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七回 战垓下项王被围 歌楚帐虞姬殉节

话说汉王因和议成就,项王已归,亦欲罢兵西回关中。张良、陈乎一同谏道:“现在天下土地我已得了三分之二,又有燕、齐、赵诸国皆来归服,势力正强。项王兵少粮尽,穷乏无助,此乃天亡楚国之时!不趁此时进兵剿灭,任其回去,真无异养虎贻患!”汉王闻言,大悟,决定进攻。先遣使者分头往约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各起兵前来接应,定期会合三路军队,夹击楚兵。又命刘贾领兵助英布,往取九江。布置已定,汉五年冬十月,汉王自率大兵往追项王。

此时,项王去已多日,汉兵一路追赶,直到固陵,与楚兵相离不远,立下营寨。项王闻汉王背约来追,心中大怒!立命回兵迎敌。汉王原约韩信、彭越领兵来会,此时追及楚兵,屈指一算,期限已过,两路兵仍不见到来,只得独自出兵接战。当日,两边排成阵势,项王出马,大骂汉王:“不顾信义,反复无常!”汉王不答,挥兵杀进,彼此大战一阵。项王因恨汉王无信,怒不可遏,勇气比常百倍,匹马当先,冲入汉军。汉兵将士见了项王,皆有惧色,抵敌不住,一齐大败。汉王率领败兵退回营中,坚守不出。

汉王对张良说道:“齐、魏两处不肯从命,为之奈何?!”张良道:“楚兵不日可破,韩信、彭越二人因未得大王分与地方,所以不至。韩信前此立为齐王,乃由自己请命,非出大王本意,其心自觉不安。且其家在楚,亦欲得其故乡之地。彭越本来定有梁地,大王因为魏豹之故,拜之为魏相国。今魏豹已死,彭越亦望为王,而大王不早立之,未免心中缺望。现在大王若能将雎阳以北直至谷城,封与彭越,再将由陈以东至海之地,许与韩信,此本皆楚国之地,大王许与二人,使之各自为战,则楚兵易破矣!”汉王依言,复遣使者前往齐、魏,告知分地之事。韩信、彭越二人闻言,果皆大喜!立即应允引兵前来。项王虽然胜了汉兵一阵,却因粮食不足,一路缓缓退兵。汉王引兵随后追赶,恰遇韩信、彭越领兵到了,与汉王会合一处。又值英布、刘贾说降楚大司马周殷,平定九江,亦引兵前来接应。

十二月,项王兵至垓下,汉兵四路云集,项王全然不惧,激励将士,预备一战。此时,项王部下将士共有十万人,汉兵全数不下三十万人。汉王命韩信为大将,各路军队皆归节制。韩信分军为三,使将军孔熙领兵为左翼,将军陈贺领兵为右翼,自率诸将为中军。又使将军周勃、柴武领兵为后队,保护汉王。韩信分派已定,人报:“项王自引大军前来搦战!”韩信传令:“左右两翼,按兵不动,但看我兵退走,敌人来追,便一齐出兵,从后击之。”

韩信自率中军出营迎敌,两阵对圆。起初,距离尚远,各用长枪、硬弩向前射击。后来,愈战愈近,便是短兵相接。楚兵人人奋勇,汉兵个个争先。但见烟尘涨天,喊声动地。此一场恶战,直杀了两个时辰,未分胜负!项王杀得性起,抖擞威风,大喝一声,匹马陷阵,楚军随后如潮涌进。汉兵渐渐不能抵敌,韩信传令退军,项王引众赶来。孔熙、陈贺见楚兵追赶韩信,各率大队人马从后夹攻,项王急回兵迎敌。此时,楚兵苦战许久,人疲马乏,却遇两支生力军,已是不支。更兼韩信回兵接应,遂杀得楚兵大败。

项王急收集败残兵士,退回营中,计点人马,已折了一半。韩信得胜而回,分拨将士,四面安营,将楚军围了数重。张良又令随军楚人,分教各营兵士唱起楚歌,以乱其军心。项王在围中,自念兵卒寡少,粮食将尽,筹思无策。到得晚间,辗转床上,不能成寐。遂独自出帐,走到营前散步。忽听得远远唱歌之声,四处响应,心知出在汉营。便侧耳细听,字字清晰,暗自惊讶道:“此岂不是楚歌,难道楚地都被汉人占得?所以汉营兵士方有许多楚人,似此如何是好!?”项王郁郁不乐,回到帐中,吩咐左右取出酒肴,小饮解闷。

原来,项王有一美人,姓虞,人都称为虞姬,平日甚得宠幸,随在军中。又有一匹骏马,名骓,临阵常骑,最所心爱。项王饮酒中间,想起自己一生,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威震天下,创成霸业。谁知到了今日,身困重围,水穷山尽。自料力竭惟有一死,但念到美人、骏马,未免多情,如何舍得!项王此时满腔怨愤,心绪如潮,觉得有许多言语,口中却说不出。因作一诗寄意,其诗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令可奈何,虞兮虞令奈若何!

项王诗成,朗吟数过。虞姬在旁见诗,知得项王之意,因亦口吟一诗,和道:

汉兵已掠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王闻虞姬和诗,声情凄咽,不觉心伤,流下数行眼泪。左右侍者见此情形,尽皆痛哭失声。再看虞姬,早已转面悲啼,泪痕满袖。停了片刻,虞姬收泪,向项王说道:“大王自己保重,贱妾不能相随,早寻一死,免被汉兵凌辱!”说罢,拔起佩剑,自刎而死。

项王见虞姬自刎,急待救时,已来不及。大哭一场,命左右就军中挖一土坑,将尸埋葬。至今安徽定远县南六十里,尚有虞姬之墓,坟高六丈,土人冬为“嗟虞墩”。后人因怜虞姬贞烈,谱成词曲,歌咏其事。所以曲谱中有“虞美人”一调。又相传楚地生有一种香草,花叶两两相对,人若向之唱“虞美人”曲,此草便应声自舞,因又名之为“虞美人草”。清人谢启昆有诗咏虞姬道:

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

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

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

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项王见虞姬既死,自念:“我若坐困此间,矢尽粮竭,束手受缚,岂不丧了一世英名!殊属不值。不如趁早杀出围去,若能回到江东,再行起兵报仇,固为上策。否则,惟有力战而死,也算死得轰轰烈烈!”主意既定,便想趁着黑夜,正好走路。遂即披挂上马,就帐下挑选壮士八百余人,骑马相随。撇下大队将士,一径出营而去。

此时已是四更向尽,又值十二月天气,霜华一白,北风甚紧。项王冒寒前进,将近汉营,遥望灯火全无,刁斗不鸣,知是将士睡熟。项于率同部下,悄悄过去,一连过了数个营寨,均未被汉兵发觉。到得天色平明,项王已出重围,汉营中始有人起来。远望一簇人马,向南而行。定睛一看,认出楚兵服色,知是项王逃走,连忙报知韩信。韩信闻说项王在数十万军中从容脱走,神不知,鬼不觉,大为惊骇!急命灌婴率领马兵五千往追。灌婴奉命,立即领兵起行,项王去得已远。未知项王此去能否逃脱,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务农第三十·吴兢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九·杨仲良
  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儿 用贤相并征名士·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一·乾隆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提要·吕祖谦
  敬乡录卷七·吴师道
  卷十七·傅恒
  涉史随笔·宋葛洪
  四十二、东来书庄·包天笑
  卷五十四·雍正
  ●作邑自箴卷第七·李元弼
  第一节 懿、僖荒淫·吕思勉
  (一)议事细则·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四·彭定求

        卷554_1 【寄石桥僧】项斯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   卷554_2 【送欧阳衮归闽中】项斯   秦城几年住,犹著故乡衣。失意时

  • ●卷八·袁嘉谷

    古诗入乐可歌,汉武乃立“乐府”,班《志》所收,盖无一不协律,后世不协者多矣。顾无论协律与否,而诗必有韵,虽田夫孺子亦然,今欲言诗,宜无言韵。五塘师曰:“古有韵书,后人佚之也。(《诗法草编》。)”愚谓古无韵

  • 冻苏秦衣锦还乡·臧懋循

    冻苏秦衣锦还乡杂剧(元)无名氏撰●冻苏秦衣锦还乡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冰雪堂张仪用智 正名 冻苏秦衣锦还乡楔子〔冲末扮孛老同搽旦卜儿净

  • 五集卷九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五古今体五十一首【乙卯三】仲春丁祭至圣先师礼成述事践阼年当天数庆八旬五岂易为望【予初登大宝默奏  上帝愿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彼时予二十五岁亦未计及届期当寿跻八十五岁斯岂人生

  • 卷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八七言古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古今乐録王僧防技録平调七曲一曰长歌行二曰短歌行旧注王司直时为蜀中御史甫赠友诗官有王司直即其人唐书百官志司直掌纠劾官僚】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世説天

  • ●卷二百四十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五。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尽其日。   范成大揽辔录(旧校云:是卷以金史各志参校殊多抵牾无从属主正)曰:过芦沟河三十五里至燕山城外燕宾馆自馆行柳堤缘城过新石桥中以杈子隔驰道从

  • 竹书统笺卷五·徐文靖

    殷商成汤【笺按诗商颂谱曰商者契所封之地国语王勤商十四世而兴是其始称商也竹书盘庚自奄迁于北防曰殷鸟云殷受命咸宜是其兼称殷也大明云殷商之旅荡云咨女殷商是又总称为殷商也诗补曰殷以溵水得名古溵水县今陈州之商水

  • 一一一○ 军机大臣为传谕查改《通志 食货略》体例内容事致四库馆总裁函·佚名

    一一一○ 军机大臣为传谕查改《通志 食货略》体例内容事致四库馆总裁函乾隆五十年八月十八日启者:本日面奉谕旨:此次呈进之《通志 食货略》内所载《田制》一门,首列屯庄、旗地,于节制未为妥协。天下民田,为国家惟正之供,则

  • 卷十·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乙酉(一六四五)夏四月癸丑朔享太庙。御史毕十臣疏言:『孟夏享太庙,文武陪祀者多不至』。有旨:『着行申饬』。颁各衙门印信。先是,二月二十四日管绍宁私宴,夫去「礼部印信」。商之马士英;二十九日,士英

  • 崔仲方传·李延寿

    崔仲方字不齐。从小喜爱读书,有文才武略。十五岁时,周文帝见到他以后很惊讶,就让他和皇家子弟一起读书,隋文帝也在其中。仲方因此和隋文帝从小就交情深厚。后来,仲方以明经当了晋公宇文护的参军,转为记室,升司玉大夫,和斛斯征

  • 卷三十六·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三十六明 黄训 编兵部【车驾下】题覆救偏补以期裕马政事【彭泽】车驾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巡按直等处监察御史谢汝仪等题臣闻天下无无之

  • 春秋五论·吕大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五论       宋 吕大圭 撰论一春秋之作何为乎曰春秋者扶天理而遏人欲之书也春秋鲁史尔圣人从而修之则其所谓扶天理而遏人欲者何在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而绥猷之责则后实任之尧舜禹汤

  •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与金刚手等诸大菩萨及以无量大声闻众无数恒沙诸天龙王药叉罗刹异类大众前后围绕。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 金光明最胜忏仪·知礼

    宋传天台教观四明沙门知礼集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已胡跪执炉云)。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菩萨。声闻缘觉众。及一切天仙。受用作佛事 供养已一切恭敬(一拜已复跪奉请云)。一心奉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五·隐元

    詩偈福嚴寺化齋糧破寺寥寥一物無,驢兒踢踏屎腸枯,驀頭磕著知音者,出手相將盡力扶。殘臘賦白雲歸偶離寒巖一歲餘,閒房盡付白雲居。寄言珍重銜花鳥,莫動床頭古篆書。其二白雲候我不歸山,朝暮窗前影復還。我慰白雲今且去,明年春

  • 番禺杂记·郑熊

    《番禺杂记》郑熊撰。原书已失传。是研究广州早期地方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文献。现有元·陶宗仪辑录本,收入《说郛》一书,共10条,记录岭表山川异物,可惜较为简略。

  •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赵佶

    宋徽宗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徽宗推崇老子,引 《庄》、《列》、《语》、《孟》、《诗》、《书》注《老子》。

  • 真假之间·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去年圣诞之夜,我曾被一个消闲的集会,邀去说故事,他们跟我约定,在今年的同一夜晚,他们仍旧要我担任这个节目。凑巧得很,我在说事的时候却又意外地获得了故事的资料;本来,我预备留下这点资料,以便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