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鶡冠子原序

随机推荐

  • ◆袁山长易(静春堂集)·顾嗣立

    易字通甫,平江长洲人。丰姿秀朗,不求仕进。部使者将荐之于朝,谢不可。行中书省署徽州路石洞书院山长,罢归。所居吴淞具区之间,筑堂曰「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定。堂之外,蒲、荷、松、菊、梅、竹之属,缭绕其间。左江右湖,禽鱼翔

  • 甲集第七·钱谦益

    杨按察基《眉庵集古今诗二百五首、集外诗十首【寄内婉素】天寒思故衣,家贫思良妻。所以孟德耀,举案与眉齐。忆汝事我初,高楼映深闺。珠钿照罗绮,簪佩摇玉犀。梳掠不待晓,妆成听鸣鸡。中吴昔丧乱,廿口各

  • ●卷六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十四。   起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丙辰,尽其日。   二十五日丙辰郭京以兵出宣化门败绩金人登城京师失守。   是日大雪粘罕(改作尼堪)谓其下曰:雪势如此如添二十万新兵金人乘大雪攻城益急再以对楼

  • 七三三 谕未看出《青霞集》空格未填之仓圣脉等着降级调用·佚名

    七三三 谕未看出《青霞集》空格未填之仓圣脉等着降级调用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又议大学士 公阿桂等奏四库全书沈炼《青霞集》八本,内蒙皇上亲自检阅,指出空格未填者四十余签,其疏漏错误未经看出之总裁 兵部侍郎曹

  • 世家卷第八 高丽史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文宗二。○(丁酉)十一年春正月戊寅朔放朝贺。己丑以高维为右拾遗。 中书省奏: "维系出耽罗不合谏省如惜其才请授他官。" 从之。乙未陨石

  • 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范晔

    (邓禹、寇恂)◆邓禹传邓禹字仲华,南陽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就能朗诵诗篇,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也游学京师,邓禹虽年幼,但见到光武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数年后回家。等到汉兵起,更始即位,豪杰们多荐举

  • ●皇朝通典卷十一·佚名

    食貨十一 ○食貨十一 漕運 △漕運 (臣)等謹按漕運自明開會通河始罷海運陸運而為儹運自支運而變為兌運又為改兌始罷民運法似善矣然明臣邱濬歷言其害甚謂唐宋之不若今考其弊軍固無室家之樂有轉輸之勞而民受其害者亦多當時

  • 立政九败解第六十五·管仲

    人君唯毋听寝兵,则群臣宾客莫敢言兵,然则内之不知国之治乱,外之不知诸侯强弱,如是,则城郭毁坏,莫之筑补,甲獘兵雕,莫之修缮。如是,则守圉之备毁矣。辽远之地谋,边竟之士修,百姓无圉敌之心;故曰:“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人君唯毋

  • 卷四十九·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九宋 李明復 撰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程頤曰哀公名蔣定公子恭王二十六年即位哀謚也恭仁短折曰哀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謝湜曰許已為鄭屬邑矣隨楚圍蔡復書許男

  • 卷一·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一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隠公一【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二十三而至隠公摄主国事谥法不尸其位曰隠】周【文武开基姑都丰镐幽厉板荡平王东迁洛阳尽举故都

  • 箴石第三十一·桓宽

    【题解】标题原衍&ldquo;盐铁&rdquo;二字,今据张敦仁说校改。&ldquo;箴&rdquo;同&ldquo;针&rdquo;,石,砭石。箴石,即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此篇丞相以医病喻治国,就朝廷招举贤良、文学参加讨论国家大事,希望他们能就&ldquo;

  • 序·佚名

    教外别传序老僧向读大慧语。见拈水潦和尚因缘。谓潦才举扬。便卖弄者。一踏云。自从一吃马师踏。直至如今笑不休。渠又何曾有峰峦叠翠。涧水潺湲。岸柳含烟。庭花笑日。莺啼乔木。蝶舞芳丛底说话

  •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发菩提心品讲录·太虚

      悬 论  一 释题  甲 经题  乙 品题  二 提要  甲 经纲  乙 显胜  释 经  甲一 叙前启问  乙一 叙前  乙二 启问  甲二 受请正说  乙一 标发五心  乙二 广明五心  丙一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长者贤护品第一之三复次长者。又复世间十不善业。所谓杀生偷盗邪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嗔邪见。如是十种不善业道。汝等各欲求解脱邪。又复世间十杂染法

  • 卷第八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八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三峰檗庵志禅师楚之嘉鱼人。鱼山熊开元也。久参天童三峰。着声丛席。崇祯末。以谏垣弹

  • 广博物志·董斯张

    类书,博物学文献。五十卷。明董斯张撰。董斯张(生卒年不 详),字避周。乌程人。素称博洽,善诗词, 著有《静味斋词》,又有《吴兴艺文志》等 书。此书续用张华“博物”之名,而在体例 上大加变化,内容广为扩张,故曰“广”。 全书

  •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佚名

    太上清净元洞真文玉字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北朝隋唐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由九段玉诀及一首韵文组成,其内容为解释「真文玉字」,即解释符文。书中仅存注解而无符文,注解文辞亦颇隐讳

  • 永宪录·萧奭龄

    编年体史书。清萧奭著,四卷,另有续编,不分卷,书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按年月顺序,记叙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雍正六年(1728)间的重大政治事件。多取材于邸抄、朝报、诏谕、奏折等资料。详细叙述了雍正争嫡即位,年羹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