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攻赵长平

【提要】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聪明的人会识破他人的圈套,愚蠢的人掉进他人的圈套还不自知。出谋划策时,掌握对方的计谋始终是第一位的。

【原文】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起兵救赵。秦王盘算道:“如今齐、楚前来救赵,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寡人退兵未迟;假如他们一盘散沙,则乘势攻之。”

这时,赵军粮食告急,派人向齐国借粮,可是齐王不理睬。谋臣周子对齐王说:“大王不如把粮米暂借赵国,让他击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会无所忌惮,不会退去。这样,就正中了秦国的计策,而齐、燕就失策了。而且赵对于燕、齐两国来说,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这正象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日赵国罹难,明日灭亡之祸就会降临到齐、楚身上。因此救援赵国就好比捧着漏瓮、浇灭烧焦的锅一样,实在是十万火急。再说救赵是一种高尚的国际义举,击退秦国,也可以张扬名声,不去显示正义张扬威名,却一味地吝啬粮食,这确实是战略决策的错误啊。”

【评析】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实际上也是地缘政治学上的经典。地缘上的互相依存、联盟抗暴是各国政治家的共识。所以当今世界地域性组织非常的众多。除了互利互助外,还能共同对付敌国。而如果忽视了地缘上互相之间的利害关系,国家之间、朋友之间不互相帮助,那么你的邻国、亲朋的受损境况,就是明天你的景况。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六 皇祐元年(己丑,1049)·李焘
  御定资政要览后序·顺治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三·徐乾学
  卷五十九·杨士奇
  ●卷下·何刚德
  六十二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自兖至宁一路闻见事宜摺·佚名
  第二二九图说(第二三○号之粘付)一一五○九--一二·佚名
  四五三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饬属访查《字贯》及相类悖逆书籍·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二·杜大珪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刘凤
  王徽传·欧阳修
  卷二百二·杨士奇
  唐纪二十一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上长寿元年(壬辰、692)·司马光
  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花仲胤妻·唐圭璋

      伊川令   寄外   西风昨夜穿帘幕。闺院添消索。最是梧桐零落。迤逦秋光过却。   人情音信难托。鱼雁成耽阁。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   失调名   答外   奴启情人勿见罪。闲将小书作尹字。

  • 龙川词·陈亮

    宋 陈亮 撰水调歌头【送章徳茂大卿使金】不见南师乆谩説北羣空当塲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藳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挽雕弓万里烽烟如许千古英灵安

  • 卷四百三十二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八月甲寅盡其月   八月甲寅,詔:「應乞致仕而不願轉官者,受敕後,本州二百日內取索陳乞文狀,保明受敕之實,繳進奏聞。如遞鋪違滯,致出條限者,更展五分日限。限滿不到而亡歿,委所屬保明詣實,當與推恩。中大夫

  • 第五十五回 督军团要挟黎总统失权·黄士衡

    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话说云贵三省及岑春暄、赵倜、冯国璋先后电京,皆是请复旧约法,召集旧国会,独云、贵三省电中有请惩办帝制祸首,限三十日以前答复,偏偏新政府不睬。谁知旧议员在上海登报,自

  •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一一副详及批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廿五日一二一○二--四九·佚名

    新竹县申(第三○九号)之副详,及台湾布政使批:各属存留款项自光绪十四年起,各归各县坐支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到副详 印 新竹县印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开折详送事。本年十月二

  • 第三十册 天聪四年六月·佚名

    第三十册 天聪四年六月初七日,汗、两大贝勒入殿升座,召集诸贝勒大臣及全民,揭阿敏贝勒恶逆罪状,由台吉岳托宣未於众。其议曰:“该贝勒阿敏怙恶不悛,由来已久。汗父与阿敏贝勒之父,兄弟二人友睦相处。乃贝勒阿敏挑唆其

  • 卷二十八·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巻二十八八月甲申朔命召肃州总兵官潘育龙赴京上谕议政大臣曰者追召肃州总兵官潘育龙偕孙思克来京员外二郎保奏报青海诸台吉

  • 目录上·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目録上卷首之一天章一   【恭録圣祖仁皇帝御制诗文】卷首之二天章二   【恭録世宗宪皇帝御制诗文】卷首之三天章三   【恭録皇上御制诗】卷首之四天章四   【恭録皇上御制诗二】

  • 礼二○·徐松

    山川祠孝宗隆兴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德音:「楚、滁、濠、庐、光州、盱眙、光化军管内并阳城、西和州、襄阳、德安府、信阳、高邮军应管内名山大川,及历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有功及民,载于祀典者,并沿江神祠、龙洞,委所在差官严

  •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司马迁

    【索隐】:列传者,谓叙列入臣事迹,令可传於後世,故曰列传。【正义】: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诗书虽缺,【索隐】:按:孔子系家称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删三百五篇为诗,今亡五篇。又书纬称孔子求得黄帝玄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 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己丑朔,人有上书,言申明善恶,以劝惩天下。上览之,以示廷臣曰:“好善恶恶,人之常情,彼上书者言此,亦知为政之道。夫旌善则善人劝,惩恶则恶人息。朕往令天下立申明旌善亭,正为此

  • 十五年·佚名

    (辛亥)十五年清乾隆五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丙子朔,下綸音于八道兩都曰:予承皇天祖宗之眷顧保佑,昨歲庚戌,國有元良,是秋年穀告登,符降聖之舊甲,獲上瑞於後。庚子,寡人得以與八域同其慶,而若保一念,長在於廣惠屢豐之願,益切於嗣歲。

  • 第十五章 22·辜鸿铭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辜讲孔子说:“聪明人绝不会因为别人能说会道而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不喜欢对方的性格而厌弃他所讲的话。”辜解近有英人名濮兰德者,曾充上海工部局书记官后至北京为银公司代表,著一书曰

  • 大唐保大乙巳岁续贞元释教录一卷·恒安

    西都右街报恩禅院取经禅大德恒安集闻摩腾入汉。声教方被于支那。运历圣唐。梵典盛圆于海藏。而又我玄宗皇帝御极寰宇。开元一十八年庚午之岁。西京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目为开元录藏。总大小乘经律

  • 卷第四·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应化圣贤(东土) 忻州一老翁因佛陀波利尊者游台山。老翁见乃问向什么处去。尊者曰台山礼文殊去。老翁曰大德见文殊还识否。尊者无对。 汾阳昭代云。今日庆幸。 云

  • 虚空藏菩萨陀罗尼·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咒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