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阙史

本名《阙史》。笔记。唐高彦休(854—?)撰。二卷。彦休号参寥子。乾符进士。祖辈历仕唐朝,常听长者议论国事,留心草记,岁久所录甚繁。逢黄巢义军攻入长安,逃奔途次,旅泊江表,亡逸过半。整理编次,又删削芜杂,十存三四,故曰“阙史”。于僖宗中和四年(884)成书。原本三卷,今见上卷二十五篇,下卷二十六篇,共五十一篇,二万余字。各篇均首列标题,记唐末社会人物掌故,有则后附评议,申明作者观点。有《知不足斋丛书》《龙威秘书》《丛书集成初编》以及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诸本。原书散佚过半,故名“阙史”。书凡五十一条,所记多中晚唐人物琐事及掌故,间亦杂神鬼怪异事。

《唐阙史》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常言道·落魄道人
  花月痕·魏秀仁
  金粉世家·张恨水
  蜀道难·张恨水
  志怪录·祝允明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燕子龛随笔·苏曼殊
  南柯太守传·李公佐
  有商志传·钟惺
  续齐谐记·吴均
  洋泾浜奇侠·张天翼
  云海争奇记·还珠楼主
  宝刀飞·王度庐
  铁花仙史·佚名
  五虎平西·李雨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464_1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王起   台庭才子来款扉,典校初从天禄归。已惭陋巷回玉趾,   仍闻细雨沾彩衣。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

  • ●崇禎長編卷之十九·汪楫

      崇禎二年三月   ○崇禎二年三月   崇禎二年三月丁巳朔帝視朝   陞河南右布政使蘓光泰為雲南左布政使   戊午雲南廵撫謝存仁引年乞休許之   戶部尚書畢自嚴引疾乞休帝優詔不允   南道御史沈希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正统十二年夏四月壬辰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升锦衣卫指挥佥事王琦为指挥同知○福建银场进去年课银一万三千四百两先是福建银课二万一千一百二十余两后遣户部侍郎焦宏踏勘回奏云约可办二万八千二百五十两至是

  • 卷之四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十三太保”·恽逸群

    蓝衣社的主要人物有所谓“十三太保”(沙陀国王李克用有子及义子十三人,称为“十三太保”,“太保”等于清代的“贝勒”,即“王子”之意),着名的有曾扩情、贺衷寒、酆悌、戴笠、康泽、邓文仪、刘健群等,另外还有潘佑强等几个不

  • 通志卷十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晋纪第十下元帝 明帝 成帝 康帝 穆帝 哀帝 废帝 简文帝 孝武帝 安帝 恭帝元皇帝讳睿字景文宣帝曾孙琅邪恭王觐之子也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柛光之异一室尽明所借藁如始

  • 魏校、王应电、王敬臣传·张廷玉

    魏校,字子才,昆山人。先祖本姓李,居住在苏州葑门之庄渠,自号“庄渠”。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担任过南京刑部郎中。守备太监刘琅凭藉刘瑾之势,甚为猖狂,竟自行审案送司法惩治,谁都不敢阻抗。魏校按法办事,不徇私情。改任兵部郎

  • 卷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十九时享下摄行礼摄行礼大定三年七月奏禀唐礼仪志四时各以孟月享太庙季冬腊享凡五祭拟今年十月择日祫享升祔以后时享有司依时举行従之十二月二十一日腊享命平章元宜摄太尉充初献防政石琚摄司徒

  • 200.李纲守东京·林汉达

    金太宗灭了辽朝之后,借口宋朝收留了一名辽朝逃亡的将领,分兵两路进攻北宋。西路由宗翰(又名粘罕)率领,攻打太原;东路由宗望(又名斡离不,斡音wò)率领,攻打燕京。两路大军约定在东京会师。前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北宋朝廷

  • 林康侯·佚名

    林康侯先生小传林先生名祖溍字康侯江苏上海人弱冠举博士弟子员戊戌政变后知科举不足救国乃醉心新学尤注重于小学教育庚子冬桐城吴梅孙先生于南洋公学上院中附设小学聘为主任教员当时上海小学绝无仅有赖先生设施计划成

  • 景公问得贤之道晏子对以举之以语考之以事第二十七·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取人得贤之道何如?”晏子对曰:“举之以语,考之以事,能谕,则尚而亲之,近而勿辱以取人,则得贤之道也。是以明君居上,寡其官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言不中不言,行不法不为也。”

  • ●四、经学极盛时代·皮锡瑞

    经学自汉元、成至后汉,为极盛时代。其所以极盛者,汉初不任儒者,武帝始以公孙弘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元帝尤好儒生,韦、匡、贡、薛,并致辅相。自后公卿之位,未有不从经术进者。青紫拾芥之语,车服稽古之荣。黄金满籝,不

  • 解除篇第七五·王充

    【题解】所谓“解除”,就是为消除灾祸而举行祭祀、驱逐凶神恶鬼的一种迷信活动。本篇针对这一迷信活动进行批判。王充认为,“祭礼无鬼神”,祸福“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因此,“论解除,解除无益;论祭祀,祭

  • 卷二·杨复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图卷二      宋 杨复 撰士昬礼第二昬礼○下达纳采用鴈【采七在反○逹通也将欲与彼合昬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用鴈为挚者取其顺隂阳徃来○陆佃曰若逆女之类自天子

  •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十四复次善现,四静虑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四静虑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四静虑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

  • 佛说六字咒王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尔时有一外道栴陀罗女。厌惑尊者阿难即时如来见阿难恍惚。为说六字咒王经。先佛所说我今亦说。即说咒曰。安陀隶 般陀隶 迦罗知 趐由隶 帝阇婆帝 频头婆帝

  •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佚名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宋道士所造。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书分十篇,皆乃元始上帝演说。内称元始上帝在大罗天中会见群仙,讲说妙法。因见末世众生愚痴暗昧,不奉三宝,罪恶缠身,不得

  • 清代之竹头木屑·佚名

    唐景星香山唐景星观察廷枢,洞悉欧洲情势,有干才。同治初,奉旨在总理衙门行走。时大臣未谙欧洲交涉之术,每欧使盛气相凌,诸大臣辄噤缩相顾,不敢发一语,于是外人玩侮益甚。一日,威使争一事未得,辄拍案厉声,唐忽奋拳起曰:“威妥马,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