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十六

永乐十七年秋九月癸卯朔  上尝览列仙传因命侍臣博采重加纂辑至是成赐名神仙传  上亲制序冠之

○丙午

○满剌加等十七国王亦思罕答儿沙等进金镂表文贡宝石珊瑚龙涎鹤顶犀角象牙狮子犀牛神鹿天马骆驼阿罗国王子叚阿剌沙喃渤利国王子沙者罕亦遣使贡方物赐织金龙衣白金铜钱纻丝纱罗彩绢有差△夜土星犯上将星

○己酉

○西安府进嘉禾有一茎八九穗至十四五穗者

○辛亥

○重阳节赐文武群臣宴

○壬子

○辽东总兵官都督刘江被召至封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光宁伯食禄千百二石子孙世袭初名荣其父名江隶燕山左护卫兵籍有疾荣代役因冒父名至是始复其初名云△宴满剌加国王并阿鲁国王喃渤利国使臣于奉天门

○甲寅

○重建天妃宫于南京仪凤门外△擢进士徐爵为北京道监察御史升湖广道监察御史贾旭为云南按察司佥事改江西按察司佥事梁谦为浙江按察司佥事两浙盐运使王泰为福建盐运司运使

○乙卯

○造宝船四十一艘

○丙辰

○卿云见钦天监言占书卿云喜气也太平之应又曰天子孝则卿云见君圣臣贤天下顺心则日旁气如龙凤兹实上瑞行在礼部请率文武百官上表贺敕免之且谕侍臣曰昔帝舜之世万邦协和故百工有卿云相和之歌朕寝食之间虑政事有缺民未生安安敢恃此为祥纵是  上天委贶朕与卿等正当忧勤惕厉以答  天眷何以贺为△并交阯化州之地蓬思蓉二县入士荣县乍令蒲良蒲苔三县入化州顺州之利调安仁不兰巴阆四县入顺州新平府之福康县入衙仪县南灵州左平县入平州乂安府之罗土油二县入衙仪县土黄县入古杜县真福县入欢州偈江县入古塘县南靖州之盘县入本州奇罗县入河华县欢州之东岸县入本州清化府之安定县入永宁县梁江县入古雷县东山县入古藤县清化州之安乐县入本州磊江县俄乐县爱州之宋江县九真州之农贡县各入本州谅山府之下文州入上文州下思郎州入上思郎州七源州之脱县入渊县宣化府之文安县入广县一县入底江县太原府之司农县入安定县洞喜县入富良县太慈县入宣县谅江府之凤山谅江州之安宁县清远县那岸县入陆那县谅江州之保禄古陇二县入本州之上洪州之锦唐安二县入本州逮平府之望瀛太湾二县入懿安县长安州之黎平县本州建昌府之布县入建昌县快州芙蓉县入本州东结县入永涸县新安府之至灵县入南策县东湖州之水棠县下洪州之四岐县各入本州清沔县入同利县靖安州之支封县入和安县云屯县入靖安州三江府洮江州之清波县入本州麻溪县入夏华县沱江州之古农县宣江州之西栏县各入本州交州府福安州之清潭县入东关县芙□□留县入福安州三带州之安郎县入安乐县芙宁县入立石县威蛮州之清州县利仁州之利仁县各入本州北江府之超类县武宁州之东岸县并入嘉林县慈州县武宁威之细江善二县北江州之善誓县广威州之美良县安化州之安立县嘉兴州之蒙笼二县宁化州之赤土二县演州之茶清县各入本州革镇蛮府之镇蛮州以所隶古兰廷二县并入本州多翼县入太平县奉化府为奉化州以所隶羙禄顺为二县并入本州西州县入胶水县革谅山府之镇夷仓谅江府芹站仓奉化府广积仓北江府东岸县税课局△夜有星如盏大赤色光烛地出垒壁阵南行至北落师门旁

○丁巳

○哈密等处使臣及经商回回满赖撒丁等二百五十人贡马三千五百四十六匹及貂鼠皮硵砂等物赐钞三万二千锭文绮百匹绢千五百匹遣还

○(乙)[己]未

○贵州都司普安卫言本卫山多地少不足军士屯种且舟楫不通别无馈运令召商中纳盐粮以给军士在例川盐每引米八斗今经一年绝无中者乞将旧定则例减半纳米以来客商庶几边储有备官民两便  上命依洪武旧例每引米二斗△通政司右参议孙瑛鸿胪寺丞高庆坐罪谪交阯

○庚申

○册中兵马指挥郑谭女为远安王贵爕妃

○辛酉  敕工部尚书宋礼曰卿采材于蜀数年殚竭心力可谓劳矣今材以足用可回京视事卿既老疾特免朝参事有当上闻者今侍代之

○甲子

○录辽东捕戮倭寇功赏广宁伯刘荣等以下二百九十四人钞币有差

○戊辰

○永城郡主薨讣闻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主周定王第五女也

○辛未  命永安王孟炯长子季垺为镇国将军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四·焦竑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四十·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佚名
  ●卷三·王锜
  诸葛忠武书目录·杨时伟
  卷八十八·张守节
  读例存疑卷三十二·薛允升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范晔
  亦黑迷失传·宋濂
  卷二十八·长孙无忌
  56.霸王乌江自刎·林汉达
  二十三年(上)·佚名
  二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七·徐世昌

    吴清鹏吴清鹏,字程九,一字西穀,号笏庵,钱塘人。嘉庆丁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历官顺天府丞。有《笏庵诗钞》。屯田行征尘蔽原日,马鸣车郎当。送者至燕郊,行人俱束装。问之隶旗籍,平生惟食粮。今将赴营田,尽室载

  • 卷四·王冕

    七言古体上葛仙翁移家图青山无云白日迟,仙翁移家何所之?或以丹砂到勾漏,或为家累遭驱驰。乌犍背上妻与儿,顾盼未解知其归。仙翁读书自怡怡,坐稳不觉路险巇。牛羊猫狗先后随,老奴老婢俱忘机。仙翁去就无不宜,岂以偷生辛苦为?君

  • 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八十一·赵尔巽

      李卫 田文镜 宪德 诺岷 陈时夏 王士俊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世宗即位,授直隶驿传道,未赴,改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就迁布政使,命仍管盐务。三年,擢浙江巡抚。四年,命

  • 卷之六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清史列传选三·佚名

    林达泉丁日昌刘步蟾袁保恒岑毓英何璟左宗棠杨岳斌张之洞邓承修孙开华聂士成叶祖珪李元度锡珍杨昌浚刘铭传邵友濂杨岐珍李鸿章林达泉林达泉,广东大埔人;咸丰十一年举人。江苏巡抚丁日昌悉其留心经济,延之幕府。每论古今舆

  • 弁言·应廷吉

    青燐屑两卷,为明慈谿应喜臣(更名廷吉,字棐臣;崇祯戊辰进士)所撰;记南都事;因字数不多,乃以燕都日记为附。后者为清冯梦龙所撰。自『昌平兵变、京都戒严』起,至『摄政王登武英殿受朝贺,出示京都,令官民陈服剃头,衣冠悉遵大清之制』

  • 前言·林汉达

    《上下五千年》原有已故林汉达教授的一份未完成的遗稿。林先生生前曾打算写一套包括整个古代史时期的故事。由于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只写到东汉以前的部分,没能实现他的写作计划。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把他的遗稿

  • 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曾国藩

    黎明,早饭后与幕客六人登岱。出泰安北门三里许,过岱宗坊,旋至玉皇阁小坐。有孙真人化身。据道士云:孙某在此修炼,年九十四岁,康熙四十年化去,今手足皮骨尚在,如干腊然,惟头系上塑耳。又至关帝庙小坐,有盐当会馆。旋过飞云阁,有孔

  • 咸丰九年三月廿七日·曾国藩

    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客三次,传见哨官三人。接家信,澄侯一件、沅甫一件,系初八送纪寿信之回音。翻阅《四书》一遍。用白绫写《论语》、《孟子》中最足警吾身者,约二十馀章。中饭后,习字二纸,温《滑稽传》。夜温《大宛传》,未毕

  • 十一年·佚名

    (丁未)十一年清乾隆五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庚午朔,上詣社稷,至鍾街,召貢市人詢瘼,罷平市提調金憙、都承旨李秉模職。憙不能來待,秉模不飭院隷也。○諭領敦寧府事洪樂性曰:「卿今年入耆社,內外又偕老,卿之福力,令人艶羡。此皆貴主

  • 卷二·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二宋 朱子 撰大学传十章或问一章而下以至三章之半郑本元在没世不忘之下而程子乃以次于此谓知之至也之文子独何以知其不然而遂以为传之首章也曰以经统传以传附经则其次第可知而二说之不然审

  • “佛教性质之确定”征文·太虚

    本报今拟有一论题,曰“佛教性质之确定”。因有谓佛教是多神教者,有谓佛教是一神教者,有谓佛教是无神非教者,有谓佛教是哲学非宗教者,有谓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与人世所云一切迥别者,有谓佛教非非宗教非非哲学该括群教群学而复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二尔时。彼恶龙吐舌。舐如来手。熟视如来面。是时。世尊明日清旦。手擎此恶龙。往诣迦叶。语迦叶曰。此是恶龙。极为凶暴。今以降之。尔时。迦叶见恶龙已。便怀恐怖。白世

  • 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月幢了禅师语录月幢了禅师语录序菩提达磨航海过东早已带水拖泥无端面壁惹得神光断臂求安信然剜肉作疮好事者谓之传佛心印孰知祸我震旦非浅鲜也由是冤冤相酬六传至曹溪符一花五叶之悬记首以南岳怀让流通正

  • 复仇女神·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的最后一部科幻长篇作品。书名的「复仇女神」,为取自丹麦天文学家 Hut 对於地球彗星雨周期所作的一个大胆假设,即太阳有著一颗名为复仇女神的伴星。作者从这里开始,发展出一段新的未来科幻未来史。这不是一本基

  • 述庵秘录·王钟麒

    《述庵秘录》,清末王无生撰,所记多为晚清官闱辛秘,如“同治帝之轶事”、“孝贞后之暴薨”、“珍妃坠井”等。 据民国《满清野史丛书》本标点整理。

  • 三无性论·佚名

    梵名Try -asvabha^va-prakaran!a 。凡二卷。陈·真谛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书旨在解说三无性之义,以明法空之理。内容先述造论之旨趣,次说分别性品类功用之差别、依他起性成立之理及其体相、七种真如、四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