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鱼堂剩言卷六

天命之谓性三句俱在大学首节明徳二字内戒惧愼独则在上一个明字内

李厚庵言存养工夫该动静大学八条目不言存养是接小学来句句内有存养作脚也中庸言存养亦便包得择执工夫下面只是抽出言之耳因言冉永光以存养专属静之非

看中庸喜怒哀乐即或问见朱子谓龟山其恸其喜中固自若之说杂于佛老恍然见圣贤应事之心与异端不同异端之心当喜怒哀乐之时其心漠然同于木石而姑外示如此之形圣贤之心当喜怒哀乐之时则是未发之理发见在此一事一物之中皆可谓之无心而诚伪之相去天渊

子思前言性道后复言中和盖言性道或疑其迂逺而道不可离之意犹未甚显言中和则必不能不谓之大本逹道而不可离也明矣

在物为理即逹道也处物为义即逹徳也达道达徳俱是性亦俱是命中庸首章言道不言徳者盖道与徳分言之则为二专言之则言徳可以包道言道可以包徳为灵邑诸生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文见其多云虚能生实予谓惟实能生虚虚安能生实谓虚能生实者此佛老之见也朱子无极而太极之辨专为此

天地位只是天下大纲都好了故致中便能如此此尚未难万物育是天下事事都好了湏致和方能如此此最是难事虽云体立而后用行然用行更难于体立天命率性大徳小徳徳性问学皆可如此分配天地位万物育犹言大纲正万目举

李厚庵讲不行不明章言子弟中有知者愚者不当急求其明且责其行能行然后能明子弟中有贤者不肖者不当急求其行且责其明能明然后能行

讲以人治人见云峰胡氏曰以众人望人不敢遽以圣人责人正与或问意合史氏伯璇非之者误也所谓众人望人中亦有至善在

所以行之者一也此一字与一贯之一本同但一贯之一是功夫熟后得手处此一字起手即要是彻始彻终者

厚庵欲以尊徳性专就主敬言而以道问学包力行

梦中体认孟子无伤也是乃仁术也一莭此当与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不杀胎不伐夭同看爱物之仁只应如此此其所以为无伤也觉津津有味

孟子养气即制外养中之法先立乎大是内外本末交相培养

义袭而取不但告子即从事知言养气者工夫一分未到一分便是义袭

薛文清论养气章云知言者尽心知性物格知至之功又在持志之先理明则能持志集义而又无忘无助长则浩然之气自生矣余向疑知言持志是一项事厯观诸讲章无有说得明白者得此豁然又曰主敬可以持志少欲可以养气此又补本章所未及

古之井田随其地宜非通天下可行也观左传所云疆以周索疆以戎索及蒍掩牧隰皋井衍沃可见又周礼载师注疏尤明孟子所云野九一国中什一者恐亦是就滕之地形而言

李见罗云仕止久速外别无秋阳江汉此言甚好然却未尽如喜怒哀乐子臣弟友皆是秋阳江汉又以一贯言之则一个秋阳江汉贯万个秋阳江汉

阅天之髙也一节文思此章所谓凿有二种一是不读书之凿一是多读书之凿不读书之凿不知故者也多读书之凿不知故之利者也

讲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觉此章易为良知家所借盖凿与不凿其辨在毫厘之间非居敬穷理未易明白

学生问伯夷伊尹栁下恵与杨墨同异愚因思夷尹恵是中道上之偏杨墨是中道外之偏譬如三间厅夷尹恵皆在中一间但畧有些偏若杨墨则偏在两旁着壁去了

孟子云仁人心也是指仁为心象山是指心为仁仁义礼智四者各有体用而以其流行之序言之仁初发出只是一点萌芽及其盛则为礼及其成则为义既成而藏则为智孟子所以指仁为人心义为人路其实仁义礼智皆在心

先立乎大立字工夫兼持志飬气直解专以持志讲此立字岂养气工夫在从小体内乎殊误

与学生讲登东山节问曰孔子既如是不可及何以又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余曰且未说及此讲至末节曰孔子岂不可及哉但学之当有序

阅圣人百世之师章文想亲炙二字见成周风俗之厚伯夷有功焉春秋之末至于战国栁下恵有功焉

阅大全养心莫善章见黄勉斋一条云孟子尝言求放心矣又言存其心矣操之则存舍之则亡心之存亡决于操舍而又曰莫善于寡欲何也操存固学者之先务然人惟一心而攻之者众声色臭味交乎外荣辱利害动乎内随感而应无有穷已则清明纯一之体又安能保其常存而不放哉此孟子发明操存之说而又以为莫善于寡欲也虽然寡欲固善矣然非真知夫天理人欲之分则何以施克治之功哉故格物致知又所以为寡欲之要此又学者之所当察也愚因想及求放心章双峰述勉斋之说曰此章首言人心是言仁乃人之心次言放其心而不知求末言学问之道非止一端如讲习讨论玩索涵养持守践行扩充克治皆是其所以如此者非有他也不过求我所失之仁而已此乃学问之道也三个心字脉络聨贯皆是指仁而言依后一条则是寡欲即在求放心之内依前一条则似寡欲又在求放心之外二条不同然其实一也寡欲即在求放心内孟子于养心章则又抽出言之耳即如操存章程子曰操之之道敬以直内而已亦是抽出一敬言之

由尧舜章末二句与好辨章吾为此惧一句相合此不是夸张语乃是忧深虑逺之语当时守先待后一段临深履薄光景直从尧舜之兢业发来

思辑四书困勉録例注疏大全或问俱不必编入不欲废成书也陆王之学不必多辨有学蔀通辨在也内当分学问思辨行五项采宋元诸儒之言是谓学采明兴以来及近年诸儒之言是谓问发先儒之未发以愚按冠之是谓思辨诸说之同异以愚又按冠之是谓辨策励学者勿徒为空言以学者读此章五字冠之是谓行读太极图说注深有味乎继之者善一继字继之即所谓万物资始也不言始而言继盖阴阳无始也此等处朱子发得真是十分明白

读书録谓太极纯乎理阳动阴静兼理气又谓太极在阳动阴静之前此等处皆看得未融洽非程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之意太极图中之五行非指铸鼎之金作室之木江河之水鑚燧之火也乃指天地间阴阳之气有此五者耳

程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二语是周子无极而太极一句内意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二语是周子动极而静以下之意薛文清讲动静阴阳最明讲体用显微却有可疑当查

吕泾野集有云盈天地间皆气也气而形皆物也物而则皆道也知形之显于有即道之妙于无知道之妙于无即形之显于有非舍形气之外复有所谓道也此论可羽翼太极图说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此即所谓道心常为之主而人心听命焉定之之字指人心承上文善恶分来

学蔀通辨言周子主静静字只好做敬字看此最宜玩阅念台学言见其以静亦静动亦静讲周子主静二字据朱子太极图解则主静二字全不是此意此乃是程子定性书之意似不当牵而一之

近思録载通书第三章而不载第一章二章以其不出太极图说之意也第三章一几字乃补图说所未详即邵子所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也图说言太极通书便言诚图说言阳动阴静通书便言诚通诚复图说言五行通书便言元亨利贞图说言中正仁义通书便言五常百行图说言修吉悖凶通书便言邪暗塞果确近思録第三段程子论中和此是朱子因中和旧说之非而特载此

阅近思录明道论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云因思书言人心道心易言形上形下孟子浩然之气四字却括尽而曰浩然便已理气合一所谓器亦道道亦器也

近思录不载横渠由太虚有天之名条及一故神想以其词未逹意与

近思录以伊川颜子论列明道定性书前此有深意盖朱子尝言定性书一篇之中都不见一个下手处又云定性书不是正心诚意工夫是正心诚意以后事故将伊川之论列于前是即定性下手工夫也

查近思录横渠心统性情一条为天地立心一条皆正蒙所无儒宗理要即采之性理近思录而列于拾遗内盖张子之书不能尽传矣

将小学示学生因看立教篇内则一条叹古人之教必防之于未然必使之以渐进所以教无不成与学生讲小学明伦篇内则子事父母一条想见古人一团爱敬之意融结而出分不得某处是爱某处是敬

与学生讲小学见礼记说不登髙不临深不茍訾不茍笑夫茍訾茍笑与登髙临深一様可不畏哉

猜你喜欢
  第五十九卦 涣 风水涣 巽上坎下·佚名
  春秋集传辨疑卷九·陆淳
  卷三十二·湛若水
  泾野子内篇卷四·吕柟
  什么叫“明”·孔子
  卷七·崔子方
  外篇·达生第十九·庄子
  灵台·佚名
  卷五十八·李光地
  卷十一·盛世佐
  佛教之初输入佛教之初输入·梁启超
  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印光
  梵天择地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五章 法眷聚会·屠隆

    【满江红】〔生绯袍皁冠幢盖上〕觉路界金绳。仙乐引珠幢宝珞。喜水痕霜降。天根木落。〔外末金烂袈裟上〕佛印换他金印贵。云台岂似香台乐。〔合〕叹英雄大梦几千场。今方觉。〔生〕选佛场中及第还。时人莫问铁鞋穿。

  • 江月松风集卷六·钱惟善

    (元)钱惟善 撰题濮阳老人手卷濮阳老人年七十一身白屋胜朱扉往来岐路风波险摇落江潭树木稀坐上歌声弹剑铁壁间灯影挂弓衣故山何处交游尽岁歳春来送雁归送魏好义宰乐清乐清茂宰之官去山瘦溪寒一路秋月下鲛人来象浦云间禅

  • 舒頔·隋树森

    舒頔(一三O 四——一三七七),字道原, 绩溪(今属安徽省)人。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明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

  • 唐诗镜卷八·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八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八 张九龄【本传云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幼聪敏善属文登进士第拜校书郎玄宗在东宫举天下文藻之士亲加策问九龄对策高第开元中选中书舍人後出为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召入累

  • 卷六·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六明 黎民表 撰五言律诗答吴明卿见寄兵起黄河日余归岭峤时风波一失势歧路转相悲白鹿成长往青云恐後期罗浮故无恙来把桂松枝同欧桢伯梁思伯游西樵山夜宿浦口近戍津亭暗遥村猎火孤秋风吹日夜

  • 列传九·薛居正

    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父仁岳,河东牙将,累赠太子太师。唐庄宗之为晋王也,广募胜兵,时思以趫悍应募,累从戎役,后为长直都校,历捧圣军使。晋初,迁六军都虞候。汉高祖出镇并门,奏以思从行,寻表为河东牢城都指挥使,以勤干见称。汉国初

  • 列传十九·薛居正

    豆卢革,祖籍,同州刺史。父瓒,舒州刺史。《宣和书谱》云:失其世系。革少值乱离,避地鄜、延,转入中山,王处直礼之,辟于幕下,有奏记之誉。因牡丹会赋诗,讽处直以桑柘为意,言甚古雅,渐加器仰,转节度判官。而理家无法,独请谒处直,处直虑布

  • 卷三百四十三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二月庚午朔,河北轉運使、措置河北糴便吴雍言:「見管人糧、馬料總千一百七十六萬石,奇贏相補,可支六年。河北十七州,邊防大計,倉廩充實,雖因藉豐年,實亦吏能幹職。同措置王子淵在職

  • 内篇 二体第二·刘知几

      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详。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然世犹淳质,文从简略,求诸备体,固已阙如。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区城

  • 第二十六回 辨冤狱寒朗力谏 送友丧范式全交·蔡东藩

      却说广陵王荆,自奉诏还国后,仍然怀着异图,应二十四回。暗中引入术士,屡与谋议,且日望西羌有变,可借防边为名,称兵构乱。事为明帝所闻,特将他徙封荆地。荆越加恚恨,至年已三十,复召相工入语道:“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

  • 卷之四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呈续获遗书清单并委员汇解各书折·佚名

    一四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呈续获遗书清单并委员汇解各书折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续获遗书,将书名部数恭折奏报事。窃臣钦遵谕旨,购访遗书,已将三次购得各书,先后开列清单,奏蒙圣鉴。臣仍谆饬所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五·阿桂

    壬午阿桂李侍尧毕沅奏言伏思陜甘二省乃三秦重地东连豫晋西达新疆北控边城南通楚蜀兼以崇山峻岭重复回绕四面则番族环居内地则民回错处习俗刚劲为自古用武之地仰防圣明烛照睿虑周详以陜甘二省近年以来各营官兵裁拨太多

  • 卷三十 丧服第十一·郑玄

    疏衰裳齐、牡麻?、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三年者。(疏犹粗也。)[疏]“疏衰”至“年者”。○注“疏犹粗也”。○释曰:此《齐衰三年章》,以轻于斩,故次斩后。疏犹粗也,粗衰者,案上《斩衰章》中为君三升半粗衰,郑注《杂记》云

  • 春秋传说例·刘敞

    (宋)刘敞 撰 公即位例 即位则书正月未即位则不书正月(原注定无正月是也)继正则书即位继故则不书即位(原注庄闵僖)受命则书王不受命则不书王(原注桓无王) 雩例 诸侯之雩主星辰山川天子之雩主上帝鲁用天子之礼故曰大雩也雩得雨

  • 卷八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三宗庙制度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二年九月庚申朔诏以呼图克哈斋为中书省署奉迁祖宗神主于圣安寺祭祀志辛巳藏于瑞像殿世祖本纪中统四年

  • 卷第四十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过于东方无数世界,复过尔所世界微尘数世界,于彼诸世界中入此三昧,或刹那入,或须臾入,或相续入,或日初分时入,或日中分时入,或日后分时入

  • 佛说帝释所问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于摩伽陀国毗提呬山帝释岩中为帝释演释种种之疑问。即中阿含之释问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