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邓析考

《吕氏春秋 离谓篇》:“郑国多相县以书者,子产令无县书,邓析致之。子产令无致书,邓析倚之。令无穷,则邓析应之亦无穷。”又曰:“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民之献衣襦袴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讙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列子 力命篇》亦云:“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执政,作《竹刑》,郑国用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荀子宥坐篇》云:“子产诛邓析,史符。”皆谓子产杀邓析。据《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卒,定公九年,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前后相去二十一年,是邓析及与子产同时,而非子产所杀。杜预注《左传》谓:“邓析郑大夫,欲改郑所铸旧刑,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故云《竹刑》。”《正义》:“昭六年,子产铸《刑书》于鼎。今邓析别造《竹刑》,明是改郑所铸旧制。若用君命遣造,则是国家法制,邓析不得独专其名。驷歂用其刑书,则其法可取,杀之不为作此书也。”今按:《左传》子产铸刑书,叔向谏曰:“民知争端矣。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今邓析之所为,即是叔向之所料。是驷歂之诛邓析,正为其教讼乱制。然必子产刑书疏阔,故邓析得变易是非,操两可,设无穷,以取胜。亦必其《竹刑》较子产《刑书》为密,故驷歂虽诛其人,又不得不舍旧制而用其书也。(俞正燮《癸巳存稿》有《邓析子跋》,云:《列子 杨朱篇》,子产以兄朝弟穆为虑,密造邓析而谋之,邓析使诱以礼义之尊,朝穆鄙之,邓析曰:子产与真人朝穆居而不知也。疑子产所杀,当是郑国有此人,邓析收得其书,列其事指与刑鼎相难者,别条为《竹刑》,即《荀子》所谓好治怪说者。子产卒后二十年,驷歂以他罪杀之。初子产所杀者,人不得其名,以其术尽邓析所辑书中,遂以书名其人耳。此亦臆测,聊备异见。)时晋亦有刑鼎,(在鲁昭二十九年,后郑铸《刑书》二十三年,前郑用《竹刑》十二年。)仲尼曰:“鼎在民矣,何以尊贵!”盖自刑之有律,而后贱民之赏罚,得不全视夫贵族之喜怒,而有所徵以争。邓析之《竹刑》,殆即其所以教民为争之具,而当时之贵者,乃不得不转窃其所以为争者以为治也,此亦当时世变之一大关键也。其后不百年,魏文侯用李克,著《法经》,下传吴起、商鞅,然后贵族庶民一统于法。而昔者“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制,始不可复。然鞅、起皆以身殉。今邓析,其为人贤否不可知,其《竹刑》之详亦不可考。要之与鞅、起异行同趣,亦当时贵族平民势力消长中一才士也。

《汉 艺文志》名家有《邓析》二篇,《刘向叙》:“臣所储《中邓析书》四篇,臣叙书一篇,凡中外书五篇,以相校除复重,为五篇,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今按《韩非子》云:“坚白无厚之词章,而宪令之法息。”《淮南子》亦云:“邓析巧辩而乱法。”则《邓析》书乃战国晚世桓团辨者之徒所伪托。邓析实仅有《竹刑》,未尝别自著书也。《荀子 不苟篇》:“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非十二子篇》云:“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是惠施、邓析也。”此证邓析之说起于晚世之辨者。云惠施、邓析,犹如云陈仲、史鰌,大禹、墨翟,神农、许行,黄帝、老子。其一人为并世所实有,别一人则托古以为影射。孟子言必称尧、舜,亦其例也。今传《邓析》书云:“天于人无厚也,君于民无厚也”,则更非坚白无厚之谓。《墨经上》:“厚,有所大也。”《说》云:“厚惟无所大。”《庄子 天下篇》云:“惠施曰: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有厚无厚,自与坚白同异,同为当时名家辨说主题。后有妄人,并无厚之语而不识,乃妄袭老氏天地不仁之意冒为之,则今传《邓析子》,复非战国晚世之真也。

猜你喜欢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九·佚名
  卷之七十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纪昀
  八五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目录·司马迁
  女将军·陶菊隐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佚名
  裴炎传·欧阳修
  张岳传·张廷玉
  偏安排日事迹卷七·佚名
  张文襄公选集二·张之洞
  提要·沈名荪
  蔡翔·周诒春
  總序·佚名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02 ·佚名

    卫宗武 寓萧塘皆春堂偶成 红云逐水流,春事随飞扬。 昔嗟节序移,今苦岁月长。 洊为萧水游,物是人则亡。 西园得逍遥,暂寄风雨床。 栾栾荆棘中,尚余趙紫妆。 晚芳衒鲜妍,婉娩春满堂。 倚栏俯

  • 卷二 古體詩·王士祯

    【鑾江大雪歌寄家兄西樵】夜聞觱發曉漾漭,衝寒四顧江天朗。雲氣欲壓揚子津,濤頭直突仙人掌。平生愛雪勝瓊貝,況復橫江發奇賞?朔風獵獵犯貂裘,急霰霏霏灑烏榜。大澤蛇龍避寒蟄,高天雕鶻盤空響。江南群山張畫屏,玉笏嶙峋袤百丈

  • 卷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冦莱公集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太平兴国中进士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累官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莱国公干兴初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卒仁

  • 卷一百五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二珠类五言古拟古          【宋】朱 子夫君沧海至赠我一箧珠谁言君行近南北万里余结作同心花缀在红罗襦防垂合欢带丽服眷微躯为君一起舞君情定何如古乐府   

  • ●卷四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二十四。   起靖康元年六月二十七日壬戌,尽七月二十一日乙酉。   二十七日壬戌李纲以宣抚兵发京师。   遗史曰:纲以宣抚兵发京师种师道送之归而叹曰:兵可忧矣。。   李纲抵河阳入劄子论罢起兵等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万历四年七月壬辰朔 上时享太庙○命太常寺分遣道士二十三人赍香帛诣 先圣及 历代帝王陵寝所在有司正官以八月廿三日行礼○升通政司左参议李勋为左通政原任南京右通政徐浚为太常寺少卿○以大宁都司佥书王进贤掌本司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三三五认充状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初三日一二二○二--一二·佚名

    西门总理候选人林承恩之认充结状具认充状人林承恩,年五十七岁,原籍惠安县,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恩顶充西门总理遗缺,小心奉公,不敢玩误。合具认充状是实。〔批〕附卷。 私记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初三日具

  • 解酲语·李材

    元 李材 泰定间中夜,忽召集贤学士邓文原,仓卒不备手诏,就以帝所佩玉从容召之,至晓着二朱衣送出,人以为荣。京朝官获美除者,僚友设酒于披云楼以为贺,因名“披云宴”。六部得堂署,则争相馈遗,谓之“烘堂”,

  • 孔范传·李延寿

    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陰人。曾祖父孔景伟,是齐朝的散骑常侍。祖父孔滔,是梁朝海盐县令。父亲孔岱,历任清雅显要之职。孔范从小好学,博览史籍。陈太建年间,任宣惠将军江夏王陈伯义长史。陈后主即位后,作都官尚书,和江总等人都是后

  • 襄阳守城录·赵万年

    (宋)赵万年 撰 开禧二年四月,荆鄂都统赵公淳被命提兵守襄阳。 五日,除京西北路招抚使。时皇甫副使斌已出师攻唐邓失利,公方收集溃卒,申饬边备,以严守御。 十一月三日,除公兼知襄阳府。先是,报虏骑逼境,众号五十万,分三路而来。是

  • 卷二百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十六人物志九十六忠义传八【满洲八旗八康熙十七年至二十七年共七十五人】五穆都五穆都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世居叶赫地方顺治十五年以护军参领从

  • 42.信陵君救赵·林汉达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bǐ)率兵救赵国。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釐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

  • 思辨録辑要卷十·陆世仪

    修齐类冬温夏凊昏定晨省是事父母小节能读书修身学为圣贤使其亲为圣贤之亲方尽得孝之分量舜称大孝亦只是德为圣人一句事父母不独尽敬飬于庭帏中方谓之孝凡一笑一嚬举足动步俱是事父母知此方可与言孝以身事君不若以人事

  • 卷五十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九钱唐程川撰春秋三隐公春秋传言元者仁也仁人心也固有此理然不知仁如何却唤做元如程子曰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易传曰成而后有败败非先成者也得而后有失非得何以有失也便説得有根源

  • 卷六·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六宋 朱申 撰春官宗伯下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官之长】掌成均之灋【成均五帝学名法谓其遗法也】以治建国之学政【国有学政不治则不脩不建则不立】而合国之子弟焉【合聚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入学

  • 数术记遗·徐岳

    记载中国古代大数进位制度、记数方法与计算器械的数学著作。一卷,汉代徐岳撰。卷首题“汉徐岳撰,北周汉中郡守、前司隶,臣甄鸾注”。成书年代不详。北周汉中郡守甄鸾注释。书中介绍命数法和筹算、珠算、心算等14种计

  • 信佛功德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在庵罗园中,舍利弗叹佛种种最胜功德。长阿含自欢喜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