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

弘治九年四月戊寅朔孟夏享 太庙

○遣内官祭司灶之神

○庚辰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谧为左副都御史改巡抚贵州左副都御史王轼为大理寺卿

○户部左侍郎刘大夏复引疾乞致仕命用心调理不允所辞

○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叶淇乞致仕从之令驰驿以归

○初辽东都指挥佥事黄义备御义州虏入清河堡盗马义与指挥使徐珍指挥同知田昱等逐之见他虏八人执以为乡导至双峰山擒盗马者归因择所执者五人而以其三人为临阵擒获伪以报功指挥鲁祥发其事镇巡官以闻下巡按监察御史王和逮问和奏义等守备不设致贼入境当边远充军而所伤止一人亦不至死又敢于深入功足赎罪 上谓义等情轻律重免充军各降一级带俸差操事之始发也兵部谓义等虽出境擒获正贼而乃妄执乡导夷人以为己功向非鲁祥发之几于启衅至是御史按之乃直以为功竟不究其事亦失刑矣

○会昌候孙铭锦衣卫指挥孙璟孙銮下狱铭等互奏争居室庄田行后军都督府锦衣卫审勘各不输服命三法司会问所奏俱有不实各赎杖复爵还职

○狭西甘肃地震

○辛巳狭西迭力青石山这多等族番人卜纳招臧等来贡赐彩叚表里有差

○山西榆次县陨霜杀禾

○壬午分守宁夏都指挥佥事傅钊陈二事一谓延绥榆林等城堡常将次拨战马摘拨千余匹摆站接递冬夏支料草每至前堡又日支料草为费不赀至走死朋偿势家又以老病马高价抑卖曾未踰时辄复走死请行各镇巡等官将摆站马匹散归原队止令轮拨马匹递送若有死损照例追补其镇守并坐堡等官亦不得以老病马抑卖多取价直一谓灵州盐课司招商纳马中盐以给宁夏延绥两镇之用而势家多将老病马散之各营堡以给官军抵商人报中之数未及一年十死八九把总者莫敢谁何仍复依例追补请行两镇镇巡等官自今报中灵州盐课每引百道止收银十五两给与商人勘合执照每遇中马之年将死损数目开奏兵部计其价直行狭西布政司给散各军自买不堪者不许印烙兵部覆奏从之

○南京木星昼见于申位

○甲申赐代府辅国将军成厥金成金□夜成鏾诰命冠服如制

○改南京吏部尚书张悦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南京国子监祭酒罗璟乞致仕许之

○以灾复免辽东定辽左右等十一卫所及苑马寺等处弘治八年秋粮有差

○丙戌琉球国中山王尚真遣正议大夫郑玖等贡方物谢恩回赐王及王妃锦叚等物如例赐玖等晏并彩叚表里有差

○丁亥升南京西城兵马指挥王琼为兵部主事令赴两广军前捕盗起致仕按察司副使张璁为江西副使丁忧佥事伍希闵为广东佥事以总督两广都御史邓廷瓒荐其才俱堪兵备故也

○升太仆寺卿彭礼为工部右侍郎仍管理易州山厂柴炭

○命两广总兵官伏羗伯毛锐所加禄米二百石本色折色中半兼支

○以湖广孝感县东山仑河泊所岁课赐岐王府从其请也

○录万全右卫杀贼官军升赏有差分守太监谢诠参将杨彪准以功赎罪守备指挥舒能等量赏之

○虏入大同平虏卫境杀千户一人虏逻卒一人巡抚都御史奏其事命守墩官下巡按御史逮问罚分守参将秦恭俸三月并太监左敬仍戴罪杀贼

○虏数入宣府云州等堡杀掠人畜守备官匿不以闻至是被掠者自虏中逃回巡抚等官奏其事兵部请治分守参将白玉监丞杨聪守备指挥李循监丞徐玉等罪 上命白玉等下巡按监察御史逮问杨聪已取回京宥之

○妖僧张金峰不知何许人初游方至狭西朝邑县以药饵符水惑众县官逐之乃往终南山聚徒数十人自称释迦佛出世其徒行安行兴等各有名号裂布帛为旗祭以婴孩刻日为二十四诸天大会诱男妇烧香啖以狂药令自起拜舞欲归则咒虎当路不能去有雷柏川者不肯饮药乘夜逃归亦不敢首官时行道负薪炭者多被逼胁不从则见杀或支解之悬于树前后被杀者凡若干人民居被毁者凡若干家守臣调兵捕之金峰与行兴等拒捕死守臣以闻刑部言行安等五人在狱罪应凌迟处死 上命再审无冤即依律处决以柏川知情不首并家属械发口外充军守臣捕贼有功赐敕劳之

○初监察御史张泰奉命往甘肃勘指挥鲁麟所奏镇守太监傅德等罪具实覆奏傅德占种军田二百七十余顷巡抚都御史冯续克减粮价止给其半出征官军支过行粮又于月粮内除之以是边军皆怨有指挥乃敬与其仆共杀一虏德欲买为家人功敬不从德怒欲杀其仆仆逃之西番德遣人往捕之因杀其老幼虏其牛羊续不之禁又捕仆妻子死狱中自是番人结仇频年入寇所失人畜以千计德等俱匿不以闻又虏数入大小牧羊川等处劫掠分守少监纪能都指挥赵承文副总兵陶祯不能防御前后被杀伤者三百四十人虏去者三百二十人所失牛羊驼马二万余器械衣粮称是德等亦匿不奏 上命锦衣卫执德等至京下刑部狱德等屡奏连年御寇有功谓泰挟私陷害不伏其辜至是刑部狱上德等俱坐守备不设应边远充军而并叙其前后功绩取自 上裁于是俱免充军德降内使南京新房闲住能降三级 长陵司香承文降三级原卫带俸差操续发口外为民○戊子升吏部左侍郎周经为户部尚书贵州布政司左布政使张廉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召巡抚宣府右佥都御史陈纪本院管事

○升右春坊右谕德管国子监司业事刘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升江西布政司左参议潘祺为山西左参政

○下六科给事中庞泮等四十二人十三道监察御史刘绅等二十人于锦衣卫狱先是岷王奏武冈州知州刘逊诸不法事 上命锦衣卫官校住执之泮等言岷王止因禄米愆期遂至抵牾逊罪固不能逃而朝廷不宜偏听且所奏事干证人犯几百人今止逮逊至京而证佐不在则为单词法司亦难归结且锦衣卫官校系朝廷亲军非谋为不轨及妖言重情 祖宗以来未尝轻遣乞令法司行镇巡官员察勘则事之曲直自不能揜 上谓一州官为亲王所奏方有旨逮问而科道官輙交章奏阻为不谙事体故有是命

○己丑南京吏部缺尚书吏部拟礼部左侍郎徐琼南京吏部右侍郎梁璟名特命礼部尚书倪岳升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时琼有奥援欲代岳遂有是命

○吏科都给事中季源等言近者都察院左都御史缺吏部承命会推大臣才望堪任者四员上请盖己重其选矣两月未蒙圣断意必特重此选不轻委任也及命下之日不用会推四人乃假传奉起用王越人心惊骇众论沸腾越先因变乱成法乖张政体引惹边衅贻患地方等事蒙 先帝圣断发遣安陆州为民后以自陈放回原籍久之复以自陈复左都御史致仕恩已极矣今又传奉起用揆之国法诚所不当且本官年踰七十纵在朝著例应致仕况怨积人心获罪 先帝岂可复起以膺重寄乎都察院所以肃百僚贞百度一旦以有过之人由传奉起用则己且不正何以正人乞收回成命仍令致仕监察御史王一言等言越之才识供职有余但由传奉起用恐不足以风示百僚于朝廷事体固所未安于越亦不能无损监察御史王鼎等复言越先任都御史历年已多徒以憸邪小才诳人耳目终亦大败今何取斯人而复起之是必有贵戚内侍贿荐而私誉之者乞将王越并荐誉之人明正其罪昭示天下奏入复有旨令会多官议吏部会议具陈越前后履历功罪且请从科道言收回成命 上命越仍旧致仕

○庚寅以六科缺人掌印命于尚宝司及中书舍人内暂委六人署其事从吏部尚书屠滽等奏也

○赐仁和长公主直隶清苑安肃二县田五十七顷有奇从其请也

○命驸马都尉杨伟掌南京左军都督府事并坐故官营管武官优给

○虏再入蓟州燕河营之境杀逻卒三人命把总指挥刘镇等五人下巡按监察御史逮问罚分守右参将杨胜俸两月与守备奉御高孜俱戴罪杀贼

○裁革直隶宁国府泾县考坑巡检司迁参溪巡检司于茹麻岭

○辛卯复除广西按察司副使陈寓于湖广浙江布政司左参议方全于江西俱以丁忧服阕也

○南京地震

○壬辰增设广东香山县小黄圃巡检司

○癸巳 仁祖淳皇帝忌辰 上祭 奉先殿

○给晋府故辅国将军奇浯及靖江王府故辅国中尉规图妻米岁各三十石

○户部奏永平卢龙抚宁山海等等六卫并沿边关营七十八处官军万六千余人旧例俱于蓟州支粮往返不便请行管粮郎中以永平者原起运蓟州夏秋税并脚价米三万余石折徵草束米一万石及量发蓟州粮价银买米五万石俱存留附近去处以便官军十一月至四月支给仍行漕运衙门自弘治十年为始以海运原额粮米十四万石折银九万八千两岁解蓟州供官军五月至十一月支给从之

○甲午先是兵部尚书马文升并南京监察御史郭纴以 皇太子将出合读书各疏请慎选官僚以充辅导等官至是大学士徐溥等会吏部尚书等官推举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张昇等十二人以闻 上命侍读学士王鏊兼左谕德侍读杨廷和侍讲张天瑞改左右中允修撰费宏杨时畅改左右赞善编修吴俨靳贵俱兼校书左寺副周文通右寺副刘棨俱兼正字昇及右谕德王华洗马杨杰仍以旧职供事

○乙未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吏部尚书屠滽等奏顷者科道官以言事下狱内外臣民莫不私忧窃叹恐于 皇上盛德及国家大体不能无损且 皇上即位以来用言听谏狂直者每赐优容抵牾者未尝斥逐 圣德昭彰已十年于兹矣今因言事不当举六科十三道尽下之狱此虽庞泮等有以自取然以十年纳谏之美而一旦遽有拒谏之名传之四方书之史策臣等所以窃为 皇上惜也况科道乃朝廷之耳目 祖宗建立是官必选天下直谅敢言之士一言之善即赐施行言而不当亦不加罪奖异而优容之惟以养其敢言之气若囚繁之折摧之中人之资守道徇义者少趋利避害者多彼惟知缄默观望持禄保位而已他日脱有大事谁复为朝廷言之然则摧辱言官非人主之利也疏入即日释泮等仍各罚俸三月

○改南京刑部尚书闵圭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升礼部左侍郎徐琼为本部尚书吏部右侍郎佀钟礼部右侍郎傅瀚俱为本部左侍郎大理寺左少卿马中锡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

○江西道监察御史宋汉丁忧服阕复除原职

○丙申升云南布政司右布政使张抚为贵州左布政使江西左参政洪汉为四川右布政使

○南京礼科给事中彭诚等奏旧制僧道各有定额府不过四十人州不过三十人县不过二十人概天下计之其请给者亦不过三万六千余名 陛下即位之初凡左道乱正败俗伤化之人一切屏斥天下臣民以为太平盛德之事复见于今日兹者当十年开度之期各处僧道将三万二千二百余名成化二年给度过僧道十三万二千二百余名成化十二年一万三千三百余名成化二十二年二万四千五百余名前此给度又不知其几何比之旧额已为十倍况今四方灾异流行饥馑荐至若不预为禁约诚恐远近效尤为患非细乞敕该部查照旧额将十年一度事例特赐停止通行各处巡按等官清查寺观见在僧道行童除已度者不必追夺未度者额外不许存留悉令还俗俟正额有缺方许起送赴部考选给度违者仍照先年充军事例发遣南京福建道监察御史洪远等亦以为言俱下所司知之

○丁酉升翰林院侍讲黄珣为右春坊右谕德管国子监司业事

○戊戌升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吴瓌为本司右布政使翰林院编修苏葵为江西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校

○命守备德州都指挥佥事胡瀚充左参将分守湖广靖州

○己亥 仁祖淳皇后忌辰 上祭 奉先殿

○录故大学士刘吉之次子准为礼部主事

○升刑部左侍郎戴珊为南京刑部尚书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张昇国子监祭酒林瀚俱为礼部右侍郎瀚仍掌国子监事大理寺右少卿王嵩为本寺左少卿左寺丞陈璚为右少卿

○庚子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邓璋言高邮湖为运河喉襟之地而自杭家闸迄于张家镇凡三十余里其堤面故甎为风涛所啮屡修輙坏劳费无算宜易以石庶几可久而新修康济河西岸亦须预为甃筑以免冲决之虞河之北闸仍宜北迁五里所庶舟行可以尽避湖面之险事下工部请如所拟以淮阳庐凤等府赎罪米价并两淮运司余盐价银万八千两为买石之费工匠日食则移文仪真淮安批验盐引所并淮扬钞关劝借商船米给之事毕即止 上从之仍谕令甃筑期于坚固经久不得虚费物力

○壬寅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吴伯通为云南按察使湖广荆州府知府叚正为江西布政司左参政广东潮州府知府周鹏为云南右参政

○命故武平伯陈纲之子勋袭武平伯

○甲辰赐代府莱阳郡君并仪宾卫宏赵城郡君并仪宾王子凤灵石郡君并仪宾解侃诰命冠服如制

○升刑部右侍郎谢绶为本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屠勋为刑部右侍郎

○镇守大同都督佥事神英以年老辞任

上曰英在边年久军士信服不允休致令用心办事

○乙巳命南京吏部尚书倪岳之子霦为南京国子监生从其请也

○延绥军士有出境捕野马者遇虏射死二人事闻罚提调都指挥卫勇俸三月把总指挥马昇等二人下狭西按察司逮问

○丙午命守备浮图峪口都指挥佥事李锐守备山东德州等处

○ 上以天气炎热命两法司锦衣卫将见监问罪囚笞罪无干证者释之徒流以下者减等发落重罪情可矜疑井枷号者具奏以闻

明孝宗敬皇帝寔录卷之一百十二终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沈约
  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脱脱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一·佚名
  后集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周作人
  卷十·佚名
  于仲文传·魏徵
  茹法珍传·李延寿
  胡长孺传·宋濂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宋濂
  卷一百四十一·杨士奇
  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 返旆·陆采

    【渔歌子】〔外上〕义声高。忠胆烈。仰天叱咤秋云烈。整龙骧。平鼠窃。指顾扫淸宫阙。下官李晟的是也。官拜神策行营节度使。因圣驾避乱奉天。朱泚僭位京国。下官誓率三军。志淸国难。内无粮饷。外绝救援。孤军处强

  • 惜香乐府卷九·赵长卿

    南乡子楚楚窄衣裳。腰身占却,多少风光。共说春来春去事,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闲立近红芳。游蜂戏蝶,误采真香。何事不归巫峡去,思量。故来尘世断人肠。南乡子月转水晶盘。楼上初闻一鼓残。又是去年天气好,栏干。风动梅梢

  • 卷1 ·佚名

    哀谦 句 时人不识田园乐,只羡相如驷马归。 艾丑 登立鱼山 杳杳灵岩洞府深,有人岩下振潮音。 龙天耸听生欢喜,留得神鱼立到今。 艾可叔 次韵赵绣使题金鳌稳处 突兀霜崖俯雪洲,时时登览唤渔舟。 溪分南北地初合,月在

  • 卷四百七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七十卢殷【宋时避讳改作隐】卢殷范阳人为登封尉诗十三首妾换马伴凤楼中妾如龙枥上宛同年辞旧宠异地受新恩香阁更衣处尘蒙喷草痕连嘶将忍泪俱恋主人门七夕河耿月

  • 卷二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一杜甫宗武生日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一作律】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一作飞】片【一作几】片涓滴就徐倾又示

  • 司马槱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司马槱字才仲,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从孙。元祐中以苏轼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赐同进士出身。累迁河中府司理参军,终知杭州,卒于任。事迹见张耒《书司马槱事》(《张右史集》卷四七)。《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 芸隠横舟稿·施枢

    宋 施枢 撰轮差祝圣所拈香瓣香来谒玉晨宫月在觚棱绛阙东转向御街西畔过朝天万马正匆匆防度来防防赋诗又因将命到灵芝三呼祝了君王寿偷眼湖光立片时至日谒庙吴山见日初出曦龙浴海上扶桑云表辉芒烛万方史馆缤纷书瑞色

  •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沈约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恆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裸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裸虫,刘

  • 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五十八·赵尔巽

      徐乾学翁叔元 王鸿绪 高士奇   徐乾学,字原一,江南昆山人。幼慧,八岁能文。康熙九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十一年,副蔡启僔主顺天乡试,拔韩菼于遗卷中,明年魁天下,文体一变。坐副榜未取汉军卷,与启僔并镌秩调用。寻复故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纪昀

    列传宋 【五十】○宋五十刘平【兼济郭遵】任福【王珪 武英 桑怿耿傅 王仲宝】景泰王信蒋偕张忠郭 恩张岊张君平 卢鉴郭谘田敏侍其曙 康德舆张昭远刘平任福景泰王信蒋偕张忠郭恩张岊张君平卢鉴郭谘田敏侍其曙康德

  • 卷第二·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问分界品第二问曰。几界。答曰。十八界。云何十八界。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界意识界法界。云何眼

  • 大乘义章 第十一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一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十九门(一□等四心义 二人四依义 三法四依义 四圣种义 五四亲近行义 六转业四行义 七四修定义 八四不坏净义 九四坚义 十四种道义 十一四种善法义 十

  • 卷第八·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八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长沙景岑禅师法嗣 明州雪窦常通禅师(凡一) 僧问。如何是密室。师云。不通风。云如何是室中人。师云。诸圣求睹不见。僧作礼。师云。千圣不能思。万圣不能议。乾坤

  • 维摩经疏卷第三·佚名

    弟子品第三此品之内略以三门分别。一辩来意。二解品名。三释文义。明来意者。然圣人冥通权道无二居士为众生而现疾。如来亦怀悲而遣问。因共往来得通化导利益事广。故此品来。又前所明般若大悲与众德合行名为方便。此

  • 洪恩灵济真君自然行道仪·佚名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自然行道仪,为皇帝与人民祈福。

  •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佚名

    《洞真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无上秘要》卷四七引「洞真玉清隐书四卷八诀」;《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玄玉清隐书四卷」,当即此书。原书有四卷八篇,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但

  • 曹野人先生传·易顺鼎

    《曹野人先生传》,清代易顺鼎撰,记明末清初益阳民间学者曹宗先(号野人)生平事迹。当时学高识远而又名声不显如曹氏者当不在少数,由易氏此传可见其梗概。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