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九

永乐十一年夏四月己酉朔享  太庙  命皇太子行礼

○是日  车驾至北京  上于奉天殿丹陛设坛告  天地遣官祭北京山川神隍诸神遂御奉天殿受朝贺

○甲寅修南郊  天祀殿日月星辰等坛并斋宫及懿文陵历代帝皇殿

○敕镇守大同江阴侯吴高以武安侯郑享原领军士并选马队一千令才干指挥赴北京

○丙辰行在刑部都察院等官言今天气渐热系囚稍多送若送大理寺审发必致淹滞请暂依先例会审为便从之

○戊午  谕兵部非军机重务不许给驿及申明有司不严察逋逃奸宄之罪

○己未户部言浙江衢严西安寿昌等县饥  皇太子命给谷贷之凡万三千石有奇

○辛酉朝鲜国王李芳远遣陪臣崔迤等贡方物贺  万寿圣节

○升兵部右侍郎徐铭为山西布政司户部右侍郎张春为右布政使鸿胪寺右少卿王玘为山西按察司兵科给事中王骥为副使

○给工部尚书吴中北京刑部尚书郭资朱浚诰命并封赠其祖父母父母及妻

○癸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仲成卒仲成庆阳府安化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监察御史奏请封禅不报后升山东按察司佥事寻即桂林府同知永乐元年升佥都力言黥剌之人虽材且贤不可复用  上是之四年命率山西军民采木于五台山仲成不饬履行不恤人劳督责棰楚军民苦之时有管军百户亦被棰楚  上闻之曰制制军官有罪非奏请不得擅问仲成不知恤此岂知恤军民哉召还将正其罪比至中风暴卒

○乙丑  万寿圣节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狭西布政使司言甘肃山丹等卫粮储不给请于所属税粮内拨三十万石运输各卫从之

○丙寅  上谓行在礼部尚书吕震曰朕欲周知民之休戚尝命凡布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至京者陈民间利病近有以时和岁丰民安物阜为言者及验视之田野荒芜人民饥寒甚至水旱虫蝗皆不以闻朕已寘诸法如今后所言有功民情可裨治理者宜旌赏之以明惩劝

○丁卯  上以先定狭西甘肃中盐例重乃定淮浙每引米一斗五升河南米二斗五升俱不次支给

○己巳  敕谕三法司官曰尔等职典刑狱谳议之际必加详审入大辟者先疏情实来奏继五覆奏必不可怒而后诛之则死者瞑目无憾耳宜夙夜敬慎毋为深文苛察毋以爱憎为操舍务使法平讼理以副朕钦恤之意其或肆情狥私罚及无辜虽或目前苟逃刑宪天地鬼神监临在上不尔贷也尔其审省之

○贵州都司言所属卫所粮储不敷宜如洪武中例开中粮盐然先定川盐并云南黑盐井每引输米一石五斗安宁井引二石今本地米价翔贵宜减轻募商中纳为便从之命比初例各减五斗

○琉球国中山王思绍遣侄三吾良亹山南王江应祖遣使吾是佳结制等贡马命礼部赐之钞及永乐钱

○庚午肇庆府学增广生廖谦招诱新兴县山峒猺首梁福寿等来朝凡招猺人五十余户命谦为新兴县典史以抚之赐福寿等衣钞遣还

○癸酉行在刑部奏决囚其间有于律虽轻而论情则重者请置诸重法  上曰律者法之平今欲轻重之罚虽当民弗信矣如其律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出太微东垣外西南行入翼宿

○甲戌户部奉四川盐课提举司灶丁言宝马井盐税不及额而小哥井亦崩坏其上平竹筒金李等井可以治办已遣人核实如所言除补旧井所亏每岁增盐万八千四百余斤乞令于彼开煎  皇太子从之

○乙亥狭西河州卫指挥王钰等进马赐马钞八百锭彩币四表里

○丁丑  命都督程宽马英何璇率舟师运粮赴北京

○戊寅行在户部言山东清州府安丘县水灾饥民万一千三百九十余户命赈之凡给米麦万九千一百九十石有奇

○山西都指挥使李谦坐擅借官兵器谪戍大同

猜你喜欢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范晔
  卷第二百三十四 唐紀五十·司马光
  第一百二十六回 取岳州吴赵鏖兵 演会戏陆曹争艳·蔡东藩
  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四十六·佚名
  民国奇闻·吴虞公
  第六十五册 天命十年四月至八月·佚名
  一五○七 军机大臣奏遵查《永乐大典》内有御题诗章者一并呈览片·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三十一·阿桂
  五七 京汉道上·周作人
  张种传·姚思廉
  李振传·欧阳修
  窦神宝传·脱脱
  卷二百二十五·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二出 拾愁·李渔

    〖西地锦〗(末皓髯冠带,外扮院子随上)矍铄还同年少,难禁白发萧萧。止余半子尚痴娇,暮景桑榆谁靠?雄风勃勃鬓萧萧,功在边陲望在朝。夜望欃枪才进舍,敢将生计学渔樵。下官姓范名钦,官拜元戎之职。自幼从军,累平大乱。忠能格主,不蒙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弘治十七年十二月丁巳朔 上视牲于南郊○山东登州府天鼓鸣○己未福建道监察御史袁佐丁忧服阕复除广西道○升兵部左侍郎熊翀为南京户部尚书○升监察御史谢绶浙江按察司佥事洪远俱为按察司副使绶湖广远本司升监察御史陈

  • 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夏。四月庚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上幸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申。升刑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舒辂、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升内阁侍读学士舒虎鼐、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

  • 八四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遵旨将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并《一统志》纂办情形折·佚名

    八四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遵旨将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并《一统志》纂办情形折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七日*臣和珅、臣曹文埴谨奏:窃臣等纂办《一统志》,钦奉谕旨:将原任刑部尚书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其各省志书内有

  • 一三七 琐屑的因缘·周作人

    一九二〇年毛子龙做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叫钱秣陵送聘书来,去那里讲欧洲文学史,这种功课其实是没有用的,我也没有能够讲得好,不过辞谢也不听,所以也就只得去了。其时是女高师,讲义每小时给三块钱,一个月是二十七元,生病

  • 李·宋濂

    李竳字溉之,滕州人。天资聪敏,记忆力强,文辞老练。深为姚燧赏识,极力向朝廷推荐,因而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因双亲年迈,回江南奉养。以后征召为中书掾,经考核授集贤院都事,迁职太常博士。拜住任丞相提拔为监修国史长史、秘

  • 卷三十六·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三十六金吾远逮废弁疏【天啓元年】   毕自严臣窃照从来钦拏官犯俱须泰有明旨齎有驾帖而後从事所到地方恭设香案罗拜宣读所以祗畏君命而对扬天威

  • 卷十·孙奇逢

    子路第十三子路问政章率先勤劳意常周于民情事理之外贤者犹可自勉至无倦则真实不容己处非自强不息不能 或曰请益无倦非抑子路先劳外原无可益耳无倦便是无逸作所自强不息底道理此爲要领处非止救勇躁之失而已程子云这一

  • 卷七·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七      宋 卫湜 撰进劒者左首进戈者前其鐏後其刃进矛戟者前其镦进几杖者拂之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执禽者左首饰羔鴈者以缋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劒者以袂饮玉爵者弗挥凡以弓劒苞苴

  • 原序·吴浩

    载籍之有五经犹天之有五星也地之有五行也人非五谷不生学非五经不殖舍此而他求吾不知所従焉夫经者常也法也径也若径路之无所不通可常行也自汉以五经学宫而经之名著益之以周礼孝经论语为九经益之以仪礼左氏春秋尔雅为

  • 卷二十一·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十一宋 王昭禹 撰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版音板】【其体在下作而行之以有相乎上者胥也大胥于国子非教飬之正者掌学事以相乎上而已故谓之胥以对小胥焉故谓

  •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四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大慈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大悲大喜大舍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大慈若乐若苦。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大悲大喜大

  • 卷上·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摩竭国王。号名阿阇世。与越祇国不相得。欲往伐之。自与群臣共议。越祇国富。人民炽盛。多出珍宝。不首伏於我。宁可起兵伐其国。国有贤公。公名雨舍。雨舍公者,逝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念常

      ⊙周(己丑)昭王瑕(康王子。王道微缺。因南巡狩乘胶船沈于水)治五十一年。  二十五年四月八日。大圣现白象瑞。七支案地乘云而下。降神大术胎中。右胁而住。岂若虹枢现表厥命世者也。  ⊙(甲寅) 二月八日。世

  • 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太虚

    ──十八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讲──“学僧”、是指现时已受佛教教育的一班僧伽而言的;其范围限于中国,故名中国学僧。今中国的教育与实际生活不合宜,已经识者道破。原因是以前中国所有的教育制度,太偏于阶级观念:教育的出

  • 不能代替·佚名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ldquo;我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rdquo;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ldquo;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rdquo;临济禅师问道:&ldquo;那么,假如有人

  •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卷上(并序)·孟献忠

    梓州司马 孟献忠 撰夫般若者。乃诸佛之智母。至道之精微。为法海之泉源。实如来之秘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超於名相而界入。称谓稽而不逮。离於见闻觉知。智识诠而逾远。无行无得。所以致其功。不住不染。所以成

  • 吴中水利全书·张国维

    水利志。又名《吴中水利书》。明张国维撰。二十八卷。国维,字九一,号玉笥。浙江东阳人。天启进士。历官江南巡抚、工部右侍郎。福王时官至吏部尚书,事败投水死。是书首列东南水利总图、苏州府全境水利图、苏州府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