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和合。于一日中。饭食事讫。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林精舍佛世尊所。瞻礼亲近。是时长者。其出未久。作是思惟。今日已过清旦。佛及苾刍各处自房。宜应且止。勿诣佛所瞻礼亲近。我今当往尼拘陀梵志聚集之所。时彼梵志。在乌昙末梨园中。与诸梵志围绕而住。高举其声。发诸言论。所谓王论战论盗贼之论。衣论食论妇女之论。酒论邪论繁杂之论。如是乃至海等相论。此等言论。皆悉系著世间之心。是时尼拘陀梵志。遥见和合长者自外而来。即告众言。止止汝等。宜各低小其声。此所来者。是沙门瞿昙声闻弟子。为大长者。处王舍城。名曰和合。此人本性少语。其所传受。亦复寂静。是故汝等。小声言论。彼既知已。乃可斯来。时梵志众。闻是语已。咸各默然。
尔时和合长者。来诣尼拘陀梵志所。到彼会已。时尼拘陀。相与承迎。欢喜言论。彼言论已。各坐一面。时和合长者。白尼拘陀梵志言。汝此众会。有所别异。向闻汝等。高举其声。发诸言论。所谓王论战论。如是乃至海等相论。此等言论。皆悉系著世间之心。有异于我世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佛世尊者。于旷野中。随自所乐。坐卧居止。远离愦闹。绝于人迹。寂守是相。身住一处。心不散乱。专注一境。随应所行。时尼拘陀梵志。告和合长者言。长者。彼沙门瞿昙。我今云何相与议论。若我以事发其问端。彼种种慧而不能转。以沙门瞿昙处于空舍。慧何能转。既于空舍慧不能转。乃于旷野坐卧居止。远离愦闹绝于人迹。寂守是相。身住一处。心不散乱。专注一境。随应所行。长者。譬如一目之牛周行边际。当知彼牛其何能行。沙门瞿昙亦复如是。处于空舍。慧何能转。长者。若或沙门瞿昙。来此会中。我时必当相与议论。建立胜义。发一问端。而为叩击。我应得胜。彼必堕负。如击空瓶。易为破坏。
是时世尊。处于自房。寂默宴坐。以清净天耳。遥闻和合长者与尼拘陀梵志所共集会如是言论。
尔时世尊。于日后分。从自房出。是时天雨方霁。晴光焕若。渐次行诣善无毒池。到池岸已。徐步经行。时尼拘陀梵志。遥见世尊在彼池岸。即告众言。沙门瞿昙。即今在此善无毒池岸。徐步经行。彼或来此会中。汝等云何为起承迎邪。或相与言论邪。或但离座邪。或复辍己所坐而召命邪。作是言时。自然有来为佛世尊敷设其座。复闻是言。尊者瞿昙来此有座。随自所乐当就是座。
尔时世尊。于善无毒池岸。经行事已。来诣尼拘陀梵志之所。时彼梵志。遥见世尊自外而来。即告众言。沙门瞿昙来此会时。我当发问。而汝瞿昙。法律之中。以何法行。能令修声闻行者到安隐地。止息内心。清净梵行。
尔时世尊。到彼会已。诸梵志众。自然咸生踊跃欢喜。各从座起。前向承迎。时尼拘陀梵志。合掌向佛。顶礼白言。善来瞿昙。汝具遍知。是汝所座。汝应就座。佛告尼拘陀梵志言。汝但就座所应。为我施设之座。而我自知。我自当坐。
是时诸梵志众。高声唱言。希有难有。此沙门瞿昙。今此会中。无人说示。以神通力。自知其座。时尼拘陀梵志。与佛世尊。欢喜言论。彼言论已。退坐一面。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如来今到此会。汝等有何言论分别。尼拘陀梵志白佛言。我向见汝自远而来。见已我时辄告众言。沙门瞿昙来此会时。我当发问。而汝瞿昙。法律之中。以何法行。能令修声闻行者到安隐地。止息内心。清净梵行。瞿昙汝既到此。我以是事。便为问端。是即与汝言论分别。
尔时世尊。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汝于是事。而实难知。何以故。异法异见异师异行。但应于汝自法教中随应发问。是时诸梵志众。高声唱言。希有难有。沙门瞿昙。此所问事。不以自教而为见答。返能于他教中。令发问端。随问当遣。时尼拘陀梵志白佛言。若我异法异见异师异行。于汝法律。我难知者。我今于其自法教中请问。于汝云何修行。能得出离清净。得最上洁白。及得真实。得清净真实中住。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如汝尼拘陀法中所修行者。我今略说。汝谓能得四戒具足。谓能修行。能得最上增胜。于前修行出离。不减诸欲。尼拘陀。云何是汝修行。所持四戒。谓不自杀生。不教他杀。不随喜杀。不自偷盗。不教他盗。不随喜盗。不自妄语。不教他妄语。不随喜妄语。不自邪染。不教他邪染。不随喜邪染。汝尼拘陀。以如是等。谓我能得四戒具足。尼拘陀。云何是汝能得修行。汝所修行。谓高处游止。施设座位。或翘足而立。以为法行。或常受苦涩粗恶饮食。而为法行。或寂止空地。而为法行。或不去须发。而为法行。或偃卧棘刺。或卧编椽。而为法行。或居止常处凌云高显。而为法行。或系著一处。而为法行。乃至一日三时。沐浴其身。如是多种逼切苦恼。治疗于身。而为法行。如是等事。是汝尼拘陀修行之法。云何是汝尼拘陀修行者。计为出离。尼拘陀。如汝所修出离行者。谓裸露身体。计得出离。又于饮食事讫。舐手取净。不受颦蹙面人及嗔恚面人所施饮食。不于街巷中食。不于刀杖兵器中住。周行城邑。杜默不语。不说所从来。不说所向诣。不说所住止。不出违顺语。不出多种语。亦无所说授。或受一家食。或受二家三家乃至七家食。或但受一家。不受余家食。或一日不食。或二日三日乃至七日。或复半月一月不食。或于食中。不食其麨。不食其饭。不食豆及鱼肉牛乳酥酪油及蜜等。不饮酒。不饮甘浆。不饮醋浆。但饮糠秕清洁之水。而为活命。又常食菜。或食稊稗。或食瞿摩夷。或食药苗药根。或食干生米谷。或食诸余粗恶草菜。或但著一衣。或著草衣。或著吉祥草衣。或著树皮衣。或柴木为衣。或果树皮为衣。或以弃尸林中乱发为衣。或以羊毛鹿毛鹿皮为衣或以底哩吒鸟翅为衣。或以鸺鹠翅为衣。如是等事。是汝尼拘陀修行者。计为出离之行。尼拘陀。此等所行。而还实得出离清净邪。得最上洁白邪。得真实邪。得清净真实中住邪。时尼拘陀梵志白佛言。如是如是。沙门瞿昙。我此修行。是得出离清净。得最上洁白。及得真实。得清净真实中住。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汝所修行。如是等事。非为出离。非得出离清净。非得最上洁白。非得真实。非得清净真实中住。但于修行法中。而得少分。尼拘陀梵志白佛言。沙门瞿昙。如汝所说。虽为甚善。然我此修行。是得最上出离。是得真实。是得无上。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复次汝所修行。谓我能得四戒具足。谓能修行。谓得最上增胜。于前修行出离。不减诸欲。持四戒时。与慈心俱。先于东方起慈心。观具足所行。广大周普。无二无量。无冤无害。然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世界。与慈心俱。具足所行。亦复如是。尼拘陀。汝作是意。谓我能如是修行。得出离清净邪。得最上洁白邪。得真实邪。得清净真实中住邪。时尼拘陀梵志白佛言。如是如是。沙门瞿昙。我此修行。实得出离清净。得最上洁白。及得真实。得清净真实中住。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此如是等汝所修行。非得出离清净。非得最上洁白。非得真实。非得清净真实中住。汝谓有所得。此亦非真。尼拘陀梵志白佛言。沙门瞿昙。如汝所说。虽为甚善。然我修行。是得出离清净。是得真实。是得无上。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复次如汝修行。谓我能得四戒具足。我能修行。我得最上增胜。于前修行出离。不减诸欲。谓以宿住通。能知过去一二三生乃至百生之事。尼拘陀。汝作是意。谓我能如是修行。得出离清净邪。得最上洁白邪。得真实邪。得清净真实中住邪。
时尼拘陀梵志白佛言。如是如是。沙门瞿昙。我此修行。实得出离清净。得最上洁白。及得真实。得清净真实中住。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此如是等汝所修行。非得出离清净。非得最上洁白。非得真实。非得清净真实中住。虽有所得。而非真实。尼拘陀梵志白佛言。沙门瞿昙。如汝所说。虽为甚善。然我此修行。是得出离清净。是得真实。是得无上。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复次如汝修行。谓我能得四戒具足。我能修行。我得最上增胜。于前修行出离。不减诸欲。能以清净天眼。观见世间一切众生。若生若灭。若好若丑。或生善趣。或生恶趣。若贵若贱。随业报应。悉能观见。尼拘陀。汝作是意。谓我能如是修行。得出离清净邪。得最上洁白邪。得真实邪。得清净真实中住邪。
时尼拘陀梵志白佛言。如是如是。沙门瞿昙。我此修行。实得出离清净。得最上洁白。及得真实。得清净真实中住。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如是等事。以汝所修。虽为清净。然我所说。如汝修行。未离种种烦恼随增。尼拘陀梵志白佛言。沙门瞿昙。云何我所修行。虽为清净。汝瞿昙说未离种种烦恼随增。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汝等修行。为欲彰其修行功业。以我修成如是行故。彼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等。必当尊重恭敬供养于我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虽修行。恃己所修。起贡高相。凌篾于他。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起我慢心及增上慢。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于余沙门婆罗门轻毁凌辱。作如是言。汝诸沙门婆罗门。以多种食。而为活命。普食世间五种种子。所谓根种子。身种子。虚种子。最上种子。种子中种子。如是五种。以资其命。汝尼拘陀。如是周行。出轻辱言。伺求诤论。迅疾快利。其犹电转。摧伏破坏。又如霜雹。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或见余沙门婆罗门为他同类等众之所尊重恭敬供养。乃生种种憎嫉之心。即作是言。汝诸沙门婆罗门。贪多种食。而为活命。返为他众之所尊重恭敬供养。我常但以苦涩虚淡之物。而为活命。何故他众。不作恭敬供养于我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猜你喜欢 卷之十七·纪荫 佛法的做人道理·太虚 卷十一(惟净译)·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四·法藏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上·窥基 目录·永觉元贤 卷第四十·志磐 序·佚名 卷第十六·宝唱 菩萨璎珞经卷第八·佚名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五·智顗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九·唐慧琳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太虚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