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二

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庚寅朔

○壬辰春分祭大明于朝日坛遣英国公张溶行礼

○礼部以山西河南同日地震请如例修省九卿科道许极言时政得失凡可以救灾恤民者条奏其被灾地方遣大臣一人祭告境内名山大川河洛之神及祀典所载神祗其死者收瘗为厉坛以祭之 上是其议乃命户部左侍郎邹守愚往

○升江西右布政使石永为山西左布政使

○以直隶华亭上海嘉定县兵荒停徵税粮有差

○癸巳升右春坊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沈坤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甲午以地震发银四万两赈山西平阳府陕西延安府诸属县并蠲免税粮有差

○升光禄寺卿章焕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视福兴泉漳海道既而不行时总督侍郎杨宜以近日福建被倭浙江督臣遥制不便请专设一巡抚都御史即其地经略之兵部覆设巡抚事体未便宜暂设巡视都御史俟事宁议革 上从之乃命焕往焕辞以权轻乞假督抚衔得节制全省调度兵食为便部复请更衔为巡视福建地方议入 上竟寝前命仍以巡视福建海道属浙江巡抚留焕别用已兵部又覆提督操江都御史史褒善巡抚应天都御史曹邦辅巡按直隶御史徐敦奏请增设参将一员驻芜湖管理建阳新安宣州三卫官军□应天兵备兼辖池州九江兵备兼辖安庆而頴州兵备亦得时理庐和等处江防 上曰近来督抚诸臣不务实心任事但思多设官司以分己责况有官无兵徒设何益其参将所统三卫官军实有堪补操练者其数几何所司查明另议以闻

 ○升陕西按察使傅颐广东按察司陈仕贤贵州按察使张尧年俱为右布政使颐江西仕贤河南尧年云南

○乙未命大学士李本少詹事尹台主考会试

○升尚宝司司丞李矿为本司卿以九年满也

○丙申命平江伯陈王谟佥书后军都督府事

○丁酉祭先师孔子命大学士徐阶行礼

○山东兖州府滕县地震有声如雷

○升翰林院修撰全元立为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掌院事侍讲袁炜为侍讲学士撰文如故初南掌院缺炜资次当补阁臣以其方直文撰乃改拟元立 上谓炜列名在先特旨用炜炜辞乞以原官供奉不愿行 上悦因称其供事勤敏令升秩留用而命元立行

○论去年闰十一月川兵败于东沟文武官夫事罪革游击曹克新职充为事官戴罪立功夺四川佥事焦希程俸二月

○戊戌祭 太社稷命英国公张溶代

○己亥祭 帝社稷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 孝贞纯皇后忌辰 景神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茂陵

○保定抚臣以潼关卫地震请借大名府白夫银二千两备赈从之

○命永康侯徐乔松佥书右军都督府事漕运参将署都指挥佥事黄印佥书南京锦衣卫事

○罢总督南直隶浙福军务南京兵部右侍郎杨宜先是三十四年十二月苏松兵备任环都司李经守备杨缙率永顺保靖土兵追剿新场倭寇时贼众二千人皆伏不出而诈令人举火于数里外若将引去者保靖土舍彭翅引军先入尝之不见一人于是永顺头目田菑田豊年等争入伏起我军四面为贼所围翅等与其所部俱死之御史邵惟中以闻因言旬月之内酉阳永顺兵再战再北皆由督抚经略失宜将领观望畏怯所致乞饬宜与都御史曹邦辅俾无再误而究治环及经缙并褒恤翅菑豊年等得旨宜调兵万余不能平贼屡失机宜今又多所亡失大负委任姑革任回籍间住邦辅环经俱夺俸戴罪剿贼翅等各赠一官仍赐以棺殓具宜闇浅无大略不足应变时海警甚炽徵川广湖贵及闽浙河南山东之兵毕集宜袖手无一策且惩于张经之败謟奉赵文华极其卑愞故文华虽厌薄之然而不怒也时文华与胡宗宪私厚亟欲以宗宪易宜正月中文华入京 上谕大学士严嵩问文华南寇始末文华即昌言寇起时苦无兵今徵兵四集所苦督抚非人不能调度请罢宜以宗宪代之 上深以为然谓嵩曰宜当急更再岁月之延不无误事会惟中至部覆请戒谕宜令图后效特诏罢之

○庚子诏故宁晋伯刘良玺叔刘斌袭爵玺无嗣斌系祖嫡次孙故得袭

○辛丑荫工部右侍郎雷礼男瀚为国子生以三年秩满也

○宁夏地震有声

○壬寅南京户部尚书孙应奎引年乞休许之

○升南京户部右侍郎王诰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

○南京中军都督府掌府事抚宁侯朱岳南京右军都督府兼管府事安远侯柳震以考选各自陈乞罢不允

○革分守福建参将尹凤备倭指挥刘炌职充为事官戴罪立功去年冬倭自白湖江登岸流劫莆田福清攻镇东卫千户戴洪高怀德被杀凤督兵与战于东岳洋大败阵亡千户白仁丘珍杨一茂等已凤复部分泉州指挥童乾震及炌等为左右翼攻贼炌逗挠不进乾震战死事闻兵部参核因有是命

○乙巳陕西卜大青石山等族畨人曾巴竹吉少等入贡宴赉如例

○命操江都御史史褒善量调九江安庆官军防守京口圌山等处添设把总指挥一员领之初 上从部议以南京营兵不宜出戍悉令掣还及是江南北俱被倭自京口以西至南京各关隘戍守尽仰外兵不敢发京营一卒于是应天常镇守臣各穪不便兵部乃复为请于近京龙潭观音港禾□朱陵淳化四处量发营兵与在城民兵戍之其京口去京远者听操江都御史以便宜调别卫军协守因有是命

○丙午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卢宗哲为南京太仆寺卿

○丁未清明节遣恭顺侯吴继爵彭城伯张熊清平伯吴家彦玉田伯蒋荣分祭 八陵都督佥事沉至祭恭仁康定景皇帝都督佥事王朝用祭 孝洁皇后及 哀冲 庄敬二太子各陵坟

○升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户部左侍郎卢绅为南京户部尚书顺天府府尹高燿为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南京粮储

○戊申 恭仁康定景皇帝忌辰遣广宁伯刘允中祭 陵寝

○升吏科给事中杨巍福建道御史曹光兵部员外郎张选俱为按察司佥事巍山西光福建选江西

○秉一真人陶仲文为其子尚宝司少卿世恩乞恩送母许之仍给驿以归

○总督宣大尚书许论以防秋事毕举劾诸将领 上从部议令录用总兵赵卿等而罢宣府东路参将翟领及指挥张輗等十七人回原卫下西路参将李官南路参将郝九皋右卫守备徐升左卫守备张元于巡按御史问

○己酉祭历代帝王遣定国公徐延德行礼

○未封宫嫔王氏卒追封怀嫔丧葬如妃礼

○举大祈岁典七日命英国公张溶等告各宫庙

○庚戌发太仓银十三万九百六十七两于大同五万两于宣府七万两于山西六万两于延绥充客兵饷

○辛亥改应天府府尹汪宗元为顺天府府尹

○壬子宁夏地震

○甲寅授定妃吴氏父登为锦衣卫副千户

○乙卯升顺天府府丞叶镗为应天府府尹

○升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柳英为云南按察使

○丙辰礼部取中式举人金达等三百名

○丁巳发京仓米五万石于居庸关十万石于怀来备赈

○戊午巡按直隶御史周如斗以正月官间军御倭败于四桥事闻因参总督侍郎杨宜提督都御史曹邦辅轻率寡谋致川兵败于东沟苖兵败于新场东兵葫兵败于四桥乞将宜罢黜邦辅罚治阵亡参将尚允绍指挥李田鲍东莱千户郭勋崔彦章李尚节李鼎百户赵武陈清褒恤下兵部参看 上深以南寇为忧疑赵文华前言零寇将灭为不实屡以问大学士严嵩嵩曲为营角□羊 上意终不释文华闻而大惧是时吏部尚书李默颇与嵩为异同文华自江南旋恣睢暴戾公卿多所凌侮无敢抗者默独以盛气折之杨宜既罢嵩文华雅欲以胡宗宪代默复推用王诰由是嵩文华恶默滋甚及是文华谋所以自角□羊者稔 上喜告讦乃摘默部试选人策目有汉武唐宪咸以英睿兴盛业晚节乃为任用匪人所败等语指为谤讪奏之因诡言臣受 皇上重托为人所嫉近奉命还京臣计零寇指日可灭乃督抚非人今复一败涂地皆由默恨臣前岁劾逮其同卿张经思为报复迨臣继论曹邦辅则嗾给事中夏栻孙浚媒孽臣及宗宪党留邦辅延今半年地方之事大坏昨浙直总督又不推宗宪而用王诰抵塞然则东南涂炭何时可角□羊 陛下宵旰之忧何时可释也默罪废之余 皇上洗瘢录用不思奉公忧国乃怀奸自恣敢于非 上如此臣诚不胜愤愤昧死以闻 上览大怒诏礼部三法司及该科参看覆补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至其策问所引汉唐事尤非所宜言 上以其语涉党护切责尚书王用宾等各降俸三级而下默镇抚司拷讯刑部尚书何鳌遂坐默比拟子骂父者律绞 上曰律不著臣詈君文谓必无也今有之其加等处斩锢于狱随谕吏兵二部曰南贼一事不宜坐视人臣都不尽忠文华非告密者杨宜已黜仍革去冠带为民曹邦辅令巡按御史逮系来京问此任便推补王诰不必去令仍旧职胡宗宪升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军务寻升湖广按察使张景贤为右佥都御史代邦辅后邦辅逮至谪戍边默竟瘦死狱中默博雅有才辩以气节自负初由吏侍擢冢宰旋忤旨罢去久之 上念默召复其官时官邪赂彰文武吏辐辏严氏所吏兵卿正唯唯受成而已默自以受 上特知毅然与争行止其气甚壮然默褊浅颇僻在铨省好以爱憎轩轻人又颇私乡旧明以恩威自归以是士论亦不附之及为文华构陷代之者为吴鹏欧阳必进率阘茸垢浊公为严氏开骗局遂致公道阏塞中外困敝人心乃复思念默而怜之

○己未命大学士李本暂管吏部事

猜你喜欢
  志第二 天象一之二·魏收
  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七十九·赵尔巽
  卷二十八·吴广成
  第二十九回 诛奸慝怀宁嗣位 耽酒色嬖幸盈朝·蔡东藩
  宋史全文卷二十下·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一百六十八 曹(禺页)奏报江南五月雨水粮价摺·佚名
  卷二·萧常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邹韬奋
  附录四·孙中山
  ●皇朝通典卷八十九·佚名
  卷十一·孔毓圻
  晋纪(干宝)·干宝
  卷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潜·唐圭璋

      潜字毅夫,号履斋,德清人。庆元二年(1196)生。渊弟。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庆国公,判宁国府。改封宁国府。改封许国公。以沈炎论劾,谪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景定三年(12

  • 卷六·杨慎

      ○忠简武穆诗名  宗岳二公,以忠节战功冠於南宋,戎马倥偬,笔砚想无暇也。余尝见宗忠简石刻《华阴dao》二绝云:“烟遮晃白初疑雪,日映斓斑卻是花。马渡急流行小崦,柳丝如织映人家。”又云:“菅茅作屋几家

  • 后跋·胡薇元

    昔仪征阮文达公抚浙日,选宋人词之勰于音律者,命伶官谱工尺歌之,不能谐,凌教授仲子廷堪言,古乐与今乐中间尚隔燕乐一关,古雅乐以琴,燕乐以琵琶,今俗乐以三弦。琴之幺弦即琵琶之大弦,三弦又即琵琶四弦而去其弟一弦,由古及今,弦递小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七酬高使君【鹤曰公初到成都万居于浣花溪寺时高适为彭州刺史以诗寄赠○上元元年成都府作】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吾岂敢赋或似相如【梦

  • 张鎡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鎡(1153—?)字功甫,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居临安,卜居南湖。循王张俊之曾孙。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

  • 本纪第四 少帝·沈约

    少帝讳义符,小字车兵,武帝长子也,母曰张夫人。晋义熙二年,生于京口。武帝晚无男,及帝生,甚悦。年十岁,拜豫章公世子。帝有旅力,善骑射,解音律。宋台建,拜宋世子。元熙元年,进为宋太子。武帝受禅,立为皇太子。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武帝

  • 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紀四十九·司马光

      起強圉單閼(丁卯)八月,盡重光協洽(辛未),凡四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三年(丁卯、七八七年)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吐蕃尚結贊遣五騎送崔漢衡歸,且上表求和;至潘原,李觀語之以「有詔不納吐蕃使者」,受其表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弘治二年三月己未朔以灾伤免狭西西安延安临洮凤翔巩昌庆阳平凉等府卫弘治元年秋粮三分之二○四川布政使司右参政吴禋讦奏巡抚四川右副都御史谢士元不法事 命召士元还京仍以所奏下巡按御史核实以闻○庚申运太仓银六万

  • 九一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知照纪昀仍兼充文渊阁直阁事致典籍厅移会(附原奏)·佚名

    九一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知照纪昀仍兼充文渊阁直阁事致典籍厅移会(附原奏)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初九日翰林院典簿厅为知会事。照得本院奏请兵部侍郎纪昀仍兼充文渊阁直阁事一折,于本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报具奏。九月初一日奉旨:纪

  • 明帝纪·房玄龄

    明皇帝名绍,字道畿,是元帝的长子。幼年聪明,受到元帝特殊的宠爱。年方数岁时,元帝闲坐,将他放置在膝前,正遇长安使者来,因问明帝说:“你说日与长安哪个远?”明帝回答说:“长安近,不曾听说过人从日边来,由此可以知道了。”元帝觉得

  • 仪制四·徐松

    正衙【宋会要】宋制:两省、台官、文武百官每日赴文德殿立班,宰臣一员押班;常朝官有诏旨免常朝及勾当更番宿者不赴。遇假并三日以上,即横行参假,宰臣、参知政事及免常朝者悉集。事务急速,赴横行不及者,牒报台;如遇亲王、使相过

  • 卷二十三·陆九渊

    卷二十三 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 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辞旨明白,然读之者苟不切己观省,亦恐未能有益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鉅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场屋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之

  • 卷二十一·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十一明 孙防 编乐动声仪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能动物者莫如乐也其翼在仪仪动则人心为之动矣宫为君君者当寛大容众故其声以舒其和清以柔动脾也商为臣臣者当发明君之号令其

  • 北山录卷第八·神清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征索求理白论)  觉皇有业智力(佛有无漏净业。八识四智等。又示相门中有九业报。一梵志女孙陀利谤佛。二旃遮婆女系木杅谤佛怀姙。三提婆达多推山厌佛。四迸木枪刺佛足。五琉璃王害释

  • 波斯教残经·佚名

    (敦煌莫高窟藏本今归京师图书馆 佚籍丛残十五)(残写经一卷前半已缺佚后半完好然无后题吾友临川李君证刚翊灼以其中专阐明明暗之旨证以景教三威蒙度赞有合处遂定为景教经典然考大祆摩尼与景教颇类似未易分别且皆由波

  • 亚森·罗平的巨大财富·莫里斯·勒布朗

    美国最大的犯罪学报纸的总经理阿莱米参加了一个秘密团伙。他年轻貌美的女秘书经常受到一个绰号“野人”的人的袭击。不久,阿莱米被杀,在此之前,他曾交给女秘书一个信封,瞩她六个月之后打开。这个信封里究竟装了些什么呢?那

  • 易义古象通·魏濬

    明魏濬撰。八卷。《四库全书》本。魏氏撰述此书,颇采汉、魏以来《易》家言象之说以阐解《易》义,在明代万历以后学者中别具见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前有《明象总论》八篇,一曰《原古象》,二曰《理传象》,三曰《八

  • 大般涅槃经玄义·灌顶

    凡二卷。略称涅槃经玄义。灌顶(561~632)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乃涅槃经最重要之解说书。卷首为序论,将涅槃分为别释与通释两类解释之,而以法身、般若、解脱等三德说明涅槃经;又将涅槃经分为释名、释体、释宗、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