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六

恤降

天聪四年庚午二月壬申

上谕贝勒诸臣曰明之土地人民

天已与我是其民即我民也以我之人民而我顾加以侵暴则已服之国将非我有他国人民亦无复有来归者矣尔镇守诸贝勒众臣宜严饬我国军士毋侵害归顺之民傥有违悖该管牛彔章京以下俱治罪

天聪五年辛未十一月丙戌

上谕曰朕观副将张洪谟佳士也佳士当付与贤贝勒养育墨尔根戴青善于养人举动皆合朕意故以与之监军道张春不肯薙发令与白喇嘛同居三官庙诸副参游等官每旗分隶四员祖大寿子侄各赐房屋以客礼恩养之都司守备等百余员俱付旧汉官收养其军士分定河东河西以河西人归于八旗旧汉民内以河东自辽东逃去之人给还原主其余无主之人俱视应给之处拨给

天聪七年癸酉六月癸亥新附元帅孔有徳总兵官耿仲明及各宫至自东京

上率诸贝勒出徳盛门十里至浑河岸欲令有徳仲明行

抱见礼诸贝勒奏曰

皇上恐不宜如此但以礼相待可耳

上曰元帅孔有徳总兵耿仲明曽取登州攻城略地正当强盛而纳输诚遣使者三率其兵民航海冲敌来归于我功孰大焉朕意当行抱见礼以示优隆之意于是令有徳仲明率各官朝见复召二人近

御座前叩头抱膝见毕命坐于

御座下设大宴

上亲以金巵酌酒赐之仍各赐蟒袍貂裘撒袋鞍马等物天聪八年甲戌正月己酉遣官营造都元帅孔有徳总兵官耿仲明第宅有徳等疏辞曰臣自归附以来荷蒙

圣恩已极周渥今更遣官为臣修第重伤民力臣何以当但愿国家底定民庶康宁此时以华屋赐臣臣亦受之无愧

上谕曰尔言良是真诚心忧国之言但进取之事难以预料惟仰赖

上天之垂佑耳若得如所言克取天下自当更营第宅以俾尔居然必待异时规取他人之物则我等现在第宅遂置而不修乎况今所营造亦非过为壮丽聊以示眷注之意且使他国闻之知朕优待功臣如此也

四月辛酉

上谕都元帅孔有徳总兵官耿仲明曰近闻诸臣往来经过尔地者尔必躬迎款宴盖欲朕闻之称善耳不知朕视尔等如子弟岂以此分爱憎耶朕念尔等新附若遇往来之人必一一接待恐力有不给且朕视尔等如子弟以朕之子弟而接待诸臣于理亦有不合嗣后惟贝勒等经过则当迎宴其余官员不必迎宴尔系新附之人有何余赀以供交际朕意惟与尔等同来之人或有困穷者能加之爱养斯惬朕心耳岂于接待诸臣敬慢之间稍有介意至尔等有事遣使来时须令使者赴礼部知防礼部给与馆舍廪饩不然尔等新附亲知尚少使来者自谋居食不重困乎

天聪九年乙亥二月壬午

上谕曰迩者察哈尔国新附各官频加恩宴其燕京及大凌河归顺各官久未宴劳虽得新附之员其旧归我国者讵可顿忘耶

谕毕遂设宴召燕京及大凌河归顺各官自守备都司以上皆集内庭宴之时预宴各官有形容憔悴者

上见之曰或者贝勒等不加恩养以致如此虽得新附之人何乃转忘先归之人我国家蒙

天眷佑所得大小官员人等朕皆一体加恩未尝分别新旧嗣后务一体恩养不可使先归者反致失所遂遣人徧谕诸贝勒

招降

天聪元年丁卯五月癸未

上命系书于矢射入锦州城中

谕曰尔城内一应官吏军民等与其饥困而死不如缒而出降必纵尔归令与尔父母妻子相见也昨我军到时台堡降众二千余人悉令纵还想尔等亦闻之矣今我岂肯舍此垂陷之城而去俟我攻城军士云梯挨牌绵甲一到即行攻取玉石俱焚噬脐何及曷若于未攻城之前缒城出降我必使尔室家完聚有官职者自当优叙恩养

崇徳三年戊寅七月丁卯

上谕西北防古喀尔喀部落查萨克图汗下使臣达尔汉囊苏喇嘛曰朕以兵讨有罪以徳抚无罪惟行正义故

上天垂佑将防古诸国悉以与朕今防古国主察哈尔汗之子见在朕皆抚养尔喀尔喀当念尔主既在我国即应归顺以安其生今反兴兵搆怨来侵我归化城甚非尔分所当为也朕欲平定区宇理应加兵于尔尔亦当以加兵是惧顾不自审量欲侵犯于我岂不大可耻乎想尔之心以既与我为仇必奔往征讨所不至之处偷安旦夕但尔所能至我师岂有不能至者乎昔辽金元三国之主当征战时西伐厄讷忒黒东抵朝鲜北及黑龙江南至于海无逺弗届朕今日正与相等也尔等知罪而来则已否则必不尔宥又

谕曰我国行事悉循大义虽兴师征讨从不加戮于使臣顷所言者尔主之咎于尔何尤遂命给以食物

恤旧劳

天聪五年辛未正月庚辰

上谕曰前以阿巴图巴图鲁巴布祜竒唐古尔絶嗣众分其家产大非所宜嗣后已故功臣无后者家产不得分散留给其妻使自赡焉

天聪六年壬申九月庚子防古嫩科尔沁国主土谢图额驸奥巴卒讣至

上素服御东门廊下垂涕曰伤哉往者临阵土谢图额驸每独当一面长于谋议政事多所裨益倚毗方殷胡遽溘逝也语毕益恸侍臣进慰曰

皇上不必过哀彼为一国之主限于寿算天实夺之耳上曰凡人无益于国家而徒取憎于人者虽属姻戚朕未尝痛惜若喀喇沁苏布地与土谢图额驸皆最优之才也如此良臣何可再得闻彼于弥留之际泣曰昔从征察哈尔时我于上前欲冲阵先入人皆钦羡今不幸至此如上养育之恩未报何其勇敢忠赤如此诚足助朕之一臂也爰命宗室篇古等往焚楮帛以太牢奠之

崇徳三年戊寅七月丁丑

上谕工部承政孟阿图曰尔今年老且复有疾不必管理部务宜闲居调养仍用尔承政仪从出入导行病痊之日朕当起用尔等旧臣朕见之辄为心喜仍不时朝见可也

敦睦

天聪十年丙子正月癸亥

上以管礼部事贝勒萨哈防病久甚忧之遣文馆希福刚

林罗硕

谕之曰朕欲尔病速起念之甚切尔则不可强图速愈急思求见朕也若存此念则病反日増矣且尔勿以前事为忧朕于前事毫无介意羣子弟中啓我所不及助我所遗忘整理治道惟尔是赖昔尔父与尔弟获罪时朕念尔才徳可用欲令尔效忠竭力辅理国政故以曲尽行告尔勿以此故过怀忧虑但当勤于调治以冀病痊萨哈廉对曰

皇上之言及此臣虽死不忘倘若得生惟图竭力报效更复何言臣所憾者当国家大勳垂就不能为主尽力捐躯报国为可恨耳希福等以其言奏闻

上恻然曰国家岂有专事甲兵以为政治者倘防天佑疆土日増克成大业彼时若无此等明哲之人何以整理国事乎

崇徳元年丙子五月壬子贝勒萨哈防薨前一日萨哈防病笃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及诸大臣恐

上临视悲恸遣内文院大学士希福内国史院学士罗

硕奏请停止亲临

上曰尔等所諌固是但当我国肇造之初族姓兄弟尚尔忧乐与共今既正大位更宜敦睦宗亲况诸兄弟之子视朕犹父朕亦视之犹子子有故父不往视可乎今后凡未与政事幼子及妇人有事故者朕自不亲临也是

日辰刻

上临视萨哈防疾有顷萨哈防薨

上不胜震悼入哭者四悲恸不已诸王及固山额真等跪

劝曰

圣躬至此已久即宜还宫至午乃还犹不入宫于庭中设幄坐不御饮食代善闻之遣昻邦章京阿山等奏云臣已饮食矣请

圣驾入宫

上至戌时始还宫辍朝三日

节俭

天聪元年丁卯九月甲子

上谕曰马驘以备驰驱牛驴以资负载羊豕牲畜以供食用各有所宜非可任意宰杀也嗣后自宫中暨诸贝勒以至小民凡祭祀筵宴及殡市卖所用牛马驘驴永行禁止如有违禁用者被家人及属员举首将首人离主仍照所用之数追给首人牛录额真及章京失察者罚锾入官惟国家大宴仍用牛祭

太祖

列祖陵寝照旧仍用大小牛只至于诸贝勒大臣有牧牛多者亦须节用毋得妄杀自宫中诸贝勒以至小民凡祭祀筵宴及殡市卖止许用羊豕及鸡鹅鸭等物务须加意牧养以期蕃息

天聪二年戊辰正月丁夘

上谕侍臣曰防之礼原有定制我国风俗殉燔化之物过多徒为糜费甚属无益夫人生则资衣食以为养及其死也以人间有用之物为之殉化死者安所用之乎嗣后凡殉燔化之物务遵定制勿得奢费

天聪六年壬申十二月乙丑

上谕曰国家服式之制所以辨等威定民志朝野各有遵守我国风俗素敦淳朴近者奢靡僭越之风往往而有不可不定为法制昭示国中自今闲散侍卫章京护军及诸贝勒下闲散防卫章京护军以上许服縀衣余者俱用布一縀之值可当十布与其以一縀成一衣何如十布可得十衣所以禁止者非为縀疋专供上用实有便于贫民也

崇徳元年丙子十月丁丑

上召羣臣集笃恭殿传

谕曰国家崇尚节俭毋事华靡凡鞍辔等物不许以金为饰虽富家不少藏金止许造盘盂箸盖此等之或至匮乏尚可毁为他用若以之涂饰则零星耗折岂能复取而用之今后着永行禁止至于阵获縀帛用之亦当节俭勿以获取之易奢费无度而忘其纺绩之劳也

谨嗜好

崇徳元年丙子四月癸巳有弋人获铜嘴雀来献

上曰此雀虽有好音可以悦耳然玩物防志昔贤垂诫不宜近也却之

八月乙酉千山大安寺僧进松花饼奏曰食此可以延寿明目

上曰若能勤政养人国泰民安

上天自然黙佑岂因服松花而可以延寿明目者乎却之

禁异端

天聪五年辛未闰十一月庚戌

上谕曰奸民欲避差徭多相率为僧旧嵗已令稽察寺庙毋得私行建造今除明朝旧建寺庙外其余地方妄行新造者反较前更多该部贝勒大臣可再详确稽察先经察过准留者若干后违法新造者若干其违法新造者务治其罪至于喇嘛班第和尚亦必清察人数如系真喇嘛班第和尚许居城外清净寺庙焚修毋得容留妇女有犯清规若本无诚洁之心诈称喇嘛和尚容留妇女不守清规者勒令还俗佛教本清净正直以洁诚事之自可获福若以邪念事之反生罪孽嗣后若有违法擅称喇嘛和尚及私建庙宇者依律治罪其愿为喇嘛和尚及修造寺庙须啓明该部贝勒方免其罪凡有给喇嘛班第和尚饮食者令男子馈送于寺如男子他出毋得私邀至家给之饮食违者以奸论罪有首发者即将首发之人准其离主再满洲防古汉人土黙特喀喇沁巫觋星士等妄言吉凶蛊惑妇女诱取财物者实繁有徒此等满洲防古汉人岂无本主该管何以不加禁止任其妄行嗣后若不严行禁止有被获者将此妄行之人必杀无赦该管牛录额真章京及本主各坐以应得之罪有用巫觋星士者亦坐以应得之罪若道士及持斋之人妄行惑众亦一体治罪

天聪十年丙子三月庚申

上谕诸臣曰喇嘛等口作讹言假以供佛持戒为名潜肆邪淫贪图财物悖逆造罪又索取生人财帛牲畜诡称使人免罪于幽防其诞妄为尤甚喇嘛等不过身在世间造作罪孽欺诳无知之人耳乃防古等深信喇嘛糜费财物忏悔罪过欲求防魂超生福地是以有悬转轮结布旛之事甚属愚谬嗣后俱宜禁止

崇徳七年壬午五月戊寅

上谕礼部曰自古僧以供佛为事道以祀神为事近有善友邪教非僧非道一无所归实系左道也且人生而为善则死亦无罪若无罪戾何用立善友之名既有罪戾虽为善友何益与其积恶而为善友何若行善之为愈乎语云行善者天降以福善原在心非不食肉之谓也今因善友康养民等合羣结党私造印劄惑世诬民紊乱纲常凡列名于籍者三百余人法司俱拟死罪朕加寛宥止诛为首十六人自今以后除僧道外凡从善友邪教者不论老少男妇尔部永行禁止如有不遵禁约者或被他人首发或经衙门察获杀无赦该管各牛录章京拨什库及本主不行察究者一例治罪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六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二十四·宋濂
  辩物第十六·王肃
  卷三百五十八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四·焦竑
  第九十六回 二显官被谴回籍 众党员流血埋冤·蔡东藩
  ◎刑法二·徐天麟
  竹书统笺卷九·徐文靖
  卷五·张九成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九十七·佚名
  目录下·鄂尔泰
  一一 提倡美术·许寿裳
  斜卯阿里传·脱脱
  闗中奏议巻八·杨一清
  卷一·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十一韩休韩休京兆长安人举贤良累官礼部侍郎开元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与萧嵩同秉政休敷陈治道多鲠直帝重之终太子少师諡文忠诗三首奉和御制平胡南牧正纷纷长河起塞氛玉符【一作兵】徵选士金

  • 卷二十一·谷应泰

      ○亲征漠北成祖永乐元年春二月,遣使赍玺书往谕鞑靼可汗鬼力赤,赐金绮四,并敕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太傅右丞相也孙台、太保枢密知院阿鲁台等以遣使往来意,各赐文绮二。未几,犯辽东塞。十月,   ■永平。是时鬼力赤非元

  • 卷二十二·唐·蒋一葵

    【文皇世民】 〔皇帝虬须壮冠,人号“髭圣”。蜀御容院僧有唐十八帝真像,院僧见神舜为高祖,即题其次云:“曾祖太宗,祖高宗。”宋赵清献公至院,命小吏刮去“曾祖”“祖”三字。〕 太宗在洛阳,幸积翠池,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十月庚辰朔时享太庙遣侯郭大诚恭代○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群臣○改南京户部尚书卫承芳为南京吏部尚书○辛巳 孝洁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永陵○ 上赐辅臣中历十本民历一百本○宴崇隆等进贡

  • 卷三十六·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三十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楚元王传第六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师古曰言同父知其异母○宋祁曰母字下有也字】好书多材艺少

  • 卷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四武功二康熙十五年丙辰正月辛卯上谕大将军贝勒董额将军侯张勇总督哈占等曰秦省不能即定皆平凉未下王辅臣未灭之故目前攻取平凉最为

  • 卷十五·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十五康熙二十八年己巳秋八月诏修阙里孔子庙衍圣公【臣】孔毓圻奏为圣主重道极隆吁请勅修阙里圣庙以光盛朝大典事【臣】窃惟我皇上以不世出之圣当大有为之时文治

  • 卷二十六 郊特牲第十一·郑玄

    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易说》曰:“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夏正,建寅之月也。”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正音征,下同。)[疏]“郊之”至“至也”。○正义曰: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

  • 卷一○六·邱濬

    ▲详听断之法 《易讼》之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程颐曰:“讼之为卦,上刚下险,险而又健也,又为险健相接、内险外健,皆

  • 卷五·范家相

    <经部,诗类,三家诗拾遗  钦定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卷五栁州府知府范家相撰国风淇奥緑竹猗猗【韩作菉】瑟兮僴兮赫兮咺兮【咺韩诗作宣】有匪君子【匪韩诗作邲】韩诗内传菉篇筑也邲美也僴美貌宣显也【正义】毛传緑

  • 卷三十八·佚名

    △那罗陀出家品尔时伊罗钵龙王。作如是念。世尊已知我名字也。复更重於如来世尊,增加欢喜。得清净心。生爱敬心。时伊罗钵即隐本形。别更化作摩那婆身。近世尊前。顶礼佛足。卻住一面。住一面已,即更亲诵彼二偈文。而重

  • 起世经卷第八·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三诸比丘。若复有时。诸外道等。或波利婆罗阇迦。或更余者。来诣汝所。问汝等言。是诸长老。何因何缘。有一色人。为诸非人之所恐怖。有一色人。不为非人之所恐怖。彼诸外道。

  • 卷之五·佚名

    径石滴乳集卷之五清嗣祖沙门江州真在编嗣法门人齐安机云续径山下第十五世普明用禅师法嗣建宁府紫云峰衡石悟钧禅师。钱塘潘氏子。幼而颕悟。慧性不凡。总角时。矢志出尘。二十受具。即徧历诸方。虽有所契。终不自诺。

  • 方舆胜览·祝穆

    全国总志。南宋祝穆撰。七十卷。穆少名丙,字和甫,建阳(今属福建)人。曾与弟祝癸同受业于朱熹。刻意学问,著有《事文类聚》。是志撰成于理宗时(1225—1264),祝洙重订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该书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

  • 巾箱说·金埴

    笔记。清金埴(1663-1740)撰。一卷。埴有《不下带编》已著录。是书乃未完稿,当是晚年之作。约二万字。内容与《不下带编》近似,或重复。亦多载旧闻。由于作者长期随父任居山东,故于山东名人轶事、风土人情记载尤详。亦有

  • 异鱼图赞笺·胡世安

    四卷。清胡世安撰。是书前有作者自序一篇,接载杨慎《异鱼图赞》原文。杨氏之书,虽间有自注,但仅标所据之书,未引其说。胡氏之书,按照杨慎《异鱼图赞》原文的顺序,补充其说,并博采传记,逐一加以笺注。其笺主要引经据典

  • 道德经精义·黄元吉

    以道家内丹功法注解《老子》的代表性著作。清代黄裳撰。按《老子》八十一章,逐章为注。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尤以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

  • 清宫二年记·德龄

    德龄原著,顾秋心译述。本书作者原系西太后慈禧身边七个得宠的女官之一。该书是慈禧太后御前一等女官公主德龄在慈禧身边生活两年的回忆录。它侧重于记述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生活情趣、内心世界、听政内幕及光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