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正传

刘正字清卿,清州人。好学,十五岁就学习衙门公事,初任制国用使司令史,后升迁尚书户部令史。至元八年(1271)取消转运司,设局核实拖欠租税,由刘正主管此事。大都运司欠赋税银五百四十七锭,逮捕了倪运使等四人,经审查确实不欠,却长期不予结案。刘正察出是冤案。至元五年李介甫领取租税的七张收据,其款与欠税数相合,字迹是司库辛德柔写的。辛原很贫困,发迹后交结权贵,没人敢问此事。刘正查到实情,告诉尚书审讯他,收回了全部租税银。辛服罪,被冤的四人获释,刘正因此出名。后调任枢密院令史。

十四年诸王昔里吉反叛,刘正到居庸关,守卫认为前面形势紧急,要求暂退,刘正说:“我的职务该进而不进,后面的人就更加害怕。”他出关到上都,边将请求以金银符充实战赏,中书令工部铸造发给,后来要查究处理。刘正说:“军赏贵在迅速,先造符印再请示,也是可以的!”帝不再追查此事。

十五年提拔为左司都司,当时主持国政的阿合马与阿里伯、崔斌不合,诬陷二人盗官粮四十万,命刑部尚书李子忠与刘正兼程前往审查,后又派北京行省参知政事张澍等四人共同处理,竟将二人判处死刑,刘正因此称病回家。

十八年召入朝为左司员外郎。十九年春,阿合马合并中书左右司,刘正因而为左右司员外郎。三月阿合马被罢职,火鲁霍孙为左右丞相,再任命刘正任左司员外郎,刘正告假回家。九月中书传旨,将刘正与参政咱喜鲁丁逮捕一同送至京师,帝问:“你们与阿合马是同党,能无罪吗?”刘正说:“我不曾依附他,只是听从法令罢了。”几天后阿合马奸党多数处死,又将刘正械到拱卫司,火鲁霍孙说“:皇上曾说刘正是穿白衣,在炭穴中行走十年而身不污,可称得上廉洁。”由此免罪回家。

二十年春枢密院上奏举刘正为经历,后升参议枢密院事。二十五年桑哥设尚书省,升正为户部侍郎、户部尚书。曾核查河间盐运官亏欠盐课之事,几乎判罪,于是告病回家。二十八年桑哥倒台,完泽为丞相,恢复刘正户部尚书,又升参议。湖南马宣慰的庶子争荫不得而诬告其兄藏宋朝官员金银,正判他有诬告罪,仍让其兄为官。济南张同知的儿子求两淮转运使之职,正知不称职,不准。张散布流言,说他在判处湖南马宣慰争荫的案子上徇私情。帝召正追问,正说明真相,事情终于了结。

三十年先后任侍御史、吏部尚书、江南行御史台中丞。大德元年(1297)改同枢密院佥事,不久出任云南行中书省左丞。右丞忙兀突鲁迷失请求征伐缅甸,刘正认为不可,不久二人都被召回朝廷,正仍极力说明不能征伐的原因,不听从,这次征伐果然无功,云南百姓每年要缴纳的金银,接近中庆城所缴纳之数,百姓逃到离边寨远的地方。秋季行省派遣官吏带着军队去征收,人马口粮、草料、往返的费用,每年以万计。被差遣的官吏必须重重贿赂省臣,才能得到派遣。征收金银的数量,一定是十加二成,而赠送的钱财同缴纳官府的也一样多,派遣的人又把铜混在白银中缴纳给官府。刘正首先上疏指出他们弄虚作假,给官秤,使本地的官亲自到官府缴纳,才革除弊端。刘正到任的官府的储蓄为二百七十万索,白银一百锭,经过四年,储蓄达一千零七十万索,金一百锭,银三千锭。

七年秋,回到清州。八年六月以左丞身份巡察江西,十月巡察江浙。武宗即位,召入朝为左丞,升右丞。至大二年(1309)恳辞回家。仁宗即位,召集老臣商议国事,正到宫廷,提出八项建议:一守成宪,二重省台,三辨邪正,四贵名爵,五正官符,六开言路,七慎赏罚,八节财用。适逢大赦,改年号,召集群臣讨论了刘正的八项建议,并付诸实行。

仁宗初期政治产生广泛影响,其中刘正和老臣们做了很大贡献。正累次辞官都未获准,拜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讨论如何管理河南、淮、浙、江西的民田,增加茶盐课税,正极力反对,终没听从。这年大旱,农田无收。监察官认为天灾的发生,是由于执政者不称职,奸邪蒙蔽圣上,百姓多受冤屈,伤了天地和气所造成的。皇帝诏令朝臣讨论,平章李孟说:“调理的责任,儒臣只我李孟一人,请求辞职,让与贤人。”平章忽都不丁说:“台臣不能明察奸邪,批评时政,还追究别人。”刘正说:“御史台与中书省是一家,应该同心协力,或可或不可,均择善而行,怎能分彼此?”右丞相帖木迭儿传旨,廉访司权太大,审察诸事不能实事求是,从现在起不许独自决定六品以下官员之去留。忽都不丁、李孟准备讨论施行,刘正说:“人可选择,法不能更换。”延..六年(1319)卒,赠宣力赞治功臣、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赵国公,谥号忠宣。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六 表十六·赵尔巽
  ◎舆服(下)·徐天麟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五·徐乾学
  卷之二百四·佚名
  卷之二百一·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八·佚名
  一百二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奏设法补完盐课亏空摺·佚名
  卷四十一·萧常
  九二五 谕内阁《明臣奏议》体例乖舛着将六阿哥等交部议处并另行编次·佚名
  列传卷第二 高丽史八十九·郑麟趾
  第五章 孔子五十岁后仕鲁之期·钱穆
  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24.孔子周游列国·林汉达
  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出 篾哄·李渔

    〖普贤歌〗(净巾服上)嘴尖唇薄气虚嚣,呵尽人间大卵脬。象棋下不高,围棋乖讨饶,自称国手寻人教。小子是太原城中一个土产的清客,叫做马不进的便是。只因会下几着低棋,惯在富贵人家走动。又有一个结拜的兄弟,叫做牛何之,他又会唱

  • 雨村曲话卷下·李调元

    臧懋循,字晋叔,号顾渚,长兴人,万历庚辰进士。所选元人杂剧百种二十卷,元一代之曲借以不坠,快事也。尝云,“曲自元始有南北,各十七宫调,而《北西厢》诸杂剧无虑数百种,南则《幽闺》、《琵琶》二记而已。自高则诚《琵琶》,首

  • 明纪弹词注卷之上·杨慎

    明纪弹词注明纪弹词注卷之上古往今来岁月,龙争虎鬬江山。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兴亡过眼。 昨日纔收残本,今朝重理新编。较前更觉话绵缠,添出许多公案。 西江月 诗曰十段新词弹已过,一回含泪一回歌。

  • 印象·闻一多

    一望无涯的绿茸茸的——是青苔?是蔓草?是禾稼?是病眼发花?——只在火车窗口象走马灯样旋着。仿佛死在痛苦的海里泅泳——他的披毛散发的脑袋在噤哑无声的绿波上漂着——是簇簇的杨树林钻出禾面。绿杨遮着作工的——神圣的

  • 唐鉴卷二十三·范祖禹

    昭宗大顺元年四月赫连铎李匡威请讨李克用朱全忠亦上言克用终为国患今因其败臣请帅汴滑孟三军与河朔三镇共除之乞朝廷命大臣为统帅初张濬因杨复恭以进复恭中废更附田令孜而薄复恭复恭再用事深恨之帝知濬与复恭有隙特亲

  • 卷二百三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三月癸亥朔○辛未楚王桢还国宴如初至锡赉甚厚赐其从官钞有差○壬申 命刑部都察院犯笞杖徒流襍犯死罪者覆审无冤令输作赎罪○癸酉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得陈中等二百人赐考官宴于本部○丁丑 上御奉天殿试礼部

  • 目录·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七 传记类三【总录之属】 春秋臣传目录      宋 王当 撰卷一 隐公 鲁臧僖伯    郑颍考叔 卫石碏     鲁衆仲 郑祭仲 卷二 桓公 鲁臧哀伯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纪昀

    列传唐 【三十七】○唐三十七郭虔瓘 郭知运【英杰英乂】 王君■〈毚,大代兔〉张守珪【献诚 献恭献甫】王忠嗣牛仙客 哥舒翰【曜】高仙芝封常清郭虔瓘郭知运王君■〈毚,大代兔〉张守珪王忠嗣牛仙客哥舒翰高仙芝封常

  • 萧济传·姚思廉

    萧济字孝康,东海兰陵人。少时好学,通晓经史,为梁武帝咨询《左氏》之疑难义项三十余条,尚书仆射范陽张缵、太常卿南陽刘之遴和萧济一道寻究讨论,张缵等不能与他抗衡。初官梁秘书郎,迁太子舍人。以参与平定侯景之功受封为松陽

  •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一章·佚名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其辞危。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 卷二十二·郑玄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公,君也。图,谓画其地形及丘垄所处而藏之。先王,造茔者。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夹,古浃反,刘古协反。)[疏]注“公君”至“东西”○释曰:训公为君者,言公则诸侯之

  • 杨子折衷卷之六·湛若水

      人性至善人性至灵人性至广至太至高至明人所自有不待外求人所自有不待外学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见牛觳觫谁无不忍之心见孺子匍匐将入井谁无徃救之心是谓仁义之心是谓良心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 箴膏肓补遗·郑玄

    僖二十二年宋公及楚人战于左氏以为不用子鱼之计至于军败身伤所以责襄公也而公羊善之云虽文王之战亦不是过郑箴膏肓云刺襄公不度徳不量力引考异邮至襄公大辱师败于徒信不知权谲之谋不足以交邻国定逺疆也此是讥师败

  • 虞书·尧典·佚名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四法品第五之五 四语恶行者。一虚诳语。二离间语。三粗恶语。四杂秽语。云何虚诳语恶行。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虚诳语者。或在质谅者前。或在大

  • 卷十四·彭绍升

    居士传十四李樊牛于商郑马陆李传李山龙冯翊人。唐初官监门校尉。武德中暴亡。而胸微热。家人伺之。寻苏。自言死後有吏摄至一王府。庭中有囚数千。皆枷锁北面立。王坐高牀。侍卫甚盛。山龙既至阶下。王问曰。汝平生作

  • 谈艺录·徐祯卿

    诗论专著。明徐祯卿撰。成书年代未详。书一卷,二十四则,专论汉魏古诗。其主要内容为创作论,基本观点是重情贵实。认为诗人受外界客观事物的触发而产生的感情活动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有了这个源头,才能由“情”而产生“

  • 吴郡二科志·阎起山

    书分《文学》、《狂简》为二科。所载自杨循吉以下凡七人,皆偶录一二事,不为全传。盖一时互相标榜之书。其纪徐祯卿方登贤书,於文徵仲尚称文璧,而以徵明字之,则犹弘治中所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