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美天津条约

一八五八年六月十八日,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日,天津。

兹中华大清国与大亚美理驾合众国因欲固存坚久真诚友谊,明定公正确实规法,修订友睦条约及太平和好贸易章程,以为两国日后遵守成规,为此美举。

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东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便宜行事全权大臣桂良,钦差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便宜行事全权大臣花沙纳;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特派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列卫廉;公同酌议,各将所奉钦赐之权互相校阅,俱属善当,所有议定条款胪列于左:

第一款一、嗣后大清与大合众两国并其民人,各皆照前和平友好,毋得或异;更不得互相欺凌,偶因小故而启争端。若他国有何不公轻藐之事,一经照知,必须相助,从中善为调处,以示友谊关切。

第二款一、俟大清大皇帝,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既得选举国会神耆大臣议允,各将条约批准互易后,必须敬谨收藏:大合众国当着首相恭藏大清大皇帝批准原册于华盛顿都城,大清国当着内阁大学士恭藏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批准原册于北京都城,则两国之友谊历久弗替矣。

第三款一、条约各款必使两国军民人等尽得闻知,俾可遵守,大合众国于批准互易后,立即宣布,照例刊传;大清国于批准互易后,亦即通谕都城,并著各省督抚一体颁行。

第四款一、因欲坚立友谊,嗣后大合众国驻扎中华之大臣任听以平行之礼、信义之道与大清内阁大学士交移交往,并得与两广、闽浙、两江督抚一体公文往来;至照会京师内阁文件,或交以上各督抚照例代送,或交提塘驿站赍递,均无不可;其照会公文如有印封者,必须谨慎赍递。遇有咨照等件,内阁暨各督抚当酌量迅速照覆。

第五款一、大合众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或与派出平行大宪酌议关涉彼此利益事件。但每年不得逾一次,到京后迅速定议,不得耽延。往来应由海口,或由陆路,不可驾驶兵船;进天津海口,先行知照地方官,派船迎接。若系小事,不得因有此条轻请到京。至上京,必须先行照会礼部,俾得备办一切事款,往返护送,彼此以礼相待。寓京之日,按品预备公馆,所有费用自备资斧;其跟从大合众国钦差人等,不得逾二十人之数,雇觅华民供役在外,到处不得带货贸易。

第六款一、嗣后无论何时,倘中华大皇帝情愿与别国,或立约、或为别故,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即毋庸再行计议特许,应准大合众国钦差一律照办,同沾此典。

第七款一、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往来,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申报大宪,用“申陈”字样。若平民禀报官宪,仍用“禀呈”字样。均不得欺藐不恭,有伤友谊。至两国均不得互相征索礼物。

第八款一、嗣后大清国督抚与大合众国大臣会晤,或在公署,或在行辕,均须彼此酌定合宜之处,毋得借端推辞。常事以文移往来,不可烦琐会面。

第九款一、大合众国如有官船在通商海口游弋巡查,或为保护贸易,或为增广才识,近至沿海各处,如有事故,该地方大员当与船中统领以平行礼仪相待,以示两国和好之谊;如有采买食物、汲取淡水或须修理等事,中国官员自当襄助购办。遇有大合众国船只,或因毁坏、被劫,或虽未毁坏而亦被劫、被掳,及在大洋等处,应准大合众国官船追捕盗贼,交地方官讯究惩办。

第十款一、大合众国领事及管理贸易等官在中华议定所开各港居住、保护贸易者,当与道台、知府平行;遇有与中华地方官交涉事件,或公文往来,或会晤面商,务须两得其平;即所用一切字样、体制,亦应均照平行。如地方官及领事等官有侮慢欺藐各等情,准其彼此将委曲情由申诉本国各大宪,秉公查办;该领事等官亦不得率意任性,致与中华官民动多抵牾。嗣后遇领事等官派到港口,大合众国大臣即行照知该省督抚,当以优礼款接,致可行其职守之事。

第十一款一、大合众国民人在中华安分贸易办事者,当与中国人一体和好友爱,地方官必时加保护,务使身家一切安全,不使受欺辱骚扰等事。倘其屋宇、产业有被内地不法匪徒逞凶恐吓、焚毁侵害,一经领事官报明,地方官立当派拨兵役弹压驱逐,并将匪徒查拿,按律重办。倘华民与大合众国人有争斗、词讼等案,华民归中国官按律治罪;大合众国人,无论在岸上、海面,与华民欺侮骚扰、毁坏物件、殴伤损害一切非礼不合情事,应归领事等官按本国例惩办。至捉拿犯人以备质讯,或由本地方官,或由大合众国官,均无不可。

第十二款一、大合众国民人在通商各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听大合众国人与内民公平议定租息;内民不得抬价措勒;如无碍民居,不关方向,照例税契用印外,地方官不得阻止。大合众国人勿许强租硬占,务须各出情愿,以昭公允。倘坟墓或被中国民人毁掘,中国地方官严拿,照例治罪。其大合众国人泊船寄居处所,商民、水手人等只准在近地行走,不准远赴内地乡村、市镇、私行贸易,以期永久彼此相安。

第十三款一、大合众国船只在中国洋面遭风触礁搁浅,遇盗致有损坏等害者,该处地方官一经查知,即应设法拯救保护,并加抚恤,俾得驶至最近港口修理,并准其采买粮食、汲取淡水。倘商船有在中国所辖内洋被盗抢劫者,地方文武员弁一经闻报,即当严拿贼盗,照例治罪,起获原贼,无论多寡,或交本人,或交领事官俱可,但不得冒开失单。至中国地广人稠,万一正盗不能缉获,或起赃不全,不得令中国赔还货款。倘若地方官通盗沾染,一经证明,行文大宪奏明,严行治罪,将该员家产查抄抵偿。

第十四款一、大合众国民人,嗣后均准挚眷赴广东之广州、潮州,福建之厦门、福州、台湾,浙江之宁波,江苏之上海,并嗣后与大合众国或他国定立条约准开各港口市镇;在彼居住贸易,任其船只装载货物,于以上所立各港互相往来;但该船只不得驶赴沿海口岸及未开各港,私行违法贸易。如有犯此禁令者,应将船只,货物充公,归中国入官;其有走私漏税或携带各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大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大合众国旗号作不法贸易者,大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第十五款一、大合众国民人在各港贸易者,除中国例禁不准携带进口、出口之货外,其馀各项货物俱准任意贩运,往来买卖。所纳税饷惟照粘附在望厦所立条约例册,除是别国按条约有何更改。即应一体均同,因大合众国人所纳之税,必须照与中华至好之国一律办理。

第十六款一、大合众国船只进通商各港口时,必将船牌等件呈交领事官,转报海关,即按牌上所载吨数输纳船钞,每吨以方停四十官尺为准:凡在一百五十吨以上者,每吨纳银四钱,不及一百五十吨者,每吨纳银一钱。凡船只曾在本港纳钞,因货未全销,复载往别口出售,或因无回货,须将空船或未满载之船驶赴别港觅载者,领事官报明海关,将钞已完纳之处在红牌上注明,并行文别口海关查照;俟该船进别口时,止纳货税,不输船钞,以免重征。设立浮桴、亮船,建造塔表、亮楼,由通商各海口地方官会同领事官酌量办理。

第十七款一、大合众国船只进口,准其雇用引水带进,候正项税款全完,仍令带出。并准雇觅厮役、买办、工匠、水手、延请通事、司书及必须之人,并雇用内地艇只,其工价若干,由该商民等自行定议,或由领事等官酌办。

第十八款一、大合众国船只一经进口,即由海关酌派妥役随船管押,或搭坐商船,或自雇艇只,均听其便。倘大合众国民人有在船上不安本分,离船逃走至内地避匿者,一经领事官知照,中国地方官即派役访查,拿送领事等官治罪。若有中国犯法民人逃至大合众国人寓馆及商船潜匿者,中国地方官查出,即行文领事等官捉拿送回,均不得稍有庇匿。至大合众国商民、水手人等,均归领事等官随时稽查约束。倘两国人有倚强滋事,轻用火器伤人,致酿斗杀重案,两国官员均应执法严办,不得稍有偏徇,致令众心不服。

第十九款一、大合众国商船进口,或船主,或货主,或代办商人,限二日之内将船牌、货单等件呈递本国领事等官收存,该领事即将船名、人数及所载吨数,货色详细开明,照会海关,方准领取牌照,开舱起货;倘有未领牌照之先擅行起货者,即罚洋银五百大元,并将擅行卸运之货一概归中国入官。或有商船进口止起一分货物者,按其所起一分货物输纳税饷,未起之货均准其载往别口售卖;倘有进口并未开舱即欲他往者,限二日之内即行出口,不得停留,亦不征收税饷船钞,均俟到别口发售,再行照例输纳;倘进口货船已逾二日之限,即须输纳船钞。遇有领事等官不在港内,应准大合众国船主、商人托友国领事代为料理,否则径赴海关呈明,设法妥办。

第二十款一、大合众国商船贩货进口、出口,均将起货、下货日期呈报领事等官,由领事等官转报海关,届期委派官役与该船主、货主或代办商人等眼同秉公将货物验明,以便按例征税;若内有估价定税之货,或因议价高下不等,除皮多寡不齐,致有辩论,不能了结者,限该商于即日内禀报领事官,俾得通知海关,会商酌夺,若禀报稽迟,即不为准理。

第二十一款一、大合众国民人运货进口,既经纳清税饷,或有欲将已卸之货运往别口售卖者,禀明领事官,转报海关,检查货税底簿相符,委员验明实系原包原货,并无拆动、抽换情弊,即将某货若干担已完税若干之处填入牌照,发该商收执,一面行文别口海关查照;俟该船进口,查验符合,即准开舱出售,免其重纳税饷。若有影射、夹带情事,经海关查出,罚货入官。如大合众国船只运载外洋谷米进各港口者,若并未起卸,亦准其复运出口。

第二十二款一、大合众国船只进口后,方纳船钞。进口货物于起货时完税,出口货物于下货时完税。统俟税钞全完,由海关发给红牌,然后领事官方给还船牌等件。所有税银由中国官设银号代纳,或以纹银,或以洋银,按时价折交,均无不可。倘有未经完税,领事官先行发还船牌者,所欠税钞,当为领事官是问。

第二十三款一、大合众国船只停泊口内,如有货物必须剥过别船者,应先呈明领事官,转报海关,委员查验确当,方准剥运;倘不禀明候验批准,辄行剥运者,即将所剥之货归中国入官。

第二十四款中国人有该欠大合众国人债项者,准其按例控追;一经领事官照知,地方官立即设法查究,严追给领。倘大合众国人有该欠华民者,亦准由领事官知会讨取,或直向领事官控追俱可,但两国官员均不保偿。

第二十五款一、大合众国官民延请中国各方士民人等教习各方语言,并帮办文墨事件,不论所请系何等之人,中国地方官民等均不得稍有阻挠陷害等情;并准其采买中国各项书篇。

第二十六款一、大合众国现与中国订明和好,各处通商港口听其船只往来贸易,倘日后若有别国与中国不和,中国止应禁阻不和之国不准来各口交易,其大合众国人自往别国贸易,或贩运其国之货物前来各口,中国应认明大合众国旗号,便准入港。惟大合众国商船不得私带别国一兵进口,及听受别国贿嘱,换给旗号,代为运货入口贸易;倘有犯此禁令,听中国查出充公入官。

第二十七款一、大合众国民人在大清国通商各港口,自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大合众国民人在大清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第二十八款一、大合众国民人因有要事向大清国地方官辩诉,先禀明领事等官,查明禀内字句明顺、事在情理者,即为转行地方官查办。大清国商民因有要事向领事等官辩诉者,准其一面禀地方官,一面到领事等官禀呈查办。倘遇有大清国人与大合众国人因事相争不能以和平调处者,即须两国官员查明公议察夺,更不得索取规费,并准请人到堂代传,以免言语不通,致受委曲。

第二十九款一、耶稣基督圣教,又名天主教,原为劝人行善,凡欲人施诸己者亦如是施于人。嗣后所有安分传教习教之人,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凌虐。凡有遵照教规安分传习者,他人毋得骚扰。

第三十款一、现经两国议定,嗣后大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国或其商民,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为该国并其商民从来未沾,抑为此条约所无者,亦当立准大合众国官民一体均沾。

以上各款条约,应由大清国大皇帝立赐批准,并限于一年之内由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既得选举国会绅耆大臣议允批准,届期互换。须至和约者。

大清国钦差吏部尚书便宜行事全权大臣花沙纳

钦差东阁大学士便宜行事全权大臣桂良

大合众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列卫廉

大清国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日

纪年一千八百五十八年

为大合众国立国后八十二年六月十八日

猜你喜欢
  卷五十四·毕沅
  卷十三·黄以周
  顺治元年七月至顺治三年十二月·蒋良骐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七·佚名
  卷二十五·苏辙
  ·上两院清理人犯书·丁曰健
  孙忠、孙继宗传·张廷玉
  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卷三百三十六·佚名
  乐一·徐松
  卷十四·戴锡章
  罗惠侨·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泳祖·唐圭璋

      泳祖字乐道,宝祐中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   风流子   东风长是客,帘栊静、燕子一双飞。看花坞日高,翠阴护晓,柳塘风细,绿涨浮漪。肠断处,渭城春树远,江国暮云低。芳径听莺,暗惊心事,画檐闻鹊,试卜归期。   小楼凝伫地,

  • 田间诗学卷一·钱澄之

    国风【朱注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謡之诗也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以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旧説二南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十三国为变风则亦领在乐官以时存肄备观省

  • 卷九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九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二十五 李羣玉【字文山澧州人】 乌夜啼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有鸟在其间逹晓自悲吟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远客不可

  • 第三场·田汉

    [四龙套、两衙役、中军引曹彦约上。曹彦约 (引)将寡兵单,保名城,无限艰难;古来屠狗有奇男,合渔 樵,重整江山。(诗)龟蛇云气高,江汉卷寒涛,此间多俊杰,谁与赋同袍?下官,曹彦约。金主亮统兵六十万分两路,大举南犯,一路犯我建康,一路向

  • 卷四百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七·脱脱

        吴昌裔 汪纲 陈宓 王霆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调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闻其

  • 卷之二百六十八·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三月。丙午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皇太后安。至乙亥皆如之。外记注  ○以灵应素着。颁奉天新民厅巨流河神扁额曰。泽溥开城。柳河神扁额曰。宜丰洒润。随手档  ○工部尚书

  • 卷十八·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八宋 吕中 撰哲宗皇帝元佑 九年绍圣 五年元符 三年即帝位太皇太后同听政元丰八年三月上即位太皇太后同听政上甫十岁临朝庄严。废罢新法等事皆从中出元丰八年三月罢京逻卒罢开河役夫罢造

  • 四十一年·佚名

    (戊申)四十一年大明萬曆三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丑,上疾少瘳,禮曹請陳賀。累啓而竟不從。○前工曹參判鄭仁弘上疏曰:臣竊聞之道路,去十月十三日,自上,下傳攝之敎,領議政柳永慶心忌原任大臣,揮斥盡去,使不得參看,累上防啓,獨與時

  • 二年·佚名

    (丙辰)二年清康熙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申,赤氣亘天。○上親行敬思殿朔祭。1月2日○乙酉,判決事鄭載嵩上疏曰:臣父太和以朞服之制,獻議於己亥大喪之日。朝家今以朞服爲壞禮,則臣之情勢,何敢晏然在職乎?答曰:「勿辭。」1月3日

  • 诗序·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朱子辨说诗序之作说者不同或以为孔子【程子曰大序是仲尼作】或以为子夏【朱子曰王肃沈重赤云大序是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或以为国史【程子曰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是也】皆无明文可考唯后汉书儒林传以

  • 黄龙南禅师·惠洪

    禅师章氏。讳惠南。其先信州玉山人也。童龆深沉。有大人相。不茹荤。不嬉戏。年十一弃家。师事怀玉定水院智銮。尝随銮出。道上见祠庙。辄杖击火毁之而去。十九落发。受具足戒。远游至庐山归宗。老宿自宝集众坐。而公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上·道宣

      明律下 正传六 附见五。   唐京师弘福寺释智首传一。   唐京师普光寺释慧琎传二(满德 真懿 善智 敬道)   唐相州日光寺释法砺传三。   唐京师普光寺释玄琬传四。   唐蒲州仁寿寺释慧萧传五。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四·怀感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问曰。法华经说。谤斯经者。常生难处。永不见佛众圣中尊。如何此经谤法之人得生西方。见佛闻法。永离众苦。若尔如何常生难处。释曰。观经言。如此愚人无恶不造。经历地狱受苦无穷。下言。念佛十

  • 卷第七·佚名

    翻梵语卷第七·神名第三十二·鬼名第三十三·龙名第三十四·褭名第三十五·马名第三十六·杂狩名第三十七·鸟名第三十八·鱼名第三十九·虫名第四十·

  • 卷第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卷第九宁德优婆塞陈 实 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校正重刊第八门四十九年苦口  末后一笑收功教相品世尊七日作思惟  大梵三勤而请说释迦谱云。如来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于七日中思惟。我所

  • 绿山墙的安妮·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又译露西·莫德·蒙格玛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04年。《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

  •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洪承畴

    本刊为洪承畴在清朝之「揭」、「题」、「奏」、「报销册」等项档案,故定名为「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

  • 惠氏易说·惠士奇

    六卷,清惠士奇著。此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儒,以说《易》象为主。为矫王弼以来空言说《易》之弊,征引极繁博,失之稍杂。并多引庄子之说,以为庄周精于易,故善道阴阳,先儒言《易》皆不及。其书大体精深,说有根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