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一

《北斗》产生与它此后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这刊物若在北平出版,这刊物或可望于最初计划的形式,对于女作家一方面或者逼得出一些好成绩来。但这刊物却在卜海出版,距离她所需要合作的几个人那么远,并且我不久又离开了北京,故这个刊物开始几期,虽然还登了些北方的文章,到后自然就全以上海方面作者为根据,把这刊物支持下去了。

《北斗》出到第五期时,有被扣留的事情,出到第十一期时,有查封消息。那小书店老板,被捕去过一次,也似乎就为这个刊物。这刊物到后来既并不能如原来计划作去,但在左倾一方面说来,也似乎还不如左联预期那么成功。原因是这刊物虽以上海××作家之群为场面上维持者,稿件的集收却异常艰难。能写文章的仿佛总各自有个理由不肯提笔,用不着提笔的却把文章趸来(来稿虽多,所需要的稿却极少),同时出版的书店,规模又太小了一点,不能使刊物于每期出版时登载多少广告。内地各处则因受地方当局一再没收查禁,寄给个人的虽间或可以收到,寄给书店的照例无下落可寻。(有些不相熟的人,因为无法得到这种刊物,还来信要我为他们想法。当我把这些信转过上海方面时,丁玲总为把刊物照所开地址寄去。)不过刊物虽极难得到使编辑满意的稿件,出路又窄,但刊物给人的印象,却为历来左翼文学刊物中最好的一种。尤其是丁玲自己,对于这刊物的支持,谨值的集稿编排,努力处与耐烦处,留给一般人一个最好的印象。

那时她的通信处多由这书店收转,因此那书店便常常有政府或租界的便衣侦探顾临,有时作为购买书籍,询问这样那样,有时便索性把一些外来稿件带走。此外且常常有那些很希奇的公务人徘徊,侦查她的来去,但她来时总仍然能很巧妙的把信件带走。有次她到了那小书店,被人知道了,离开书店两分钟,那书店就来了七个人。

她那么被人注意,不外乎(×××××,××××××,×××))谣言的结果。

(×××××,×××,×××××××,海军学生若在,犹可说为了××××,××××××,×××××,则不过××××××。但××××,××××,也得××××,××××,×××××××!)

一千个愚蠢,是那些还想把她逮捕来发一笔小小洋财的人。但这是海啊!上海地方那么大,人那么杂,什么希奇主意不为人去应用过,什么门径不有人去钻寻过!?×××××××,××××,×××××××(××)。人家还想从谣言上找证据弄一笔赏格!

……有那么一回事,多少人皆不相信的,但事实却摆在那里,替他们全证明了。

我还在北京住下时,有个在辅仁大学念书的小朋友,同一个很爱重中国的年青美国人(指萧乾的美国朋友安澜,他们合作办的英文周刊《中国简报》,出至1931年7月29日的第9期,因亏本而停刊。),为了他们所办的英文简报,平时即专以介绍点中国文学作品以及关于文学消息为目的。海军学生等失踪,中国人在麻木中忽视过去了,他们却觉得是一件不能过分忽视的事情,想为几个在中国混乱情形中死去的作家,特别出一期专号,要我们为他们用中文写点关于海军学生的一切,以便翻译成为英文。我答应了他们这种委托,因此写成了《记胡也频》那篇文章。等到文章写成时,谁知简报却已不能继续出版,那文章后来就寄给上海《时报》馆发表。这文章未着手以前,我曾写信去告她,并向她询问关于这种文章的意见。且以为倘若她能写,我就不再动手。来信时却说:

我目前不能写这种文章,我希望你写。可以少写些,这个人你明白的,三句话就可以说完。还有写时得小心一点,因为家乡那一个,我们还不适宜于把这个人的真实消息送回去!她还以为他在俄国,寄了一张小孩子的相片来,要我转寄过俄国!

到了青岛这文章快要写成时,我又去信告她文章的内容与字数。下面是她关于这本书第二个回信:

……记也频能准我看一看吗?我也常常想为他一生做一长传。然而一想到效果,便觉得太费力了。我这人真是个不合理的人,讲实利讲到这样子!不过我想我总可以写一点出来,在我个人对于他的纪念。但这是以后的事。如今你能写,我非常高兴。

这个信从上海发出的日子是九月二十九。到十一月二十九,却来了第三个信。

《时报》上的文章我觉得你太主观了。尤其是关于“一幕悲剧的写实”那一段。当日也频写时原本全是臆造,我不愿小气,不同他计较。而你又忘却你自己,用这作材料,无乃冤枉丁玲之至!

这本书从《时报》登载以后,拿过光华付印时,一切便是她所经手的。当时那篇文章在某一小节中,提到几个人在萨坡赛路搬家的故事,她觉得有了些错误,我以为她要改的尽管改正。但等到她把全部分稿件看过之后,大约她已看明白这错误并非我的疏忽,且在那本书尾的声明中,我又业已提出关于这本书的目的与得失。故当这书付印时,她便尽它还是照原来的稿样。不曾有所加减。但那个海军学生较长的传记,则大约因为她后来生活上的变动,出于她自己意料以外,就无机会再与世人相见了。

最后一次我们的见面,是在二十一年的夏天。我过苏州去有点事情,转到上海,从发行《北斗》的那个小书店管事人方面,问明白了她同住的那个翻译某通讯社的办事处,按时到他那地方去,就见着了那个业已与丁玲同居将近一年的××君。穿一件白纱反领短袖衬衫,身个子不高不矮,肩膊宽宽的,手臂短而结实。这人既衣履整洁,脸儿又白白的,一眼望去,还以为是一个洋行中的写字生与售货员。从身材上与眉眼间看去,不必开口就可知道他的籍贯不出福建广东。我把我的名字告给了他以后,他便显得十分高兴,问了我一些青岛方面的情形。当我同他谈话时,一面我就思索,我在什么地方或者会见过他。先施公司?永安公司?丽华公司?……中国旅行社?是的,我一定记错了人。但无论如何,把这一个放到那些地方去做点什么事情,实在是不怎么不相称的。但这个人却使我生了一分敬意,因为就言谈风度而言,实在是无可疵议的人物。就才具而言,这人若不在××做事,却去×××××手下做一个帮手,说不定比某某部次长还能干些。

可是不知为什么原因,一见了他我就有点疑心。仿佛这人脸就白得使人惑疑。

当我在青岛听说她快要同这个人住下时,我因为这关系来得近于奇突,写信给她,就告她一切必得谨慎一些。自己业已不是小孩子了,既明白各处全是陷阱,仿佛倏然而来的爱情,即或不是一种有意作成的陷讲,它将如何影响到她的事业,也总以多考虑些日子较好。然而她实在倦于拈起“爱情”这两个字来较量,出乎几个老朋友意外,也好像这出乎她自己意外,居然同这个男人住下了。如今见到了这个人后,我那点疑心还依然存在。“脸那么白,如何能革命?”是的,我真这样疑心那个人。照我经验看来,这种人是不宜于革命的。

同他离开时,我便向他约好,请他转告丁玲,第二天过我住处去,时间最好是下午五点钟。到了那个时候,有人拍我的门,门开后,一个胖胖的女人,穿了一件淡蓝薄洋纱的长袍,一双黄色方头皮鞋,在门边向我瞅着。如非预先约好,我真想不起就是她。若这人在大街粗粗的一眼瞥过,我是不会认识的。我们还只分手一年,好像变得已太多了。

她说,“久违,从文。九妹好吗?她怎么不来?”说完时又望望身后那一扇门。我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我问她:“怎么,出门还不方便吗?还有……”

她不说什么,笑着,把手理着脑后的长发,在临窗背门那一张靠椅上坐下了。

“生活好吗?”

“就是那么过日子。”

“工作呢?”

“你在青岛才真算是工作,我们在上海,什么都无聊!吃饭,借债,冒了险去做些无结果的事情。”

“但我看你好像事情作得很好,听人说也是那么一句话。忙不忙?”

“混日子。日子太长了,也得忙碌些,方能把每个长长的日子推开。”她望见我桌上一个信封了,认得那种字体,是谁写来的,就来同我谈那个人,问我过苏州去婚姻有了些什么结果没有。我不想先就谈这件事。我又问她日子过得怎么样,且说及那个只见一面的白脸少年,他给我的印象并不坏。她就轻哂着说:“一个忠厚本分的人,一个正派人。”

“一个体面人,一个绅士风度的——”

“不,许多方面还像小孩子呢。”

“那么,生活必很像个样子了。老实说,远远的想象着,我们为你很担心。”

“你如今见我那么胖,便应当‘放心’了。”

“还是不很放心。日子就日常生活方面说来,过得怎么样?”

“同住公寓一样,各人每天有各人的事务,把时间安排到自己那分工作上去,晚上在一处,”说到这里她似乎有了些害羞处,停了一停便轻轻的说:“我们都异常客气,同朋友一样!”

我们把话停顿了一会。我想起那个海军学生生前的一切。大约她也想起了海军学生,便感慨不尽似的说:“人老了,一切看得都十分平常了。”

我说:“看得平常一些。也许是把生活侧重在事业上面去了吧。你近来是不是——”她想避开这个问题不谈,只问我:

“在上海可以住多久。”且接着就又问我青岛怎么样,下半年预备在青岛还是预备来上海。

后来说到家乡方面的情形,方从小皮夹里掏出一张小孩子相片,相片的背面,一望而知是那老太太的手笔,很工楷的写着这孤雏爸爸妈妈的小名。小孩子样子业已长大了些,面目不大像小时节的神气了。见着了这相片同相片上的文字,使我记起一年前送小孩回家那一幕,记起到了她家中,在如何情形下看我们自己发出的信件,半夜里小孩哭醒时,那老太太又如何忙匆匆的爬起来,抱了小孩于满房子打转,把地板踹得轧轧作声。直到如今,这老太太把相片寄来,还将两个名字并排的写着,丁玲的回信,也就可想而知,每次需要多说若干空话不可了。一面还是把离得远远的一家人,紧紧的缚成一束,一面却是死去的业已早就死去,生存的又有另外一种生存方法。在这儿我不愿再谈下去,也不能再思索下去,故我们不久,又提到另外一些熟人生活来了。

说到白薇的病,说到××的文章,说到北平教书匠×××与××的各种故事,说到上海许多每星期开会作家的种种。

后来问她《北斗》倩形,她就说没有方法得到合用的稿件,也没有方法使它不至于被禁止。因为《北斗》稿件,她告给了我一些左翼方面的事情。因为提及新作家,她告给我一个湖北女工人所写的小说,登在某一期上,要我看看。因说及文章,我问她自已的文章,她就说:

“我有时真想摔了这枝笔。思想越来越沉闷,感情越来越懒散,提到生活,生活到连自己有时也十分怀疑。虽仿佛明白了怎么样来活是最合法的,但人总是人,并且自己底子是那么一个充满了感伤气息的脾气,虽在自己一份工作上,不敢懈怠,但总好像还缺少点什么东西,方能很倔强的支持下去。我们家乡河街上铁匠铺,打刀时每一把刀都应当安点儿钢方能锋利,像我们这种人,也得想方法安点钢!”

我说:“照我看来这话也只是你在老朋友面前说的话。一个人在熟人面前,原本就好像特别软弱一点。但当你只是一个人独自在一处时,你不会那么想的!”

“这自然的。可是一切的倔强,一面是环境造成,一面也似乎是本身性情造成。我以为我的性情,只是…”

我对于这个问题不置可否,只想起海军学生生前给她的一切。一只鸟儿若根本无一个固定的窠巢,她得到一个可以安顿她的身心的地方,她很快的就会弄习惯了。但这只鸟若住在某一处业已多年,忽然却改了一个新窠,新的地方即或能使她温暖,必仍然不能使它不寂寞的!

但是一切人各有自己一分命运,性格强一点,所负的重量也就多一点,性格随和一点,便无往而不宜了。她的性情表面上看来仿佛十分随便,灵魂却是一个地道农人的灵魂。为了服从习惯重义而轻利。为了与大都市的百凡喧嚣趣味不合,故大都市一切,凡所有使一般人兴奋处,在她便常常感到厌烦。她即或加入了左翼运动,把凡是她分上应做的事,好好的尽力作去,但到了另外一时,使她能够独自温习她的一切印象时,觉得浅薄讨厌的人,也许就正是身边那几个人。

她认识这个社会制度的错误处与矛盾处,以及这个社会中(某一阶级)某一问题,某一种人心灵,所有的错误与矛盾,控制支配她的信仰与行为的,还是她那一分热情。她自己便是一种矛盾,这矛盾如同每一个农民把生活改移到都市住下时同样的情形。即或活得再久,即或在那里有作有为,这工作是不是她真正要作的,总留下一个疑问!她批评她自己说:

“我可惜不读点哲学书,因此纵不缺少把自己加入社会生活的热情与理想,但我却不能认识自己,不知尊重自己,实在说来就是缺少了一点自知之明。我看来单纯其实井不单纯,但复杂又并不使我复杂到如×××。我在各种生活各样人事上,训练过我的感情,但从不在一本书上训练过我的理性。一般人称赞我,我自己却决不原谅自己的短处!”

…………

我们又谈到关于“一二八”上海战事的一切情形,当战事发展时,她到了前线去做了些什么事情。还听她述叙当日关于(徐家汇有组织的罢工,关于×××××,××××××××,关于××××)××许多问题。

她谈及这些事情,我总感觉到一点儿莫可名言的忧郁。把她的一分生活经验同本来性格两相比证,仿佛使我读了一本悲剧的上半部。我把这本书暂时覆着,不及翻阅,先去猜想那结局,我沉默了。

一个人原自有他自己的那一分,别人的选择是毫无用处的。我不劝她读什么哲学书,也不劝她如何努力去为理想而把她自己弄得更坚强起来,只问她家乡小孩需要些什么,我当买一点寄给那老太太。且问她要不要买点应用的东西,譬如衣料,袜子,稍微好看一点的手巾,可以同去买来。这些东西在过去一时,这个女作家显然是并不怎样疏忽过来的。

看看她那身装扮,我有点儿难过,说了一句笑话:“一切记忆还很年青,人也不应当比印象老得太早!”

她便苦笑着说:“我什么时候年青过?”

她于是重新同我谈起家住苏州那个脸庞黑黑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在吴淞一个大学读书时,她便为我特别在吴淞看望过一次,故同她也有一面相识。那女孩子原很欢喜她,且尊敬她,我告给她我这次来苏州一些新鲜事情后,她笑了,带了一点儿嘲谑的态度,在我面前称赞了另外那个黑睑女孩子许久。

两人分手时皆说,“过不久再见。”且估计着:冬天我不能过上海,隔年春天她或者就可到青岛去,看我同我的九妹。

日子过去了。

同一年的冬天十二月,我再从青岛搭车过上海,在苏州把那个黑脸女孩子邀过上海去看她,到她所常来往的××教授家中询问她的住处,却无什么结果。第二天因为青岛方面的来信。我们便匆匆离开上海了。一到青岛不久,接到了她的来信:

在××家里听说你同你那黑脸的未婚妻来了上海,找寻我却找不着。我以为你们还会再来,等了三天,还不见你们,这真是残忍的事!为什么不来看看我?住在上海说话的人太少了。又不能离开上海。青岛地方好,几人玩得很好时,莫忘记另外地方的一个朋友。

她在上海没有像亲戚中兄弟姊妹的那么一种朋友说话,大约也是一件真事。一个年轻轻的人,有幻想,有梦,在情人面前,在同志面前,会用对于未来的空话,把自己同对面一个人的生活,很轻快的过下去。如今的丁玲,照她自己说来也不是那种人了。一点幻想一点梦,在一切经验下早已全被压碎了。即或××方面,事务如何紧张热烈,总是不行的,即或同志再多,但人与人之间,却缺少把某种感情粘附起来的友谊。正似乎为了寂寞,她便为自己弄得许多责任,这责任若经过一度处理性的抉择,则在得失之间稍稍加以取舍,必需作的就作,用不着担负的就摔掉,同时自己也就可以轻松自由了许多。但她并不较量这种堆积到身边的义务。要她为×××捐款不推辞,要她为×××过工厂去××也作,要她编一本关于创作的书作为供给×××××××的用费,她毫不迟疑答应了这件事,要她把熟人若干私信集起来,为××××筹一笔钱,她不管如何,又把这事情办妥了。在义务中打发了若干日子,糟蹋了不少精力,她不觉得苦,也从不抱怨谁。危险的她不吓怕,麻烦的她不厌嫌。她极力去学负责,极力去学做事,就为的是只有那么过日子下去,她方可以把自己那点生命中的活力磨尽。这点生命的活力,有若干人是在一份很幸福的爱情中,或一种很亲切的家庭生活中,或某种庸俗的交际中,以及一切不同事业中,被慢慢的消磨,随了日月的交替,成为社会历史的陈迹的!

似乎正为了那点活力,在一切事务中还不能使她安静,她三月里给我的一个长信中,还有那么一段话语:

爱情是一个可笑的名词,那是小孩的一些玩意儿,在我看来感觉得有些太陈旧了。一个二十五岁以上的人,若还毫不知道羞耻,把男女事看得那么神秘,男的终日只知道如何去媚女人,女的则终日只知道穿穿衣服,涂脂抹粉,在客厅中同一个异性玩点心灵上的小把戏,或读点情诗,写点情诗,消磨一个接连一个而来的日子,实在是种废料!这些人不敢去思索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有的由于愚蠢,有的却由于狡桧,亏他们总找寻得出一个逃脱责任的理由,说出来时却又俨然极其合理。我正想写一本书,写一个与这种通常人格截然相反的人格,这个人比目下许多人也许还更懂得做英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她也看得极其清楚,在如今的中国,作一个真的好公民,义务方面还有一些什么事。我预备把她坚实卓大的性格写出来,且很残忍的让她在一切不幸的下贱生活里去受折磨,还让她在那一点为真理而有所寻觅的路途中死去,你能不能贡献给我一点意见?

这是一个问题,由我方面作成的答案,只是:“你尽管写去,照你打算作去,这就是我的意见。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正需要的是这种人,朴素、单纯、结实、坚强,不在物质下低首,也不在习气下低首。她即或不能如贵妇人那么适宜于在客厅中应对酬酢,只许可她贴近这个社会最卑贱的一方面,但因此她却见了多少日光下头的事情,自己的心也就为这真实的大多数人类行为而跳着,有什么理想,就是‘怎么样把大家弄好’,不是‘怎么样把自己弄好’。这种修正历史的行为,决不是一个人做得了的工作,为了使这工作另一时在这块地面上还有继续的人,把第一个结束在一个寂寞凄惨的死亡里,也是必然而且必需的事情!”

…………

她自己是用她的生死作成了这样一本故事的缩影的。

这本书似乎正等待另外一个人去完成。我希望中国不久就会有那么一本巨著,出自一个女性作家的手中,若这作者还缺少所要写的那一分生活上的经验时,便先去得到那分经验。一切东西必在日光雨露下方能生长,一个人也如此!有多少活人,现在虽好好的活着,我们总仿佛这个人多一个或少一个,对于社会毫无关系。但有些人死去了一百年或一千年,却使我们尽怀想着不能忘记。她告给我们的是“活的方法”,要做一个活人,就得去日光下学习,不怕死。且明白应如何把自己的力量搀入社会里去。

…………

…………

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成于北京

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六补校于昆明

猜你喜欢
  本纪第六 敬帝·姚思廉
  杂传第三十·欧阳修
  卷七十一·列传第九·脱脱
  卷三 景帝·王夫之
  卷二十二·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十六·佚名
  一○六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续购书集开单呈览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十五·裴骃
  第三章 依附王罕时代之帖木真·冯承钧
  七十五、编辑杂志之始·包天笑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周世宗本纪·欧阳修
  平濠记·钱德洪
  3.黄帝战蚩尤·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十三嘉善曹庭栋编西渡诗集洪炎字玉父豫章人徽宗朝官中书舍人与兄朋龟父刍驹父弟羽鸿父俱以诗文名时称四洪潘邠老有题共氏蛎壳轩诗云封胡羯末谢龟驹玉鸿洪千载望四谢四洪天壤同其推许如此靖康

  • 提要·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瀛奎律髓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瀛奎律髓四十九卷元方回编回所着续古今考已别着録是书兼选唐宋二代之诗分四十九类所録皆五七言近体故名律髓自序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

  • 列传第八 江淹 任昉·姚思廉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曰: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下官每读

  • 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五·赵尔巽

      阎敬铭 张之万 鹿传霖 林绍年   阎敬铭,字丹初,陕西朝邑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咸丰九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赴鄂,总司粮台营务。累迁郎中,擢四品京堂。林翼请病,复疏荐敬铭才,授湖北按察使。同

  • 卷二十一·王夫之

    ◎金堡列传(姚湘印、司奇、丁时魁、张孝起附) 金堡,字卫公,别字道隐,浙江仁和人。为诸生时,孤介旷远,不屑为时名。弱冠,博通群书,熟知天下利病。文笔清坚,度越溪径。应崇祯丙子乡试,五策谈时政,娓娓数万言,危词切论,直攻乘舆无讳

  • ◎流氓本色·恽逸群

    蒋介石在民国十年前后曾投帖于上海法租界捕房包探头子黄金荣门下为门生,黄金荣在法租界依仗洋人势力,贩土开赌,逼良为娼,是第一名大流氓,名师出高徒,所以蒋介石一生作事,深得流氓三昧,(有人说蒋介石是黄金荣的徒弟,是错误的,因为

  • 四三四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四三四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初七日*查四库全书处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交部察议;其余未

  • 卷五十九·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九明 俞汝楫 编登极备考登极仪告祭及追尊洪武元年正月乙亥上服衮冕先期告祭设昊天上帝位於坛之第一成居东皇地只居西皆南向各用玉一币一犊一笾豆各十有

  •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二十五兵部二十杂行俸给诸司职掌凡本部官吏人等并合属五城兵马司典牧所大胜关会同馆等衙门官吏俸给每月初明白立案将实支官吏姓名并该支米数劄付该部填给勘合委官下仓放攴如有事故临仓扣除还

  • 雍也第六·智旭

    【子曰:&ldquo;雍也可使南面。&rdquo;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ldquo;可也简。&rdquo;仲弓曰:&ldquo;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rdquo;子曰:&ldquo;雍之言然。&rdquo;】【禅解】只是论&ldquo;临民&rdqu

  • 诗故卷十·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周颂清庙祀文王也成王营洛而作清庙以祀文武此其始奏之乐也洛诰称王在新邑烝祭歳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而君牙之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此言不显不承其义一也知文武竝崇不独祀文矣维天之命太平告文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宗赜慈觉

    上堂如遇公界上堂。早参粥罢不放参。天明开静。首座率大众坐堂。闻一通鼓。首座大众上法堂内次第雁行侧立。近法堂座为上首座。书记藏主知客浴主於大众前自为一班次第而立。自余头首依众而已。如有退院长老。在首座上

  • 滦阳录·柳得恭

    《滦阳录》2卷。朝鲜人柳得恭撰。该书是作者随使臣赴热河行宫贺乾隆万寿时所写。卷上记载了作者过鸭绿江后到入宴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包括所至地方的民间风俗、满洲诸王及各国使节在宴会上的情况,间考山川形势; 卷下为宴

  • 御定月令辑要·李光地

    二十四卷。图说,一卷。李光地等奉敕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圣祖以明朝冯应京所撰《月令广义》二十五卷体例粗备,但采录有关著述繁简失当、雅俗不分,特命李光地等另行编纂,门类因仍其旧,删除无稽之谈,增补未备之文,

  •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佚名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间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经文前半篇为神仙图像,有大像五幅,小像四十余幅。其中有部分宫殿楼阁图。图像之后为《九宫紫房三丹田诀》

  • 宴会·鲁彦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

  • 中本起经·佚名

    凡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释迦成道后教化之事迹。计有转法轮品、现变品、化迦叶品、度瓶沙王品、舍利弗大目揵连来学品、还至父国品、须达品、本起该容品、瞿昙弥来作比丘尼

  • 宏智禅师广录·正觉

    凡九卷。宋代正觉禅师之语录。宗法、集成等编。又称天童正觉禅师广录、普照觉和尚语录、宏智广录、宏智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天童正觉禅师为河南南阳府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之法嗣,与临济宗之大慧宗杲,同被誉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