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

弘治六年三月丙寅朔

○丁卯翰林院检讨李逊学丁忧服阕复除原职

○裁革贵州石阡府照磨所照磨苗民长官司葛彰葛商长官司吏目各一员

○夜北方流星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自紫微垣西藩内西北行至近浊

○戊辰贵州宣慰使司土官宣慰使安贵荣遣土舍人等进马贺册立 东宫别遣人进岁贡马赐彩叚钞锭有差

○己巳升四川布政司左布政使何鉴云南左布政使韩文俱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鉴巡抚苏松等府文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

○故广西布政司参议马铉征古田猺獞为贼所杀其子效才上疏乞赠父官并量加录用吏部覆奏 上曰国家于死事之臣必加褒恤其遏敌御寇死于锋刃者尤可悯悼马铉可特赠本布政司右参政赐以诰命遣官谕祭仍令其子效才为国子监生以为后劝

○修武伯沈坊卒坊直隶滁州人成化二十二年袭兄祺爵带俸右军都督府尝奉命往狭西大同山东公干历任七年至是卒辍朝一日赐祭葬如例

○命河东运司运盐课银五万两于大同以给边储准弘治七年岁例之数

○以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等处亢旱命巡抚等官祷于岳镇海渎之神从兵部尚书马文升奏也

○兵部覆奏主事欧钲言操官军修城垣二事皆治戎守土大要宜令所司如奏行从之

○广西猺贼流劫泷水县杀官军四十余人命分守左参将姚英革去冠带戴罪广东都司都指挥王永布政司左参政伍希渊詹雨按察司按察使陶鲁佥事陆远知府黄琥等各停俸杀贼

○庚午以水旱灾免直隶凤阳卫及河南卫辉等府彰德等卫所弘治五年粮草子粒有差

○壬申调狭西布政司右参议邓林于云南以林言汉中有族属请回避故也

○命狭西都司带俸都指挥佥事王文之子洪代原职秦州卫指挥使

○是日晓刻土星犯垒壁阵西第六星

○癸酉命运太仓银四万两于宁夏三万两于榆林五万两于宣府以备边储准弘治七年岁例之数

○命两浙运司开卖盐课二十一万六千二百余引贮之太仓以备国用○礼部奏今次会试所取副榜举人凡在监五年以下并未入监及新科年岁相应者俱令就教职不许告免仍遵天顺八年诏例署职九年考满者方许再会试一次从之仍命署职六年以上有举人者亦许会试时副榜举人多不愿就教职者故礼部奏严其限

○甲戌南京吏部尚书王亻与乞致仕不允

○罚分守靖虏地方署都指挥曹雄俸一月以达贼入境故也

○火星犯上相星

○乙亥广西田州府知府岑溥镇安府知府岑金泗城州知州岑应遣官族人等各来朝贡岑金别遣人进金银器贺册立 东宫俱赐彩叚钞锭各有差

○先是虏入龙门所瓦房沟守备指挥陈雄等即率所部兵斩首十七级获马六十二匹器仗一百八十二事既而守备马营堡指挥姚信等复率兵御虏于乾营儿等处斩首三级获马六匹器仗七十一事横沟守兵又斩虏首三级尖山墩守兵斩虏首二级事闻下守臣核实兵部议拟覆奏有功官军二百八十五人升赏有差分守等官左监丞陶亮右监丞杨聪张刚右参将绳律杨彪各有统兵制胜之功陶亮如例给赏聪等四人皆先以他事戴罪杀贼宜令以功赎罪议上从之

○狭西临洮府地震有声

○夜月犯轩辕右角星

○丙子清明节遣驸马都尉周景蔡震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文武衙门各分官陪祭

○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赐肃王贡錝 皇明祖训祖训条章诸司职掌各一部从其请也

○宁夏地震

○丁丑六科十三道官具前所劾布政使沈纯等不谨老疾实迹以闻 上命老疾者致仕余俱冠带闲住

○两广总督都御史闵圭奏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番舶络绎不绝不待比号先行货卖备倭官军为张势越次申报有司供亿糜费不赀事宜禁止况夷情谲诈恐有意外之虞宜照原定各番来贡年限事例揭榜怀远驿令其依期来贡凡番舶抵岸备倭官军押赴布政司比对勘合相同贡期不违方与转呈提督市舶太监及巡按等官具奏起送如有违碍捕获送问下礼部议据圭所奏则病番舶之多为有司供顿之苦据本部所见则自弘治元年以来番舶自广东入贡者惟占城暹罗各一次意者私舶以禁弛而转多番舶以禁严而不至今欲揭榜禁约无乃益沮向化之心而反资私舶之利今后番舶至广审无违碍即以礼馆待速与闻奏如有违碍即阻回而治交通者罪送迎有节则诸番咸有所劝而偕来私舶复有所惩而不敢至柔远足国之道于是乎在从之

○戊寅升浙江按察司按察使杨峻广东按察使薛纲四川按察使张淮俱布政司左布政使峻浙江纲云南淮四川

○夜南京见月生晕随生左右连环晕上生白虹弥天及斗俱有苍白色

○己卯以沈阳河间等十六卫被虫旱灾预给官军三月俸粮

○庚辰 上御奉天殿策会试中式举人汪俊等三百名制曰朕惟三代而下论守成之君必以汉文帝为首史称其时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至刑措朕尝慕之不知文帝何修而能得此考之当时或赐民田租之半或尽除之殷富之效盖出于此然贡助彻之法虽三代亦所常行而况于汉乎使除田租则当时宗庙之祭祀百官之俸给四夷之征伐皆不可已者将何以给用度乎仰惟 皇祖肇造区夏罔不臣服百二十余年以来生齿益繁疆域益广非前代所及今岁郡县上版籍于户部其数具存可谓庶矣休养生息之余宜其富而可教也然闻闾巷田野之间不免冻馁无聊之叹且顷因水旱河决之患尤多流移失业之人安在其为富也是以劝谕虽切而循理者尚少赦宥虽频而犯法者愈甚又安在其为可教也夫衣食不足则礼义不兴而民轻犯乎刑辟亦势之所必至者其将何以处之善古之御天下者既庶必有富之之术既富必有教之之方特患不能举行之尔朕承 祖宗鸿业图惟治道每有志于隆古帝王之盛不但文帝而已尔诸生抱道而来将见于用其于庶富教三者先后本末凡古人之成效今日之急务悉心以陈朕将亲览焉

○命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徐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丘浚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刘健户部尚书叶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马文升刑部尚书彭韶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贾俊吏部左侍郎张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翟瑄掌通政司事工部右侍郎谢宇大理寺左少卿屠勋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董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吴宽充殿试读卷官

○癸未 上御奉天殿赐毛澄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文武群臣行庆贺礼

○是日晓刻月犯房宿○甲申赐进士恩荣宴于礼部命英国公张懋主席

○金星犯垒壁阵东第四星

○乙酉赐状元毛澄朝服冠带及诸进士宝钞

○兵部尚书马文升奏天下布政司清出军伍以十分为率狭西约有三分以上云南贵州湖广二分以上广东西山东西江西四川福建河南北直隶俱不及二分浙江南直隶俱不及一分各官苟且玩愒当治其罪乞如例罚布按二司清军官俸一月府州县清军官俸三月从之

○丙戌状元毛澄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初山东输辽东布花钱钞贮广宁前屯库中前所去广宁城甚远输者支者俱得为奸至是巡抚都御史张岫请改输广宁前屯卫转至广宁城给军而裁革广宁前屯库官其本城课程令广宁前屯仓带管从之

○丁亥状元毛澄率诸进士诣先师孔子庙行释菜礼○升四川布政司左参政郑龄为本司右布政使山东按察司副使阎仲宇为浙江按察使广东按察司副使李士实为本司按察使

○南京守卫禁军有犯法者监察御史郭珠执而鞫之成国公朱仪等劾珠擅执禁军下法司议刑部尚书彭韶奏禁军犯罪法司执问其来已久非珠始倡为之况犯者甚众若一一奏请岂独烦扰又恐犯重罪者闻风逃避猝不可获请今后禁军有犯重罪者法司仍如旧执问如轻罪则移文卫所问断庶几事不误而法亦行 上曰禁军守直而所犯重者法司移文于卫所取问不得专执所司亦不得占恡不发以致误事

○戊子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宋溥役军士耕私田私乘官马致死又索贿于军士巡按御史李善劾其罪命逮治之

○巡抚山西都御史杨澄言境内王府数多其居第营葬动有请乞皆取办于民力不能堪往年守臣尝请河东盐十万引以佐其费今工料价缺乏者尚以数万计公私匮竭无以给之欲令河东盐运司自每岁课额之外听巡盐御史调遣附近军民夫捞办余盐如往年所请之数委官贸易价银转输布政司凡王府有修造悉取给于此中有愿支盐折筭工价者亦听其便庶盐池有余之利不至于虚弃而边郡已困之民亦可少苏命所司知之

○己丑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洪钟为四川按察使

○庚寅唐府鲁山郡主卒赐祭葬如制 壬辰复除贵州按察司副使吴洪于广东调福建副使萧谦于湖广洪时丁忧服阕谦则以管银坑裁革也○长芦盐运司奏先开中本司盐引定价太高报中者少乞场分高下年分远近量为增减户部覆奏从之

○癸巳升江西广信府知府叶贽浙江杭州府知府张缙湖广黄州府知府刘肃户部郎中王楫兵部郎中徐源俱为布政司左参政湖州府知府王珣吏部郎中周木户科都给事中孙圭湖广右参议马铨俱为右参政四川按察司佥事宋德山东佥事罗安山西佥事杨文卿广东佥事韦斌江西佥事赵艮监察御史陈璧吕璋俱为按察司副使贽德安四川缙璧文卿山东肃铨贵州楫圭山西源广东珣河南木浙江斌福建艮江西璋云南

○甲午授第一甲进士毛澄为翰林院修撰徐穆罗钦顺为编修第二甲顾清等九十人第三甲陈璘等二百五人分拨各衙门办事

○赐楚府辅国将军均金□若庶第四子名曰荣湩怀仁王府镇国将军仕土□脊-月目庶第六子曰成铿襄阴王嫡第二子曰表朴方山王府辅国将军奇澊嫡第二子曰表楇庶第三子曰表梃沈府沁源王长子勋溱嫡第一子曰胤杨庆成王府辅国将军钟铛第三子曰奇灌奇溟长子曰表椎革职将军奇潡第五子曰表榾永和王镇国将军奇洪庶第五子曰表楞临泉王庶第四子曰表栻

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终

猜你喜欢
  ●繆荃孫跋·姚汝能
  第五十一回 受一钱廉吏迁官 劾群阉直臣伏阙·蔡东藩
  ●卷十·邵廷采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四·佚名
  第二十一册 天命六年四月至五月·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阿桂
  卷三十一·傅恒
  鲁迅与歌谣·周作人
  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陈寿
  谢晦传·沈约
  一一、邓析考·钱穆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七·王世贞
  第七十二章 纽约就医和华府做客·李宗仁
  职官四○·徐松
  孙梅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音巻十·杨士弘

    元 杨士宏 撰张 震 注唐诗遗响三桞中庸【名谈亰兆人】江行繁隂乍隐洲落叶初飞浦萧萧楚客防莫入寒江雨州曲【题意见前注】关山万里逺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批云空本二字无限哀怨之情

  • 御选明诗卷八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四七言律诗十七魏裳题白雪楼郢调凄凉思转幽卜居还倚鲍山丘初疑海气能成市不道仙人独有楼乘兴好看明月上登高长啸白云秋琴心自在谁堪识且听巴人下里讴送万章甫兵宪滇南仙郎拥传出燕闗开府西

  • 张虫宾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虫宾,字象文,清河(今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镇) 人 。唐懿宗咸通年间 ,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曾官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后避乱入蜀。王建自立 ,虫宾任膳部员外郎、金

  • 卷五百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赵尔巽

      ◎艺术一   吴有性戴天章 余霖 刘奎喻昌徐彬张璐高斗魁 周学海 张志聪高世栻 张锡驹 陈念祖 黄元御 柯琴尤怡 叶桂薛雪 吴瑭章楠 王士雄徐大椿王维德吴谦 绰尔济伊桑阿 张朝魁陆懋修王丙 吕震 邹澍 费伯雄 蒋平

  • 名山藏卷之七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选选臣林记(正德臣一)◆臣林记(正德臣一)刘健谢迁韩文张敷华杨守随李东阳丁积梁储王鏊刘健谢迁○刘健刘健宇希贤洛阳人其先太康人曾祖绍祖为元顺德路总管父亮三原教谕娶妾白有身方就馆妻张梦

  • 卷之二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五九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黄寿龄遗失《永乐大典》六册交部议处折·佚名

    一五九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黄寿龄遗失《永乐大典》六册交部议处折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奏明事。窃臣等遵旨纂办《永乐大典》内散篇各书,所有应行采录诸条,现在陆续摘抄将竣,因派令各纂修等

  • 孙燧传·张廷玉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由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正德年间,任河南右布政使。宁王宸濠阴谋叛乱,勾结太监和皇帝的宠臣,日夜刺探朝廷动向,希望朝廷发生什么变故,他好乘机起事。又威胁和利诱一些官吏,以便为他所用

  • 卷六·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六恤降天聪四年庚午二月壬申上谕贝勒诸臣曰明之土地人民天已与我是其民即我民也以我之人民而我顾加以侵暴则已服之国将非我有他国人民亦无复有来归

  • 祭義第七十六·苏舆

      五谷,食物之牲也,天之所以為人賜也。宗廟上四時之所成,受賜而薦之宗廟,敬之性也,於祭之而宜矣。宗廟之祭,物之厚無上也。春上豆實,夏上尊實,秋上 實,豆實,韭也,春之所始生也。尊實, 也,夏之所受初也。 實,黍也,秋之所先成也。

  • 论语集解义疏卷二·皇侃

    魏 何晏 集解梁 皇侃 义疏论语八佾第三疏【八佾者奏乐人数行列之名也此篇明季氏是诸侯之臣而僭行天子之乐也所以次前者言政之所裁裁于斯滥故八佾次为政也又一通云政既由学学而为政则如北辰若不学而为政则如季氏之

  • 指瑞篇第五一·王充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凤凰、骐驎等符瑞是如何产生的。其大旨是要确定符瑞的含意以及它与圣人之间的关系。汉代俗儒认为符瑞是“天使之所为”,把作为符瑞的动物说成是有知的,能自觉执行上天赋予的使命,“

  • 鱼丽·佚名

    ——在奢侈和炫耀的背后【原文】鱼丽于罶(1),鲿鲨②。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鳢(3)。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罶,鰋鲤④。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5),维其嘉矣(6)。物其旨矣,维其偕矣(7)。物其有矣,维其时矣(8

  • 卷第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如来现相品第二 【论】释此一品义分为三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此品何故

  • 卷六·丹霞子淳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空集卷六后学性一阅生生道人梓第八十一则 净众莲花(花果)示众云。显晦殊途终无异萼。细细商量欵欵卜度。欲出还同未出时。任伊水底胡捞摸。举僧问净众禅师。莲花未出水时如何(八八六十

  • 卷十二·佚名

    逆顺二法三法发趣[第一] 非因二法非善三法中之因二法善三法一七二缘非因.非善法而因.善法从因缘生……缘非因.非善法而非因.善法从因缘生……缘非因.非善法而因.善与非因.善法从因缘生…&helli

  • 小花朵集·老舍

    老舍论文散文集。1963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第1版。收录了作者的文章29篇和《后记》。

  • 蒙川遗稿·刘黻

    宋代诗文别集。4卷。刘黻著。系其弟刘应奎于元初收集的残存遗稿。《四库全书总目》谓“黻危言劲气,屡触权奸,当国家板荡之时,琐尾流离,抱节以死,忠义已足不朽。其诗亦淳古淡泊,虽限于风会,格律未纯,而人品既高,神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