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务农第三十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硅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猜你喜欢
  杜谗邪第二十三·吴兢
  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过湘江中渡惊风·蔡东藩
  卷第二百五十·胡三省
  卷之七十三·佚名
  第二章 隆盛时代·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七十七·佚名
  ◎肉金刚·李定夷
  世家卷第十一 高丽史十一·郑麟趾
  裴磝传·房玄龄
  何妥传·李延寿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雍正
  卷二十二下·徐一夔
  卷二十二·佚名
  卷八十三审断二·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徐世昌

    永璥辅国公永璥,字文玉,一字益斋,号素菊道人,理密亲王允礽孙。袭封。有《清训堂集》。西甘涧步下万松寺,山径落斜曛,路逢山中樵,导我西涧滨,逶迤四五里,始及藏山门。晚霞云半赤,寒岩枫柏丹。古寺余老屋,山僧鬓已

  • 列传第十七 孔靖 孔琳之 殷景仁·李延寿

    季恭始察孝廉,累迁司徒左西掾,未拜,遭母忧。隆安五年,被起爲山阴令,不就。宋武帝东征孙恩,屡至会稽,过季恭宅,季恭正昼卧,有神人衣服非常,谓曰:“起!天子在门。”既而失之,遽出,适见帝,延入结交,执手曰:“卿后当大贵,愿以身爲托。”于是

  • 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九·柯劭忞

      王克敬 崔敬 韩镛 盖苗 归旸 徐奭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幼颖悟,常嬉道傍。丞相完泽见之,左右曰:“是儿貌秀伟,异日必令器也。”大宁尚朴陋,克敬独孜孜为经史之学。   辟江浙行省照磨,擢检校。徽州民汪俊上变诬

  • 卷之八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公鸡生卵·李定夷

    枕垣荐桥路七十六号门牌,向为布业之王鹤林家。于客岁留得雄鸡一只,甚为肥大。权之,重约五斤以上。平素以其善啼,甚厌恶之。此次预备烹宰,留作清明祭祀之用。乃不料连产二卵,其形式与母鸡所生无异。或谓当出雏凤,或谓不祥之兆

  • 三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奏陈盐课积欠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曹寅世蒙豢养,生殁殊荣,今复邀皇上格外加恩命兼管两淮盐课,臣捐糜莫报,惟有督销额引,清查积弊,充实国帑,抚恤商民,勤慎臣职守而已。 臣于前月十三日到任视事,访

  • 一三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为办理《南巡盛典》等书咨取誊录折·佚名

    一三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为办理《南巡盛典》等书咨取誊录折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日臣和珅等谨奏,为办理《南巡盛典》及《平定台湾纪略》等书,咨取誊录事。窃臣等奉旨纂办《南巡盛典》,业经派员将副本陆续纂出,所有进呈

  • 卷七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史记七十六 平原君赵胜者【胜式证反】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 萧宝夤传·魏收

    萧宝夤,字智亮,萧鸾的第六个儿子,萧宝卷的同母弟弟。萧鸾窃居皇位之后,封萧宝夤为建安王。宝卷继位后,任命他为车骑将军、开府,领石头城戍守军事。宝卷昏愦狂虐,其直后刘灵运等人谋求奉立萧宝夤,秘密派人报告宝夤,宝夤答应了这

  • 黄氵晋、柳贯、吴莱传·宋濂

    黄氵晋,字晋卿,婺州义乌人。生来英俊,不同一般,儿时教给诗书,不到一月就能背诵。成人后,以文章闻名四方。延..二年(1315)中进士,授台州宁海县丞。该县临近盐场,生产盐的亭户因不受当地官府管辖,肆意残害百姓;隶属于漕运司及财赋

  •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十二刑部七伸寃事例洪武元年置登闻鼓於午门外日令监察御史一人监之凡民间词讼皆须自下而上或府州县省官及按察司官不为伸理及有寃抑机密重情许击登闻鼓监

  • 平书订卷五 建官第三下·李塨

    平书曰:太仓陆世仪云,从来帝王之家,处宗族为难,尊其位、重其禄固亲亲之道,然过于优柔,不为限制,宗繁费大,为惠终穷,亦国家莫大之忧也。夫子孙之亲与祖宗等,祖宗尚以亲尽为隆杀,况子孙而不为之差等乎?宜以古礼为准,上则高曾祖考,下则

  • 王学质疑·张烈

    王学质疑卷之一 心即理也 问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定理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事物又曰心即理也天下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愚按事事物

  • 卷一·陈大章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名物集览卷一   庶吉士陈大章撰鸟闗关雎鸠朱传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乖居而匹处盖其性然也又语录见人说

  • 卷六·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说卷六夏官司马郑氏曰象夏所立之官马者武也言为武者也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共掌邦政可以平诸侯正天下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

  •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极喜地之余  复次菩萨如是已发诸大誓愿。得堪能心并柔软心及调柔心。成就净信能信诸佛正等觉者。本所入行。修证到彼岸修证诸胜地。成就诸力成满无所畏。由不共佛法

  •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佚名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中一篇,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符咒灭魔之法。内载北帝大魔王及八方魔王隐讳、「玉清金玄百神内咒隐文」一条

  • 补陀洛迦山传·盛熙明

    佛教史志。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盛熙明撰。一卷。共分五部分:(1)自在功德品,引《观音三昧经》、《大悲经》、《楞严经》、《法华经》、《大悲心总持经》等,论述观世音菩萨的功德;(2)洞宇封城品,记述了普陀山的地理位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