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顾命纪事

隆庆六年正月下旬,上有疾,且有腕疮在理。越月稍平,以闰二月十二日出视朝。既鸣钟,百官入班,臣拱暨张居正自阁出北上过会极门,望见御路中乘舆在焉,疑曰:“上不御座,竟往文华殿耶?”亟趋赴,乃有内使数辈飞驰而来,传呼宣阁下。于是二臣疾趋至乘舆所,则上已下金台,怒色立欲就乘舆,诸内使环跪于侧。上见臣至,色稍平,以手执臣衽甚固,有欲告语意。臣即奏曰:“皇上为何发怒?今将何往?”上曰:“吾不还宫矣。”臣曰:“皇上不还宫当何之?望皇上还宫为是。”上稍沉思曰:“你送我。”臣对曰:“臣送皇上。”上于是释衣衽而执臣手,露腕以疮示臣曰:“看吾疮尚未落痂也。”随上金台立,上愤恨语臣曰:“我祖宗二百年天下以至今日,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争奈东宫小里?”连语数次,一语一顿足一握臣手。臣对曰:“皇上万寿无疆,何为出此言?”上曰:“有人欺负我。”臣对曰:“是何人无礼,祖宗自有重法,皇上说与臣,当依法处治。皇上病新愈,何乃发怒?恐伤圣怀。”上不答,良久叹语臣曰:“甚事不是内官坏了,先生你怎知道?”于是执臣手行,入皇极门,下丹墀,上呼茶。于是内侍设倚北向,不坐,乃移南向,始坐,而执臣手不释如故。茶至,乃以左手饮数口,顾臣曰:“我心稍宁。”遂起由东角门入,至乾清宫门,臣不敢入,上牵臣手曰:“送我。”既得旨乃敢入,随至寝殿,上升榻坐,犹执臣手。盖自御路前至此,皆执手未释,而颜色相顾,眷恋之情蔼然,言之流涕,不忍言也。时张居正、朱希忠皆榻前叩头,上犹执臣手,臣鞠躬膝侧不得下,叩头踘踖不安之甚。上见如此,乃释手,臣始得下叩头,又与二臣同叩头,辞出乾清宫门外候旨。须臾,内侍传宣阁下,二臣复入,候立寝殿丹墀。有旨:“上来。”遂上殿至榻前,上已升座,二臣跪承旨。上从容曰:“朕一时恍忽。”又曰:“自古帝王后事(下此二句听不真,意是豫备后事),卿等详虑而行。”臣等叩头出,仍在乾清宫门外候旨。须臾,内侍传旨:“着高阁老在宫门外莫去。”拱即语张居正曰:“我留公出,形迹轻重难为公矣。公当同留,吾为奏之。”随语内诗曰:“奏知皇上,二臣都不敢去。”薄暮,内侍传旨:“阁下着在乾清宫门外宿。”臣拱即内侍奏上曰:“祖宗法度甚严,乾清宫系大内,外臣不得入,昼且不可,况夜宿乎?臣等不敢宿此。然不敢去,当出端门,宿于西阙内臣房。有召即至,有传示即以上对,举足便到,非远也。”上允之。于是二臣乃就西阙内臣房宿。臣夜不能寐,披衣坐,候掖门开即入。候起居日数次,明日亦如之。既传圣体稍安,臣即上札子曰:“臣闻圣体稍安,不胜庆幸。今府部大臣皆尚朝,宿不散,宜降旨令各回辨事,以安人心。而臣等仍昼夜在内,不敢去。”即拟旨上请,上以为然,即时降旨,百官皆散,人心稍定,而臣等日问安如初。又四日,上觉益平愈,臣问安札子有御批字:“心稍安。”上遣内侍慰劳,命还家,于是乃还。上付托之意乃在执手告语之时,此乃顾命也。恸哉!至受顾命时,已不能言,无所告语矣。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上大渐。未申间,有命召内阁臣拱暨张居正、高仪亟趋入乾清宫,遂入寝殿东偏室,见上已昏沉不省,皇后、皇贵妃拥于榻,皇太子立榻右,拱等跪榻前。于是太监冯保以白纸揭帖授皇太子称遗诏,又以白纸揭帖授拱。内曰:“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拱读既恸不能胜,即哭奏曰:“臣受皇上厚恩,誓以死报。东宫虽幼,祖宗法度有在,臣务竭尽忠力辅佐东宫,如有不得行者,臣不敢爱其死,望皇上无以后事为忧。”且奏且哭,已大恸长号不能止。两宫亦皆失声哭。于是二内臣扶拱起,遂长号以出。呜呼!痛哉!盖拱见得居正与保内外盘结已固,事势必不可为,故有誓死之奏,不复有其身矣。至二十六日卯初刻,上崩。拱等闻报,哭于阁中,而居正虽哭,乃面有喜色,扬扬得意。仪私谓拱曰:“不见张公意态耶?是诚何心?国家之祸,不知所终矣。”是日巳刻传遗旨:“着冯保掌司礼监印。”盖先帝不省人事已二三日,今又于卯时升遐矣,而巳时传旨,是谁为之?乃保矫诏,而居正为之谋也。旨出,百官骇愕,相顾失色,闾巷小民亦皆惊惶奔走不宁,而独居正喜动颜色不能自禁,阁中官僚吏卒无不见之。至二十七日,冯保打出一报,内开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阁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怠荒,保守帝业。”报出,人心大骇,以为宦官安得受顾命?且此诏今上领受之矣,保安得取而打报?盖欲专权乱政,故以此示天下,以为吾乃受顾命之人,先帝有托,乃可以任其所为,而莫敢谁何也?然不知二遗诏者,皆居正所为。前三月十六日,忽报:“上疾重,阁下宜赴宫门候宣。”拱与居正即趋入,至恭默室迤北,有居正心腹吏姚旷手持红纸套,内有揭帖半寸许厚,封缄完固,自后飞走而过。拱问送与何人?旷答云:“与冯公。”公即疾驰而入,盖不知其主人瞒我而遂直言之也。拱即问居正是何所言?居正面赤惶怖,遽答云:“乃遗诏事宜耳。”拱默然,以为我当国,凡事当自我同众而处,独奈何于斯际而有私言于保乎?此中必有播弄之事,故瞒我而私言之也。待看,待看。至是拱奉遗诏,又得皇太子遗诏,皆有同司礼监之说,乃知居正盖为冯保谋也。嗟乎!自古有国以来,曾未有宦官受顾命之事,居正欲凭藉冯保,内外盘据,窥伺朝廷,盗窃国柄,故以顾命与司礼监。而次日即传冯保掌司礼监印,大权悉以归之,而托其为主,于内以蔽主,上威百僚,使人莫敢我何?其欺先皇之既崩,欺今上之在幼,乱祖宗二百年之法度,为国家自古以来未有之大事。嘻,亦忍心哉!亦大胆哉!天地鬼神有灵,祖宗先帝有知,必然鉴察。保粗识三二字,言不能成文,居正凡欲有所为,必捏旨写与保,瞒皇上不知,只说是司礼监所拟,当行者乃即以为圣旨而传行之。欲要宠则要宠,欲害人则害人。惟其所为,无不立遂者,而又佯为不知,以为出自上意,我无可奈何也,此事以为常。指鹿为马,无敢不言马者,朝臣被其威劫,不复敢言矣。 

猜你喜欢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班固
  卷一百0五 晉紀二十七·司马光
  第五十五回 用少击众沙苑交兵 废旧迎新柔然纳女·蔡东藩
  第八十三回 甘露败谋党人流血 钧垣坐镇都市弭兵·蔡东藩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吕思勉
  自叙·朱国祯
   第六章 神、鬼、人·林语堂
  浙语一·查继佐
  二九 S会馆的来客·周作人
  刘[日丙]传·魏收
  杨大眼传·李延寿
  卷六十四·阿桂
  卷八十一·佚名
  卷四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六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山谷词 四·黄庭坚

      阮郎归  曾敷文既眄陈湘,歌舞便出其类,学书亦进,来求小楷,作阮郎归词付之①。  盈盈娇女似罗敷②。湘江明月珠。起来绾髻又重梳。弄妆仍学书。  歌调态,舞工夫。湖南都不如。它年未厌白髭须。同舟归五湖③。  

  • 目録·殷璠

    巻上常建李白王维刘眘虚张谓王季友陶翰李颀髙适卷中岑参崔颢薛据綦毋潜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王昌龄贺兰进明巻下崔曙王湾祖咏卢象李嶷阎防 &

  • 卷三十·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三十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七首【元佑三年戊辰官翰林学士时作】 慎按是年春省试先生知贡举自元日诗以下至游西池八首应编戊辰卷首施氏

  • 國語卷第一·韦昭

      周語上   1 穆王將征犬戎〔一〕,祭公謀父諫曰:「不可〔二〕。先王耀德不觀兵〔三〕。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四〕,觀則玩,玩則無震〔五〕。是故周文公之頌曰〔六〕:『載戢干戈,載櫜弓矢〔七〕。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八〕,

  • 卷二十三·谷应泰

      ○平山东盗成祖永乐十八年三月,山东蒲台县妖妇唐赛儿作乱。赛儿,县民林三妻,少好佛诵经,自称“佛母”,诡言能知前后成败事,又云能剪纸为人马相战斗。往来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   诸州县,煽诱愚民。于是

  •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范晔

    (高诩、包咸、魏应、伏恭、任末、景鸾、薛汉、杜抚、召驯、杨仁、赵晔、卫宏、董钧、丁抱、周泽、钟兴、甄宇、楼望、程曾、张玄、李育、何休、服虔、颍容、谢该、许慎、蔡玄)《前书》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训诂,叫做《

  • 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陈寿

    (黄权传、黄崇传、李恢传、吕凯传、马忠传、王平传、张嶷传)黄权传,(附黄崇传)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人。他年青时作过郡吏,益州牧刘璋征召他为主簿。当时别驾张松建议,应该邀迎刘备入蜀,让他前去讨伐张鲁。黄权劝谏说:“左将

  • 卷二十四下·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四下 朱批陈世倌奏摺 雍正四年正月初六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窃【臣】准部咨钦奉 圣谕着【臣】悉心详查历城等四十三州县五卫所被水轻处其应徵漕粮仍照部议缓徵一半

  • 缉匪例·佚名

    目录 水师各营弁兵出洋缉匪口粮,查照武职俸廉之例,两月一领、两月一销 上游各县给发卡房巡船壮役口粮等项,不准动销缉匪径费 闽省上下游各厅县缉捕经费续议增减数目 闽省上下游各厅县缉捕经费支销章程 水师各营弁兵出洋

  • 礼五四·徐松

    改元诏【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诏曰:「五运推移,上帝于焉眷命;三灵改卜,王者所以膺图。朕早练龙韬,常提虎旅。当周邦末造,从二帝以征行;洎乔岳缠哀,翊嗣君而纂位。罄一心而事帝,谅四海以皆闻。一昨北虏侵疆,边民受弊,朕长

  • 六年·佚名

    (己巳)六年清同治八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癸酉。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敎曰:「今日卽元朝也。令都承旨雲峴宮問候以來。」賜老人及儒賢歲饌。1月2日初二日。詣勤政殿,行社稷祈穀大祭受誓戒。仍詣太廟齋宿。敎曰:「今年

  • 商书·盘庚中·佚名

    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汝曷弗念我古后之

  • 卷二十六·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六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孟子不见诸侯此其见梁惠王何也曰不见诸侯者不先往见也见梁惠王者荅其礼也葢先王之礼未仕者不得见于诸侯战国之时士鲜自重而孟子独守先王之礼故其所居之国而不仕焉

  • 六经正误序·毛居正

    自秦政灭学经籍道熄迨隷书之作又举先正文字而并弃之承讹袭舛愈传愈失蔡伯喈书石经有意正救之旋亦焚荡张参所见石经又不知果爲蔡本以否所引经文多失字体魏晋以来则又厌朴拙耆姿媚随意迁改义训混淆漫不可考重以避就名讳

  • 杂篇&middot;列御寇第三十二·庄子

    [题解]《列御寇》以人名篇。列御寇,郑人,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全篇的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在“列御寇之齐”段中,庄子通过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一·智圆

    钱唐沙门释智圆述释维摩疏分二。初序二。初梁肃为序。二荆溪自序。初文二。初序题。维摩经略疏序 维摩者具云维摩罗诘。此云净名。净即真身。名即应身。真即所证之理。应即所现之身。经者训法训常。法则群机所轨。常

  • 上清佩符文诀·佚名

    《上清佩符文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间上清派道士所作。《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上清佩文诀五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五篇,即《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五种符文

  • 南宋杂事诗·佚名

    清诗总集。七卷。清厉鹗、符曾、吴焯、赵昱、沈嘉辙、陈芝光、赵信等撰。此编作者六人每人百首,符曾一百零一首。诗中采摭故实以咏南宋杭州史事,凡与杭州无关者概不入咏。此编为补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