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

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袭,行之凡600年。卫所之制,后来虽不能无弊,然推原其立法之始,亦确是一种很完整的制度,能不烦民力而造成多而且强的军队。所以明朝开国的规模,并不能算不弘远。只可惜他私心太重。废宰相,使朝无重臣,至后世,权遂入于阉宦之手。重任公侯伯的子孙,开军政腐败之端。他用刑本来严酷,又立锦衣卫,使司侦缉事务,至后世,东厂、西厂、内厂遂纷纷而起。东厂为成祖所设,西厂设于宪宗时,内厂设于武宗时,皆以内监领其事。这都不能不归咎于诒谋之不臧。其封建诸子于各地,则直接引起了靖难之变。

明初的边防,规模亦是颇为弘远的。俯瞰蒙古的开平卫,即设于元之上都。其后大宁路来降,又就其地设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泰宁在今热河东部,朵颜在吉林之北,福余则在农安附近。所以明初对东北,威■远瞻。其极盛时的奴儿干都司设于黑龙江口,现在的库页岛,亦受管辖。《明会典》卷一○九:永乐七年,设奴儿干都司于黑龙江口。清曹廷杰《西伯利亚东偏纪要》说庙尔以上250余里,混同江东岸特林地方,有两座碑:一刻《敕建永宁寺记》,一刻《宣德六年重建永宁寺记》,均系太监亦失哈述征服奴儿干和海中苦夷之事。苦夷即库页。宣德为宣宗年号,宣德六年为公元1431年。但太祖建都南京,对于北边的控制,是不甚便利的。成祖既篡建文帝,即移都北京。对于北方的控制,本可更形便利。确实,他亦曾屡次出征,打破鞑靼和瓦刺。但当他初起兵时,怕节制三卫的宁王权要袭其后,把他诱执,而将大宁都司,自今平泉县境迁徙到保定。于是三卫之地,入于兀良哈,开平卫势孤。成祖死后,子仁宗立,仅一年而死。子宣宗继之。遂徙开平卫于独石口。从此以后,宣、大就成为极边了。距离明初的攻克开平,逐去元顺帝,不过60年。明初的经略,还不仅对于北方。安南从五代时离中国独立,成祖于1406年,因其内乱,将其征服,于其地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同于内地。他又遣中官郑和下南洋,前后凡七次。其事在1405至1433年之间,早于欧人的东航有好几十年。据近人的考究:郑和当日的航路,实自南海入印度洋,达波斯湾及红海,且拂非洲的东北岸,其所至亦可谓远了。史家或说:成祖此举,是疑心建文帝亡匿海外,所以派人去寻求的。这话亿度而不中情实。建文帝即使亡匿海外,在当日的情势下,又何能为?试读《明史》的外国传,则见当太祖时,对于西域,使节所至即颇远。可见明初的外交,是有意沿袭元代的规模的。但是明朝立国的规模,和元朝不同。所以元亡明兴,西域人来者即渐少。又好勤远略,是和从前政治上的情势不相容的,所以虽有好大喜功之主,其事亦不能持久。从仁宗以后,就没有这种举动了。南方距中国远,该地方的货物,到中原即成为异物,价值很贵;又距离既远,为政府管束所不及,所以宦其地者率多贪汗,这是历代如此的。明朝取安南后,还是如此。其时中官奉使的多,横暴太甚,安南屡次背叛。宣宗立,即弃之。此事在1427年,安南重隶中国的版图,不过22年而已。自郑和下南洋之后,中国对于南方的航行,更为熟悉,华人移殖海外的渐多。近代的南洋,华人实成为其地的主要民族,其发端实在此时。然此亦是社会自然的发展,得政治的助力很小。

明代政治的败坏,实始于成祖时。其(一)为用刑的残酷,其(二)为宦官的专权,而两事亦互相依倚。太祖定制,内侍本不许读书。成祖反叛时,得内监为内应,始选官入内教习。又使在京营为监军,随诸将出镇。又设立东厂,使司侦缉之事。宦官之势骤盛。宣宗崩,英宗立,年幼,宠太监王振。其时瓦刺强,杀鞑靼酋长,又胁服兀良哈。1449年,其酋长也先入寇。王振贸然怂恿英宗亲征。至大同,知兵势不敌,还师。为敌军追及于土木堡,英宗北狩。朝臣徐有贞等主张迁都。于谦力主守御。奉英宗之弟景帝监国,旋即位。也先入寇,谦任总兵石亨等力战御之。也先攻京城,不能克,后屡寇边,又不得利,乃奉英宗归。大凡敌兵入寇,京城危急之时,迁都与否,要看情势而定,敌兵强,非坚守所能捍御,而中央政府,为一国政治的中心,失陷了,则全国的政治,一时要陷于混乱,则宜退守一可据的据点,徐图整顿。在这情势之下,误执古代国君死社稷之义,不肯迁都,是要误事的,崇祯的已事,是其殷鉴。若敌兵实不甚强,则坚守京城,可以振人心而作士气。一移动,一部分的国土,就要受敌兵蹂躏,损失多而事势亦扩大了。瓦刺在当日形势实不甚强,所以于谦的主守,不能不谓之得计。然徐有贞因此内惭,石亨又以赏薄怨望,遂结内监曹吉祥等,乘景帝卧病,闯入宫中,迎英宗复辟,是为“夺门”之变。于谦被杀。英宗复辟后,亦无善政。传子宪宗,宠太监汪直。宪宗传孝宗,政治较称清明。孝宗传武宗,又宠太监刘瑾,这不能不说是成祖恶政的流毒了。明自中叶以后,又出了三个昏君。其(一)是武宗的荒淫。其(二)是世宗的昏愦。其(三)是神宗的怠荒。明事遂陷于不可收拾之局。武宗初宠刘瑾,后瑾伏诛,又宠大同游击江彬,导之出游北边。封于南昌的宁王宸濠,乘机作乱,为南赣巡抚王守仁所讨平,武宗又借以为名,出游江南而还。其时山东、畿南群盗大起,后来幸获敉平,只可算得徼幸。武宗无子,世宗以外藩入继。驭宦官颇严,内监的不敢恣肆,是无过于世宗时的。但其性质严而不明,中年又好神仙,日事斋醮,不问政事。严嵩因之,故激其怒,以入人罪,而窃握大权,政事遂至大坏。其时倭寇大起,沿海七省,无一不被其患,甚至沿江深入,直抵南京。北边自也先死后,瓦剌复衰,鞑靼部落入据河套,谓之“套寇”。明朝迄无善策。至世宗时,成吉思汗后裔达延汗复兴,击败套寇,统一蒙古。达延汗四子,长子早死。达延汗自与其嫡孙卜赤徙牧近长城,称为插汉儿部,就是现在的察哈尔部。次子为套寇所杀。三子系征服套寇的,有两子:一为今鄂尔多斯部之祖,亦早死。一为阿勒坦汗,《明史》称为俺荅,为土默特部之祖。第四子留居漠北,则为喀尔喀三部之祖。车臣,上谢图,札萨克图。其三音诺颜系清时增设。自达延汗以后,蒙古遂成今日的形势了,所以达延汗亦可称为中兴蒙古的伟人。俺荅为边患是最深的。世宗时,曾三次入犯京畿。有一次,京城外火光烛天,严嵩竟骗世宗,说是民家失火,其蒙蔽,亦可谓骇人听闻了。世宗崩,穆宗立,未久而死。神宗立,年幼,张居正为相。此为明朝中兴的一个好机会。当穆宗时,俺荅因其孙为中国所得,来降,受封为顺义王,不复为边患。插汉儿部强盛时,高拱为相,任李成梁守辽东,戚继光守蓟镇以敌之。成梁善战,继光善守,张居正相神宗,益推心任用此二人,东北边亦获安静。明朝政治,久苦因循。张居正则能行严肃的官僚政治。下一纸书,万里之外,无敢不奉行惟谨者,所以吏治大有起色。百孔千疮的财政,整理后亦见充实。惜乎居正为相不过10年,死后神宗亲政,又复昏乱。他不视朝至于20余年。群臣都结党相攻。其时无锡顾宪成,居东林书院讲学,喜欢议论时政,于是朝廷上的私党,和民间的清议,渐至纠结而不可分。神宗信任中官,使其到各省去开矿,名为开矿,实则藉此索诈。又在穷乡僻壤,设立税使,骚扰无所不至。日本丰臣秀吉犯朝鲜,明朝发大兵数十万以援之,相持凡7年,并不能却敌,到秀吉死,日本兵才自退。神宗死后,熹宗继之。信任宦官魏忠贤,其专横又为前此所未有。统计明朝之事,自武宗以后,即已大坏,而其中世宗、神宗,均在位甚久。武宗即位,在1506年,熹宗之死,在1627年,此122年之中,内忧外患,迭起交乘,明事已成不可收拾之局。思宗立,虽有志于振作,而已无能为力了。

猜你喜欢
  陈本纪下第十·李延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四十八 兼两淮盐课李煦奏盐课请展限奏销摺·佚名
  卷九 晋语三·左丘明
  裴冕传·欧阳修
  刘火龠传·脱脱
  汉纪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67)·司马光
  职官四一·徐松
  ●作邑自箴卷第一·李元弼
  110.石崇王恺比富·林汉达
  黄文骏·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古今体七十四首【辛巳一】辛巳元旦春祺一气遍禆瀛喜值重光万物亨回部分班谨依朔大宛恰至许朝正萱闱七袠敷天庆蘂榜三场特地行耆定寜当生满志久要遑敢惜劳精元旦

  • 唐诗镜卷二十一·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十三 杜甫【唐书云字子美审言孙天宝中举进士不第奏赋三篇帝奇之拜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禄山乱避走三川肃宗立奔谒行在拜右拾遗房琯罢相上疏言琯不宜免帝怒出为华州司

  • 卷三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六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緑筱岸傍密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返照中坐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九骆宾王棹歌行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镜花揺芰日衣麝入荷风叶密舟难荡莲踈浦易空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秋【一作愁】帐灯华【一作光】翠倡楼粉色红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海曲书情薄游倦千里

  •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范晔

    卫飒 任延 王景 秦彭 王涣 许荆 孟尝 第五访 刘矩 刘宠 仇览 童恢初,光武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

  • 卷一百六十四 表四·赵尔巽

      ◎皇子世表四   表略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四年秋七月壬子朔右正言郑仲熊言前知雷州王趯顷在任日每有被罪南窜者则厚赂津置为之橐囊结成死党今闻在全州遂与海外罪人为地或有擅离受责之地逃匿趯家方命乱法莫此为甚切虑有司或致弛慢纵逸其

  • 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九·王称

    外戚传一百二  司马迁谓受命帝王盖亦有外戚之助然任之以政假之以权则未有不为患者也祖宗鍳前世之祸徒尊以髙爵宠以厚禄使之贵而无位髙而无民此祸乱之所以不作也于乎规摹逺矣  杜审琦定州安喜人也昭宪皇后之兄父曰

  • 第一七一禀光绪十八年八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五—七·佚名

    二快头役朱宗禀报:许厝港二快外馆设立缘由,并已遵谕撤除该馆台下二快头役朱宗叩首跪叩禀,为蒙单仰除,夹结禀缴事。缘蒙宪朱单:「仰除外馆,着一快禀复,其余两班有无此等名目,备结附案」等因。但许厝港、二

  • 卷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八明 俞汝楫 编列传郎署滕员滕员字尚默建之瓯宁人幼以开敏闻於乡年十一补郡庠弟子员未几领乡荐卒业太学声誉焯焯日起同舍生咸心服之正统己未吏部考选居优等得广之韶州府同知一时同选者咸

  • 第四节 唐初武功(三)·吕思勉

    吐蕃缘起,中国不详。《旧唐书》曰:其种落莫知所出。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利鹿孤有子曰樊尼。利鹿孤卒,樊尼尚幼,弟傉檀嗣位。傉檀灭,樊尼招集余众,投沮渠蒙逊。蒙逊以为临松太守。在今张掖县南。蒙逊灭,樊尼率众西奔,济

  • 论语纂笺卷八·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陈去声】陈谓军师行【音杭】伍之列爼豆礼器尹氏曰卫灵公无道之君也复【扶又反】有志于战伐之事故答以未

  • 成公·成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公至自会。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晋人来媵。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晋人执郑伯。晋栾书帅师

  • 卷二百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五复次善现,精进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精进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精进波罗蜜多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

  • 随应相具章第三·佚名

    性河开流满度器满。破六足经。蜜突如莲花开慧日。出服胜莲花奉事佛。清净淡泊其相然。至尊世绝福祐人视。其精固将道者敷演如经。已开化行道者,亦当知五种各应相种相。色视相亦色手篌把。亦色更痛为痛相。乐苦亦不乐亦

  • 卷第五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七如是略述三世有无理趣正邪有差别已。为令此义决定增明复依颂文广显宗趣。颂曰。三世有由说  二有境果故说三世有故  许说一切有论曰。

  • 大乘掌珍论卷下·清辨

        清辩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已说修观行者总相悟入。有为性空。而未悟入无为性空。若不开示无由悟入。若不悟入无分别慧。谓趣入行终不得成。为开示故复说是言。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花

  •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阴长生

    题“阴长生撰”,盖依托。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术经诀出世朝代考》(见《中国科技史探索》)认为唐人撰。凡18章,述内丹术,疑有房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