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百三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六年。辛未。十一月。己卯。户部议覆、调任陕西巡抚陈宏谋议奏、添罏鼓铸、采买川铜各事宜。一、由川省乐山县老洞沟厂买铜二十五万斤。价银二万二千五百两。应照领运川钱例。委官一员、跟役六名、运办。其口食及脚费、并于地丁银内动支。俟铸钱易银归款一、增罏十座。应添书办、巡役各二名。并增给外。巡官口食。一新旧罏、共二十座。每年销铜铅点锡、七十七万一千五百八十斤。铸钱九万三千六百一十八串三百零除支销口食杂费外。存钱八万六十六串、三百零。前经奏准、旧罏所铸。于钱贵时出售平价。新罏所铸。搭放在城八旗九营兵饷。但核算尚不足一成之数。请将新旧罏钱、通融搭放。向因各兵岁暮费繁。豫支来年正月之饷。今请于正月增支一成。合计放钱六万八千一百六十九串四百文。余照市价减售。一、新罏十座。应添建罏房、钱库。制备器具。所需银于司库借给。本年十月朔、加罏开铸。于应领工料内、分四季扣还。均应如所请。从之。  

○庚辰。谕、本年恭逢圣母皇太后六旬万寿。普天同庆。所有在京及各省在籍人员等。恳请设立经坛。以申庆祝。经礼部具奏请旨。共一百八十五员。念该员等、俱非现任职官。且有由本籍远赴京师者。应行特沛恩施。此内来京候旨、解任休致、及候补、降调、现有职衔之员。俱着加一级。其革职人员。五品以上者、均降二等赏给职衔。七品者、复还原衔。以昭锡类推恩特典。  

○又谕、据高斌等奏报、阳武漫口。加紧抢筑。于本月十五日、已经合龙等语。该处堤工漫溢之时。朕即降旨传谕高斌。令其率领干练人员前往。会同顾琮。协力办理。高斌未奉此旨。先行奏闻。即日赴豫协抢漫口。急公任事。甚得大臣之体。伊自到豫后。亲驻河堤。督率抢修。两月有余。合龙完竣。甚属勤劳。高斌着交部从优议叙。其自南河带往帮办人员。亦着交部议叙。至陈宏谋、由陕赴京。途经豫省。因鄂容安已调东抚。令其暂行署理。适当坝工紧要之际。能实心赶办。深属可嘉。陈宏谋亦着交部议叙。至于顾琮、原系河东总督。阳武堤工。既不能防护于前。及漫溢之后。加紧堵筑。乃分所当然。况伊从前革职之案。经朕加恩宽宥。此次不应复邀议叙。即该工承办人员。身司厥事。职守应为。均可毋庸议叙。其由他处工所、派拨帮办之员。着顾琮、陈宏谋、查明报部。一并议叙。  

○实授唐开中为镇远镇总兵。  

○辛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壬午。上诣畅春园、奉皇太后幸万寿山。还畅春园。  

○癸未。以上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徽号。遣官告祭天、地、太庙、大社、大稷。  

○上奉皇太后诣万寿寺瞻礼。  

○奉皇太后还寿康宫。  

○上还宫。  

○谕、直隶及湖广、来京叩祝圣母皇太后万寿。已到京之老民老妇。俱已加恩赏赉。念伊等年跻耄耋。跋涉远来。兹于道左跪迎。已得赡仰慈光。各申庆祝之悃。际此隆冬。应令早就归途。着该地方官护送还乡。共乐昇平。颐养天年。以仰副圣母慈惠深仁。  

○又谕、直省年老休致大臣魏廷珍等。因恭逢圣母皇太后六旬万寿。赴京叩祝。向来在京休致老臣遇有庆典。曾降旨令于乾清门行礼。兹值朕躬奉皇太后安辇还宫。伊等俱跪迎道左。瞻仰慈光已得各申忱悃。若仍俟万寿之日。趋朝叩祝。恐年逾耆耋。际此隆冬。不胜寒冷。转非体恤之意。着即传谕、令早就归途。概不必俟届期行礼。俾得回籍颐养。共乐天和。以仰副。  

○圣母慈恩。嘉惠老臣至意。  

○谕军机大臣等、据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等奏。准噶尔前来贸易夷人。因时值大雪。不能回程。只应严守边卡。不必勒回等语。此次夷使、违禁逾卡。私行贸易。已属难以允行。即因阻雪不能归。亦应呈明该将军。方可允准。今未经呈请。托故逗遛。殊属非是。可寄信成衮扎布。令将难准贸易之处、晓谕额鲁特人等。即令遄返。果因雪阻难行。应令暂居卡外。俟逾年春暖遣归。  

○定边左副将军亲王成衮扎布奏。据派出禁止贸易之骁骑校齐克慎等密报、十月十四日。有额鲁特库本等六十人来。缚去贸易回众、及额鲁特人等、五十余人。询据回人巴起称、台吉喇嘛达尔扎、夏间遣人往额尔齐斯地方唤达瓦齐。达瓦齐不敢往。与台吉达什、策凌乌巴什、议于九月十二日、投奔大皇帝。达什等密告喇嘛达尔扎。至期、集兵五千。将达瓦齐属下三千人、擒获一半。并此处贸易之达瓦齐属下人缚去等语。又询贸易来之额鲁特锡喇卜。据称、今年秋间。喇嘛达尔扎、差宰桑博和勒岱、往唤达瓦齐议事。达瓦齐不奉命。喇嘛达尔扎、遂遣博和勒岱、鄂勒哲依、二人。带兵一万往擒。达瓦齐知之。议于九月二十六日、前来投诚。后闻博和勒岱等兵将到。遂于二十二日、带兵五千。行至和通哈尔垓地方。策凌乌巴什领兵追战。既败。犹带残兵尾追。而博和勒岱等兵万余。在纳林布鲁尔河阿尔台山梁邀截。此时未知如何等语。臣等已密谕各卡、加意防范。如有投诚来者。酌量情形办理。奏入。谕军机大臣等达瓦齐、乃准噶尔大策零敦多卜之孙。在彼处众台吉中、较为强大。今与伊台吉喇嘛达尔扎不合。前来投诚。若论与准噶尔和好。自不应收受。然议定疆界时。并无彼此不留逃人之条。且自康熙年间以来。收来此等之准噶尔人、不知凡几。今若不收达瓦齐等。是绝伊归路矣。着寄信成衮扎布等。达瓦齐若投入我边卡。实系力穷。恳求收养。可加恩给与口粮。及骑驮牲口。量为接济。照去年萨喇尔等投来之例。将达瓦齐及属下紧要头目、拣选数人。先行驰驿送赴京师。其余人众、照例妥办候旨。倘未入我边卡之先。豫使人来、恳求接济。则断不可应副。恐堕准噶尔诡计。再此际达瓦齐、实系率众投诚与否。一得实信。即行具摺奏闻。  

○甲申。恭上皇太后奏书。上礼服。于中和殿恭阅奏书后。上升舆。由右翼门、至永康左门。降舆。大学士捧奏书。由中路前行。至慈宁门下。上由东阶升。至门下东旁立。皇太后礼服。升慈宁宫座。仪驾全设。中和韶乐作。上诣正中拜位。跪。大学士捧奏书。在左旁跪进。上受奏书。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黄案上。宣读官捧起。跪宣奏书讫。上九拜。礼成。奏书曰。臣闻有大德以得诸福。既得寿必兼得名。本孺慕以隆所亲。惟隆称斯协隆礼。钦惟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安贞体顺。茂育含草。厚泽延禧。景福绵而升恒并久。至仁敷化。春晖煦而民物咸和。仰承教育之恩。敕时几于罔懈。用启昇平之治。溥庆惠于无疆。兹逄六甲之初周。爱日偕慈云并丽。适际一阳之来复。海筹与彩线齐添。八纮之仁寿同登。万宇之嘉祥备至。称觞兰殿。介祉长绥。奉册萱帏。崇称宜焕。微忱曷罄。茂典斯昭。伏冀圣恩。俯垂俞允。不胜拳拳之至。谨奏。  

○奉皇太后幸寿安宫侍宴。至壬辰、皆如之。  

○谕曰。河道总督大学士高斌、巡抚陈宏谋、来京召见时。面奏堵筑阳武漫口。办理物料。计动帑金三十万余两。初于附近州县采办。旋因工钜费多。渐及次近。最后抢筑。乃至赴远地办觅。民情俱为踊跃。及时输运来工。得以告竣等语。中州民风。素称淳朴。当此紧急大工。办料殷繁。其应副储备。不无浮于动帑购采之数。乃民情毫无勉强。且能克期毕赴。效用争先。甚属可嘉。应行奖励。以为急公趋事之劝。其如何酌量加恩之处。军机大臣、会同高斌、陈宏谋、速议具奏。寻议。查此项办运工料。俱按地亩分购。应仍于地亩钱粮内酌蠲。从之。  

○乙酉。恭上皇太后徽号册、宝。上礼服。于太和殿恭阅册、宝。奉安彩亭上。前行。上升舆随后。由右翼门、至永康左门。上降舆行。至慈宁门外东旁立。册宝仍设正中黄案上。皇太后礼服。升慈宁宫座。仪驾全设。中和韶乐作。上诣正中拜位。跪。左旁大学士捧册。宝。依次跪进。上受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黄案上。宣册官、宣宝官、跪宣册宝讫。上九拜。礼成。册文曰。鸿慈式训。一人承启迪之隆。厚德凝祥。八表效尊亲之戴。欢腾中壸。庆溢寰区。钦惟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陛下。地道同符。坤元合撰。化孚宫掖。敦礼教而范着璇闱。治洽邦家。沛仁施而惠周瀛海。恩深鞠育。仰蒙顾复之勤。念切瞻依。宜备钦崇之典。荷春晖之普照。序启阳和。欣寿域之宏开。律谐长至。六旬初度。恰六花献瑞之辰。万福攸同。正万国来朝之候。捧霞觞而跪进。并申嵩岳之呼。侍翠辇以扶趋。齐上瑶池之祝。合九州而致养。永戴慈云。总百禄以承欢。溥沾恺泽。敬稽经礼。虔展悃忱。谨告天、地、宗庙、社、稷。率诸王贝勒。文武群臣。恭奉册宝。加上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伏愿纯禧茂集。嘉祉骈臻。遐龄绵有道之长。宝册偕日星并焕。笃祜迓无疆之祚。徽章与高厚常昭。臣诚欢诚忭。稽首顿首。谨言。  

○谕、本月二十日。恭奉圣母皇太后、御大安辇还宫。所有奉辇之校尉、俱极恭敬。举步整齐。慈体康豫。朕心深为嘉悦。着加恩赏赉。交该堂官查明办理。  

○又谕曰。两广总督阿里衮、着即驰驿赴任。  

○丙戌。谕曰。大学士高斌、侍郎汪由敦、着驰驿前往会同总督方观承、查看天津一带河工。  

○谕军机大臣等、传钞伪稿一案。辗转跟究。俱属枝叶。首恶之犯。久未就获。据各省传播。多得自木商木筏。由湖南浮江而下。即至汉口。故汉口传布特众。湖南入滇。其途亦便。故滇省得稿居先。昔年造作讪谤逆词。天地所不容。如曾静、张熙、皆产自湖南。由此推求。或幸灾乐祸之余党。尚未殄绝。首恶即在湖南。亦未可定。杨锡绂本非能办此事之人。今现已回籍。属员查办。自必更为懈弛。着传谕范时绶、密为留心。详悉访查。务究实在逆徒。得其确据。明正典刑。亦不可因有此旨。张扬其事。转令渠魁漏网。  

○戊子。皇太后圣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  

○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  

○御制慈圣万寿九如颂九章。书屏恭进皇太后。序曰。恭惟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陛下。德驾二南。徽仪四表。凝符沩汭。位禄名以寿弥昌。衍庆岐山。元亨利惟贞益固。盖综百度于慈训。爰绥六宫而内和。从提抱以来。深恩鞠育。暨莅临之后。懿范遵循。巩我丕基。均由圣哲。皇哉夏恢启母。允矣莘翼汤孙。汉明德之俭约难方。宋宣仁之忧勤亦逊。六旬周甲。万岁添筹。御殿含饴。方物敷天之养。奉觞上寿。家人主鬯之欢。光玉册以鸿称。播金声于盛典。约六经之吉语。达万国之虔悰。敬颂九如。载申百拜。其一章曰。至哉坤元。于万斯年。歛时五福。而百化兴焉。福履绥之。照临下土。肃肃雍雍。礼义以为纪。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以予小子。正家而天下定矣。其二章曰。显显令德。德音是茂。遂布于三宫。以和长幼。以亲九族、九族既睦谦尊而光。穆穆皇皇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福禄来崇。中心得也。其三章曰。元年。春。即命曰。天子亲载未耜。汝其敬。率作兴事。维九年。春日载阳。又曰。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以为黼黻文章。冬祁寒。夏暑雨。求民之莫。以谷我士女。其四章曰。学于古训。宪章文武。教之诲之。是谓承天之祜。敬哉。因吉土以飨帝于郊。敬哉。有事于太庙。大搜。巡侯甸。世德作求。元子哉。我日斯迈。而月斯征。翕受敷施。然后能使人。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百度惟贞。多文以为富。脩辞立其诚。视乃列祖。明德惟馨。其五章曰。天作高山继序思不忘。承天而时行。缵女维莘。维十有三年春。至于岱宗。敬祀事。丕惟曰。品物咸亨。予惟不可不监。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山川出云。亦右文母。秋大有。厥篚檿丝。以介眉寿。其六章曰。万邦惟怀。我不敢知曰。厥惟艰哉。我出我车。自彼氐羌。至諴感神。圣谟洋洋。命之曰中和之纪。曰仁与义。义以正之。天之所助者顺也。仁以爱之。人之所助者信也。七旬有苗格。实受其福。天地之大德曰生。以绥后禄。其七章曰。崧高维岳。如岱礼南国是式。淮海惟扬州。驾苍龙。桧楫松舟。三江既入。畇畇原隰。何蓑何笠。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桃始华。天降时雨。杨柳依依。有莺其羽。酌言献之。维笋及蒲。黻衣绣裳。其惟圣人乎。思媚周姜。太姒嗣徽音。以光大也。垂裕后昆其八章曰。脩身及家。均平天下。其旋元吉。俾缉熙于纯嘏。甲子。复。自今以始。百年曰期。惟曰。欲至于万年。颐。颐贞吉。子子孙孙。子孙千亿。其九章曰。十有六年。冬。十有一月。律中黄钟。万寿无疆。式燕且喜。毕献方物。小大稽首。维予小子。拜手稽首曰。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  

○以加上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徽号礼成。颁诏天下。诏曰。帝王寅绍丕图。首隆尊养。恭承泰运。洽庆家邦。鸿名彰至德之符。上寿锡敷天之福。际昇平于六宇。祝纯嘏于重闱。所以宣播徽猷。敦崇爱敬。必仪文之大备。庶典礼之聿昭。钦惟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陛下。运启升恒。化符悠远。赞轩图而立极。翊舜日。以重光。荷教育之恩勤。慈仁懋着。敕几康于密勿。保治弥隆。厚泽洽于群生。祺祥光于九有。颐颜长乐。苞元气之弥纶。介祉承欢。布太和之洋溢。兹值辛未仲冬之月。恭逢六旬圣寿之期。福自天申。躬膺慈眷。集鸿禧之美备。广运难名。顺率土之尊崇。徽称遹骏。祇告天、地、宗庙社、稷。于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率诸王贝勒。文武群臣。恭奉册宝。加上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福履优游。弥衍淳熙之绪。泰符昌炽。式敦敷锡之源。盛典特隆。淇恩用溥。所有应行事宜。开列于后。一、历代帝王陵寝。先师孔子阙里。应遣官致祭。着察例举行。一、五岳四渎等祀应遣官致祭。着照旧例。举行。一、王妃以下、奉恩将军之妻以上、俱加恩赐。一、公主以下、乡君以上、俱加恩赐。一、满汉大臣命妇、年六十以上者。俱加恩赐。一、外藩王妃以下、公妻以上。俱加恩赐。一在京满汉文武大小官员。俱各加一级。一、内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现在品级已得封赠外。凡升级及改任者着照新衔封赠。一、内外官员有因公诖误、革职留任者。该部查明奏请开复。一、凡试职各官、俱准实授。一、在京八旗兵丁、及太监等、俱着赏给一月钱粮。一、满洲兵丁原系披甲效力行间、因疾病年老闲住者。着察加恩赐。一、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兵丁、及内扎萨克喀尔喀等蒙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分别赏赉。至百岁者。题明给与建坊银两。一、军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给与绢一疋。棉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至百岁者、题明给与建坊银两。一、满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该管官细加咨访。确具事实奏闻。礼部核实。以凭旌表。一、各省儒学、以正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一国子监监生、免坐监一月。一、凡岳镇海渎庙宇、有倾颓者。该地方官估计价值。具奏修葺。以昭诚敬。一、历代帝王陵寝、有毁坏者。该督抚察明具奏修葺。一、各省道路桥梁、间有损坏者。着地方官查明修理。以利行旅。于戏。播徽音而锡类。万年乐有道之长。绵景祚以凝庥。四海沛无疆之泽。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己丑。上幸瀛台。  

○谕曰。铁景佑、不胜总兵之任。着来京以副将用。所遗河州镇总兵员缺着杨大立补授。  

○庚寅。上御乾清门听政。  

○吏部议准、直隶总督方观承疏称、正定府属营田水利工程。地方有司事繁。不能兼顾。请归盐捕同知管理。并铸给关防。从之。  

○户部议覆、河东盐政西宁奏称近年商力拮据。盐引壅滞。请酌量裁减等语。查河东余引。自雍正三年、至乾隆六年。续增至二十四万道。今既壅积难销。应如所请。暂减四万道。从之。  

○以天津镇总兵范宜谦、为京口副都统。长芦盐政吉庆、为天津镇总兵。仍兼管长芦盐政事务。  

○辛卯。上幸瀛台。  

○谕、豫省黄河两岸大堤之外。旧有古堤。此善制也。历年久远。未免残缺。今秋阳武漫口。黄流灌入。致直属之长垣、东明、皆被波及。亟宜补筑。所有武陟、获嘉、新乡、延津、等县堤工。着该抚即动项修理。被灾贫民亦可藉工作以资糊口。其直隶长垣等处堤工。有无残缺。并令总督方观承查明具奏。寻奏、长垣、东明、二县。向有太行堤。长一百八里南有防黄月堤。长五里余太行堤在东明境者。尚皆完整。在长垣境者。康熙六十年。黄水冲决王家堤因筑。内月堤。乾隆四年月堤与甄家庄之西老堤。又为沥水冲开。因于老堤外圈筑外月堤。本年阳武漫溢。外月堤刷坍三处。约三百余丈。今水势虽退。近堤泥淖数里。难以施工。请俟明春兴筑。报闻。  

○谕军机大臣等、陈宏谋奏、夏邑彭、李、二姓抗粮加罚一案。彭家屏名下、已照数清完。李肖筠本名下、所欠原属无多。族内士绅。倚势抗欠。今止追李肖筠一人。伊等反得置身事外。将来益肆抗欠。应按欠十倍罚追等语。此案前经鄂容安参奏。因彭家屏、李肖筠、系藩臬大员。乃妄行逋赋累累。是以令其加罚十倍。勒限催追。今彭家屏已经全完。而李肖筠族内、有殷实绅士、不肯完纳。以致积欠如此之多。在该绅士等、倚藉族中大员声势。抗欠钱粮。大干法纪。若因代完有人。转得脱然事外。刁风尤不可长。自应严加惩治。但族众倚势抗粮。究与身为大员、不能整躬率物、妄行逋赋者。终属有间。若一例加罚十倍。未免太重。着传谕陈宏谋、所有李肖筠本名下应追银两。仍照前旨催追。至其族中绅士。查明实在逋欠数目。加罚一倍。勒限催缴。如此方为情法之平。倘李肖筠名下、并伊族众应完之数、仍各抗延不纳。不能即速清完。该抚一并严参治罪。  

○户部议准、四川总督策楞奏称、乐山、威远、南部、西充、简州、绵州、仁寿、等七州县灶民。开淘盐井一百七十四。请增陆引五百六十五张。于本年发川余引内动给。自本年始。照例纳课。从之。  

○壬辰。直隶总督方观承奏、天津、武清、等州县。本年偏灾。蒙恩给赈。来春赈贷平粜。需米尚多。查遵化、蓟州、丰润、三州县。每年供应陵糈。系东、豫、二省漕米、轮流拨运。遇二漕转拨。采买八沟米供用。兹闻八沟米贱。请买供陵糈。截留豫省漕米五万一千石。贮天津北仓。供各县借粜。得旨。如所议行。  

○吏部议准、云南巡抚爱必达疏称、布政司济用库。原设大使副使二员。滇省钱粮。大使一员足资弹兑。请裁副使一缺。从之。  

○是月。直隶总督方观承覆奏、察哈尔汤河围场。四百有六里。现有村铺六十八所。住旗民二百五十八户。其地亩已垦成熟者。一百八十七顷。未垦荒田。约计可得百余顷。现令民垦种。俟成熟后、履亩确勘。照例升科。其新旧旗民各户。应令独石四旗二厅、编排保甲。设立乡地。以均束地方。催收粮赋。报闻。  

○江苏巡抚庄有恭奏、今岁浙省歉收。遵旨广开海禁。又准浙抚臣永贵咨、浙商贩米数十石、及数百石者。在苏州采买。均有浙省藩司、及温、处、台、宁、四府印照。查苏城两月之间。卖米二十三万九千零。有照者仅十之一。恐此数十万石米。或藉名浙贩。透漏营私。于江浙两省民食有妨。今咨明浙省督抚、嗣后各府商贩来苏。均照温、处、台、宁之例。凭印照验放。江苏客商、买米赴浙者、亦如之。俟海运停止后。亦停给照。得旨。甚是。知道了。  

○署湖南巡抚范时绶奏、益阳县差役、潜入苗寨需索滋事。拏获严究。其失察各官、查明详参。并饬各属文武员弁、督兵役查盘。每月出具保结。不得视为具文。得旨。是。苗疆虽云无事。而严禁骚扰苗寨。尤应不时留心者也。  

○山东巡抚鄂容安奏、地方诸务。均须整顿。事不敢过急。心不容稍懈。得旨。二语得要。勉之。  

○四川按察使周琬奏、谢恩请训。得旨。一切设诚于内而力行之。川省虽事简。然亦有职分当为之事也。  

○署两广总督广东巡抚苏昌奏、粤东省内外重城。城上炮房四百四五十间。皆用细杉木作柱。雨淋。虫蛀。常需修葺。今秋复遭飓风。坍损过半。请将内城炮房、改用砖柱。及坚实木材。其依山濒海险要之所。应酌量增修。帖近民居处。减修一百余间。共增建修造二百四十九间。在外城者。建造年浅。仍照旧修一百五间。城上马道。并应填筑高厚。得旨。着照所请行。但期工归实用可也。  

卷之四百三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脱脱
  卷一百七十三·毕沅
  卷十七·黄以周
  东汉会要卷十五·徐天麟
  引用书目·川口长孺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清波杂志题识·周煇
  二百八十四 上谕著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兆页)家产·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纪昀
  二六六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添派《四库全书荟要》校对折·佚名
  六七 谕着照节赏年赏例赏给纪昀陆锡熊各一分·佚名
  温大雅传·欧阳修
  方克勤传·张廷玉
  纲鉴易知录卷七十·吴楚材
  卷下·姚士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洛阳女·唐圭璋

      御街行   书岐阳邮亭词只半阕   一身萍梗随邮转。恨归路、如天远。近来魂梦也疏人,不似旧时常见。剩衾馀枕,冷清甭地,空恁闲一半。

  • 赵令畤·唐圭璋

      令畤字德麟,燕王德昭玄孙。生于治平元年(1064)。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坐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后官右朝请大夫,改右监门卫大将军,营州防御使,迁洪州观察使。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四年(1134)卒,赠开府仪同

  • ●卷中·王铚

      李宗易郎中,陈州人,诗文、琴棋、游艺皆妙绝过人,前辈中名士也。晏临淄公为陈守,属伏暑中,同诸客集于州之后圃。时炎曦赫然,晏公叹曰:“江南盛冬烘柿,当此时得而食之,应可涤暑也。”宗易忽对曰:“此极易致,愿

  • 晋纪·方诗铭

    [一](《竹书纪年》):郑桓公(厉)[宣]王之子。《史通·杂说上》案:《史通·杂说上》:‘《竹书纪年》出于晋代,学者始知……郑桓公厉王之子,则与经典所载乖剌甚多。’赵绍祖《竹书纪年校补》卷二云

  •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吕思勉

    南北朝的对立,起于公元420年宋之代晋,终于公元589隋之灭陈,共170年。其间南北的强弱,以宋文帝的北伐失败及侯景的乱梁为两个重要关键。南朝的治世,只有宋文帝和梁武帝在位时,历时较久。北方的文野,以孝文的南迁为界限,其治乱

  • 卷二十三·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三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刑法志第三 夫人宵天地之?【应劭曰宵类也头圜象天足方象地孟康曰宵化也言禀天地气化而生也师古曰宵义与

  • 阎庆传·令狐德棻

    阎庆,字仁庆,河南河阴人。曾祖父阎善,在魏国当官,历任龙骧将军、云州镇将,在云州的盛乐郡定居。祖父阎提,曾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敦煌镇都大将。父亲阎进,多有谋略,勇猛过人。正光年间,任龙骧将军。适逢卫可孤叛乱,围攻盛乐。

  • 李彪传·李延寿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这是孝文帝赐给的名字。家庭贫寒,从小失去父亲,饱受贫困折磨。然而却胸怀大志,好学不倦。最初,受学于长乐的监伯阳,伯阳十分称赞他。后来与渔阳的高悦、北平的阳尼等人想一起隐居名山,没有实行。高悦的

  • 刘一止传·脱脱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时能做文,参加太学考试,有关部门想举荐他具备孝、悌、睦、渊、任、恤、忠、和等八行,刘一止说:“品行是士人应该具备的。”不就。中进士及第,任越州教授。参知政事李邴推荐他任详定一司敕令所

  • 鶡冠子原序·鹖冠子

    鶡冠子楚人也居於深山以鶡為冠號曰鶡冠子其道踳駮著書初本黄老而末流迪於刑名傳曰申韓厲名實切事情其極慘礉少恩而原於道德之意盖學之

  • 先事后得及其它·孔子

    【原文】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①,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②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 ①修慝(te):修,整治而加以消除。慝,邪恶,错误。②其:这里代指

  • 三鱼堂剩言卷六·陆陇其

    天命之谓性三句俱在大学首节明徳二字内戒惧愼独则在上一个明字内李厚庵言存养工夫该动静大学八条目不言存养是接小学来句句内有存养作脚也中庸言存养亦便包得择执工夫下面只是抽出言之耳因言冉永光以存养专属静之非看

  • 书传会选卷一·刘三吾

    明 刘三吾等 撰虞书【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五篇尧典虽纪唐尧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书其舜典以下夏史所作当曰夏书春秋传亦多引为夏书此云虞书或以为孔子所定也夏氏僎曰谓之虞书则见舜上承于尧下授于禹三圣

  • 卷十·王引之

    彼彼,匪也。《詩·桑扈》「彼交匪敖。」襄二十七年《左傳》說此詩曰:「匪交匪敖,福將焉往?」成十四年引《詩》:「彼交匪傲。」《漢書·五行志》作「匪徼匪傲」。《采菽》曰:「彼交匪紓。」《荀子·勸學》

  •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和合。于一日中。饭食事讫。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林精舍佛世尊所。瞻礼亲近。

  • 卷七·佚名

    △随喜回向品第六之二复次须菩提,如前所说四无量行乃至五神通行。皆置是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一一皆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如是福蕴亦置是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一一皆得彼缘觉果。如是福

  • 般若灯论释 第九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九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有无品第十五复次空所对治若有若无。为令他解缘起诸法不断不常故。有此品起。外人言。汝说诸法无自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违

  • 授笔要说·韩方明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