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姜氏秘史 卷四

辛巳三年正月辛卯朔,帝御奉天殿,始受亲王百官朝贺。

是日,宴百官于奉天门,颁赏于四夷朝使,作凝命神宝成,诏诰天下。

初元年,得青玉于雪山,为玺,方六寸九分,篆曰:“天命明德,表率万方,精一执中,宇宙永昌。”至是成,方孝孺有颂。靖难兵还取邱县,又取威县。

真定守将吴杰、平安遣兵邀击,不利。

平安一名保儿,真定藁城人,骁勇有名,决战善取胜。庚辰四月,以都指挥从李景隆战白沟河。辛巳闰三月,战藁城,统卒士万余人,大败北兵于小河。壬午春,充副兵督辽东军十万围通州,大战单家桥。四月,退至灵壁,大战,为北将朱能所擒。安常持长枪驰马追文庙,几及之,会马蹶,乃弗克前。

至是,上问:“向若非马蹶,汝将何为?”安大言曰:“刺殿下若拉朽耳!”上壮其言,叹曰:“高皇帝养下好汉子!”慰劳备至,命掌北平都指挥使事。京师既平,久之,上尝谓曰:“平保儿尚在邪?”安遂自经死。李贤称铁铉之死之烈,曰平氏有愧焉。又有北平都指挥孙狗皮者,徐州人。革除间,有战功,以忠义闻。后永乐初,降百户。

己丑,靖难军克州,真定守将复遣兵邀击,不利。遂攻德州长围军,败之。

戊辰,靖难兵据蠡县。

革广南府花朵驿。

改建宁府松溪县东关巡司为遂应巡检司。

庚午,革广西太平府乃积仓。

辛未,帝祀大地于大祀殿。是日还宫,群臣贺毕。

壬申,宴群臣于奉天殿,大祀庆成也。是日,群臣大欢会,赋诗纪成,颁天下。

戊子,革琼州府陵水县牛岭巡检司,改感恩县延德巡检司为感恩巡检司。

二月丁未,革武昌府江夏县寨湖湖泊所。

辛未,省平乐府富川县学训导二人。

癸丑,革广西太平府左江驿。

甲寅,革赣州府信丰县税课司。

乙卯,革庐州府道纪司及无为等州道正司、巢县、舒城县道会司。

丙辰,革平凉府崇信县税课司。

三月辛酉,革兖州府鱼台县僧会司。

壬戌,革韶州府曲江县绵普巡检司。

癸亥,革平乐府榕津巡检司。

改钦州为钦县,更置官属。

革广州府阳山县,以其并三巡检司。

革琼州府乐安县丞簿二人。

革会州卫税课司。

丙寅,革成都府灌县道会司。

庚午,革肇庆府四会县金溪巡检司。

吴杰、平安帅师于藁城及靖难兵大战,不利,还真定。靖难兵遂渡滹河而南。

丙午,革建昌府广昌县巡检司。

甲寅,革永州府江华县税课司。

遣大理寺少卿薛岩奉书诣靖难军。

嵓,陕西闵乡人。慷慨负志操,有治才,口辩。洪武间,累官大理少卿,大见信任。辛巳春,兵屡败,方孝孺建议草诏命嵓赍至燕军,又作宣谕数千言,刊印千余纸,付嵓,令密散诸将士,使归心。嵓曰:“上言殿下旦释甲谒孝陵,暮即下令旋师。”太宗叱其绐己,左右欲杀之,太宗曰:“此天子命使也。”释之,其谋不行,及平内难,免岩死,谪广西。永乐初,安南国王为黎季犛所杀,其孙陈天平自老挝来归。季犛子苍请还君之上命,广西总兵官、都督黄中以兵五千送归其国,中举嵓为辅行,至芹站,伏发,劫天平嵓,被虏死。

四月己未,靖难兵攻顺德府,不克。

甲子,革济南府东昌县税课司。

乙丑,置扬州府江都县瓜州仓、仪真县仪真仓。

丙寅,革辽东堰盐仓。

辛未,置播州宣慰司及僧纲道纪司。

壬申,革邵武府建宁县税课司。

甲戌,复置庆阳府灵益课司大使一员。

乙亥,改永宁宣抚司税课司为司。

庚辰,革辰州府卢溪县丞簿一员。

壬午,改金华府兰溪县氵毂水驿为氵毂江水驿,衢州府停步驿为停步水驿。

都指挥吴三帅师至新城县,败绩。

五月二日庚寅,革夔州府并巫山县二河泊所。

丁未,置平阳府翼城县东岭巡检司、岳阳县沁村巡检司、灵石县高壁巡检司。

壬子,省常州府税课司副使一员。

革大同府马邑县税课司。

甲寅,改思明府利州直隶广西布政司。

诏选武官弟侄为沿海巡检。

锦衣卫所镇抚陈直言广东海南滨巡检多系人才,不谙操战御贼,请于军官弟侄中不应袭替者保选,上从之。诏在京各卫所选取相应年三十以上者,送吏部查缺选补。

黜刑部左侍郎王良为浙江按察使。

良,字天性,河南开封府人。居常以忠孝自许,后任刑部左侍郎。辛巳五月,减燕人罪轻,左迁浙江按察使,谒岳飞墓,誓曰:“苟愧武穆,非人也。”内难平,良闻变恸哭,会令使来召,良即集本司与各道印于私第,嗟叹踌躇之久。妻问其故,但曰:“我分应死,所以处汝未决耳。”妻笑曰:“我则不难处,君为男子,乃为妇人谋乎?”遂命妾馈食,即抱其子,欷歔如厕,自投于池而死。良久往觅之,子匍匐池亭,其鞋犹在。

顷之浮起,良殡殓毕,即列薪于户,写遗嘱付家人,妻抱幼子往某佥事家〔此处似有误〕,以图存宗祀,遂举火阖家自焚死。

壬午九月也。事闻于朝,上曰:“死是其分,印乃我父皇所制,不宜毁而毁之,特可罪耳!”诏徙其家于边,其后台人陈璲私记其事,每谈及必流涕沾襟云。正德戊寅九月,按察使梁材、提学副使刘瑞于公署之东曰“冰鉴亭”者,改为祠以祀之。

六月戊午朔。革常德府沅江县税课局。

乙未,增广州府南海县主簿一员。

戊辰,改邳州递运所为宿迁递运所。

己巳,革太原府五台县税课局。

壬申,靖难兵次济宁,潜兵掠沙河、沛县,徐焚粮舡,京师大震。

癸酉,革河间府任邱县河泊所。

甲戌,革衢州府开化县税课局、瑞州府新昌县税课局。

戊寅,置复临江府新喻县铁治所。

庚辰,省荆州、归州兴山县学训导二人。

辛巳,革汝宁府上蔡县崇礼驿,凤阳府凤阳县太平驿、西家驿,怀远县柳滩驿,颖州兔岗驿、义塘驿、沈邱驿,颖上县黄冈驿、淮润驿,寿州南关驿,东正阳驿,开封府鄢陵县美化驿,西华县关口驿,商水县德政驿,项城县金鸡驿,尉氏县蓬池驿,潮州府程乡县铁冶所,高州府石城县,广州府建宁铁冶所。

乙酉,省松江府税课司副使一人。

革严州府淳安县、寿昌县,绍兴府新昌县,徐州丰县,及金华府兰溪县香溪镇各税课司。

观海卫指挥张寿伏诛。

寿同会饮,议国事安危,为人所告,刑部鞫之,处斩,诏磔于市。

遣太仆少卿祝孟献使朝鲜易马。

孟献赍贮丝五千疋、绢四万疋、布二万疋、药材一万六千斤易马,未及还,上出奔。

七月戊子朔。庚寅,革泉州府惠安县河泊所。

甲午,靖难兵袭破彰德府,军遂破瓦尖寨。

戊戌,置兖州府济宁州任城驿。

省徽州府、绍兴府税课司副使各一员。

革绩溪县、会稽县、蒿陵及严州府分水县、和州含山县四税课司。

壬寅,大同守将房昭引兵入紫荆关,遂趋保定府。靖难兵还救之,昭退保西山寨。

甲辰,革池州府东流县道会司。

丙午,革南宁府武缘县那马博合寨二巡检司。

己酉,增设宁夏卫永宁仓副使一人。

甲寅,诏限僧人田五亩,余以赋民。

户科给事中陈继之言江南僧道多占肥腴田,请人给五亩以赋民。上从之,遂敕礼部曰:“朕闻释道之教,其来久矣,本以清净空幻为宗,遭事离俗为事。近代以来,俗僧鄙士食著自养,货殖富豪甚,至田连阡陌。本欲以财自奉,然利害相承,遂不之觉。既有饶足之利,必受官府之扰,况因此不能自守。

每罹刑宪,虽身遭戮辱而教亦隳焉。夫佛道本心,阴翊王化,其助弘多。至于末流所习华奢,蠹蚀教门,致使讪毁肆行,贻累厥初,朕甚悯之。原其教驱实自田始,今天下寺庵宫观,除无田产外,其有田者,每僧道一人各存田五亩,免其租税,以供香火之费,余田尽入官。有佃户者,佃者自承其业;无佃户者,均给平民如旧。田不及今定数者,不增。若有祖业及历代拨赐为辞告言者,勿理;如原系本朝拨赐者,不在此例。凡僧道一应丁役并免。其有自相告讦、争讼,非干军民词讼者,仍听有司受理;其入有司公厅堂理讼者,不许仍服僧道官。洪武年间,已有清理及开设教民榜文,当申明各遵守本教之规。化缘者不在禁限。非奉朝命,不许私窃簪剃。年未五十者,不许为尼及女冠。呜呼!多藏厚亡,老氏攸戒;除欲去累,大觉所珍。欲利减则善心生,善人多则风俗美。钦兹定制,永底太平尔。礼部及僧录道司如敕奉行。”

继之,字,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仁寿里十五图人,庚辰进士。北京不息,间有建白,因肆指斥。尝言于朝曰:“徐承福,燕之至亲,必有阴谋,请诛之。”不听,已而承福果开门降于敌。靖难兵入城,与黄子澄、齐泰、卓敬、韩永等不服,夷三族。锦衣卫监簿载继之父四秀,年六十九,发甘肃充军,十月二十四日次开封府,卒。母黄一姐,年六十五,发甘肃随住,十月二十九日次郑州,卒。男徵子四岁,随母给配,后永乐六年,抄送镇抚司,十月十六日在屯田所亡。妻饶氏,即姚氏,年四十二,配象奴阿宗。女进奴,年十三,给指挥袁江为奴;次京奴,一岁,永乐初亡。弟俞朔等悉戍边。

革卫辉府辉县税课司。

丙辰,革开封府陈留县税课司。

革播州长官司黄平安抚司儒学。

定急选法。

洪武中,吏部凡选官,文选司抄选,具本复奏,附选送吏科,科目类附选簿用宝钤记,选榜亦送科收。至是定制,升除等项官员,吏部选官之日,将引选过官员就于当日从本部官自行附写;及不系选官之日,有因急文除授,并逐日实授升调等项,内外官员通类各官实授除授等项,月、日、处所、职名、乡土,于选官日复奏,附选就用宝钤,选傍送司礼监收。

八月丁巳朔,置高州府石城县河泊所。

己未,云南、老挝及八百刀板面各遣入贡。

丙寅,革汝宁府光州、南阳府舞阳县、衢州开化县仙霞关三税课司。

革播州宣慰司、僧纲司、道纪司。

丁卯,诏人才不识字及未三十者,岁准放。

洪武中,人才不识字即充校尉,年未三十者,仍免充人才不放。诸人屡以为言,从之。

己巳,改庆远府泗城州直隶广西布政司。

辛未,革临安府宁远州吏目一人。

省各布政司参议各一人。

甲戌,置夔州府巫山县瀼驿。

己巳,增设各布政司理问副。

乙亥,置永州府道州填光巡检司。

戊寅,增设高州府石城县丞一人。

己卯,置庆阳府阜城马驿。

庚辰,省兖州府税课司副使一人。

革邹县及青州府博兴、临朐、临淄、蒙阴四县凡六税课司。

辛巳,省云南府嵩明县训导一人。

增宁番卫仙泉、盐井、新罗等三井,黄市等二井盐课司各副使一人。

癸未,改黄州复湖河泊所,隶黄冈县。

复置瑞州府上高县麻塘巡检司。

甲申,置河间中卫镇番卫。

靖难兵围西山寨,又围定州。

时房昭结寨西山,以窥北平,至真定守将运粮赴寨。寨险甚,水薪不足,以粮少为忧。北平兵闻真定粮至,邀之,不克,遂围寨。

九月戊子,诏北方卫所幼官年十七以下不能治军者,挈家赴京,送南方卫所供给。

置赣州府会昌县长河巡检司。

己丑,置曲靖府陆凉州陆凉驿。

庚寅,革邵武府光泽,九江府瑞昌,袁州府分宜,武昌府通城、大治,凡五县税课局。

辛卯,改四川行都司广盈仓大使,未入流。

庚子,省金华税课局副使一人。

革常德府南城,及安陆州荆山县、郴州兴宁县、汝宁府罗山县、九江府彭泽县凡五税课局。

壬寅,革宁番卫泸州纳溪盐仓。

省富等小三井上流等九泉二盐课司副使各一人,增设太常寺太祝二人。

丙午,革平乐府恭城县、黄州府黄陂县铁治所。

庚戌,革眉州府德县、济南府海丰县、兖州府泗水县、赣州府会昌县、雩都县、襄阳府郧县凡七税课局,又荆州府监利县税课司局。

丁巳,真定府守将遣兵援西山寨,与靖难兵战于峨嵋山下,不利。都指挥叶英以寨降,房昭奔还,遂定。

壬子,改平乐府为平乐州,更置官属;革平乐府,增置安源镇巡检司,革西岭白面镇峡三寨巡检司。

甲寅,改成都府华阳县马军寨巡检司为保宁府广元县七盘关巡检司。

十月辛酉,省思南府都儒、五保、三坑等处巡检司为三坑巡检司及婺川县丞簿各一人。

革建宁府建阳县后山税课局。

庚子,革平阳府万泉县,沁州及武乡县,延安府鄜州、鄜城,南安府南康县、翊头,汝宁府信阳县,永州府祁阳县、郴州,凡八税课局。

丙寅,置琼州府陵水县苗山巡检司。

己卯,改和州雍家城马驿为水驿。

革广西太平府税课司。

庚辰,置武守军民府儒学。

甲申,革河南府偃师县、太原府盂县二道会司。

十一月乙酉朔。

壬辰,革莱州府平度州亭口镇巡检司。

戊戌,省襄阳府税课司副使。

革开封府郑州,彰德府涉县,南安府南康县、鲈田,饶州德兴县,西安府咸阳、兴平、盩厔、醴泉、鄠五县,乾州及淳化县、三水县,登州府福山县、黄源,太原府阳曲县,平阳府荣河县,大同府山阴县,及潞州屯留县,成都府汉中县,福州府罗源县,凡十九税课局。

己亥,革保宁府广元县九井马驿。

增设南阳府永平库大使一人。

戊申,革辰州府卢溪县河泊所。

庚戌,改光禄寺司牲司为慈牧所,置司圃所,设大使,未入流。辛亥,革韶州昌乐县道会司。

省潮州府永丰仓副使一人。

鞑靼遣使通于靖难兵。

壬子,省荆州当阳县儒学训导二人。

鞑靼寇铁岭卫,杀百户,鼓城。

总兵辽东都督杨文帅师围永平,靖难兵还救永平。

十二月丙辰,靖难兵据西山寨,攻真定游兵。

庚申,革凤翔府岐山、汧河二县,登州府招远县,大同府浑源州,顺庆府大竹县,夔州府开县、瞿塘,凡六税课司。

壬戌,革保宁府紫石水驿,广元县问津、朝天二马驿,阆中县高桥水驿。

丙寅,复置袁州府分宜县铁冶所、武昌府兴国州铁冶所。

丁卯,改南宁府宣化县那楼寨巡检司为那九寨巡检司。

庚午,置重庆府江津县五脉巡检司。

丁丑,革成都府茂州汶川县寨水巡司土巡检,置流官巡检一人。

戊寅,革潮州府海阳县黄冈递运所。

辛巳,省黄州府税课司副使一人。

置神武中卫。

置锦州卫。

置镇淮卫。

置丰沛卫军民指挥使。

《兵部册》系十二月,《备遗录》以为是年九月。

遣驸马梅殷镇守淮安。

殷守淮,号令严,军威大震。都御史茅大方以诗勖之曰:“近来消息事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从有大龙蟠地轴,莫教铁骑渡天河。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老我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后靖难兵入京,不由淮安。文庙召殷还,宠赍甚至。殷不能平,时见辞色。文庙不得已,嘱人伺之,竟杀殷于桥,投尸水中。公主闻变,人宫大恸,文庙官其子皆为指挥。孙纯,成化辛丑进士,博学性刚,有祖风,嘉靖初卒。靖难兵焚真定六县粮。

诏内官出使放纵,许有司械送于京。

洪武初,内官奉使出外,约束甚严,不得与士民交,然亦恃宠放纵,有司畏之。尝有鲁内官过广信之弋阳,纵马于田,蹈食其稼,佃者不知也,击之伤足。鲁询佃者,知田主富人周也,遂遣人告之,周大惧,偿其马,倾赀贿焉。鲁归,有以击马事闻高庙,竟籍周谪戍铜鼓卫。至是有以内官暴横为言,诏所在有司,但遇内官奉使暴横虐害士民者,即擒缚送京师以闻,于是内官夺气,密谋推戴矣。或曰靖难兵起三年,屡战多胜,冲突千里,罕能御之。然所过城邑,往往坚守不下,间克之兵,去即杀守帅,复为朝廷及壬午所据者惟北平、永平、保定三郡而已。至是,内官密言于文庙,直捣京师,约为内应,天下可定,文庙然之。壬午春,举兵直赴京师,不复为归计,意有所属,而朝廷不知之也。兵既入城,天下大定,内官言功不已,文庙患之。未几,诸有谋者皆为边藩镇守,假以大权,赐公侯服,侪于侯伯之上。永乐末征胡,出塞数十日不遇虏,军士困迫,大臣谏者辄锁之。太监沐敬力争,文庙骂曰:“反蛮敢尔!”敬乃仰首徐应曰:“不知谁是反蛮?”文庙大怒,命曳出斩之。敬语渐不逊,文庙舍之,乃曰:“吾家养人皆如此,何忧不治。”敬亦与谋者也。

诏吏部考试,翰林编纂士以杨士奇第一,授吴王府副审理,仍居翰林。

士奇自志曰起家文学,除审理副,又云叨禄于朝四十四年,乃历事四圣,已自遗建文矣。

以辽府纪善程通为辽王左长史。

通,字彦亨,徽州绩溪人。少有至性,动必遵理,嗜学不倦,乡先生奇之。年十四,补县学生。洪武乙丑,以贡入太学,时年二十二。丙寅,遭父丧归,庐墓下三年,哀恸毁形,妻子至,不相识。戊辰,复上太学,时祖平调戍延安,年已大耋。

通乃上书曰:“臣壮而无父,祖犹父也;臣祖老而无子,孙犹子也,更相为命。今边徼戍卒如林,顾岂少臣祖者。”辞极恳切。书奏,高皇怜之,持其章不下,私命兵部檄召平。既至,乃并召通,东西立石,陛下顾通曰:“汝识此人否?”祖孙相持,哽咽不能仰视。高庙叹曰:“孝哉若人!”命兵部除其籍,驿送平还乡。庚午秋,通以尚书举应天府乡试。时遣诸王将兵行守边,以封建策诸贡士于廷,独通所对称旨,亲擢第一,授辽王府纪善。辛未,从王阅武临清。壬申,从王之国辽西。时王府未建,以祖丧免归,复庐墓三年。服阕,复任。未几,高庙上宾。庚辰,从王渡海南还。辛巳,进左长史,明年始从之国荆州。悉心辅导,王敬礼之,凡一国之事咨焉。府中有卫士纪纲者,用调事得幸,每召而笞戒之。会文庙既正大统,纪纲以入贺留侍,历官锦衣指挥使,被顾问,因乘间及封事。遂有诏械通诣京师,簿录其家,得粗田四十亩,遗书千百卷,牯皮数张。黄希范,洪武未先出知徽州府,雅与通善。至是亦为卫卒所捕,并籍其家,同赴京师。而绩溪程姓最众,幸使者仁恕,罪止一房,余获保焉。有文稿百余卷,悉毁于官。

以户科给事中龚泰为礼科都给事中。

泰,字叔安,金华义乌人。九岁而孤,母傅氏躬教之,遣就外传而日记数千言。长从宋濂之门人宋思睿游。洪武丙子领乡荐,明年入太学。奉旨阅齐府卫,总画周密,众始危而后服之。吏部策试第一,除户科都给事中。辛巳,迁都给事中。壬午六月,太宗师渡江,泰与其妻傅诀曰:“顾事至此,吾分且死矣。尔等赍敕携幼稚以归,否则俱溺於井,辱可免矣。”言未竟,火起内廷,泰赴之,道为兵校所执,见上于金川门,命非奸籍者释之,泰亦释,乃遂投城以死,是月十三日也。泰遇事刚果有为,以孝友闻。始居邑庠,出息学宫之阴,俄有狂者,至挤泰于池,几溺勿救。或请讼官,泰曰:“使诚溺,彼病狂,于我何校?”卒不纳。乡人赵文庆者,为奸所窃,迹之勿得,有谓巫言其应如响,叩之当得其实,愿泰俱往。及往,巫见泰,瞠不能出一语,众由是服泰之正。死时年三十六,乡人士夫莫不悲之。子永吉,累官兵部右侍郎,改南京大理寺卿,致仕。

议者谓泰得释罪不及族,必有其由。或谓泰惩军士最严,其死盖仇之者所为也。

右副总兵平安帅辽东兵十万围通州,不克。师及靖难兵,大战九门城。

按《杨文敏公集》,孙岩,凤阳人。从太祖渡江,擢金吾左卫百户,寻升燕山中获卫正千户。洪武庚申,从王之国。己卯,王起靖难,以岩守通州。南兵大至,城围数重,起士山临城,攻西门,毁楼堞。岩率众捍御,城赖以完。未几,两军合战,岩操戈,身先士卒,大呼陷阵。士气争奋,追奔逐北,斩馘甚众,得馈运船三百余艘,赀粮无算,升指挥佥事。辛巳,兵复至,攻城益急,岩励将士,登城立战,矢石交下,敌乃退,升都指挥佥事。壬午春,平安督辽东兵十余万逼城,岩语将佐曰:“彼众我寡,若城守不出,是示弱也。不若及其始至击之,彼必败也。”乃率敢死士数百,犯其锋,而城上亦合势大呼,安众大溃,自是畏岩,无敢复来攻者。通城屏蔽冀方,使六师南进而无北顾忧者,岩之力也。事平,封应城伯。永乐戊戌六月二十日卒,赠翼城侯,谥威武。子亨嗣。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一·柯劭忞
  卷二十六·韩一·佚名
  崇儒学第二十七·吴兢
  ●卷二·邵伯温
  平番始末上·许进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卷一百三十九·杨士奇
  卷之七十六·佚名
  ◎爱俪园中新趣话·吴虞公
  ◎议员与天鹅及乌龟·吴虞公
  一○九六 军机大臣奏顺康年间增祀历代帝王辽在宋前谨将《大清会典》等黏签进呈片·佚名
  四八八 闽浙总督钟音奏查缴应销各书解京折(附清单一)·佚名
  嗣曹王李皋传·欧阳修
  ●台湾纪事卷二·吴子光
  吏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回 流民图为国请命 分水岭割地畀辽·蔡东藩

      却说王韶受木征降,仍将木征解京,朝右称为奇捷,相率庆贺。丑态如绘。先是景思立战死,羌势复炽,朝议欲仍弃熙河,神宗亦为之旰食,屡下诏戒韶持重。韶竟轻师西进,卒俘木征。那时神宗喜出望外,御殿受俘,特别加恩,命木征为营州团

  • 卷之五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三六移光绪十年十二月六日一一三一五—六·佚名

    卸任新竹知县徐,将欠缴奏销册费银之被管押书办林贵,移送于新任知县彭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移交事。案照书办林贵一名,系敝任内欠缴奏销册费番银贰百零壹元,未据照数备缴,业经饬据三皂头役李

  • 通志卷一百三十三·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四十六宋王诞【兄子偃偃子藻】王华【父廞 孔子】王惠【从父弟球】王彧【子绚兄子蕴】王裕之 王鎭之【弟之 之子昙生 阮万龄】王韶之 王悦之 王准之【族子素

  • 列传卷第三十 高丽史一百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郑梦周。○郑梦周字达可知奏事袭明之后。 母李氏有娠梦抱兰盆忽堕惊* {寤}而生因名梦兰。 生而秀异肩上有黑子七列如北斗。 年至九岁母昼梦

  • 卷二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乐书第二 【正义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岁有万物成

  • 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十典礼一【朝贺二】羣臣贺表和硕显亲王【臣】衍潢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臣】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贺伏以日御正於中天登五十余年之宝历斗杓建於辰位绵亿万斯载之昌符庆洽寰区懽腾广殿恭惟皇

  • 卷一·班固

    ○爵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载谓之天子,上法斗极。”《钩命决》曰:“天子,爵称也。”帝王之德有优劣,所以俱称天子者何?以其俱命于天,而王治五千里内也。《尚书》曰:天

  • 士丧礼第十二·佚名

    【题解】 《仪礼》书中讲述丧礼的共有四篇,即《丧服礼》、《士丧礼》、《既夕礼》和《士虞礼》。其中,《既夕礼》与《士丧礼》本为一篇,因简册繁重分而为二,故通常视《既夕礼》为《士丧礼》的下篇。 《士丧礼》绍述士丧父

  • 第三卷·僧祐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三(出因果经)尔时太子既出宫已。至于天晓。耶输陀罗及诸婇女从眠而觉。不见太子悲号啼泣。即便往启摩诃波阇波提。今旦忽失太子莫知所在。摩诃波阇波提闻是语已迷闷躄地。如是展转乃至达王。

  • 与康寄遥居士书(十九通)·太虚

    一寄遥居士大鉴:前者回电,谅荷察及。日前朱长者来平,晤谈多次,然以柏林寺开学,而常惺法师未回,坚邀太虚讲二星期,故须俟朱公回平,及常师来平后再可赴陕也。专此,顺候时祺!太虚启。八月廿三日。二寄遥居士鉴:叠复函电,应早荷察及。

  • 贤劫经卷第六·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八等品第十九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八等度无极有六事。若信八等笃乐执御不堕八邪。是曰布施。于八等行执持道法不为俗荣。是曰持戒。既在等行存平等业。而得自在无侵欺者。是曰忍辱。一坐不

  • 数学九章·秦九韶

    中国南宋秦九韶著。秦九韶自幼喜爱数学,早年曾随父到杭州向太史局(政府主管天文历法的机构)学习过天文历法,后曾任县尉、通判、郡守、知府等,淳祐四年(1244)因母丧解官在家守孝,遂将他多年研究数学所得整理编写成书。本书

  • 扁鹊心书·窦材

    医书。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3卷 (附 “神方” 1卷),据窦氏自序称,他初学医时曾博览方书,包括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等名家的著述,后遇“关中老医”,认为窦氏所学并非岐黄正派,经指点后,遂以《内经》为

  • 读易大旨·孙奇逢

    五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奇逢字君泰,号钟元,又号复峰,容城人 (今河北容城),前明万历庚子举人。此书乃入清后流寓河南管门山时所作。前有序言云,至苏门山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所得之见,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子弟,原非逐句逐

  • 明宣宗宝训·杨士奇

    明宣宗朱瞻基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正统三年(1438)成书,与《明宣宗实录》同进。十二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五卷。凡七十五子目,前有明英宗序。

  • 尚书注考·陈泰交

    一卷。明陈泰交撰。泰交字同倩,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旨在指摘蔡沈《书集传》之疏漏,凡所指摘,引经、注经不相照应者3条,同字异解者362条。其中不相照应者3条,蔡《传》引经、注经显相矛盾,诚蔡氏之误;其同字

  •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