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室韦传

室韦是契丹族的一个部落,住在南部的叫契丹,住在北部的叫室韦。

室韦又分为五个小部落,互不统一。

这五个小部落是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

五个部落都没有首领,人民贫穷,突厥常常派三吐屯总管他们。

南室韦在契丹北面三千里的地方,土地低凹潮湿,到了夏天,他们就向西北迁移到贷勃、欠对山一带,那里草木茂盛,禽兽多,但蚊蚋多,人民都筑巢而居,以避其害。

后来,南室韦又分裂为二十五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一个称为“条莫弗瞒咄”的,类似酋长。

他死后,由他的子弟继承他的位置;如果他没有后代,就在本部落中选择贤能豪壮的人继任。

他们的风俗:男子都散发披肩,女人则把头发盘在头顶上;衣着与契丹相同;出门坐牛车,在上用粗竹席围成房屋形状,像突厥毡车形状。

渡水则捆柴薪作为筏子,也有用皮革做船的。

乘马用草织成马鞍,用草搓成缰绳。

睡觉则弯下树枝或竹枝作为房屋,用粗竹席盖在上面,迁移时,就收起竹席放到车上拉走。

他们用猪皮做坐垫,用木块排成坐垫;妇女们都抱膝而坐。

这里气候寒冷,田地收成很少,无羊少马,多有猪牛。

酿酒饮食,与革末革曷风俗相同。

男女婚嫁的办法:双方家长同意后,男青年就将女朋友偷偷带回家中,然后给岳父家送牛马作为聘礼,又将女方送回娘家。

等到女方有了身孕,女子才随丈夫回到婆家。

此地风俗,女性死了丈夫不能改嫁,认为死人的妻子不能共同生活。

部落修建有公用的大棚。

人死后,就将尸体放在棚顶上。

守丧三年,一年哭祭四次。

他们的国家不产铁,铁器来自高丽。

从南室韦向北走十一天路程,就到了北室韦。

北室韦分为九个部落,围绕吐纥山居住。

他们的部落首领称为“乞引莫贺咄”,每部还有三个叫莫何绰的副头领辅佐他。

这里气候最寒冷,积雪深厚,可以淹没高头大马。

这里的人到冬天就进山,住进土洞中,牛马牲畜大多被冻死。

这一带獐鹿多,当地人主要以狩猎为生,吃野兽肉,穿野兽皮。

凿开冰块,撒网沉入水中捕捞鱼鳖。

因地积雪很深,怕陷入深坑中,出门便坐雪橇。

人们以捕貂为业,用狐貉皮做帽子,用鱼皮裁制衣服。

从北室韦继续向北走上千里,便是钵室韦。

这里的人靠近胡布山居住,人口比北室韦要多,不知究竟分为多少个部落。

人们用桦树皮盖房子。

其余风俗,与北室韦相同。

从钵室韦向西南走四天路程,就到了深末怛室韦。

这个部落因水而得名。

人们冬天住土洞,以躲避严寒。

从深末怛室韦又向西北走数千里,便到了大室韦。

这一带道路艰险,语言不通。

此地貂和青鼠特别多。

北室韦时常派使者到中原来进贡,其余部落没有来的。

猜你喜欢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范晔
  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二·张廷玉
  第六十七回 海刚峰刚方绝俗 邹应龙应梦劾奸·蔡东藩
  千百年眼卷五·张燧
  ○阎文介方正·许指严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四十五·佚名
  七二七 寄谕各省督抚详查各种书籍不应销毁而印本留有空格者解京填补·佚名
  五三五 军机大臣于敏中等为遵旨派令缮录金元诸史事致金简函·佚名
  后集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庚申年陈墓镇记略·陆云标
  宣帝纪·李延寿
  卷十八下·沈枢
  55.楚汉相争·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致远·唐圭璋

      洪咨夔平斋文集卷八有送李致远安远簿诗。宋别有李致远,见丞相李忠定公长短句,时代较早。今姑编于此。   碧牡丹   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说与从前,不是我情薄。都缘利役名牵,飘蓬无定,翻成轻负。别后情怀

  • 卷第二十·陈与义

    ○居夷行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巴陵十月江不平,万里北风吹客倒。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君山偃蹇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扬州云气郁不动,白首频回费私祷。后胜误齐已莫

  • 卷一百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古诗纪卷一百一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八 虞羲【按本集序曰字子阳会稽人七岁能属文齐始安王引爲侍郎寻兼建安征虏府主簿功曹又兼记室参军事天监中卒南史云羲字士光余姚人有才藻卒於晋安王侍

  • 卷三百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十五龙眼类七言律龙眼          【宋】刘子翚幽姿傍挺緑婆娑啄咂虽微奈羙何香剖蜜脾知韵胜价轻鱼目为生多左思赋咏名初出玊局揄扬论岂颇地极海南秋更暑登盘犹足洗沈疴

  • 第十卷 武进阳湖 无锡金匮·缪荃孙

    武 进 阳 湖经 部易书二卷 宋·詹 抃易解 邹 浩论语解十卷 邹 浩系辞纂义二卷 邹 浩孟子解义四卷 邹 浩论语解 周孚先易解十卷 张 巨论语说四卷 周 氏周易象义四

  •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第三十六·班固

    (公孙贺,刘屈牦,田千秋,王?,杨敞,蔡义,陈万年,郑弘)【原文】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贺

  • 卷三百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哲宗元佑四年御史中丞传尧俞上奏曰臣伏覩旱势太甚为害非轻圣心焦劳和气未应臣闻应天以实不以文又闻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自古圣帝明王莫不引咎自责故以诚感格者多

  • 一三一、楚顷襄王又称庄王考·钱穆

    余考楚顷襄王又称庄王。《楚策》:“庄辛谓楚襄王。”高诱注《荀子》,作:“庄辛谓楚庄王。”其证一也。(金氏《国策补释》亦言之。)《韩非?喻老》:“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先慎据杨倞注《荀子》,改

  • 二十八年·佚名

    (辛卯)二十八年清光緒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丙寅。詣孝慕殿,行朔祭兼正朝祭、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王世子隨詣,行禮。○敎曰:「今日卽元朝也,令都承旨,雲峴宮問候以來。」○詣勤政殿,上致詞箋文、表裏于王大妃殿。王

  • 大学证文卷四·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朱氏元晦改本【此即朱子章句也有序有注有分节兹俱不载独载分章于文内以备考订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頼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

  • 卷一·库勒纳

    日讲书经解义卷一虞书虞是帝舜有天下之号书共五篇尧典纪唐尧之事亦谓之虞书者书本虞史所作以臣述君也盖尧舜授受一道纪尧不言唐纪禹不言夏而总曰虞书者以见舜之上承于尧而下授于禹也尧典洪荒之世简朴未备尧以圣神文武

  • 卷十二·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十二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书正蒙【蒙者蒙昩未明之谓正者司正之也此书系依文公采入近思録者及聘君觉轩蔡府教编入传道精语者合而为一】     横渠先生太和篇第一【此篇推明太和之气

  • 卷三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陀罗尼品第二之一尔时世尊共频婆娑罗王说是法时。东方过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有佛世界名无尽德。佛号瞻波迦华色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於今现在常说妙法教化众生。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一·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八背捨義第三十三   八背捨者.內有色外亦觀色是初背捨.內無色外觀色是第二背捨.淨背捨身作證   第三背捨.四無色定及滅受想定是五合爲八背捨。背是淨潔五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六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六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摄等品第六之二有九结。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取结疑结嫉结悭结。有九有情居。谓有色有情身异想异。如人及一分天。是初有情居。有色有情身异想一。

  • 青溪寇轨·方勺

    杂史。宋方勺撰。一卷。是书记徽宗宣和二年(1120)青溪(治今浙江淳安西淳城镇)方腊起义军攻陷睦州,及童贯、谭稹等率官军镇压起义的经过,多与《宋史》所记不合。原载勺著《泊宅编》中,曹溶摘入《学海类编》,改题此名。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标点本]·佚名

    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一年廷臣奉敕撰。前十一卷,著录明季殉节臣民;后一卷,特存建文死事人士。“四库全书提要”略云:‘大扺以钦定“明史”为主,而参以官修“大清一统志”、各省“通志”诸书,皆胪列姓名,考证事迹,勒为一编。凡立身

  • 续命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先敬礼观音,祈愿救助娑婆世界重罪者,安著涅槃解脱地。次谓念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一佛两菩萨名号,可离生死苦,永不入地狱。再次发十愿,均属“风雨顺时行”、“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