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秦始皇尽灭六国,事在公元前221年,自此至公元189年,董卓行废立,东方州郡,起兵讨卓,海内扰乱分裂,共400年,称为中国的盛世。在这一时期之中,中国的历史,情形是怎样呢?“英雄造时势”,只是一句夸大的话。事实上,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正因其能顺著时势,进行之故。“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倒是真的,因为他能决定英雄的趋向。然则在这一个时期之内,时势的要求,是怎样呢?依我们所见到的,可以分为对内对外两方面:对内方面,在列国竞争之时,不能注全力于内治;即使注意到,亦只是局部的问题,而不能概括全体,只是一时的应付,而不能策画永久。统一之后,就不然了。阻碍之力既去,有志于治平的,就可以行其理想。对外方面,当时的人看中国已经是天下的一大部分了。未入版图的地方,较强悍的部落,虑其为中国之患,该有一个对策;较弱小的,虽然不足为患,然亦是平天下的一个遗憾,先知先觉的中国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亦有其应尽的责任。所以在当日,我们所需要的是:(一)对内建立一个久安长治的规模。(二)对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确立起一条防线来。

秦始皇所行的,正顺著这种趋势。

在古代,阻碍平天下最大的力量,自然是列国的纷争。所以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郡的设立,本来是军事上控扼之点,第三章中业经说过。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方设立据点的必要。所以秦灭六国,多以其地设郡。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当时的郡守,就是一个不世袭的大国之君,自亦有防其专擅的必要。所以每郡又都派一个御史去监察他。当时还每郡都设立一个尉,但其权远在郡守之下,倒是不足重视的。

要人民不能反抗,第一步办法,自然是解除其武装。好在当时,金属铸成的兵器为数有限,正和今日的枪械一般,大略可以收尽的。于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和锺、鐻。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县。

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了。原来古代社会,内部没有矛盾,在下者的意见,常和在上者一致,此即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后世阶级分化,内部的矛盾多了,有利于这方面的就不利于那方面。自然人民的意见,不能统一。处置之法,最好的,是使其利害相一致;次之则当求各方面的协调,使其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此即今日社会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原理。但当时的人,不知此理。他们不知道各方面的利害冲突了,所以有不同的见解,误以为许多方面,各有其不同的主张,以致人各有心,代表全国公益的在上者的政策不能顺利进行。如此,自有统一全国人的心思的必要。所以在《管子·法禁》,《韩非子·问辨》两篇中,早有焚书的主张。秦始皇及李斯就把他实行了。把关涉到社会、政治问题的“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关系技术作用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涉及社会、政治问题的,所许学的,只有当代的法令;有权教授的人,即是当时的官吏。若认为始皇、李斯此举,不合时代潮流,他们是百口无以自解的,若认为有背于古,则实在冤枉。他们所想回复的,正是古代“政教合一,官师不分”之旧。古代的情形是如此,清朝的章学诚是发挥得十分透彻的。坑儒一举,乃因有人诽谤始皇而起,意非欲尽灭儒生,并不能与焚书之事并论。

以上是秦始皇对内的政策。至于对外,则北自阴山以南,南自五岭以南至海,秦始皇都认为应当收入版图。于是使蒙恬北逐匈奴,取河南之地。今之河套。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东起现在朝鲜境内,秦长城起自乐浪郡遂城县,见《汉书·地理志》。西至现在甘肃的岷县,成立了一道新防线。南则略取现在广东、广西和越南之地,设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大略桂林是今广西之地,南海是今广东之地,象郡是今越南之地。取今福建之地,设立了闽中郡。楚国庄蹻所开辟的地方,虽未曾正式收入版图,亦有一部分曾和秦朝交通,秦于其地置吏。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看以上所述,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这亦非他一人所能为,大约是法家所定的政策,而他据以实行的。这只要看他用李斯为宰相,言听计从,焚诗书、废封建之议,都出于李斯而可知。政治是不能专凭理想,而要顾及实际的情形的,即不论实际的情形能行与否,亦还要顾到行之之手腕。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运粮饷去供给;这样,人民业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著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造阿房宫,在骊山起坟茔,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都穷极奢侈;还要到处去巡游。统一虽然是势所必至,然而人的见解,总是落后的,在当时的人,怕并不认为合理之举,甚而至于认为反常之态。况且不必论理,六国夷灭,总有一班失其地位的人,心上是不服的,满怀著报仇的愤恨和复旧的希望;加以大多数人民的困于无告而易于煽动,一有机会,就要乘机而起了。

猜你喜欢
  唐本纪第五·欧阳修
  卷四百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三·脱脱
  卷三十七·志第十三·历七·张廷玉
  卷一一一 晉紀三十三·司马光
  卷三十六 淳化五年(甲午,994)·李焘
  第二百一十八·胡三省
  卷五十三·宋·蒋一葵
  续录卷五·昭梿
  卷之九百五十四·佚名
  ●卷二·王恽
  《爱眉小札》序(一)·陆小曼
  夹古清臣传·脱脱
  高桢传·脱脱
  库部·佚名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一十·彭定求

        卷410_1 【独游】元稹   远地难逢侣,闲人且独行。上山随老鹤,接酒待残莺。   花当西施面,泉胜卫玠清。鹈鹕满春野,无限好同声。   卷410_2 【洞庭湖】元稹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

  • ◆钱员外逵·顾嗣立

    逵字伯行,良右子,词翰有父风。丙申岁为江浙行省管勾架阁,历淮南行省员外郎。明初,选赴太常议礼。发凤阳居住,寻放归。洪武十六年,以事起遣入京,明年卒。 寄乐耕傅子雨 次韵陈敬初答虞清二子雨中见寄绝句六首 赵子固兰蕙卷 ○

  • 五集卷七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一古今体六十三首【壬子三】春仲经筵六韵半宵问报同云布破晓未瞻六出飞适值经筵举仲月及临翰席朗春晖德修宿辟程家劄【程颐论经筵劄子贴黄有云天下治乱系宰相

  • 卷85 ·佚名

    方回 怪梦十首 休官二十载,丝发不身谋。 肯顾江淹恨,焉知庾信愁。 但当思反鲁,何必望封留。 闭目常危坐,胸中百尺楼。 方回 怪梦十首 身谋曾不暇,何况子孙谋。 我老宜多病,痴人岂识愁。

  • 古诗镜卷十三·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十三 明 陆时雍 编 宋第二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以祖父并葬始宁县遂移籍会稽晋孝武时袭封康乐公累迁黄门侍郎时宋公位相国以为从事中郎迁世子左卫率及宋受禅降爵为侯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

  • 巻二十·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二十宋 邵浩 编栾城韩干三马【李伯时所藏】老马侧立鬃尾垂御者高拱持青丝心知后马有争意两耳微起如立锥中马直视翘右足眼光已动心先驰仆夫旋作奔佚想右手正控黄金羇雄姿骏发最后马回身奋鬛

  •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二李颀李颀东川人家於颍阳擢开元十三年进士第官新乡尉集一卷今编诗三卷湘夫人九嶷日巳暮三湘云复愁窅霭罗袂色潺湲江水流佳期来北渚捐佩【一作玦】在芳洲塞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七王士熙【字继学东平人淛东亷使】送苏公赴岭北行省郎中居庸关头乱山积李陵台西白沙碛画省郎官貂防侧飞雪皑皑马韀湿马蹄雪深迟迟行冷月栖云塞垣明铁甲无光烽不惊万营角声如水清明年四月新草生征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四月壬子朔亨 太庙遣英国公张惟贤恭代○是日 上谕辅朕自入春以来屡次动火昨又偶感风寒相激头目眩晕见服药饵调摄未愈身软步履不便 庙享恐弗成礼著遣官陪祀各执事务秉精虔行礼称朕躬竭诚至意○行甘肃巡

  • 卷之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尚史卷十四·李锴

    世家七宋世家【始成王元年终赧王二十九年凡八百三十七年传三十二世】微子 微仲 宋公稽 丁公 湣公 炀公厉公 僖公 恵公  哀公 戴公 武公宣公防子名启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前事见殷传】周公承成王命

  • ●二、满洲的老祖宗·秦翰才

    满洲的老祖宗的来历,是一个神话。《清文献通考》和《东华录》都有记载。有一部小说叫做《福昭创业记》的,那首回“朱果征祥,三仙绵奕叶”,便是描写这一个神话,现在把他抄在下面: 却说满洲第一大山,名曰长白。高二百余里,绵亘

  • 卷一·韩菼

    江阴,古延陵地,春秋属吴公子札;战国时,楚封春申君黄歇;自汉迄元,为乡、为县、为国、为望、为军、为州、为郡、为路,沿革不常;明隶南直之常州府。其地北滨大江,东连常熟,西界武进,南界无锡阳湖。南北相去七十里,东西相去百四十里,中

  • 四十五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曹寅呈请借银给韩楚安经营贸易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 据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称:为诸施鸿恩事。据本处笔帖式韩楚安呈称:承主上鸿恩,命奴才经营贸易。查从前派来之库使、笔帖式等,俱承主上鸿恩,各借给库银四千两,进行经营。因此,我也请借银四

  • 卷七十四·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四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一 叛臣 汉 孟达【父他申耽】 黄权 叛者反君背国不臣之甚者也春秋之时始则诸侯叛王次则大夫叛诸侯又其次则陪臣叛大夫圣人每谨

  • 卷六·班固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武帝纪第六 孝武皇帝【荀悦曰讳彻之字曰通应劭曰礼諡法威强叡德曰武】景帝中子也母曰

  • 郑岳传·张廷玉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官为户部主事,改任刑部主事。董天锡和锦衣千户张福一同判决囚犯,张福坐董天锡上方,郑岳说这样不合体统。并说“:纠察弹劾并不是镇守太监的职责,但董让这样做了。太常寺本属礼部管

  • 卷二 尧典第一·孔颖达

    ○《释文》:“凡十六篇,十一篇亡,五篇见存。”[疏]“古文尚书尧典第一”。○正义曰:检古本并石经,直言“《尧典》第一”,无“古文尚书”。以孔君从隶古,仍号“古文”,故后人因而题于此,以别伏生所出、大小夏侯及欧阳所传为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