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十八

永乐十七年十一月辛丑钦天监进永乐十八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遣行在太常寺臣赍书谕  皇太子曰永乐十八年正月初十日大祀  天地命尔行礼其洁精致斋恪共乃事钦哉

○中兵马指挥司言和宁王所遣朝贡之人横恣无赖于都市强夺今禽至一人请寘之法  上命械送和宁王自治且赐  敕谕之曰自今遣人朝贡及于边境市易者宜戒约之能守  朝廷之法则两使往来边境宴安△交阯都指挥司奏乂安府偈江县土官百千陈直诚弟直伪称金吾将军与红衣贼览盘等掠羊变社杀巡检张琇县之淘金户武贡耆老黄汝典聚众烧芙留县丘温县贼农文历武定州贼陈大果快州贼阮特善担县贼吴巨来等相继作乱杀伤官兵新安府下洪州同利县淘金社正郑公证等亦聚众千余焚下洪州同利多异等县及但江海门诸处巡检司禽杀官吏都督方政率兵往讨之败贼众于同利探知公证先以众往南策州遂追及之战于河瑰巡检司斩贼首四百余级其溺水死者不可胜计公证遁去  敕总兵官豊城侯李彬督军剿捕

○壬寅

○夜有星如弹丸大青白色尾有光出轩辕尾星东南行近天庙堂旁发光如鸡子大至云中

○癸卯  命广宁伯刘荣充总兵官仍镇辽东升辞  上谕之曰尔起自行伍从朕靖内难剿胡寇多效劳绩既守辽东脩饬边备慎固封守俾朕无东顾之忧可谓劳矣自昔人臣勤于前者或怠于后善于始者或不能保终尔其戒之朕惟不忘尔初尔益勉图厥终荣顿首曰  陛下天地之德臣敢昧大训

○丙午

○苏门答剌国王宰奴里阿必丁遣使马哈木沙陪臣剌查干必剌等哈密忠义王免力帖木儿遣使兀儿马火者等各贡马及方物马哈木沙等冠带金织文绮袭衣及白金纻丝纱罗绢有差赐兀马儿火者等纱及绮币命礼部并赐宴△至均州马山口巡检司小江口把截所时隆平侯张信督工太和山言小江口当往来之冲马山口通四川俱宜设守备遂命马山口设巡检司小江口置把截所旁近军卫调百户一员旗军百人守之每月更番仍令按察司官巡察官军之为民害者△是日交阯总兵官豊城侯李彬讨贼至玉麻州境贼首潘僚等集红衣贼千余人迎敌官军败之生擒红衣贼酋扭门叶底等僚及路文律陈文陈子直等以余众遁官军进至土麻州忙巨谈蒲潭山贼据险设栅拒守攻破之僚等遁老挝遣都指挥薛聚追之获贼党胡子径等及红衣贼尚被尚相等三百余人先是遣交阯布政司使阮勋指挥陈原瑰等守恶江擒获叛贼南灵州千户陈顺庆乂安卫百户陈直诚等皆斩之都督方政参政冯贵亦擒杀贼首郑公证于同利县贼党黎侄等遁去

○丁未

○升吏部郎中诸葛平为湖广布政司右参议专提督大岳太和山宫观改山西左布政使周璟于陕西布政使

○己酉

○升行在礼科给事中牛麟为詹事府丞改户科给事中井田于兵科辽东苑马寺丞李源为太仆寺丞△指挥毛哈剌还自瓦剌言阿鲁台袭贤义王太平等大败之  上曰阿鲁台黠虏与瓦剌相讐久矣朕尝遣人谕太平等令备之不从朕言遂至于此于是遣千户脱力秃古等往赐太平把秃索罗等彩币表里且慰问之

○甲寅

○贵州布政司言所属郡邑及军卫俱新设未有蓄积倘遇饥歉无以为给请置仓廪为预备之计从之  命户部发京库钞九千七百二十锭俾易粟储之

○丁巳

○甘露降  孝陵松柏三日

○己未

○湖广蕲州民徐十三妻王氏一产三男事闻  命循例给优

○癸亥

○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蹇义父源斌卒遣行人雷诚赐祭  命有司造坟墓

○甲子

○拓北京南城计二千七百余丈

○乙丑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出外厨行至云中

○丁卯

○冬至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戊辰

○交阯嘉林州善才县贼人陶强等叛都指挥刘宸于瓒吴兴领兵捕之宸等不戢士卒纵其剽掠贼佯弃辎重走而设伏以待官军遂败贼追至富良江欲度都指挥陈浚力战遏之既而贼势益张总兵官豊城侯李彬亟遣都指挥耿荣等率骑兵赴之贼退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刘昫
  南汉世家第五·欧阳修
  卷二百十七·毕沅
  卷三十·连横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雍正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八·佚名
  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吕思勉
  二百七十六 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佚名
  一五四 履郡王永珹等奏酌拟存留武英殿修书处库贮各种书籍折·佚名
  三国史记卷第七。·金富轼
  张衡传·李延寿
  马殷传·欧阳修
  卷一百十三·杨士奇
  卷一百五十六·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六·彭定求

        卷336_1 【元和圣德诗】韩愈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曰旸而旸,曰雨而雨。维是元年,   有盗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皇帝曰嘻,岂不在我。   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军其城下,   告以福祸。

  • 陆蕴·唐圭璋

      蕴字敦信,侯官人。登绍圣四年(1097)进士第。大观元年(1107),辟雍司业。三年(1109),太常少卿。议原庙不合,黜知瑞金县。政和三年(1113),试中书舍人。七年(1117),擢御史中丞,颇论事,言皆中时病。定和初,以龙图阁待制知建州。引疾,提举南

  • 卷一·佚名

    续拾全唐诗续拾卷一庾抱咏史得韩非说难徒有美,孤愤竟无申。定是名伤命,非关犯逆鳞。 【见《十万卷楼丛书》本唐释皎然《诗式》卷三。】陈子良学小庾体拂簟承花落,开帘待燕归。 【见《四部丛刊》本《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

  • 第十六场·田汉

    [赵观家,赵母独上。赵母 (唱[二黄原板〕)母子们在故乡苦度春秋,又谁知金寇犯我神州!我的儿他本是忠良之后,他岂肯把国事看水流舟?今日里奉书帖去见太守,却为何到此时不见回头!将身儿来至在二堂口,等候着我的儿细问根由。赵观 

  • 两汉刊误补遗卷十·吴仁杰

    符一杜诗传但以玺书发兵诗上疏曰如有诈伪无由知觉可立虎符以絶奸端仁杰按铜虎竹使符始于文帝本于周官所谓鎭圭以召守牙璋以起军旅者至唐易其制为铜鱼大事则兼敕书谓都督刺史改替追唤及军发后更添兵马之类至周显徳六年

  • ●御制题胜朝殉节诸臣录(并序)·温睿临

    昨以胜国殉节之臣各能忠于所事,不可令其湮没不彰,特敕大学士、九卿等稽考史书,核议予谥入祠,以昭轸慰。其建文诸臣之死事者,并命甄议。兹大学士等议上录其生平大节表着者,予以专谥;余则通谥为「忠烈」、「忠节」,次则通谥为「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五·佚名

    寜宗嘉定八年【乙亥】春正月辛未估籍赃吏家故淮南转运判官施宿犯赃追夺官爵仍籍其家诏举将材侍从两省台谏各举三人戊子申严金翠禁二月丙午雷孝友罢壬子蠲逋负米平江等五郡凡蠲万三千石有竒贷其系

  • 耶律铎臻传·脱脱

    耶律铎臻,字敌辇,六院部人。祖父蒲古只,遥辇氏时两度出任本部夷离堇。耶律狼德等杀害玄祖之后,更加肆意横行。蒲古只用计诱致其党人,将他们全部诛杀。铎臻幼小时便有志向和节操,太祖为于越时,铎臻总是在他左右护卫。后来即位

  • 卷九十九·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九十九宋 宋敏求 编政事建易州县置乾封明堂县制置鸿宜鼎稷等州县却置潼关制置营州都督府制改梁州为兴元府诏城盐州诏置宥州勅置行蔡州勅置遂平县勅置孟州勅分岭南为东西道勅降徐州为团练勅

  • 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十二人物志一百三十二列女传十二八旗满洲列女传十镶黄旗满洲笔帖式富珠礼之继妻罗察氏镶黄旗满洲领催格尔敏之妻黄佳氏镶黄旗满洲护军林福之妻

  • 卷八 本经训·刘安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而无故,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发动而成于文,行快而便于物。其言略而循理,其行侻而顺情,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是以不择时日,不占卦兆,不谋所始,不议所终,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

  • 天衣怀禅师·惠洪

    禅师名义怀。生陈氏。温州乐清人也。世以渔为业。母梦星殒于屋除。而光照户。已而娠。及生尤多吉祥。儿稚坐父船尾。渔得鱼付怀。怀不忍串之。私投江中。父怒笞诟。甘甜之。不以介意。长游京师。依景德寺。天圣中试经

  • 卷四·佚名

    △厌舍品第三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於

  •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优陀耶曰:&ldquo;离尘静虑而为坐 所作已办成无漏 一切诸法达彼岸 我已前来为欲问 无明破坏之状态 请语了知之解脱&rdquo;(一一〇五)&ldquo;离尘静虑而坐&rdquo;[之句中],&ldquo;静虑&rdquo;者,是世尊由初禅而静虑

  • 抚豫条教·尹会一

    四卷。清尹会一遗稿,张受长辑。尹会一 (1691—1748),字元孚,号健余,直隶博野 (今属河北)人。雍正进士,乾隆时官至河南巡抚。其时,黄河、沁水泛滥成灾,尹会一赈灾抚民,甚得人心。张受长为尹会一受业门人。乾隆初年,河南吏治戎政

  • 蒲江词·卢祖皋

    一名《蒲江词稿》、《蒲江居士词》。词别集。南宋卢祖皋撰。一卷。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自号蒲江居士,永嘉(今属浙江)人。庆元进士。历官池州教授,吴江主簿。嘉定中为秘书省著作郎,以军器少监,直北门。权直学士院。工

  • 圣宝藏神仪轨经·佚名

    二卷,赵宋法天译。说祈祷圣宝藏神之仪轨。明求者得大富,饶益有情,及成就牟尼一切事。

  • 圣箭堂述古·为霖道霈

    全一卷。明代僧为霖道霈(1615~1702)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七册。内容收录行止殊异、履践严明,足为后世学人楷模之古圣先贤事迹,及理致精深、谆谆教诫,足以针砭末法时弊之经传著述,包括僧堂记、大般若经、宏智正觉、云门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