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
黎明,早饭后与幕客六人登岱。出泰安北门三里许,过岱宗坊,旋至玉皇阁小坐。有孙真人化身。据道士云:孙某在此修炼,年九十四岁,康熙四十年化去,今手足皮骨尚在,如干腊然,惟头系上塑耳。又至关帝庙小坐,有盐当会馆。旋过飞云阁,有孔子登临处坊。旋过万仙楼下,未登楼。旋至斗母阁小坐,水声清激可听。旋过水帘洞,在大路之西,图中误刻于东。旋阅石经略。峪在大路过溪之东,约步行小半里。其上为摩天岭,岭上泉流洞中,巨石铺于洞底,纵横五亩许,刻《金刚经》其上,字大径尺四寸许,中署三大字,日暴经石。又有明汪玉者著论谈文,其子汪坦刻之石上,侧署二大字曰经正。旁一巨石曰试剑石。旋还大路,过一小桥,土人名曰东西桥。自此桥以下,路在溪之西,自此桥以上,路在溪之东矣。夹道翠柏成列,土人名曰相洞。旋至壶天阁小坐。自城至此凡十八里。又过回马岭,至二虎庙。登岱程途,至此得半矣。该处路稍平夷,微有涉降,名曰快活三里。稍北为云母桥,该处有瀑布,名曰御帐坪。小坐,盖途中最胜之处也。遥望东边石壁,摩崖一碑,曰万丈碑。过朝阳洞,有元君殿,今颓毁矣。旋至五松树,小坐,有石坊口五五[衍一五字]大夫松。秦时松久不可见,今亦有虬松数株。又北为对松山,溪之两岸,古松森列,与东西桥之柏洞皆岱岳茂林也。自此以上为慢十八盘,过升仙坊为紧十八盘,岱岳中最为险峻之处。至南天门小坐。旋折而东,行里许,为碧霞元君庙,又东北一百步许为东岳大帝庙。余即在此停住。卯初自城起程,午初一刻到此,不觉登陆之难,盖号为四十里,实不过三十二、三里。小想片时,旋至两庙各行三跪九叩礼。因捻匪未平,发愿默为祈祷。中饭后,小睡片刻。旋与幕友步行登览各处。
先至岱顶,即所谓天柱峰也。中有玉皇殿,殿外有巨石陂陀,相传为山之额顶。门外有无字碑,广二尺许,厚一尺五、六寸,高丈二、三尺,《志》称为汉时立石。顶之西南为青帝宫,又西为寝宫,内有元君卧像,门锁,未得启视。其南为北斗台,台上两石幢,高二尺许。寝宫之西为孔子殿。以上宫殿四处及北斗台皆已颓败。旋至岱顶之东,有乾坤亭,因纯皇帝书“乾坤普照”扁而名之也。又东为日观峰亭,亦有纯皇帝诗碑,其后一碑题“孔子小天下处”。此亭本可观日出,今已颓毁,上无片瓦,不如玉皇殿东轩看日出之便。又东南为舍身岩,改名爱身岩。岩之侧为仙人桥,两石壁之间,三石相衔,下临深谷,有如飞桥。又东为东神霄山,即日观峰这东之耸起者,实一山耳。遥对西神霄山,即南天门道西之耸起者。傍夕归,现东岳殿后唐明皇摩崖《纪泰山铭》。其套小泉回圣女地。凡岱顶之可观者,略尽于此。此外如丈人峰,不过三石,略具人形。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不过各立二石而且。
大抵泰山自北而南,分两大支、一小支:西大支由西神霄峰而南,至卧马峰、傲来峰一带;东大支由东神霄峰而南,至乾坤山、老人寨、二虎山、摩天岭一带;中一小支自东支之二虎山分出,南至马蹄峪、水帘洞、白杨洞一带。东大支及中小支皆不甚长,惟西支自傲来峰以西绵亘三、四十里,重峦巨幛,惜不及遍游也。水亦分两支:西支发源于南天门,目下干涸,至对松山始见流水;下经傲来峰出郡城之西闩外,名曰黄西河,又名涤河;东支发源于二虎山,自二虎山以南大路皆在此溪之沿,名曰中溪,又回环水。余粗识脉络于此,馀不及详。
是夕阴云作雨,闻贼又窜曹州,恐其渡运河而东,焦灼之至。睡不甚成寐。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欧阳修 卷三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九·脱脱 卷一六六 梁紀二十二·司马光 竹书统笺卷首上·徐文靖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四·佚名 ·又·丁曰健 冯行袭传·薛居正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十一·允禄 卷六十七·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十八·吴楚材 附卷一·佚名 卷之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