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七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内大臣文渊阁提举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管理户部三库奉宸苑清漪园等处总理工程处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西洋堂事务军功加三级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十三级纪录二十一次臣英和经筵讲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上书房行走武英殿总裁管理国子监事务加六级随带加二级纪录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庆四年。己未。春。正月。庚申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诣堂子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上奉太上皇帝御乾清宫。率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蒙古王、公、额驸、台吉、及外藩使臣、行庆贺礼。礼成。上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侍太上皇帝御乾清宫。赐皇子亲藩等宴。
○加赈江苏丰、沛、铜山、邳、宿迁、安东、海、沭阳、八州县卫、被水灾民。及两淮板浦、中正、临兴、三场、被水灶户。
○贷安徽亳、蒙城、太和、怀远、凤阳、五河、盱眙七州县卫、被水灾民口粮。
○赈山东曹、单、城武、济宁、金乡、鱼台、嘉祥、邹、滕、峄、十州县、及临清、济宁、二卫、被水灾民。并贷口粮有差。
○辛酉。太上皇帝圣躬不豫。上侍疾养心殿。吁天虔祷。问视弥谨。向夕大渐。
○壬戌。辰刻。太上皇帝崩。上至御榻前。捧足大恸。擗踊呼号。仆地良久。视小敛毕。先趋乾清宫。于西丹墀下跪迎大行太上皇帝吉轝。敬奉乾清宫西次闲。上翦发成服。皇贵妃及妃嫔以下俱翦发成服。申刻。大行太上皇帝大敛。上痛哭失声。擗踊无数。既敛。奉安梓宫于乾清宫正中。陈奠设幕。自亲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晋以下、侍卫妻以上、及包衣佐领等男妇、俱成服。在京之蒙古王公台吉、暨外藩使臣、亦俱成服。各按位次齐集举哀。上哀恸深至。自旦至晡。哭不停声。竟日水浆不入口。王大臣等伏地环跪。恳上节哀。上悲痛不能自已。左右皆弗忍仰视。
○遣官告祭奉先殿。
○上以上书房为倚庐。席地寝苫。每日朝夕、诣梓宫前、上香二次。供膳三次。自是夕、至启奠以前。有常礼。器必尽哀。
○谕内阁、予以薄德。寅绍丕基。自丙辰初元。皇父太上皇帝亲授大宝。夙夜兢兢。深以不克负荷是惧。仰赖天祖垂佑。我皇父康强纯固。训政弥勤。予日侍圣颜。时聆恩诲。事事得有禀承。每岁掖辇巡方。万众欢欣。同殷瞻就。予问安视膳之下。窃幸皇父精神矍铄。不减平时。爱日寸忱。于马稍慰。昨以庚申年恭值皇父九旬万寿。予躬率王公大臣等、胪诚吁请举行庆典。欣荷慈俞。率土敷天。同伸舞蹈。敬念皇父年跻上寿。诸福备膺。五世一堂。即日可见来孙之喜。凡子臣颂祷无已之词。皆我皇父德福兼隆之实。予祈天祝嘏。来日方长。庆幸之余。惟知一则以喜。实不忍言一则以惧也。皇父寿履康宁。得天独厚。自强不息。阅数十年如一日。自上年冬腊。偶感风寒。调愈后。气体虽逊于前。然犹日亲训政。未尝稍辍。岁前蒙古王公、及外国使臣等、瞻觐圣颜。钦承温谕、无不顶祝期颐。正旦。御乾清宫。予躬率王公文武大臣等、行庆贺礼。方冀入春以后。渐可复元。讵期我皇父忽焉奄弃臣民。于正月初三日辰时。龙驭上宾。抢地呼天。椎心泣血。深恩罔极。欲报无由。敬思皇父御宇六十年来。厚泽深仁。沦浃肌髓。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自必如丧考妣。予受恩嗣统。当兹大故。创钜痛深。哀感之外。尚复何言。惟念皇父付畀至重。凡所以勉绍前猷。仰承先志者。实藐躬之责。继自今欲再聆慈训。岂可复得。茕茕在疚。祗惧日深。尚赖内外文武大臣工。共矢公忠。敬襄郅治。弼亮予躬。即以上报皇父恩遇。其军营总统诸将等、亦当仰体皇父简拔委任之恩。训诫督责之意。振作自新。迅扫余孽。上慰在天之灵。尚属天良不昧。勉之。至一切丧仪。着派睿亲王淳颖、成亲王永瑆、仪郡王永璇、大学士和绅、王杰、尚书福长安、德明、庆桂、署尚书董诰、尚书彭元瑞、总管内务府大臣緼布、盛住、总理。其详稽旧典。悉心酌议。随时具奏施行。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又谕、予受皇考付托之重。夙夜兢兢。今猝遭大故。龙驭上宾。抢地呼天。五中摧裂。敬惟皇考大御六十年来。教养万国臣民。旰食宵衣。备极劳瘁。此予所亲知亲见者。是以薄海内外。共享昇平之福。贻及子孙。追惟鞠育深恩。末由仰报万一、其服制一节。钦奉皇考遗诏。持服二十七日而除。但予自冲龄以来。荷蒙皇考教诲生成。于诸弟兄中钟爱期望。回逾常格。自亲授大宝后。孜孜训政。又逾三载。高厚深仁。昊天罔极。实非自古帝王柩前即位者可比。虽钦奉皇考遗诏。以日易月。予心实有所不忍。即持服百日。亦属日月易尽。而哀慕无穷。自当恪遵古制。敬行三年之丧。庶几稍尽思慕之忱。至于郊庙祭祀大典。自不应因大丧而稍略其礼。其应如何遣官恭代。及亲诣行礼之处。着诸王大学士等、查照向例。集议以闻。所有天下臣民应持服制。仍照定例举行。
○又谕、自古帝王功德显着。必有隆称懿号。昭垂万世。典至钜也。我皇考大行太上皇帝御极六十年。授玺藐躬。犹复日勤训政。提命谆殷。方冀日侍慈颜。期颐称庆。讵意圣躬偶有不豫。龙驭升遐。予摧裂五中。攀号莫逮。深惧无以显扬皇考崇功骏烈。以副天下臣民之望。钦惟皇考抚御万邦。法天行健。德化翔洽。六合大同。荡荡巍巍。莫名盛美。凡遇郊庙大祀。必亲必敬。昭格精诚。崇奉皇祖妣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大孝弥隆。尊养备至。综揽万几。朝乾夕惕。爱民勤政。恺泽覃敷。普免天下钱粮者五。漕粮者三。积欠者再。咨询旸雨。宵旰殷怀。偶遇水旱偏灾。蠲贷兼施。以及筑塘捍海。底绩河防。从不稍惜经费。为保卫生民之计。所发帑金不下亿万万。至于独运乾纲。整饬吏治。披览章奏。引对臣工。董戒激扬。共知廉法。礼勋旧而敦宗族。广登进而育人才。征讨不庭。则平定准部回部。辟地二万余里。土尔扈特举部内附。征剿大小金川。擒渠献馘。地列职方。余若缅甸、安南、廓尔喀、僻在荒服。戈鋋所指。献赆投诚。其台湾等处、偶作不靖。莫不立即歼除。此十全纪绩。武功之极于无外也。而且圣哲多能。聪明天纵。文阐六经之奥旨。诗开百代之正宗。钜制鸿篇。以及几余游览。莫不原本经训。系念民生。圣制诗文全集之富。尤为度越百家。又开四库以网罗载藉。刊石经以嘉惠士林。集石鼓之遗文。复辟雍之古制。精研六律。纂辑群编。此圣学渊深。文德之昭于千古也。凡兹功德之隆。宜备尊亲之典。夫以我皇孝丕承祖烈。光大前猷。拓土开疆。声教暨讫。继统绪则为守成。论功业则兼开创。自宜崇称祖号。以副鸿名。惟是圣德谦冲。曾同军机大臣等、共承面谕、万年之后。当以称宗为是。予虽欲极意尊崇。不敢上违遗训。惟至德难名。究非臣下所能拟议。谨按谥法肇纪立极曰高。我皇考圣神文武。式廓鸿基。敬上庙号曰高宗。为百世不祧之庙。其应拟尊谥徽称。着大学士九卿等、敬稽典礼以闻。用副子尊崇谟烈。孺慕显扬至意。
○又谕、雍正十三年。皇祖考世宗宪皇帝龙驭上宾。其时各省督抚提镇及藩臬等、多有陈请叩谒梓宫者。曾经皇考降旨停止。今遭大行太上皇帝大事。除直隶总督。提督。盐政。距京较近。自应来京恭谒梓宫。总兵藩臬以下。俱不必来京。致旷职守。其各省将军、督、抚、副都统、提、镇、城守尉、并盛京侍郎、奉天府尹、及西北两路将军大臣、并盐政、织造、关差等。均着遵照前例。不必来京。惟当实心任事。仰副皇考之委任。不在仪节虚文也。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朕受皇考深恩。绍承大统。日侍圣颜。敬聆训谕、综理庶政。洵为旷古罕觏之盛事。方冀再加数年。侍奉圣体。得以长聆训诲。讵意皇考于本日龙驭上宾。朕五内摧裂。哀恸迫深。嗣后一切政务。悉应仰体皇考圣意。朕兄弟中。惟仪郡王居长。着加恩晋封亲王。贝勒永璘、系皇考之皇幼子。绵亿、系五皇兄之长子。五皇兄原系亲王。薨逝后。皇考将绵亿递减二等、袭封贝勒。兹均着加恩晋封郡王。绵亿派往东陵。悉心办事。仪亲王长子绵志、成亲王长子绵勤、定亲王绵恩长子奕绍、俱系亲王长子。着加恩好照考封一等之例。均作为未入八分公。绵总、绵偲、系成亲王庶出之子。均着照例封为辅国将军。绵偲、着赏戴花翎。与奕纯、并挑在乾清门行走。其余已授职者。各供厥职。奕纶、奕绅、着陪伴二阿哥在上书房读书。其余年幼未授职者。均着在邸读书。以示朕仰体皇考圣心。加恩本支之至意。
○又谕、上书房师傅。除总师傅刘墉、照旧行走外。其各师傅内。着陈万全、达椿、万承风、仍留上书房行走。余各回本衙门供职。
○命额驸科尔沁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在御前行走。
○召吏部尚书署安徽巡抚朱圭、来京供职。以布政使陈用敷、护理巡抚。按察使恩明、署布政使。
○癸亥。谕内阁、据王大臣奏称、三年之丧。难以举行。请依旧制。以二十七日除服一摺。所奏未能深悉予意。予受皇考鞠育深恩。昊天罔极。忽遭大故。泣血痛心。虽哀慕终身。尚难仰报慈恩于万一、非以持服三年。遂为尽孝也。我皇考临御六十年来。勤求治理。宵旰焦劳。及授玺藐躬。犹复孜孜训政。内外咸沾德化。谟谋贻及子孙。予与天下臣民。同深感戴。服制一节。臣民等自宜钦遵旧例。若予则亲承付托之重。渥蒙顾复之恩。以日易月之制。实不忍行。况三年之丧。达乎天子。载在礼经。辗转思维。终以持服三年为允协。至于郊庙祀典。军国政务。仍可于持服中举行。两不相妨。予意已定。诸王大臣等毋得再请。其如何举行三年之丧。仍着详稽典礼。确议具奏。
○又谕、朕自冲龄。蒙庆贵妃养母抚育。与生母无异。理宜特隆典礼。加晋崇封。兹追封为庆恭皇贵妃。所有应行典礼。着该衙门查例具奏。
○又谕、据御前额驸等奏、请除服后再回游牧处等语。伊等身受皇考恩眷多年。今遭大故。恳请除服后再回游牧处。尚属出于至诚。着照所请行。但念乾清门行走。及闲散蒙古王公台吉。内扎萨克较多。该处各有应办事件。俟二十七日后。即着伊等各回游牧处。御前额驸等未回以前。均着照例当给廪饩。至年班朝觐之蒙古。回子。呼图克图喇嘛等、及各国使臣。向例俱于紫光阁筵宴一次。各有赏赉。今虽停止筵宴。所有伊等应得赏项。仍行照例赏给。以示朕仰体皇考敷施闿泽之至意。
○又谕、从前皇祖考世宗宪皇帝大事时。蒙古王公台吉等内有未出痘者。曾蒙皇考降旨。均未令来京。今伊等未经出痘者。仍着不必前来。又念现在游牧之蒙古王公台吉等、一闻皇考大事。自必星速来京。叩谒皇考梓宫。若令伊等俱来。既无以仰副皇考惠爱众蒙古之圣意。且游牧处亦乏办事之人。除年班已来之蒙古王公、额驸、台吉外。现在游牧处所之内扎萨克、喀尔喀、青海、杜尔伯特、乌梁海、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古王、公、额驸、台吉、及回子伯克等。均不必前来。着该衙门迅即行文。令其遵照。
○谕军机大臣等、我皇考临御六十年。天威远震。武功十全。凡出师征讨。即荒徼部落。无不立奏荡平。若内地乱民。如王伦、田五等、偶作不靖。不过数月之闲。即就殄灭。从未有经历数年之久。糜饷至数千万两之多。而尚未蒇功者。总由带兵大臣及将领等、全不以军务为事。惟思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寡廉鲜耻。营私肥橐。即如在京谙达、侍卫、章京等、遇有军务。无不营求前往。其自军营回京者。即平日穷乏之员。家计顿臻饶裕。往往托词请假。并非实有祭祖省墓之事。不过以所蓄之资。回籍置产。此皆朕所深知。可见各路带兵大员等有意稽延。皆蹈此藉端牟利之积弊。试思肥橐之资。皆婪索地方所得。而地方官吏。又必取之百姓。小民脂膏有几。岂能供无厌之求。此等教匪滋事。皆由地方官激成。即屡次奏报所擒戮者。皆朕之赤子。出于无奈为贼所胁者。若再加之朘削。势必去而从贼。是原有之贼未平。转驱民以益其党。无怪乎贼匪日多。辗转追捕。迄无蒇事之期也。自用兵以来。皇考焦劳军务。寝膳靡宁。即大渐之前。犹频问捷报、迨至弥留。并未别奉遗训。仰窥圣意。自以国家付托有人。他无可谕、惟军务未竣。不免深留遗憾。朕躬膺宗社之重。若军务一日不竣。朕即一日负不考之疚。内而军机大臣。外而领兵诸臣。同为不忠之辈。何以仰对皇考在天之灵。伊等即不顾惜身家。宁忍陷朕于不孝。自列于不忠耶。况国家经费有常。岂可任伊等虚糜坐耗。日复一日。何以为继。又岂有加赋病民之理耶。近年皇考圣寿日高。诸事多从宽厚。凡军营奏报、小有胜仗。即优加赏赐。其或贻误军务。亦不过革翎申饬。一有微劳。旋经赏复。虽屡次饬催。奉有革职治罪严旨。亦未惩办一人。即如数年申。惟永保曾经交部治罪。逾年仍行释放。其实各路纵贼窜逸者。何止永保一人。亦何止一次乎。且伊等每次奏报打仗情形。小有斩获。即铺叙战功。纵有挫衄。亦皆粉饰其辞。并不据实陈奏、伊等之意。自以皇考高年。惟将吉祥之语入告。但军务关系紧要。不容稍有隐饰。伊等节次奏报杀贼数千名至数百名不等、有何证验。亦不过任意虚捏。若稍有失利。尤当据实奏明。以便指示机宜。似此掩败为胜。岂不贻误重事。军营积弊。已非一日。朕综理庶务。诸期核实。祇以时和年丰平贼安民为上瑞。而于军旅之事。信赏必罚。尤不肯稍从假借。特此明白宣谕各路带兵大小各员。均当涤虑洗心。力图振奋。务于春令一律剿办完竣。绥靖地方。若仍蹈欺饰怠玩故辙。再逾此次定限。惟按军律从事。言出法随。勿谓幼主可欺也。
○总理丧仪王大臣奏、大行太上皇帝丧仪仪注。未脱孝日期内。批本用蓝笔。各部院奏章。俟十五日后再进。二十七日内奏疏文移。俱用蓝印。报闻。
○总管内务府大臣奏、恭查会典。凡遇大丧仪。陵寝执事官员太监等停给孝服。仍素服。不摘冠缨。百日薙头。今孝淑皇后梓宫。暂安静安庄。所有应行之处。请旨遵行。得旨。静安庄执事人等、俱着穿孝。
○调西安右翼副都统观成、为左翼副都统。以头等侍卫永鄂、为右翼副都统。
○命绵志、绵勤、奕绍、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甲子。谕内阁、昨据王大臣奏、三年之丧。难以举行。请依旧制。以二十七日除服。朕因哀慕至情。万不能已。业经降旨明白宣谕、忆朕仰承皇考鞠育顾复深恩。昊天罔极。今忽遭大故。龙驭上宾。自念并无纤毫报答。惟有持服三年。庶几稍尽思慕之情于万一、今王大臣等、复以大礼服制。着有定仪。皇考太上皇帝于皇祖升遐之日。系持服百日。请循旧制举行。览奏呜咽。哀痛倍深。但诸臣以皇考持服日期。再三陈恳。朕亦何敢以孺慕私忱。有踰成典。不得已勉从所请。缟素百日。仍素服二十七个月。稍申哀悃。至三年内。凡遇郊庙大祀。百神群祀。及御门听政。一切典礼服色。着王大臣查照成例。敬谨办理。不必再行渎奏。
○又谕、朕仰承皇考付托之重。兢兢业业。勤求治理。惟惧政事或有阙失。敬念皇祖皇考御极以后。俱颁诏旨求言。盖以九州之大。臣民之众。几务至繁。兼听则明。偏听则蔽。若仅一二人之言。即使出于至公。亦不能周知天下之务。况未必尽公也。粤稽二典。分设九官十二牧。博采畴咨。共襄郅治。是以圣德如皇祖皇考。践阼之初。即以求言为急务。矧朕德薄。何敢不虚怀延访。听受谠言。特此通行晓谕、凡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责者。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封章密奏、俾民隐得以上闻。庶事不致失理。诸臣务须宅心虚公。将用人行政。兴利除弊。有裨实政者。各抒诚悃。据实敷陈。佐朕不逮。用副集思广益至意。
○谕军机大臣等、宜绵奏、截杀张汉潮一股情形。摺内称我兵若分段防堵。则兵力不敷。惟于适中扼要之地。分驻重兵等语。既云兵力不敷。何以又有重兵分驻。措词自相予盾。可见伊等捏词虚报、并不亲身督办。仅派镇将等堵剿。率照所禀奏报塞责。伊等拥兵自卫。安心度岁。甚至饮酒宴乐。置军事于不问。此等积弊。朕所深知。岂能终始掩盖。且兵力不敷之故。皆由伊等平日漫不经心。并未认真查核。以致镇将等坐冒空粮。虚糜廪给。即乡勇亦恐有名无实。不过为滥销军需地步。着传旨严行申余。至南路贼匪李树、樊人杰等、各股。在太平境内往来焚掠。虽经柯藩等截杀。尚在紫溪河屯扎。逼近陕境西乡。宜绵已咨秦承恩、王文雄、庆溥等、分投防剿。恒瑞、亦自汉中移师在西南防堵。伊等即不能入川剿捕。一鼓歼擒。务当于交界处所。实力堵截。勿令一名阑入陕境。庶不致蔓延滋扰。若稍有疏纵。必将伊等从重治罪。至张汉潮一股贼众。本属无多。明亮等并不奋力兜剿。任听由川入陕。复由陕窜豫。幸有倭什布带兵在彼堵剿。截回陕境。明亮等惟事往来尾追。实属无能。着传旨严行申饬。此时若不趁贼匪力分势蹙之时。上紧夹击。迅缚渠魁。昨降谕旨甚明。必按军法从事。毋贻后悔。
○命喀尔喀亲王齐巴克扎布、驻劄库伦。协同办事。
○命乌噜木齐都统书麟、来京。男候蕳用以科布多参赞大臣富俊、为乌噜木齐都统。调喀什噶尔帮办大臣策拔克、为科布多参赞大臣。赏已革将军恒秀、三等侍卫。为喀什噶尔帮办大臣。
○乙丑。谕内阁、皇考龙驭上宾。普天哀痛。所有己未、庚申、文武乡会试思科。着停止举行。
○转吏部右侍郎铁保、为左侍郎。调兵部右侍郎台费荫、为吏部右侍郎。转户部右侍郎傅森、为左侍郎。调工部右侍郎那彦成、为户部右侍郎。以銮仪卫銮仪使布彦达赉、为兵部左侍郎。上驷院卿丰绅济伦、为兵部右侍郎。内务府大臣盛住、为工部右侍郎。
○实授台布、为广西巡抚。
○调正红旗汉军都统德明、为镶黄旗汉军都统。以荣郡王绵亿、为正红旗汉军都统。科布多参赞大臣策拔克、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调正黄旗蒙古副都统那彦成、为镶白旗满洲副都统。以参领恭阿拉、为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头等侍卫富成、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头等侍卫果勒敏色、为正白旗蒙古副都统。
○丙寅。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孝淑皇后殡宫月祭。遣官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张汉潮一股贼匪。经明亮等剿捕多日。何以又任分股奔窜。迄未能擒获首逆。似此跟踪追剿。使贼匪往来自如。何日始能剿尽。明亮等、实属丧尽天良。即恒瑞等摺内所称。于莱面内暗搀信石。诱贼掠食毒毙者。能有几何。亦非正办。自当设法布置。四面兜截。为一鼓歼擒之计。现在宜绵、秦承恩、已分派官兵。四路协剿。明亮、兴肇、务须趁贼匪穷窜之时。会同合击。速擒贼首。至四川太平境内各股贼匪。现在西乡一带出没滋扰。王文雄、恒瑞、分别击剿。宜绵、秦承恩、亦在彼督率防堵。尤应同心协力。相机迎剿。即不能入川剿捕。务于交界处所。实力堵御。总之贼匪一日不平。良民一日不安。须奋发忠诚。仰慰在天之灵。其共勉之。将此传谕知之。
○礼部奏、向例诏书颁发朝鲜国。钦派正使副使各一员赍往。若彼国使臣在京。即交使臣赍回。今朝鲜暹罗二国使臣俱在京。伏思大行太上皇帝龙驭上宾。普天哀痛。朝鲜国较之诸外藩。归命最先。受恩尤重。应请遣官颁发。以符体制。至暹罗国。即交彼国使臣赍回。其安南、缅甸、等国。应交各省督抚转发。奏入。以散秩大臣张承勋、为颁诏朝鲜国正使。内阁学士恒杰、为副使。
○军机大臣等奏请、新封郡王永璘封号。得旨。着封为惠郡王。
○丁卯。享太庙。遣庄亲王绵课。恭代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祭太岁之神。
○谕内阁、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及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俱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豫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何得豫行宣露。致启通同扶饰之弊耶。将此通谕知之。各宜凛遵。
○命改惠郡王永璘封号为庆郡王。
○革大学士和珅、户部尚书福长安职。下狱治罪。
○命成亲王永瑆、前任大学士署刑部尚书董诰、兵部尚书庆桂、在军机处行走。户部侍郎那彦成、戴衢亨、仍留军机处。户部尚书沈初年老。无庸在军机处行走。
○命仪亲王永璇、总理吏部。成亲王永瑆、总理户部。兼三库。调兵部尚书庆桂、为刑部尚书。以工部右侍郎盛住、兼署工部尚书。睿亲王淳颖、管理理藩院。定亲王绵恩、管理步军统领。调户部左侍郎傅森、为刑部侍郎。以户部右侍郎那彦成、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左侍郎布彦达赉、上驷院卿永来、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以刑部尚书庆桂、为御前大臣。仪亲王永璇、为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贝勒绵懿、为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兼镶白旗满洲都统。成亲王永瑆、为镶黄旗满洲都统。礼部尚书德明、为镶蓝旗满洲都统。定亲王绵恩、为正白旗满洲都统。武备院乡阿兰保、为正红旗护军统领。乾清门行走喀喇沁公丹巴多尔济、为镶红旗护军统领。兵部左侍郎布彦达赉、管理銮仪卫事。
○戊辰。谕军机大臣等、勒保在川东剿贼多时。未能迅速蒇事。固有应得之咎。但伊剿捕狆苗。一手妥办。着有劳绩。入川后又将首逆王三槐擒获。较之各路领兵大员。犹为彼善于此。此时若另简总办军务之员。一时不得其人。勒保。着仍授总统之任。自惠龄以下。皆受其节制。庶事权画一。责有攸归。若伊等不能认真剿贼。或不听勒保调遣。即当据实严参。以违军制论。从前军营带兵各大员。皆以和珅为可恃。祇图迎合钻营。并不以军事为重。虚报功级。坐冒空粮。其毙不一而足。今和珅业经革职拏交刑部。伊等失所依恃。向来掩饰虚捏之技已穷。惟当以国事为重。勉力蒇功。若再不力加悛改。奋发有为。督率将领等设法兜截。速擒各首逆。则军律具在。断不能为伊等屡次曲贷也。至明亮等所剿张汉潮一股。至今迄未擒获。闻张汉潮一老病无能之贼。逃窜时薙去须发。用椅台行。其衰惫可知。乃明亮等任其往来奔逸。日久稽诛。实属无能已极。经朕此次饬谕、若再不知愧奋。设法兜擒。必按军法严惩。凛之慎之。将此传谕知之。
○又谕、宜绵在兴安一带防堵贼匪。伊系陕甘总督。封疆是其专责。乃从前贼前贼匪至境。任其越界奔窜。往来自如。不能实力堵截。每奏称汉江水浅。窜贼得以偷渡。皆系藉词捏饰。以掩其纵贼之咎。嗣后着责成宜绵。务须于陕省边境一带严密防堵。毋许窜匪一名阑入。若能于堵剿时将贼首拏获。固属甚善。即或不能擒拏首逆。总当以实力防堵。固守边疆为要。将此传谕知之。
○又谕、秦承恩在汉中一带边界堵御。并不能严密防范。任贼往来奔窜。即如张汉潮一股贼匪。系由汉中入陕。复由陕至豫。竟无兵勇阻截。该抚有封疆之责。咎实难辞。着传谕秦承恩。督率兵勇。实力防御。当以边界为重。毋任贼匪越境奔窜。嗣后傥有贼匪阑入陕境之事。惟秦承恩是问。
○命伊犁将军协办大学士保宁、为大学士。刑部尚书庆桂、协办大学士。为国史馆总裁官。以乌噜木齐都统书麟、为吏部尚书。驻藏大臣松筠、为户部尚书。成亲王永瑆、暂署。以镶蓝旗蒙古都统富锐、为兵部尚书。调兵部侍郎布彦达赉、为户部侍郎。刑部侍郎英善、为兵部侍郎。
○命吏部侍郎铁保、教习庶吉士。
○命睿亲王淳颖、为御前大臣。庆郡王永璘、在内廷行走。以正蓝旗满洲副都统绵佐、为正白旗汉军都统。吏部尚书书麟、兼正红旗汉军都统。镶红旗汉军副都统永玉、为正白旗护军统领。
○以直隶天津镇总兵官苏宁阿、为甘肃提督。
○己巳。谕内阁、保宁现已补授大学士。向来新疆办事将军大臣简任大学士后。自应入阁办事。但伊犁将军。任关紧要。一时未得其人。保宁、着暂留伊犁。仍当照常实心办事。俟朕简放有人。再降谕旨。更换来京。
○又谕、自二月初一日起。至朕百日内释缟素止。所有各部院衙门应行引见人员。俱着于中正殿夹道门外豫备。在西厂内幄次带领引见。
○以喀尔喀亲王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为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
○以安徽布政使陈用敷、为巡抚。实授恩明、为布政使。
○庚午。谕内阁、和珅受大行太上皇考特恩。由侍卫洊擢至大学士。在军机处行走多年。叨沐殊施。在廷诸臣无有其比。朕亲承付托之重。兹猝遭皇考大故。苫块之中。每思论语所云三年无改之义。如我皇考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实心实政。薄海内外。咸所闻知。方将垂示万年。永为家法。何止三年无改。至皇考所简用之重臣。朕断不肯轻为更易。即有获罪者。若稍有可原。犹未尝不思保全。此实朕之本衷。自必仰蒙昭鉴。今和珅情罪重大。并经科道诸臣列款参奏、实有难以刻贷者。是以朕于恭颁遗诰日。即将和珅革职拏问。胪列罪状。特谕众知之。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洩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又因腿疾。乘坐椅轿。台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并将出宫女子取为次妻。罔顾廉耻。年来剿办川楚教匪。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蔽。以致军务日久未竣。前奉皇考敕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事件。伊竟将部务一人把持。昨冬皇考圣躬不豫。批摺字画。闲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口称不如撕去。竟另行拟旨。腊月闲。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只。杀伤二命。在青海肆行抢掠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驳回。隐匿不办。及皇考升遐后。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己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惫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欺隐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贰。兼任学政。又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彻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踰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居心。又所藏珠宝内。珍珠手串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伊所藏真宝石顶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至金银数目。尚未抄毕。已有数百余万之多。似此贪黩营私。实从来罕见罕闻。以上各款。皆经王大臣等公同鞫讯。和珅俱供认不讳。和珅如此丧心昧良。目无君上。贻误军国重务。弄权舞弊。僭妄不法。而贪惏无厌。蠹国肥家。犹其罪之小者。实属辜负皇考厚恩。设数年来。廷臣中有能及早参奏、必蒙圣断。立寘重典。而竟无一人奏及者。内外诸臣。自以皇考圣寿日高。不敢烦劳圣心。实则畏惧和珅。箝口结舌。皆朕所深知。今和珅罪状已着。其得罪我皇考之处。擢发难数。亦百喙难辞。朕若置之不办。何以仰对在天之灵。此不得已之苦衷。尔封疆大臣等以为何如。除交在京王公大臣会审定拟外。着通谕各督抚。将指出和珅各款。应如何议罪。并此外有何款迹。各行据实迅速覆奏。
○谕军机大臣等、上年十二月十七日。奎舒所奏贵德循化众番群集。抢掠达赖喇嘛商贩牛只等物。和珅率行私驳。今经查出。奎舒所见尚是。接奉此旨。即行带领青海蒙古兵丁。晓谕番众。果能知惧。将为首贼匪及掠去牛只一并献出。即将该解送之人。觌面晓谕、为首者即行正法。枭首示众。其余番众。仍应妥为抚慰。亦可毋庸彻底根究。傥仍不知惧。肆行抗拒。必须调兵剿办。亦应据实奏明。候朕降旨遵行。将此传谕知之。
○以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斌宁、为镶黄旗汉军都统。调镶白旗蒙古副都统积拉堪、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以内阁学士文宁、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不入八分公绵志、为正白旗蒙古副都统。銮仪卫銮仪使阿迪斯、兼正白旗汉军副都统。调镶红旗汉军副都统緼布、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起已革副都统扎郎阿、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
○以甘肃甘凉道福庆、为安徽按察使。
○辛未。祭祈谷坛。遣豫亲王裕丰、恭代行礼。
○谕内阁、吴省钦条奏摺内。请将监禁贼首王三槐即行王法一条。何待尔言。前此未即办理之故。欲俟川北首逆罗其清解到。一并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办。岂有将此等首恶重犯释放。令其招降同伙之理。至所称候补知府李基。晓谙兵法。有手车火雷列卦图。又举人王昙。能作气按掌。辟易多人。请加试看等语。殊属大谬。前此特颁谕旨。广开言路。吴省钦为风宪之长。于和珅福长安二人。并无一言举劾。自系畏其声势。及将和珅福长安革职拏交刑部后。伊尚心存畏怯。缄默不言。兹见各科道等纷纷密封陈奏。伊任总宪。不能不以一奏塞责。而所言竟属荒谬。试问伊所称李基所着手车火雷列卦图。较之本朝训练之九进连环。孰为得用。其作气按掌之语。即稗官野史所谓掌心雷者是也。系属邪术。现当剿办教匪之时。正当将妖言左道。痛绝根株。方严禁之不暇。岂可转引而试验。吴省钦身为台长。不知政体。惑于邪言。妄行渎奏、与学习邪教者何异耶。吴省钦、着交部严加议处。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条奏、近来洋盗充斥。皆由抢掠商船粮食。暗地勾通行户。重价购米。得以久留。请一律禁止。并于海口陆路添设重兵等事。此种情节。沿海各地方谅所不免。但应如何设法办理。朕难以悬断。着传谕凡有海疆将军督抚等、各就该处地方海口情形。悉心确核。务使洋面日渐肃清。而于商民仍无妨碍。各抒所见。据实奏闻。候朕指示施行。其水师各营。作何训练整顿之处。亦着一并详议具奏。
○又谕、近闻京师步军统领衙门及巡捕五营所管步甲兵丁。在和珅宅内供厮役者。竟有千余名之多。实出情理之外。其两翼步军协尉。及司员笔帖式等官。亦有坐甲十数名。以致步甲之数日少。盗贼肆意夜行。殊属不成事体。国家设立兵额。原资捕盗缉匪之用。岂可任大小营员冒食空粮。甚至将归伍之兵。供私宅之役。无怪乎兵数日少。盗贼肆行也。京师辇毂之下。耳目甚近。营制废弛。尚复如此。则此种情弊。各直省自所不免。着传谕各该将军督抚提镇等、即秉公据实查明。如有似此情弊。各按照原设额数一律补足。不准冒食空粮。亦不许大小营员私役兵丁。以昭核实而靖地方。至养兵原以卫民。自应平昔勤加训练。则调遣时庶可得力。近闻各省营务。如提镇大员。一味养尊处櫌。全不习劳。将营务委之将备。而将备又复委之千把。因循玩愒。所谓训练操防。全属有名无实。又安用此兵制为耶。兹特明白示谕各该将军督抚提镇。务须力除前弊。严饬各属。一体认真训练。俾生疏恇怯之兵。技艺纯熟。悉成劲旅。以备应用。傥经此次训谕之后。不知悛改。仍蹈故辙。则不能逃罪。毋谓教之不豫也。
○又谕、张家口税务监督和精额。前经馈送和珅银两。既经查出。着传谕察哈尔副都统锦良。即行派员押解和精额来京候旨。
○以户部侍郎戴衢亨、署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周兴岱、署工部侍郎。
○命署国子监祭酒钱樾、仍在上书房行走。
○命翰林院检讨万承风、提督广东学政。
○以直隶三屯协副将哈丰阿、为天津镇总兵官。
○壬申。谕内阁、本日伊江阿由驿递到奏摺。有寄和珅书信。业经闻知大行太上皇帝龙驭上宾。信内惟谆劝和珅节哀办事等语。而于朕遭罹大故。并无一字提及。即以常情而论。寄书唁问。自当以慰唁人子为重。今伊江阿于和珅则再三劝以节哀。而于朕躬仅照常具一请安之摺。转将寻常地方事件陈奏、不知其是何居心。昨吴熊光一闻皇考升遐之信。即专摺沥陈哀悃。敦劝朕躬。情词真切。似此方合君臣之义。吴熊光系汉人。又祇系布政使。尚有良心。伊江阿身为满州。现任巡抚。又系大学士永贵之子。且曾在军机处行走。非不晓事者可比。乃竟如此心存膜视。转于和珅慰问殷勤。可见伊江阿平日不知有皇考。今日复不知有朕。惟知有和珅一人。负恩味良。莫此为甚。伊江阿。着传旨严行申饬。并交部严加议处。仍着明白回奏。
○领队大臣惠龄等、以元日攻克麻坝寨。生擒逆首冉文俦。扫荡贼巢情形入奏、谕军机大臣等、川北贼首冉文俦。与罗其清同时起事。到处焚掠。扰害良民。实属罪大恶极。罗其清、前已生缚解京。此次擒获冉文俦。扫荡贼巢。适当元日。仰荷上天垂眷。皇考默佑。嘉慰之余。叩感不尽。冉文俦首级。着即于该首逆滋扰地方。每处传示悬挂数日。俾受害良民。快心洩憾。而不逞之徒。亦共知警惕。冉文俦之子冉添受。着即行凌迟枭示。此时兵威已振。事机须利。尤当鼓勇直前。探明何路紧要。即向何路剿办。以次肃清余孽。绥靖地方。近来各路领兵大员。皆以专擒首逆为事。竟置余匪于不问。是以王三槐。罗其清。拏获后。余党仍四出焚掠。未见郭清。今首逆冉文俦。又经擒获。必当将各股窜匪一律剿尽。方为着有成效。又闻各路剿贼名为绕截。其实畏贼远避。民闲有贼至兵无影。兵来贼没踪。可怜兵与贼。何日得相逢之谣。又闻贼来不见官兵面。贼去官兵才出现二语。此等积弊。已非一日。朕所深知。嗣后各路带兵大员。务当痛加悛改。实心实力。奋勇立功。迅速蒇事。不得仍蹈故辙。致干重谴。着传谕各路军营一体谨遵。
○以剿克麻坝寨贼巢擒获首逆功。赏领队大臣惠龄、副都统衔。德楞泰、头等轻车都尉世职。副将衔参将穆克登布、总兵衔。参领希灵阿、巴图鲁名号。参领塔津保、防御欢福、穆腾额、花翎。领催苏冲阿等、蓝翎。余升赏有差。
○癸酉。谕内阁、孙士毅之孙孙均、原系汉人入旗。且年尚穉弱。于散秩大臣差务。不能谙悉。着回本旗当闲散差使。不必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又谕、吏部议处左都御史吴省钦一摺。昨因吴省钦条奏摺内。语多不经。以伊平日学问而谕、尚不至如此迂诞。盖伊自揣系和珅私人。且在学政任内。声名甚属平常。恐被人列款弹劾。故尔避重就轻。先为此荒谬之奏、藉得罢官回籍。遂其田园之乐。其居心取巧。大率不出乎此。但此系诛心之论。吴省钦劣迹既未败露。朕亦不为已甚。姑免深究。即论其陈奏荒谬。已难胜台长之任。吴省钦、着即照部议革职回籍。
○礼部奏、大行太上皇帝梓宫奉移观德殿。一月后。请上间一日亲诣一次。二月后。闲二日亲诣一次。百日后。闲数日亲诣一次。得旨。百日后。闲三日亲诣一次。
○甲戌。申禁呈进贡物。谕内阁、朕恭阅皇考朱笔。有严禁内外大臣呈进贡物谕旨二道。圣训煌煌。垂诫至为明切。夫贡之为义。始于禹贡。原指任土作贡而言。并非崇尚珍奇。所谓不贵异物贱用物也。我皇考颁谕饬禁。至再至三。祇因和珅揽权纳贿。凡遇外省督抚等呈进物件。准递与否。必须先向和珅关白。伊即擅自准驳。明示有权。而督抚等所进贡物。在皇考不过赏收一二件。其余尽入和珅私宅。是以我皇考虽屡经禁止。仍未杜绝。试思外省备办玉铜瓷书画插屏挂屏等件。岂皆出自己资。必下而取之州县。而州县又必取之百姓。稍不足数。敲扑随之。以闾阎有限之脂膏。供官吏无穷之朘削。民何以堪。况此等古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真粪土之不若。而以奇货视之可乎。国家百数十年来。昇平昌阜。财赋丰盈。内府所存陈设物件。充牣骈罗。现在几于无可收贮之处。且所贡之物。断不胜于大内所藏。即或较胜。朕视之直如粪土也。朕之所宝者。惟在时和年丰。民物康阜。得贤才以分理庶政。方为国家至宝耳。至应进土贡。原为日用所必需。如吉林黑龙江将军每年所进貂皮东珠人薓。系该处所产之物。其他如川广之药材。九江之瓷器。江浙之绸缎。及徽墨湖笔笺纸茶叶瓜果等项。原不外任土作贡之义。仍准按例呈进。所有如意玉。铜瓷书画挂屏插屏等物。嗣后概不许呈进。至在京王公大臣每年所得分例。尚不能敷当差之用。岂有余资。亦不许呈进贡物。若内廷翰林所录御制诗文册页。及自作书画等件。尚可呈进。断不许增入古玩。至各省盐政织造关差等、并无地方理民之责。其应交盈余银两。现令户部查明。方拟酌减。伊等办公更可裕如。应进贡物。准其照例呈进。再年节王公大臣督抚等所进如意。取兆吉祥。殊觉无谓。诸臣以为如意。而朕观之转不如意也。亦着一并禁止。经朕此次严谕之后。诸臣等有将所禁之物呈进者。即以违制论。决不稍贷。特此明白宣示。通谕中外知之。
○又谕、昨经降旨、将和珅罪状宣谕各督抚。令其议罪。兹据直隶总督胡季堂奏称。和珅丧尽天良。非复人类。种种悖逆不臣。蠹国病民。几同川楚贼匪。贪黩放荡。真一无耻小人。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请依大逆律凌迟处死。并查出和珅蓟州坟茔僭妄违制。及附近州县置有当铺资财。现饬查办各等语。又据连日续行抄出和珅金银等物。特再行谕众知之。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洩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又因腿疾。乘坐椅轿台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自剿办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蔽。以致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皇考圣躬不豫时。和珅毫无忧戚。每进见后。出向外廷人员叙说。谈笑如常。丧心病狂。其大罪六。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闲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口称不如撕去。竟另行拟旨。其大罪七。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上年十二月内。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只。杀伤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驳回。隐匿不办。全不以边务为事。其大罪九。皇考升遐后。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全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彻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踰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蓟州坟茔。居然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其大罪十四。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茂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赀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其余贪纵狂妄之处。尚难悉数。实从来罕见罕闻者。着将胡季堂原摺。发交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并翰詹科道阅看。即着悉心妥议具奏、此内如有自抒所见者。不妨另摺封陈。若意见皆合。即连衔具奏、至福长安祖父督侄兄弟。世受厚恩。尤非他人可比。其在军机处行走。与和珅朝夕聚处。凡和珅贪黩营私。种种不法罪款。知之最悉。伊受皇考重恩。常有独对之时。若果将和珅纵恣藐玩各款。据实直陈。较之他人举劾。尤为确凿有据。皇考心早将和珅从重治罪正法。如从前办理讷亲之案。何尝稍有宽纵。岂尚任其贻误军国重务。一至于此。即谓皇考高年。不敢仰烦圣虑。亦应在朕前据实直陈。乃三年中并未将和珅罪迹奏及。是其扶同徇隐。情弊显然。如果福长安曾在朕前有一字提及。朕断不肯将伊一并革职拏问。现在查抄伊家资物。虽不及和珅之金银珠宝数逾千万。但已非伊家之所应有。其贪黩昧良。仅居和珅之次。并着一并议罪。
○又谕、本日召见刑部侍郎熊枚。谕以刑名事务。向来刑部引律断狱。于本律之外。多有不足蔽辜。无以示惩。及从重定拟等字样。所办实未允协。罪名大小。律有明条。自应勘核案情。援引确当。务使法足蔽辜。不致畸轻畸重。方为用法之平。今既引本律。又称不足蔽辜。从重定拟。并有加至数等者。是仍不按律办理。又安用律例为耶。即案情内有情节较重者。朕自可随案酌安。总之不足蔽辜之语。非执法之官所宜出。嗣后问刑衙门。俱应恪遵宪典。专引本律。不得于律外又称不足蔽辜及从重字样。即虽字但字抑扬文法。亦不准用。上谳后。经朕阅看案情。或有酌加增减者。亦不治以失出失入之咎。用副朕矜慎庶狱至意。
○以镶白旗满洲副都统绵标、为正蓝旗护军统领。参领那敏泰、为正蓝旗汉军副都统。
猜你喜欢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八·夏仁虎 第十八卷元至元·缪荃孙 第七十三卷 儒林 五·缪荃孙 绎史卷一百十七·马骕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司马迁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范晔 高力士传·欧阳修 史弘肇传·欧阳修 秦攻邯郸·佚名 卷一百四·雍正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一百三·佚名 同治元年三月十八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