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

弘治九年五月丁未朔升翰林院检讨李逊学为浙江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校

○以蝗灾免山东青州府弘治八年税粮有差

○己酉南京大龙兴寺左觉义发直等奏请起送行童给度礼部劾其启衅开端故违成命请寘之法 上曰僧道虽额数过多但自弘治年来未尝给度尔等其议处停当以闻不许仍前过滥礼科给事中屈伸上疏言窃惟给度一事前后言者已非一人大意谓天下僧道额设不过三万有余自成化二年以来三次开度已踰三十五万正数之外增至十倍妨政害治莫甚于此今 陛下以发直等请给度而令礼部议处不许过滥是已洞见其弊矣而臣又不能已于言者盖不可行有三而非前日言者之意也弘治初因左都御史马文升奏停止十年给度事例至七年又因礼部禁约各处僧道不许来京请给诏令甚明人所共知今日又复开度则前日之诏令几于不信矣朝出而暮改既行而复阻孰能为之遵守乎方平安无事之时而轻易纷更如此缓急有事又孰能尽信乎此不可者一也自古度僧未尝不以资冥福为言以臣愚言之则何冥福之有自佛法入中国若梁之达磨晋之佛图澄唐之慧能皆彼所谓表表者考之当时何益于国况今所度之中求其仿佛斯人者又不可得而望其冥福之资不亦难乎此不可者二也近僧人圆照等伪造私牒事发鞫问臣以为此特偶一败露者耳怀奸负恶而未败者不知几圆照也未度之先弊已如此开度之日弊将何如将严刑以治之而其罪必有出于法律禁例之外者是则开人不徒无益而反为惠奸之渊薮此不可者三也伏愿 陛下深惟诏令之当一无惑冥福之邪言惩今日已发之奸虑将来过滥之弊收回成命不胜幸甚疏入命所司知之

○庚戌晋府襄阴王奇瀴薨王晋王庶第四子母夫人王氏天顺三年生成化五年册封至是薨年三十八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安惠

○升狭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张淮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

○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刘福为浙江按察使

○辛亥端阳节赐百官宴于午门

○升翰林院编修白钺为本院侍读以九年秩满也

○工科都给事中柴昇言臣于今岁二月以来切见四方僧道妄议今年例该给度俱会聚京师时有一二言官奏行驱遣未得明旨施行且 祖宗朝僧道各有额数迩年增至三十七万有余今之僧道几与军民相半此类非天地别生一种人不过出于军民匠籍之家即今天下军多缺伍匠多缺役里甲日耗田土日荒皆由此辈避重投闲近年各处获妖言谋逆之党中间多此辈为倡今日之势正当以计消除俾渐复 祖宗之额岂可滋之转蔓而为将来不可救之患哉臣又窃睹诏旨谓自弘治以来未尝给度若以不度僧为今日之阙典也惟 陛下临御九年于兹统察百官综理庶政咸正罔阙然推文王望道未见之心将谓陛下于 祖宗列圣良法美意未尽绍述为今日之阙可也于二帝三王大道至治未尽吻合为今日之阙可也群工百司有一不得其职四海万姓有一不获其所为今日之阙亦可也若不度僧愈见 陛下圣知夐出千古乃所以为明主之高致而不足以为 圣朝之阙典也伏愿查照礼部先次拟奏事理仍将十年一度事例停止待后僧道原额不足另行具奏定夺通行禁约各处寺观僧道不许来京夤缘搅扰仍将觉义发直等逮问以正其妄请滥度之罪则 陛下中正文明之治足以增光 列圣垂休万代矣命下其奏于所司

○癸丑升山东按察司佥事陈嘉谟为本司副使整饬天津兵备

○甲寅升贵州按察司按察使汪进为狭西布政司左布政使

○丙辰 太祖高皇帝忌辰 上祭 奉先殿魏国公徐俌承命祭 孝陵

○升直隶冀州知州钱承德为山东按察司佥事管理北直隶屯田

○申刻京师雨雹

○戊午 仁宗昭皇帝忌辰 上祭 奉先殿遣驸马都尉黄镛祭 献陵

○命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张蓥之孙岦为国子监生从其请也

○昏刻月犯东咸星○己未赐代府镇国将军聪洌聪氵□复成镐嫡长子聪澯镇国将军仕圹第三子成釒爵辅国将军成镒岷府辅国将军彦滨彦湝彦渤晋府辅国将军奇氵□魁奇灢诰命冠服如制

○旌表烈妇一人节妇十人孙氏山东恩县承差李资妻夫亡时自触墙死旌其门曰贞烈钱氏浙江嵊县民应源妻赵氏山西岚县民温铎妻张氏伊府仪卫司典仗黎忠妻杨氏狭西长安县人翰林院庶吉士张钝妻王氏河南汜水县民张伦妻司氏生员张绅妻王氏狭西咸宁县民张嵩妻陈氏吴义妻梁氏胡广妻张氏清涧县民王纲妻俱守节年久无玷各旌其门曰贞节

○北虏遣使请入贡引例欲偕三千人入京大同守臣以闻下廷臣议止许纳其一千人未几虏复言瓦剌兄弟相攻欲回兵袭之至秋乃来贡守臣复奏其事 上谕兵部就团营听征官军内选万三千人马万五千匹命平江伯陈锐及都督马昇杨玉李澄操练以备之

○庚申南京监察御史张弘宜等奏今天下农夫蚕妇劳瘁万状公私交征靡有宁时遇灾蠲税徵歛如故其军民转输终岁勤动或值风涛尽为鱼鳖及至京通各仓多差内官监收每石勒要分例银因而借贷出息陪偿岁复一岁军则扣除月粮民则累及身家他若起角□羊军需该送两京内府上纳多差内官监收每物俱要分例银角□羊户无由自通必托人馈送展转欺诈费倍本物□买货贩节经关市监收课税俱委部属前后务以相胜天下之民益困而供办日加宗亲国戚益蕃而求请不已伏望 皇上特敕户部查内府自洪武永乐以来一切供办定为中制各处灾伤从实蠲免京通各仓免差内官监收角□羊送物料该部验中差官送库不用角□羊户交纳多取课税者有禁至若宗亲国戚常禄已赡其用凡关市之征山泽之利不许奏请上侵国赋下夺民利著之于令以为定式下户部议此皆节用爱民之急务惟 皇上昭俭于上示朴为先使内外臣民晓然知圣意则财足而民安矣 上曰禁约多收课税及违例求讨者俱如御史言行其余姑已之

○辛酉升山西按察司副使陈金为贵州按察使

○山西武乡县雨冰雹击人畜有死者

○壬戌南京兵部尚书侯瓒以老疾乞致仕不允

○癸亥命楚府故镇国将军季垺支过禄米免还官

○赐辽府故镇国将军恩銈夫人米岁三十石

○甲子户部覆议巡抚甘肃都御史许进所奏甘肃官军俸粮俱于户部送到岁例银折支每粮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见今年饥米贵每石时直六钱有余必如定例恐下情不堪乞先以狭西布政司折粮及盐粮银依时值折放待岁熟方以岁例银或放或籴随时变通从之

○升狭西按察司佥事谢显为山西副使

○乙丑辽东东川堡地震

○戊辰致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马驯卒驯字德良福建长汀县人中正统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升四川布政司左参政进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致仕卒于家讣闻赐祭葬如例当驯为参政时分守地方适有寇乱尝督理饷馈不缺事平受文绮之赐继为布政又值时有事于播州而能给赡军需复被玺书褒奖至巡抚湖广则关中饥民流食荆襄者甚众驯以便宜即赈之地方遂赖以无虞后归老于家凡十有二年而卒

○狭西宁夏地震

○升刑部员外郎孟逵户部员外郎胡倬俱为狭西按察司佥事

○工部尚书刘璋以老疾乞致仕 上曰卿老成端谨方切委任岂可遽以疾求退不允

○庚午故南京兵部尚书原杰之子宗敏先以荫为国子监生未仕而殁其孙应韶援例复请入监从之

○虏入宣府马营堡等处杀掠人畜守臣请治分守参将白玉等罪命俟边情宁日逮问右少监康禄以到边未久宥之

○辛未赐赵府上蔡郡主并仪宾李瑜荆府宁远县主并仪宾徐昆代府峄县县主并仪宾王义济阳县主并仪宾郭琳晋府泾原郡君并仪宾吴涌靖江王府东安乡君并仪宾魏鼎诰命冠服如制

○虏入辽东三山营境军士死者二人命守堡指挥杨镇等三人下巡按御史逮问罚备御都指挥李雄高钦俸各三月

○壬申寿宁侯张鹤龄等四百七十员朝参不到鸿胪寺锦衣卫奏上 上曰各官怠惰朝参及注门籍而公座者俱宜究治姑贷之

○夜月犯毕宿

○乙亥赐国子监云南贵州四川军民生夏衣如制

猜你喜欢
  卷第六十四·徐鼒
  清波别志卷三·周煇
  五十四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起程日期并进刻对完全唐诗摺·佚名
  第二二五切结状光绪十四年二月一一五○八--四·佚名
  一二九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至文津阁查看书籍情形片·佚名
  四三 谕内阁传令各督抚予限半年迅速购访遗书·佚名
  室韦传·魏徵
  元行冲传·刘昫
  陆树德传·张廷玉
  古朴传·张廷玉
  卷之五十八  謇齋瑣綴錄六(明)尹直 撰·邓士龙
  唐纪五十六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下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司马光
  汉纪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6)·司马光
  第二十八章 大时代之没落【唐中叶以后政治社会之各方面】·钱穆
  卷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七回 忠孝王延师诊脉·陈端生

    第十五卷第五十七回忠孝王延师诊脉诗曰:天教绣阁出奇才,年少风流拜相台。琴瑟无心偕伉俪,衣冠有志报涓埃。岂因富贵倾贞节,却仗聪明避俗猜。他日复还真面貌,箫声吹上凤凰台。孟春二十动韶华,天气晴明景物佳。丽日融融冰解

  •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徐志摩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这天蓝与海青与明洁的阳光,驱净了梅雨时期无欢的踪迹,也散放了我心头的网罗与纽结,像一朵曼陀罗花英英的露爽,在空灵与自由中忘却了迷惘:——迷惘,迷惘!也不知来自何处,囚禁著我心灵的自然

  • 梅尧臣·朱自清

    梅尧臣,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人。以从父荫,名询,父名让。补太庙斋郎。历主簿、桐城河南。后以谢绛为河南府通判,移佐河阳。《宋史》失载。县令,监税湖州,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初,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冬十月己巳朔大理少卿杨揆言臣检准大理寺一司敕诸刑名疑虑及情法不称并奏裁事若重密仍许上殿望自今后遇本寺有重密公事许依前件条制乞上殿奏陈从之 右朝议大夫知明州王俣试尚书户部侍郎庚

  • 卷之九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四七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旨核议纪昀覆勘文津阁书籍各情折·佚名

    一四四七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旨核议纪昀覆勘文津阁书籍各情折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三日臣阿桂、臣和珅、臣王杰、臣福长安、臣董诰、臣庆桂谨奏,为遵旨议奏事。本年五月初二日左都御史纪昀奏覆勘文津阁书籍完竣等因一折

  • 三三九 谕内阁着朱世德在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佚名

    三三九 谕内阁着朱世德在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内阁奉上谕:原任大学士朱轼之孙监生朱世德,现在来京,着加恩在四库全书处誊录上行走。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相威传·宋濂

    相威,国王速浑察之子,禀性厚道稳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好与士大夫往来,听他们讲经论史及古今治乱,听到直臣尽忠,良将取胜,必拍手称善。故每逢重大事情,其议论都恰当精深。至元十一年(1274),世祖命相威随大军伐宋。相威由正阳取安

  • 玉坡奏议巻五·张原

    明 张原 撰残恶将臣疏窃见【原阙】 本以阀阅世家承袭伯爵顾乃沉湎乎纨绮之故习自弃于市井之无赖庸劣无才实非统帅之器荡逰不检大殒家世之风淆渎闺门行同狗彘每自假借乎文义动欲依附于儒生剽勦门客之绪余缘饰见闻之

  • 论语集注考证卷四·金履祥

    述而老彭商大夫【此古註之說然雜書本云彭祖商賢大夫恐古註之說或出於彼】見大戴禮【按大戴禮戴德所編戴聖取其前三十餘篇併他書為禮記其後者為大戴禮記今按虞戴德第七十篇曰公曰善哉子之察敎我也子曰丘於君唯無言言必

  •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冯友兰

    《墨子》中有六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与其他各篇性质不同,特别有逻辑学的价值。《经上》、《经下》都是逻辑、道德、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经说上》、《经说下》是对

  • 僖公·僖公十三年·左丘明

    【经】十有三年春,狄侵卫。夏四月,葬陈宣公。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秋九月,大雩。冬,公子友如齐。【传】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与王言。归,覆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

  • 梵摩渝经全文·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随提国。与五百沙门俱行。时有逝心。名梵摩渝。弥夷国人也。年在耆艾百有二十。博通众经星宿图书。豫睹未萠一国师焉。梵摩渝遥闻佛王者之子出自释姓。去国尊荣行作沙门。得道号佛清

  • 御制建中靖国续灯录序[宋刻]·惟白

    昔释迦如来之出世也。受燃灯之记。生净饭之家。分手指乎天地。而真机已露。游门观于生死。而幼缘顿寂。及手倡道鸡园。腾芳鹫岭。无边刹境遂现一毫之端。大千经卷毕出微尘之里。西被竺土。东流震旦。编叶而书。则一时

  • 燕台再游录·柳得恭

    《滦阳录》 另名《热河纪行诗注》,是朝鲜正祖14年(清乾隆55年,1790年),柳得恭随同参加乾隆帝八旬万寿节的进贺使前往热河与燕京时,留下的诗篇和纪行记录。《燕台再游录》是此后十多年后的顺祖1年(清嘉庆6年,1801),作为朝鲜使

  • 游宦纪闻·张世南

    宋代笔记。宋张世南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十卷。有《稗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说郛》本、《宋人百家小说》本、宋人《笔记小说大观》本、《四库全书》本。现有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理的排印本。

  • 唐阙史·高彦休

    本名《阙史》。笔记。唐高彦休(854—?)撰。二卷。彦休号参寥子。乾符进士。祖辈历仕唐朝,常听长者议论国事,留心草记,岁久所录甚繁。逢黄巢义军攻入长安,逃奔途次,旅泊江表,亡逸过半。整理编次,又删削芜杂,十存三四,

  • 春秋尊王发微·孙复

    十二卷。孙复撰。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着此书。此书是现存最早的宋代《春秋》学专着。此书上祖唐啖助、赵匡、陆淳废传解注,以经求经,直寻大义之风,又兼宗韩愈排斥佛教,以为佛家是以春秋乱中国之旨,力主“尊王攘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