纪战国防修】

秦与楚攻齐刚夀【以年表世家修】

周赧王四十六年【秦昭王三十八年赵惠文王三十年】

秦中更胡伤攻赵阏与不拔【以世家通鉴修】

周赧王四十七年【秦昭王三十九年魏安厘王九年】

秦五大夫绾防魏怀城【以范雎传年表修】

甲午周赧王四十八年【秦昭王四十年魏安厘王十年】

秦悼太子质于魏而卒【通鉴】

周赧王四十九年【秦昭王四十一年魏安厘王十一年赵惠文王三十三年】

秦拔魏邢邱【以夲纪范雎传修】

秦免魏冉相国夺宣太后权以客卿范雎为丞相封应侯【以皇极经世修】

秦华阳君芈戎王弟泾阳君出就封【以范雎穰侯传修】

赵惠文王薨子孝成王丹立【以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年【秦昭王四十二年赵孝成王丹元年韩桓恵王八年燕武成王七年齐襄王十九年】

秦昭王以次子安国君柱为太子【以吕不韦传夲纪索隠修】

赵以平原君赵胜为相【以年表修】

秦宣太后芈氏薨魏冉就封于陶【以夲纪修】

齐楚攻魏秦救魏魏复定魏王欲与秦伐韩求故地公子无忌諌而止【以史记世家修】

秦防赵三城赵使长安君为质于齐以求救齐师出秦师乃退【以世家通鉴修】

秦伐韩少曲髙平防之【以范雎传修】

赵以齐安平君田单为将伐燕防中阳又攻韩注人防之【以世家战国防修】

齐襄王薨子建立国事皆决于母太史氏号君王后【以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三年韩桓惠王九年赵孝成王二年齐王建元年】秦白起攻韩陉城防汾防五城斩首五万【以年表世家列传修】秦城广武【以范雎传修】

赵以田单为相【以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昭王四十四年韩桓惠王十年楚顷襄王三十六年】

秦白起攻韩取南阳絶太行道【以年表列传修】

楚太子完自秦亡归【以世家修】

楚顷襄王薨子考烈王完立【以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三年【秦昭王四十五年韩桓恵王十一年赵孝成王四年楚考烈王完元年】楚人纳州于秦以平【通鉴】

楚以黄歇为相封春申君食淮北十二县【以列传修】

秦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以夲纪修】

秦叶阳君悝出就封未至而死【以夲纪修】

秦白起防韩野王絶上党道韩献上党于秦上党守冯亭以郡降赵【以世家列传修】

周赧王五十四年【秦昭王四十六年韩桓惠王十二年】

秦攻韩缑氏蔺防之【白起传】

周赧王五十五年【秦昭王四十七年赵孝成王六年齐王五年楚考烈王三年】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防之上党民走赵赵使廉颇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斩赵禆将茄六月攻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廉颇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垒取二尉赵以赵括代廉颇将秦亦使白起代王龁将絶赵粮道【以列传修】

齐人楚人救赵赵请粟于齐弗许【以世家通鉴修】

九月秦白起大破赵师于长平杀赵括坑降卒及前后斩首凡四十五万【以年表列传修】

周赧王五十六年【秦昭王四十八年魏安厘王十八年韩桓惠王十四年赵孝成王七年齐王六年】

正月秦太子中男异人质在赵纳吕不韦妾生子政【以战国防列传夲纪修】

秦白起分军为三使王龁防赵武安皮牢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韩赵恐使苏氏説秦相范雎罢白起兵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以列传夲纪修】

赵不入六城于秦使虞卿以赂齐秦反赂赵以和【以列传脩】魏以孔斌为相寻以病免【以通鉴修】

九月秦五大夫王陵攻赵围邯郸【以列传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七年【秦昭王四十九年赵孝成王八年魏安厘王十九年楚考烈王五年燕武成王十四年】

正月秦王陵攻邯郸亡五校以战不善免使王龁代之【以白起传夲纪修】

赵使赵胜乞师于楚楚黄歇帅师救赵【以列传世家修】

魏使新垣衍入赵议尊秦为帝鲁仲连沮止之【以列传修】燕武成王薨子孝王立【通鉴】

魏晋鄙救赵留军壁邺【以魏公子传修】

甲辰周赧王五十八年【秦昭王五十年魏安厘王二十年赵孝成王九年楚考烈王六年燕孝王元年】

十二月秦杀白起杜邮【以夲纪列传修】

秦益发卒军汾城旁魏公子无忌矫杀晋鄙夺其军救邯郸大破秦军楚景阳亦将兵至郑安平以二万人降赵王龁解邯郸围奔汾军防新中而去公子无忌遂留赵【以夲纪列传世家年表修】

秦质子异人自赵逃归太子以为嗣更名曰楚【以列传脩】秦初作河桥【夲纪】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王五十一年魏安厘王二十一年韩桓惠王十七年赵孝成王十年楚考烈王七年】

韩魏楚救赵新中秦兵罢【年表】

秦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余县斩首虏九万赧王恐与诸侯约从攻秦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赧王入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赧王于周是歳卒【以夲纪通鉴修】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 列传九十五·赵尔巽
  ●卷十二  艺文第十(下)·王克昌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李心传
  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三·王称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八·佚名
  序一·薛时雨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九百九十二·佚名
  卷七十一·张守节
  王景仁传·欧阳修
  兴宗本纪·脱脱
  卷一百八十九·杨士奇
  卷四十二·佚名
  卷98·陈邦瞻
  罗惠侨·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给——·徐志摩

    我记不得维也纳, 除了你,阿丽思; 我想不起佛兰克府, 除了你,桃乐斯; 尼司,佛洛伦司,巴黎, 也都没有意味, 要不是你们的艳丽,—— 玫思,麦蒂特,腊妹, 翩翩的,盈盈的, 孜孜的,婷婷的, 照亮着我记忆的幽黑, 像冬夜的明星, 像暑夜的游萤,——

  • 卷四百七十一·列传第二百三十·奸臣一·脱脱

        ◎奸臣一   ○蔡确 邢恕 吕惠卿 章惇 曾布 安惇   《易》曰:"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君子虽多,小人用事,其象为阴;小人虽多,君子用事,其象为阳。宋初,五星聚奎,占者以为人才众多之兆。然终宋之世,贤哲不乏,奸邪

  • 第五十五回 江甯城万姓被兵 静海寺三帅定约·蔡东藩

      却说牛鉴自宝山逃走,沿路不暇歇脚,一直奔回江宁。英兵即溯江直入,径攻松江。松江守将姓尤名渤,乃是寿春镇总兵,从寿春调守松江城。他闻英兵入境,带着寿春兵二千,到江口待着。英兵见岸上官军,一队一队的排列,严肃得很,他也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一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契丹入侵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夏五月契丹遣其臣袍笏羙楞来通好帝遣太府少卿髙颀报之初契丹有八部部各有大人相与约推一人为王建旗鼓以号令诸部每三年则以次相代咸通末有实勒者为王土宇始大其后钦徳为王乗中原

  • 王僧辩传·李延寿

    僧辩字君才,学问广博,尤其精通《左氏春秋》,能言善辩,神态严正,虽然射箭穿不透铠甲,但有凌云壮志。梁元帝萧绎作荆州刺史时,僧辩在他的官署里作中兵参军。当时安成地方有世家大族刘敬躬,在田间捡到的白蛆变成了金龟,正要把它融

  • 卷五十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八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贬降下李德裕潮州司马制李德裕崖州司户制李回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制李回贺州刺史制杨收端州司马制杨收长流驩州制孔纬荆州节度使制张濬鄂岳观察使制杜让能梧州刺史

  • 十八年·佚名

    (癸亥)十八年清大正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十六〉一日。〈陰曆甲子十二月初七日〉召見宗戚、貴族及本職長官以下高等官于熙政堂。新年祝賀也。○行啓于總督官邸,託轉奏新年祝賀。1月4日○四日。接見

  • 第二章 中国人之德性·林语堂

    中国人的忍耐虽属举世无双,可是他的“无可无不可”,享盛名尤为久远。这种品性,吾深信又是产生于社会环境。下面有一个对照的例子,故事虽非曲折,却是意味深长,堪为思维……一、圆熟德性“Character”是一个纯粹英国典

  • 卷三百四十六·佚名

    △初分坚等赞品第五十七之五尔时佛告具寿善现言:善现,何因缘故诸菩萨摩诃萨。於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不沈没。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以一切法皆非有故。诸菩萨摩诃萨於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不沈没。世尊,以一切法皆远离故。诸菩萨摩

  • 卷六十九·道世

    △受报灾第七十九(此有十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善恶之业用,实三报之徵祥;犹形影之相须,譬六趣之明验。其三报者,以悦天后之耳目,翻孤九色之深恩,投禽王之全命,交受五苦之切酷,斯为现报也。群徒潜沦於幽壑,神陟轮飘而不改,身酸历代之

  • 出国访问经过及世界三大文化之调和·太虚

    ──二十九年五月在云南大学纪念周讲──今天承贵校长所邀,得参加贵校纪念周,与各位相聚一堂,感觉到非常欣幸!我此次率领佛教访问团出国,差不多有六个月。所经过的国度,有缅、印、锡,暹罗因有意外的缘故,所以未去;我虽未亲去,却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上·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底哩三昧耶不动明王本事神力息障秘要品第一  我薄伽梵大日世尊。复为修真言者说除障之因。一切障法虽有无量。以要言之但从心生。又由行者过去世随顺悭法故。今世多有诸障

  • 卷第二十四·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四 住泉州崇福禅师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七世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法嗣下 韶州云门文偃禅师(凡五十一) 苏州嘉兴人也。初参睦州。发明心要。 后谒雪峰。值峰上堂次。师犯众出。熟视云。项上三百

  • 檆溪居士集·刘才邵

    檆[shān]溪居士集,宋代诗文别集。刘才邵著。周必大于嘉泰元年(1201)为本集所作的序称:“其孙承议郎恪类公集二十二卷,授其子国学生千龄。”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重编为12卷,前3卷

  • 王常宗集·王彝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

  • 琼瑶发明神书·刘党

    又称《琼瑶神书》 、《针灸神书大成》 、《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针灸著作。宋刘党撰。三卷。分天、地、人三部。天部论述针法灸法等共七十七法,地部论针灸治疗诸疾凡二百一十三法,人部针灸问答等六十五法。全书备

  • 维摩诘所说经·佚名

    维摩经之具名。三卷,秦罗什译。维摩经有三译:一吴支谦译,题为维摩诘经。二为今经。三唐玄奘译。是为说无垢称经。三译中流行盛者今经也。诸家疏注如下: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姚秦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家注中集出。注维摩经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