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议事细则

第一章 议事时间

第一条 凡议事以午后一钟为开议时刻,午后五钟三十分为散会时刻,三钟以后得休息三十分。如议事未毕,经议长认为必要,或议员十人以上之要求得议长许可者,亦可延长时间。

第二条 开议时刻已到,即摇铃开议。议员除照谘议局章程第三十八条应回避者,及第五十八条、第六十条停止到会者外,不得无故缺席,亦不得后时不到。

第三条 开议时刻已到,而到会议员尚不及议员总数之半者,得由议长酌展开议时刻,如展至二次仍不及半者,议长即宣告散会。

第二章 议事日程

第四条 凡本局应议事件,应由议长将其次序及开议日时,编定议事日程表,先期通知各议员。

第五条 除议事日程表所列事件外,如有紧急事件,经议员十人以上之提议,或议长认为应尽先开议者,得由到会议员公决,更定议事日程表。

第六条 凡议事日程表取列事件不能如期开议,或虽经开议而不能如期议毕者,设碍日程表下次议事时间,应由议长重定日程表,通知各议员。

第三章 议事方法

第一节 审议及审查

第一款 审议

第七条 本局遇有重要问题得开审议会以期议事之详尽。

第八条 审议会以全局议员之会议行之。

第九条 本局每会期开会之始,由议员用记名投票法互选审议长一人,以得票过半数者为当选。

议长、副议长不在前项被选之列。

第十条 审议会非由议长或议员十人以上提议,经到会议员之公决,不得开议。

第十一条 审议会非有议员总数三分之一以上到会不得开议。

第十二条 议员在审议会对于同一事件得数次发言。

第十三条 审议会开会时,议长应退居议员席,而以审议长为主席,维持审议会议事之秩序。

审议长之席以书记之席充之,书记长之职务,由书记代行之。

第十四条 审议会之议事以到会议员之过半数决之可否,同数则取决于审议长。

第十五条 审议长有事故时,或对于议题欲自与于审议之列者,即以选举审议长时得票次多数者代行其职务。

第十六条 审议会议事已毕,应由审议长请议长复席,而以审议之结果报告于本局。

第十七条 审议会如至散会时刻,议事尚不能终局,应由审议长请议长复席,而以当日会议情形报告于本局,经议长之许可,或延长时间,或继续开议。

第十八条 审议会如有违背咨议局章程或本细则、紊乱议场秩序者,议长得不待审议长之报告,自行复席以停止审议会。

第二款 审 查

第十九条 本局得因事务之必要,酌设各项审查会,分类审查,为议事之预备。

第二十条 审查员分常任审查员、特别审查员二种。

第二十一条 常任审查员于本局每会期开会之始,由议员用无名连记投票法互选之,以得票最多数者为选。如有十人以上之公推,得不用互选法,由议长委任之,其员额如左:

一、财政审查员十三人;

二、法律审查员十一人;

三、请议审查员九人;

四、惩罚审查员七人。

议长、副议长及审议长不在本条被选之列。

第二十二条 财政审查会应行审查之事件如左:

一、本省预算案及决算案;

二、与本省预算、决算有关系之财政案。

第二十三条 法律审查会应行审查之事件如左:

一、资政院提交之法律案;

二、行政长官提交之法律案;

三、本局提出之法律案。

第二十四条 请议审查会应行审查之事件如左:

一、本省自治会陈请建议及争议事件,其来文盖有自治会图记者;

二、本省人民陈请建议事件,其来文载有姓名、籍贯、职业、住所者。以上二项,经议员三人以上之承认,即由议长交请议审查会审查其内容,分别应行提议与否报告于本局。

第二十五条 惩罚审查会应行审查之事件如左:

一、议员有犯谘议局章程第十一章各条罚则者;

二、议员有犯谘议局章程第四十三条事项者;

第二十六条 特别审查员遇有必须审查之特种事件,经本局公认,临时依本细则第二十一条之规定,由议员互选或经十人以上之公推,由议长委任之,其员额视事之繁简为定。

第二十七条 凡审查之事件,如有不能分门审查者,应归有关系之各项审查会公同审查。

第二十八条 凡被选为审查员者,非有正当之事由不得辞职。

第二十九条 各项审查会各由审查员互选,或公推审查长一人,维持该会议事之秩序。

第三十条 各项审查会各由审查员公推干事一人,掌该会议事录及其他文件,审查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务。

第三十一条 除请议审查事件照本细则第二十四条办理,特别审查事件照本细则第二十六条办理外,凡议长认为必要,或议员五人以上之提议得议长许可者,由议长交各项审查会审查其事件。

第三十二条 各项审查会不得于本局会议时间内开会,但得本局之许可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三条 各项审查会非有审查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到会不得开议,其议事以到会审查员之过半数决之可否,同数则取决于审查长。

第三十四条 各项审查会议事时,审查员对于同一事件得数次发言。

第三十五条 各项审查会得请议长向各官署调取关于审查事件之文件。

第三十六条 议员对于审查事件如有意见,得赴该审查会陈述之。

第三十七条 各项审查会开会时,除议员外禁止旁听,如审查会以为应守秘密者,并得谢绝议员之旁听。

第三十八条 每一事件审查已毕,该审查会应作报告书交由议长通知各议员,如议长认为应守秘密者不在此例。

第三十九条 本局得酌定期限使审查会为审查之报告,如审查会无故稽迟,本局得另行选任审查员。

第四十条 各项审查会议事录,由审查长及干事签名,于其职务完毕后,连同各种文件交办事处保存之。

第二节 会 议

第一款 提 议

第四十一条 议员提议事件应草具议案说明理由,并须有五人以上之赞成,连同具名,交由议长通告议员。

第四十二条 议员于议场上临时提出意见者,除谘议局章程及本细则特定赞成人数之事项外,须得十人以上之赞成方可提议。

第四十三条 议员已提出之议案,非得本局之允许不得撤回。

第四十四条 行政长官提交议案或批答事件到局后,由议长通告各议员。

第二款 讨 论

第四十五条 议员对于议事日程表所载之议题发表意见者,得于会议之前,将姓名及反对或赞成之意预告书记。

第四十六条 书记依各议员预告之先后,编列发言表,送交议长。

第四十七条 开议时,议长将议案令书记朗读,一过,即按照发方表,先反对者,次赞成者,交互指令发言。

议长得以便宜省略议案之朗读

第四十八条 凡提出该议案之议员及行政长官,或行政长官所派之员,得于书记朗读后说明其旨趣。

第四十九条 发言表上所列之议员发言未毕,未经预告之议员不得要求发言。

第五十条 未经预告之议员,对于讨论之事件有反对或赞成之意见,欲临时发表者,

应俟发言表上所列同意见之议员发言已毕,起立告议长以自己之姓名,得议长之许可而后发言。

第五十一条 议长指令发言表上所列之议员发言时,该议员不应,即与未预告者同。

第五十二条 凡发言必登演说坛,但极简短之言,及得议长特许者不在此限。

第五十三条 讨论时对于同一议题不得发言至二次以上,但左列各项不在此限:

一、申明自己所提议案之旨趣者;

二、行政长官或行政长官所派之员,申明交议事件或批答事件之旨趣者;

三、审查会之报告员申报告之旨趣者;

四、要求提议之议员、行政长官、或行政长官所派之员,审查会之报告员,说明疑义者;

五、本细则第二十五条之当事议辩员明事实缘由者。

第五十四条 凡讨论不得涉及议题以外。

第五十五条 议长对于各议题欲自于与讨论之列,应预先通告,至该议题讨论开始之时,即退居议员席,而由副议长入议长席。

议长既与于讨论非至该问题表决以后,不得复入议长席。

第五十六条 发言之人已尽,议长应宣告讨论终局;若发言之人未尽,而有议员五人以上提议作为讨论已终,复得公决者,议长亦即宣告讨论之终局。

第五十七条 凡议案经本局讨论,有议员五人以上提议不能作为议案,复得公决者,以废弃论。

第三款 修 正

第五十八条 议员对于议案欲加修正者,可具修正案交于议长。

第五十九条 议长接受各议员之修正案于会议时,将原案交书记朗读,一过,择修正案与原案最相远者最先提议,依次取决于多数议员。议长得以便宜省略议案之朗读。

第六十条 各修正案俱被否决,是仍就原案决之。

·438·

第六十一条 议员已提出之修正案,非得本局之允许,不得撤回。

第六十二条 未具修正案之议员临时欲发表意见者,应俟修正案议决后,起立告议长以自己之姓名,得议长之许可而后发言。

第六十三条 议长得以便宜将议案交审查会,使整理关于修正条项字句于会议时宣布之。

第四款 表 决

第六十四条 讨论修正已终,议长乃就讨论修正之结果,将议案交书记朗读,一过,设为可否两问题布告之,布告后,无论何人不得再就此题发言。

议长得以便宜省略议案之朗读。

第六十五条 表决时议长令可者或否者起立,点明起立者数目,复就本日签名簿核记到会议员数目,而后宣告多寡,多数以为可即为可决,多数以为否即为否决,可否同数,则取决于议长。

第六十六条 如起立多寡之数不能明确,或议员三人以上对于议长之宣告提出异议者,应由议长命书记按照议员席顺次唱号,再令可者或否得起立以决之。

第六十七条 表决时,经议长认为必要,或有议员五人以上之要求,得不用起立表决法,而用投票表决法。

第六十八条 凡投票表决,分记名投标、无名投票二种,可者用白色票,否者用青色票。

第六十九条 投票时,由议长命书记按照议员席顺次唱号,各由本人投入投票匦。

第七十条 投票表决之结果,若议长认为并无错误,议员不得提出异议。

第七十一条 表决时,应将议场出入之处暂行关闭,凡不在议场之议员,不得加入。

第四章 议事录及速记录

第一节 议事录

第七十二条 议事录应载事项如左:

一、关于本局成立及开会、闭会之事项,并其年、月、日、时;

二、开议散会及中止休息之日时;

三、每日会议议员到会人数;

四、议长或审议长及审查会报告之事件;

五、应行会议之议题;

六、临时提议之议题,并提议及赞成者之姓名;

七、决议之事件;

八、表决可否之数;

九、本局认为必要之事项。

第七十三条 议事录应由议长或代理之副议长,并书记长或代理书记署名盖章。

第二节 速记录

第七十四条 速记录用速记法记载议事时一切言论。

第七十五条 议员得于速记录通告之当日午后八钟以前要求订正演说稿之字句,惟订正之处以议长所许可者为限,并不得变更演说之宗旨。

第五章 议场秩序

第七十六条 议员每日到会,应书名于签名簿为据。

第七十七条 本局每会期开会之始,按照议员之数编定座号,各议员座位以抽签为定,抽定之后,到会时各按号数入席,不得紊乱。

第七十八条 凡议员入议场者,除开会式、闭会式应礼服外,平时均应冠服整齐。

第七十九条 凡雨具、伞、杖、斗篷等物,不得携入议场。

第八十条 议场内勿吸烟,勿食果饵,勿涕唾在地。

第八十一条 议事时,非为参考不得阅报纸及书籍。

第八十二条 议事时,无论何人不得哗笑,或发赞成反对之声,致妨他人之演说及议案之朗读。

第八十三条 议长鸣警铃时,无论何人皆须静默。

第八十四条 凡议场上有紊乱议场秩序者,议员得随时唤起议长之注意。

第八十五条 议员会议时,如有违背谘议局章程及本细则,或紊乱议场秩序者,议长应按照谘议局章程第四十三条办理。

第八十六条 议场开议以后,除休息时间外,到会议员不得任意退出议场。

第八十七条 凡议员因有事故不能于会议时到会者,应具理由书,预定日数,向议长请假。其因疾病或其他不得已事故,未经请假而不到会者,应补具理由书,报告议长得其承认。

凡请假时未经议长许可,或事后未得议长承认之阙席议员,以无故不到会论。

关于议员请假及会议时到会时刻,议员得于谘议局章程及本细则范围以内,另行公订规约互守之。

第六章 警 察

第八十八条 本局设守卫及巡警受议长之指挥,执行本局内部之警察权。

第八十九条 本局除自行雇用守卫外,得于每会期开会之始,先期酌定巡警员数,呈请行政长官饬派,由本局编制之。

第九十条 本局得因事务之必要设置守卫长,受议长之指挥,统率守卫及巡警。

第九十一条 本局议场以内之警察,守卫掌之;议场以外之警察,巡警掌之,巡警非经议长命令不得入议场以内。

第九十二条 本局开会时,凡纠察旁听席、查验旁听券、指导旁听人等职务,统由守卫掌理。

第九十三条 本局内之灯火及消防、扫除等事,应由守卫监督之。

第九十四条 本局闭会后所有关于巡警职务均归守卫掌理。

第七章 常驻议员

第九十五条 本局常驻议员应办事件,非经协议不得以本局之名义行之。

第九十六条 本局常驻议员每月至少应开协议会二次,其期日由议长或常驻员五人以上之同意定之。

第九十七条 常驻议员协议会非有常驻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到会不得开议。

第九十八条 常驻议员协议会之议事,以到会常驻议员过半数之取决为准,可否同数,则取决于议长。

第九十九条 常驻议员协议会开会时,除由议长、主席外,副议长同列议决之数,议长如有事故得以副议长代之。

第一百条 常驻议员协议会开会时禁止旁听,但经协议会认许者不在此限。

第一百零一条 本局议决可行事件已经呈报行政长官,行政长官未经交令覆议者,常驻议员有呈请公布施行之责。

第一百零二条 本局议决不可行事件已经呈报行政长官,行政长官未经交令覆议者,常驻议员有呈请更正施行之责。

第一百零三条 本局议决留交常驻议员调查及进行之事件,常驻议员有按照议案分别办理之事。

第一百零四条 凡经常驻议员以按照谘议局章程第十二条及本细则第一百零一条到第一百零三条办理之事件,应由议长于次期本局开会时报告全体议员。

第一百零五条 常驻议员得自订关于议事及办事之规约,惟不得出于谘议局章程及本细则范围以外。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百零六条 本细则自呈请行政长官批准之日起公布施行。

第一百零七条 本细则如有增删修改之处,经本局公决后,仍应呈请行政长官批准方可公布施行。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七·魏徵
  第十一回 破氐帅收还要郡 杀司空自坏长城·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一·乾隆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三·刘吉
  第八节 清郑书诏往来之一年间·陈匪石
  宋史全文卷十二下·佚名
  风俗纪·张瀚
  卷一百七·杨士奇
  卷之六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一二四八 谕内阁朱载堉《乐律全书》当详加订正并着派皇子等悉心精核·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四·佚名
  卷四十二之一·佚名
  卷二十七·阿桂
  卷七十·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578_1 【送李亿东归】温庭筠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别路青青柳弱,   前溪漠漠苔生。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卷578_2 【开圣寺】温庭筠   路分谿石

  • 第一折·郑光祖

    (外扮李密引卒子上,云)自小从来看武经,相持厮杀有声名。只因攘攘刀兵起,独占金墉一座城。某乃李密是也,祖居京兆府人氏,生而英勇,自小豪杰。如今隋帝失政,今六十四处烟尘,豪杰并起,某建立金墉城。我麾下有二士、三贤、五虎、七

  •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臧懋循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杂剧(元)乔孟符撰●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韩飞卿醉赶柳眉儿 正名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一折〔冲末扮王府尹领张千上〕〔诗

  • 卷318 ·佚名

    释祖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昏沉散乱,莫非本地风光。 绝点纯清,正是真常流注。 非不非,不是不。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 释祖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晷影推移线日长,

  • 第四十六回 夺禁军捕诛诸吕 迎代王废死故君·蔡东藩

      却说平阳侯曹窟,是前相国曹参嗣子,见四十三回。方代任敖为御史大夫,在朝办事,他正与相国吕产,同在朝房。适值郎中令贾寿,由齐国出使归来,报称灌婴屯留荥阳,与齐连和,且劝产赶紧入宫,为自卫计。产依了寿言,匆匆驰去。窟闻知

  • 第四十四回 易幼主诸吕加封 得悍妇两王枉死·蔡东藩

      却说吕太后欲封诸吕为王,示意廷臣,当时有一位大臣,首先反对道:“高皇帝尝召集众臣,宰杀白马,歃血为盟,谓非刘氏为王,当天下共击,不使蔓延。今口血未干,奈何背约!”吕太后瞋目视着,乃是右丞相王陵,一时欲想驳诘,却是说不出理由,

  •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卷三·章冲

    宋 章冲 撰襄公十七年宋子罕止筑台者之讴宋皇国父为大宰为【去】平公筑台妨于农收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晳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

  • 卷十一·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一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孝景本纪第十一 孝景皇帝者【集解駰案汉书音义曰讳啓正义谥

  • 王伟传·李延寿

    王伟,祖上是略陽人。父亲王略,在魏国作许昌县令,于是家居颍川。王伟通晓《周易》,文章华美,在魏国作行台郎。侯景叛乱后,高澄写信让侯景回去,王伟替侯景给高澄复信,文辞很漂亮。高澄看后问:“是谁写的?”左右便都称赞王伟的文章

  • 楚围雍氏五月·佚名

    【提要】 向他国、他人有所求而得不到对方的援手是比较难堪的一件事。求人是被动的,如何将被动变为主动,使对方来积极的回应你的请求,确实需要动点脑筋。 【原文】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

  • ●牧令书卷七 取善·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内外理上下得由是掺纵在手运用从心以云治民庶乎可矣然而一己之聪明不可恃也四境之利弊未易知也欲时措之咸宜必集思而广益乐取于人以为善此舜之所以大与 陆世仪 米汉雯 袁守定 谢金銮 王植 叶镇 汪辉祖

  •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二十七刑部二宪科诸司职掌律令职制    公式    仪制人命    名例    盗贼诈伪    鬭殴    伸寃名例大明律旧以名例律附于断狱之後洪武二十二年更定寘于篇首盖以此为

  • 卷七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八文公元年考异足利本注职商臣庶弟也无也字宋板永懐堂同则国事皆用古礼正误古当作吉释文锡呈歴反【二叶】呈作星 见贤遍反下注狐见同【三叶】

  • 春秋说卷十四·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文公三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邾子蘧蒢卒邾文公尝用鄫子于社不仁甚矣迁绎而卒君子曰知命命岂不仁者所能知哉特将死其言适善耳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之性茍知谨畏以自防励

  • 略评外道唐焕章·太虚

    四川为近今流行全国种种外道之发源地。除济生会发起于上海,悟善社发起于北京,道院发起于山东──案此三者,皆除信扶乩所录之说外别无秘传,且亦有四川人于中引端也──之外,他若同善社、道德学社等,其所奉之祖师及最初传道之

  • 第一百章 奇提西利罗奢西哈王·佚名

    彼[王]如常敬轮[宝]祭齿舍利,以素馨、瞻波、芬那伽、那伽、黄花、启达奇、红莲、青莲等种种之花,以旃檀、阿伽如等之良香,于样样有种种之芬香、薰香,以糖蜜等,以椰子梓脑、荺酱等之佳药种,以美味之食物、粥、硬食类等之食物,以金

  • 东坡志林·苏轼

    又称《东坡手泽》。笔记。宋苏轼(1036—1101)撰。五卷。轼有《东坡七集》已著录。本书主要记元丰至元符二十年间事,多为亲见亲闻,随手笔记而成,命曰《手泽》。后人进行整理付梓时,因作者生前欲作《志林》未成,故改题《志林

  • 南楚新闻·尉迟枢

    唐尉迟枢撰。一卷。作者事迹不详。此书记故事十七则,文字简短,共约七百字。有薛昭纬“悔不当初学治银”诗、荆南米贵、孙晖走马、李更名、百粤人食蟆虾等故事,可资谈助。独有李泌故事九则,其中以诗讽杨国忠,富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