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左传注疏    春秋类

目録

春秋正义序   春秋左传序

春秋左传原目  【附】春秋三传注解传述人

卷一

隐公【起元年尽二年】

卷二

隐公【起三年尽五年】

卷三

隐公【起六年尽十一年】

卷四

桓公【起元年尽二年】

卷五

桓公【起三年尽六年】

卷六

桓公【起七年尽十八年】

卷七

庄公【起元年尽十年】

卷八

庄公【起十一年尽二十二年】

卷九

庄公【起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

卷十

闵公【起元年尽二年】

卷十一

僖公【起元年尽五年】

卷十二

僖公【起六年尽十四年】

卷十三

僖公【起十五年尽二十一年】

卷十四

僖公【起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卷十五

僖公【起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

卷十六

僖公【起二十九年尽三十三年】

卷十七

文公【起元年尽四年】

卷十八

文公【起五年尽十年】

卷十九

文公【起十一年尽十五年】

卷二十

文公【起十六年尽十八年】

卷二十一

宣公【起元年尽四年】

卷二十二

宣公【起五年尽十一年】

卷二十三

宣公【十二年】

卷二十四

宣公【起十三年尽十八年】

卷二十五

成公【起元年尽二年】

卷二十六

成公【起三年尽十年】

卷二十七

成公【起十一年尽十五年】

卷二十八

成公【起十六年尽十八年】

卷二十九

襄公【起元年尽四年】

卷三十

襄公【起五年尽九年】

卷三十一

襄公【起十年尽十二年】

卷三十二

襄公【起十三年尽十五年】

卷三十三

襄公【起十六年尽十八年】

卷三十四

襄公【起十九年尽二十一年】

卷三十五

襄公【起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卷三十六

襄公【二十五年】

卷三十七

襄公【二十六年】

卷三十八

襄公【起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

卷三十九

襄公【二十九年】

卷四十

襄公【起三十年尽三十一年】

卷四十一

昭公【元年】

卷四十二

昭公【起二年尽四年】

卷四十三

昭公【起五年尽六年】

卷四十四

昭公【起七年尽八年】

卷四十五

昭公【起九年尽十二年】

卷四十六

昭公【十三年】

卷四十七

昭公【起十四年尽十六年】

卷四十八

昭公【起十七年尽十九年】

卷四十九

昭公【二十年】

卷五十

昭公【起二十一年尽二十三年】

卷五十一

昭公【起二十四年尽二十五年】

卷五十二

昭公【起二十六年尽二十八年】

卷五十三

昭公【起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

卷五十四

定公【起元年尽四年】

卷五十五

定公【起五年尽九年】

卷五十六

定公【起十年尽十五年】

卷五十七

哀公【起元年尽五年】

卷五十八

哀公【起六年尽十一年】

卷五十九

哀公【起十二年尽十五年】

卷六十

哀公起【十六年尽二十七年】

卷末

後序

【臣】等谨案春秋左氏传注疏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頴达疏左氏传出於汉初而立於学官最晚其於释经则义畧而事详预为经传集解世称左氏功臣其後沈文阿苏寛刘炫皆据杜说沈氏义例粗可苏氏惟攻贾服刘氏好规杜失頴达参取沈刘之说两义俱违则断以己意务引经稽传以曲畅集解之旨盖又杜氏之功臣也明刻本多讹如韩原之战误以陆氏释文混於杜注今刻本悉正之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 官【臣】 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朝事第七十七·戴德
  三传辨疑卷二·程端学
  思辨録辑要卷五·陆世仪
  卷八十一·卫湜
  卷九·张大亨
  卷九·康熙
  龙虚篇第二二·王充
  卷二·王道焜
  云居宏觉膺禅师·惠洪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法句譬喻经道利品第三十八·佚名
  问出衍品第二十二·佚名
  佛教两大要素·太虚
  大乘妙法莲华经悬论·太虚
  指与月·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性理吟【下】仁天地本来生物心先儒特指此为仁五行运转功归木四序周流气属春一膜不通身且痹寸私未去道非纯有能克己工夫到腔子中间恻隐真义理有当为道必

  • 王礀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礀(?-1203)字逸宾,一作逸滨,先世临洺(今河北永年)人,徙家汴梁(今河南开封),遂以为籍。博学能文,不就科举。家无担石之储,宴如也。明昌中,故相马惠迪判开封,以德行才能荐礀,为鹿邑主簿。乞致仕。泰和三年卒。《金史》无传,事

  • 观我生赋·颜之推

    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已生民而立教,乃司牧以分疆,内诸夏而外夷狄,骤五帝而驰三王。大道寝而日隐,《小雅》摧以云亡,哀赵武之作孽,怪汉灵之不祥,旄头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瀍涧鞠成沙漠,神华泯为龙荒,吾王所以东运,我祖于是南

  • 纂修元史凡例·宋濂

        一、本纪   按两汉本纪,事实与言辞并载,兼有《书》、《春秋》之义。及唐本纪,则书法严谨,全仿乎《春秋》。今修《元史》,本纪准两汉史。   一、志   按历代史志,为法间有不同。至唐志,则悉以事实组织成

  • 卷一·庞元英

      元丰壬戌五月朔,上御文德殿视朝,仗卫如式。既退,三省已下职事官各厘新务,盖一时之荣遇也。  初三日,诏曰:「先王以道在天下,列而为事,陈而为法。人各有分然后安,官各有守然后治。三代以降,累世相仍,寖迷本原,遂乱名实。余斯

  • 提要·陈鼎

    臣等谨案东林列传二十四卷国朝陈鼎撰鼎江阴人明万厯间无锡顾宪成与髙攀龙重修宋杨时东林书院讲学其中欲以主持清议为己任一时声气蔓延趋附者几遍天下互相标榜自立门戸而流品亦遂糅杂而不可问天启中魏忠贤乱政附阉诸人

  • ●卷三·毛奇龄

    〖景泰朝帝〗景皇后汪姓,顺天人,祖泉,金吾左卫指挥使,父瑛,中兵马指挥使,皆以后封故,进都督。正统十年八月,英宗选择王妃,得后而贤,册立之。十四年,英宗北狩,成阝王由监国即帝位,册为皇后。时京师新被卤,凡死事及老弱杀伤者,暴骨满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弘治十年十月己巳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游泰林岳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庚午四川成都府州县及灌县守御千户所被水灾命所司赈恤之

  • ◎造币厂·费行简

    银铜局在清代即为优差,以薪水之外,有红可分也。赢余多者,督抚署年终亦提若干成以奉之。今则利皆归厂,且各省分厂,裁撤者多,现仅有总厂一设之天津,分厂六,设之江宁、沈阳、成都、汉阳、广州、昆明。外则河南有铜元局,厂愈少,则利

  • 陈元康传·李延寿

    陈元康,字长猷,广宝人。父亲陈终德,魏时任济阴内史,元康贵显之后,朝廷赠封终德为度支尚书,谥号为贞。  元康广泛涉猎文学历史,机警敏捷,很有才干。北魏孝明帝正光时,他跟随李崇北伐,因建立军功赐爵为临清男。节闵帝普泰时,任主

  • 卷三十·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三十盛事【六 千叟宴一】【臣】等谨案礼王制云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又云三皇养老皆引年盖惟崇嘉事而慎令仪上以尊让洁敬之道行斯下有耆艾昌炽之福应然

  • 卷六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六十九雍正六年五月上谕三十三道初一日江苏巡抚陈时夏题报松江府知府周中鋐等督筑险工被水淹毙奉上谕据奏松江府知府周中鋐山清里河营把总陆章因督夫填埽覆舟溺水身故殊为可悯其应加

  • 卷二百十三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三之三 朱批迈柱奏摺 雍正七年正月十九日湖广总督【臣】迈柱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七年正月十九日据湖南布政使赵城禀称辰沅靖道王柔来到

  • 选举八·徐松

    举士亲试【宋会要】高宗建炎二年八月二十三日,上御集英殿试礼部奏名进士,内出制策曰:「盖闻治道本天,天道本民,故视听从违不急于筭数占候,而惟民是察。持以至诚,无远弗届,古先哲王罔不由斯道也。朕承宗庙社稷之托于俶扰阽危之

  • 周书·君陈·佚名

    周公既沒,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茲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乂。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

  •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佛复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于此三昧经典。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如说修行。得四功德。何者为四。一者成就满足福德。二者不为怨家所坏。三者成就无边智慧。四者成就无量辩才。童子。若有

  • 卷五十三·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三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七世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雪峰存嗣) 因雪峰召曰。备头陀何不徧参去。师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峰然之。 蓦然趯倒便知休。百粤青山更不游。从此七闽江上月。至今空照钓鱼

  • 上清握中诀·佚名

    3卷。撰者未详。成于南北朝时期。上卷9章、中卷20章, 下卷5章。内容包括导引、吐纳、存思、守神、内视、内修等, 多为道教上清液法诀。另有符录、咒语、祝词等以助修炼。其中有些功法至今仍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