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二、东来书庄

  那时有几位朋友,留学日本,我们常与他们通讯。并且苏州设立了日本邮便局,我们常托他们邮寄书报,在文化交通上,较为便利。尤其那时疾,日本于印刷术很为进步,推进文化的力量很大。吾国在日本的留学生,也逐渐多起来了,有许多留学生,都是国文已经很好的了。日本政府,为了吸引中国青年去留学,特设了法政专科,师范速成科那种投机学校。为了中国去的留学生不谙日语,在教师讲解的时候,还雇用了翻译,极尽招徕的能事。因此当时官费、自费的留学生,在日本的竟有数千人之多。

  为了日本的印刷发达,刊物容易出版,于是那些留学生,便纷纷的办起杂志来。为了中国各省都派有留学生到日本,他们的杂志,也分了省籍。如浙江学生所出的,名曰“浙江潮”;湖南学生所出的,名曰“新湖南”;直隶学生所出的,名曰“直言”(即今之河北,在前清则为直隶)。在我们江苏学生所出的,即名曰“江苏”,大概对于这个“苏”字,另有一义,作苏醒解(按:金松岑的“孽海花”,即首先在“江苏”上发表的)。诸如此类,各省留学生,出一种杂志,都有合于他们省的名称。此外也有约了几个同学同志,另有组织的。

  就是我们几位认识的留学生,他们别出了一种杂志,叫做“励志汇编”,因为他们已有一个小组织,叫做励志会呢。这“励志汇编”也是月刊性质,写稿人都是法政毕生为多,当时中国学生到日本去习法政的,以早稻田大学最为吃香,此辈亦都是早稻田学生呢。杂志有译自日文的,也有自己创作的,我还记得有卢骚的“民约论”,也是日文从西文中转译得来的,这个“励志汇编”,执笔者有不少人,他们很有志把种种知识学问,输入到中国来。

  有许多日本留学生的杂志,寄到苏州来,托我们推销,我们是要有一个推销机关的。在苏州,那时城里也有三四家书店,观前街一家叫做文瑞楼比较最大,我们亦最熟,可以走进他们的柜台书架傍随意翻书的。但是他们都是旧书,木版线装,满架是经史子集,新书不大欢迎。最近也点缀其间,除非是畅销的书,至于什么杂志之类,一概不售的。其它有什么绿荫书屋、扫叶山房,连石印书也不问讯,有一家玛瑙经房,专售佛经、善书的(苏州当时刻善书很盛行,可以消灾避难)。那末要托书店代为推销,颇为窒碍难行了。

  我不是前章说过我们当时共有八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吗?我们也组织一个学会,叫做励学会。我们当时有两个志愿:一是由励学会出一种月刊;一是开一家小书店。出月刊这一件事,在苏州可不容易,我在下文再当详述;开小书店的事,却不禁跃跃欲试了。不久,书店事居然成议,皇然是股份公司,每一股是十元,总共是多少资本呢,说来真令人可笑,共为一百大元。这很像我们从前放了年学开春联店一般,不过春联店在年底至多开十余天,到除夕就要关门大吉,这个书店,却是长期性的。

  书店虽小,首先要一个店名,大家拟了几个名字,最后择定了一个,叫做东来书庄。这东来两字,还可以引用“紫气东来”的一句成语,实在的意思,便是说:都是从东洋来的罢了。开办费可以简直说没有的,虽然号称书庄,只借了人家一个墙门间,那是女冠子桥包叔勤家的一个门口,从前也是开过春联店,房租不出,还借他们家里两只旧书架。安放几只半桌,摊上一方蓝布,就算是柜台了。并且励学会的社友,省下了在茶馆里聚会,大家无事时,便到东来书庄来谈天了。

  我们不用店员,仅有一个学徒,社员们(也是股东大老板)轮流当值,这于来购买书籍杂志的人,大有捭益,因为我们能指导你购买何种书籍,对于知识阶级的人,请坐送茶,周旋一番。杂志都是寄售性质,卖出还钱,销不完的还可以退还,以八折归账,因此我们可以无须要多少资本。后来我们又附带出售了日本的图书文具之类,必须要用现欵去批发了。

  说起了出售日本图书的事,真足以令人发一浩叹。中国在那个时候,已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戊戌政变之前,还没有一张自己印刷的本国地图,但日本已经印了有很详细的“支那疆域地图”了。我们在他们书店的广告目录上,看见有许多地图的名目,便托朋友寄几张来,及至一看,全图都是汉文,难得有几处注着和文的,而且印刷鲜明,纸张洁白。我们批购了十张,不到一星期,都售光了,连忙添购二十张、三十张,……虽然上面写的支那,大家都也不管,真是可怜。后来我们也批了世界地图、东亚地图,虽不及中国地图的销场好,但生涯也自不恶。

  原来那时苏州已在发动开学堂了(学校的名称是后来改的,最初是唤作学堂),便不能无历史、地理等课目。教地理连地图也没有一张,岂非憾事,那些专习八股文的先生们,四川是否通海?长江缠到黄河里去,也得先开开眼界。这个地图的风气既开,竟有许多绅士人家,向我们买了大幅的世界地图,悬在书房里,代替挂屏用的。除地图以外,还有动物、植物的挂图,也是五彩精印,日本的小学校里的,他们也欢迎作为壁上的装饰品。

  日本文的书籍,当然无法推销(后来我到了上海,到虹口几家日本书店去看看,全汉文的书就不少,连“杜工部诗集”也有的)。但对于数学书籍、英汉文词典等等,也有人来定购的。除了图书以外,我们还带卖一点文具,也都是从日本寄来。日本那时已经有不少仪器,都是从西方仿造来的,但是价钱既贵,我们小资本店就不敢问津,而且在苏州也难觅销路,只是批发一些细巧的文具,都是苏州所未见的。那个时候,墨水笔也没有,仅有铅笔,也是舶来品。关于许多纸品,如信封、信笺之类,我们销得很多。信封是一种双层纸的,里面一张画着各种画,外面一张薄纸,映出里面的画来;信笺是一种卷筒纸,纸张洁白,你高兴写多么长,就写多么长。此了中国固有的信封信笺,自觉耳目一新,雅有美术趣味,也是苏州人所乐用的。

  东来书店的生意发达,不到三个月,已是对本对利,不到一年,我们的资本,自一百元变成了五百元,好在我们即有盈余,从不分红。但是既然赚钱,便思进展,不是在人家墙门口,以一种开春联店的姿态可以济事了。因此在玄妙观前街西首、施相公衙口,觅得一市房,是一开间上下楼房,每月租金十元,以一家小书店,出这么大的房屋租金,也不容易。又添了一个店员,因为那些股东,大家有事,不能常来轮值,我们励学会的同人,便公举我做了东来书庄经理,那是尽义务不支薪水的。

  我虽然还有教书工作,每天下午放学以后,总要到东来书庄去一次。那时不全是贩卖日本图书文具了,因为中国的风气渐开,上海也出了许多新书、杂志,我们每天看上海来的报纸(这时苏州还不能看上海当天报纸,一直要到苏沪火车通后),见有什么新出的书籍、杂志,连忙写信去接洽,要求在苏州推销,但是所用的那个店员是外行,所以写信接洽等等,非我亲自出马不可。还有店中的帐目,从前只有一本大型粗纸帐簿,记出每日所售之货,名曰“流水”,我去了以后,造了几册分类的帐簿,但我也是外行,以意为之而已。

  但东来书庄有一件事,使我觉得非常得意,就是我们对于各乡各镇的顾客,很有信誉。苏州有许多乡镇,文化的发展,并不输于城市。尤其苏州当时是个省城,而交通也甚发达,人文尤为荟萃。即以苏州府的几个县份而言,如常熟、吴江、昆山等县,都是文风极盛的,他们知道苏州有个东来书庄,便都来买书、定杂志,不必到上海去了。

  因为在太湖流域一带,到处都是水乡,各地都有航船,而苏州也是聚会之地。每日都有航船上人,送上一张单子,开列着一排新书和杂志的名目来配书,于是有的立刻配给他,没有的便给去搜罗。上海有几家出新书的,我们也略有联络了。生意愈推愈广,不仅是苏府各县、各乡镇、连常州、无锡、嘉兴等处,也都有写信到苏州东来书庄来问讯配书了。

  我这个小书店经理,虽然是尽义务,不支薪水,然而有一难得的好处,不论什么新书、新杂志,我得以先覩为快,因此有许多顾客上门购书的,问到我时,我可以略说一点大意。杂志上我也可以指出那几篇文章可读,他们就说我是一个不寻常的书贾了。不仅此也,而且我在东来书庄,认识了许多朋友,如住在常熟的曾孟朴,初见面时,便是吴讷士(湖帆的父亲)陪他到东来书庄访我的。住居吴江同里镇的金松岑、杨千里,本来也是老主顾,每到苏州,必来访我。还有昆山的方惟一(他当时姓张,叫张方中,后来归宗,叫方还,辛亥以来,一度任北京女子师范校长),那时他在角直镇沈家教书的,也常来光顾。此外城区里的许多文人,都是最初在东来书庄买书时认识,后来成为友好的。

  最可笑的是那位周梅泉(他初名美权,后又号今觉,是周馥的孙子,藏邮票甚富,人称他为中国邮票大王),他是安徽人而住居在扬州。向我们定了一批日本书,许多都是算学书,一时我们未能配齐,他大发其少爷脾气,称我们为书侩,写了一封长信骂我们,那时我也不服气,写信回骂他,称他为纨袴子,发臭脾气,大打其笔墨官司。辛亥以后,他从扬州迁居到上海来了,我们认识了,时相酬酢,到了老年,还提起那件事,互为轩渠,正如江湖上有句话:“不打不成相识。”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三·志第五十九·河渠一·张廷玉
  第八十四回 询宫婢才识酬恩 擢循吏迭闻报绩·蔡东藩
  第三十五回 拒委员触怒政府 借武力追索证书·蔡东藩
  卷第十三·徐鼒
  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八十·佚名
  卷三十八·郝经
  第八十八卷 文苑 一 五·缪荃孙
  九九五 续办缮写四库全书处为移取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锦里耆旧传卷三·句延庆
  卷六十二·张守节
  卷六·司马贞
  卷四十三·班固
  一个老战兵·沈从文
  卷一百二十五·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九出·李开先

    【菊花新引】(净上唱)万民逃窜乱纷纷,处处干戈起战尘。(丑上唱)车马往来频,粮草看看尽。(净白)走为侵农下草场,强如冷落坐空仓。粮储若得支销尽,儿子归家也鬓霜。(丑白)你这厮夸言,取笑我仓官不如你草大使。你半夜偷了十担草,不如怀

  • 卷七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十徐夤蜀虽倚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能均汉祚三分业不负荆州六尺孤緑水有鱼贤巳得青桑如盖瑞先符君王幸是中山後建国如何号蜀都魏伐罪书勲令不常争敎为帝与为王十年小怨诛桓邵一檄深讐

  • 卷三十四·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三十四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七首【元佑辛未八月以後合壬申三月以前在颍州任作】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困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一笑之乐夜归

  • 卷七·连横

    户役志户役之制,三代详矣。汉法:郡国上计,岁登其民于宰相,副在太史,所以施政教而行征令也。连横曰:国者,民之国也,与民治之。是故管仲相齐,作内政而寄军令;商君用秦,立保甲以厉耕战:故能有胜于天下。然必先明其民数之多寡,力役生产

  • 皇王大纪卷三十五·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桓王十二年冬十有一月鲁侯狩于郎王使冢宰渠伯纠聘于鲁侯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逐之出居于魏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魏芮皆姬姓魏地南枕河北涉汾水西迫于秦东阨于晋魏

  • 通志总目录卷下·郑樵

    卷第一百十二李固【子爕】杜乔 呉祐 延笃 史弼 卢植赵岐 皇甫规 张奂 段颎 陈蕃【朱震】王允【王宏 士孙瑞 赵戬】党锢刘淑 李膺 杜宻 刘祐 魏朗 夏馥宗慈 巴肃 范滂 尹勲 蔡衍 羊陟张俭 岑晊 

  • 八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上年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八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上年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

  • 金佗续编卷十八·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八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二章尚书頴经进鄂王传之二【原阙】<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__金佗续编,卷十八大破成军降其卒二万余人获马二千匹追之兵自武寜县至江州道中杀及降三万人成

  • 袁宪传·姚思廉

    袁宪字德章,是尚书左仆射袁枢的弟弟。他年幼时聪慧敏捷,勤奋好学,气度不凡。梁武帝修建学校,辟设五馆,其中一馆位于袁宪住宅西面,袁宪常常招引诸生,同他们谈论,每每有新意,都出人意料,当时的名流之辈都大为叹服。大同八年(542),

  • 卷二百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十二人物志九十二忠义传四【满洲八旗四顺治九年至十八年共一百九人】巴什泰巴什泰满洲镶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图鲁什硕翁科洛巴图鲁次子也天聪八

  • 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五十二人物志三十二大臣传十八【满洲正黄旗六 图理琛 贝和诺查克丹 觉罗满保 玛拉 素图 托特 定夀 拉布敦】图理琛图理琛满洲正黄旗人姓

  • 备城门第五十二·墨子

    禽滑厘问于子墨子曰:“由圣人之言,凤鸟之不出,诸侯畔殷周之国,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强执弱,吾欲守小国,为之奈何?”子墨子曰:“何攻之守?”禽滑厘对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辒、轩

  • 卷二十·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十吴江陈启源撰生民之什中【正大雅】公刘大雅自公刘至召旻正变雅十有六篇序皆得作者主名召康公穆公凡伯卫武公芮伯仍叔尹吉甫凡伯共八人召康公三诗皆正雅也其变雅则召穆公三诗二刺厉王一美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五七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天子说偈白佛。不处难陀林终不得快乐忉利

  • 佛说转有经·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大比丘众之所围绕。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尔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出王舍城。往至迦兰陀竹林住处。到佛所已。头面礼足。绕佛

  • 明因果之事·印光

    ●经云:“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 预先断除恶因, 由是罪障消灭, 功德圆满, 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 欲免恶果, 譬如当日避影, 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 稍作微善, 即望大福。一遇逆境,

  • 十二门论疏 第六卷·吉藏

    十二门论疏 第六卷观因果门第九所以有此门来者。上四门求相不可得。次一门明性无踪。故无量义经云。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以外相内性空故一切法空。外人云。若一切法性相空者可言无因果耶。然世出世因果

  • 台湾旅行记·佚名

    本书(一册一一○面六六、○○○字)合刊三篇「台湾旅行记」,分由邱文鸾、刘范征、谢鸣珂撰着。按民国四年十二月间,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何缵(系甫)尝率领学生渡台旅行,辑有「台湾修学旅行报告书」一种,内载何氏「绪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