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一日召对选徳殿.奏事毕.上因与论禅.乃奏云所谓禅之说.儒家亦有之.但今人只于释氏留意.殊可怪.昔周公亦坐禅.惟孟子能知之.上愕然.又徐奏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岂非坐禅乎.天下只有一理.周公平日坐而思之者.无非爱人利物之事.只此便是佛心.何湏更问禅.上颔之

易曰不家食.吉.养贤也.非是使贤者尽禄于公室.而不食于其家.言人君能养一贤者.则天下之民皆得以耕食而凿饮.仰事而俯育.谓生育之赐广大如此.非家至而食之也.若欲家至而食之.是殆齐桓公遗老人食之类也

人之一性虽是本来髙明.然亦当尽其在我者.不然则圣贤立言.何以曰尊徳性.曰防民性.曰节性.曰养性.曰修性.旧人说性.不可修此语.直是误人

孝经言严父配天.必称周公.自古圣人大孝如舜.达孝如武王.皆不及之.而独眷眷于周公者.以周公人臣耳.而独用天子之礼乐.以褒大其亲.正所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也.故夫子取其孝之终

聪明智慧不是.博极羣书亦不是.议论过人亦不是.事事剖判得此性湛然.如明镜止水.物虽千变万态.来则见之.此真聪明.真智慧也.文王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古人前旒蔽明.黈纩塞耳.皆所以见其不自用也.东坡言我被聪明误一生.此虽戏言.然亦有理

韩魏公尝言保初节易.保晩节难.在北门九日燕诸曹诗有曰莫羞老圃秋容淡.要看寒花晩节香.先生深敬此语.尝大书于壁.以为晩节之规

易曰舎尔灵龟.观我朶頥.观我者自他人言之也.尔一点灵性中.万物皆备.却不自去理会.只来看我.看我富贵利达.便奔趋求媚.如此则朶尔之頥矣.正如刘禹锡诸公附王叔文而终不免于窜斥

崇观间朝廷禁元祐学甚切.皆号为颇僻之文.举子在学校及场屋一字不敢用.虽碑刻亦尽仆之.时钱塘有一游衲以隠税逮系于州.发箧得诗稾数编.首篇哭东坡其辞曰文星落处天为泣.此老已亡吾道穷.功业漫夸生仲达.文章犹忌死姚崇.人间便觉无真气.海内何由见古风.平日百篇谁复爱.六丁收拾上瑶宫.守见而竒之.因释其罪.前辈谓治平之世.则公议在庙堂.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则公议在草茅.斯言信哉

理之所在未有不思而得者.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周公孔子可谓是大圣人.毎一举事必思而后行.今人或当烦剧.或于文字疑难.更无箇道理处置.此但不思耳.思则得之.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神之极也

陈了翁一日往某处.或言此间有一得道者可就见之.了翁曰他自得道干我甚事.此便是了翁过人一着处.这段事须是自家自去理会.如何倚靠得人

古云任贤使能.任使二字极有轻重.贤者须委任之而后可以共治.如髙祖用子房之徒是也.能者则役使之而后可以成功.韩彭黥布之徒是也

仰之弥髙.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顔子之学.夫子其心甚苦.见夫子只在前面力之所至.所争亦不多.只是未能赶得上.故扬雄称顔苦孔之卓

大凡作事只依箇道理行便了.切不须作意.且如当官处.合徒则徒.合杖则杖.不以喜怒为轻重.所谓观于天布不助者也

顺逆之境一也.世之昧者方居顺境则逐物而失身.迨遭逆境则执我而丧志.惟智者处之以无心.故穷亦乐.通亦乐

春秋一经虽曰纪诸侯之事.其实为人君作.周既东迁.王政不纲.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其下自大夫出.又其下自陪臣出.天下不知有王室乆矣.夫子伤之.因鲁史而作春秋.特书王字于元年之下.既责当时诸侯礼乐征伐不得其正.又责周王不能自正其本也.此意惟董仲舒知之.故曰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

诗序言美教化.移风俗.惟能美教化.然后可以移风俗.若教化不美.非独不能移风俗.天下反为风俗所移矣.如曹风之奢.晋风之俭.不中礼皆足以移人.教化之不美.其敝必至于此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古亡无字通.日知其所无者.凡欲学而未至者也.月无忘其所能者.已学而得之者也.君子教人于其所未学.则切切然日以为念.于其所已学.则一月之间须常自省也.如此则学安得不进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此正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之说.人生在龆龀.其身在父母膝下.此时便有爱亲之心.及其长大成人.斯能养父母而敬心日生焉.人之天性如此

先生曰向守婺.有学者贽文求见.因问作诗活法.遂赠之诗曰学诗如参禅.初不在言句.伛偻巧承蜩.梓庆工削鐻.借问孰师承.妙处应自悟.向来大江西.洪徐暨韩吕.山谷擅其宗.诸子为之辅.短句与长篇.一一皆竒语.卓尔自名家.无愧城南杜.君诗亦可人.羞作女工蠧.正临百尺竿.到此方进歩.我性文字空.志在学农圃.老矣甘摧頺.肯复事雕组.少读三百篇.每自叹无补.一念絶邪思.得处忘我所.学诗如参禅.无舎亦无取.立雪谩齐要.断臂徒自苦.君欲问活法.活法无覔处

大凡议论若一处见得透.则处处皆通.盖縁是天下只一理

王荆公读尽天下书.只是不曾见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自思量我身上别无不是事.故每日所三省者只这般事.可谓点检得尽.又不止平日如此.虽临死时亦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氷.若论克己工夫.须是还他曾子

易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者天理也.欲加人力.须是天理上去得方可.若于天理相反处.如何便可加以人力

王用享于岐山.要说出用字.受命作周.用也.爰整其旅.以遏徂莒.用也.筑城伊域.作丰伊匹.用也.勉勉我王.纲纪四方.用也.文王之见于用者如此.方其在岐山时.巳自享了.岂待膺天命.抚方夏之后耶

登孔子之门者三千人.其间絶类离伦若顔闵之徒.始列于四科.然回能仁而不能久.由能勇而不能怯.赐能辩而不能讷.师之过商之不及.才之难全如此.及顔渊问为邦.则告以四代礼乐.季康子问子贡子路冉求可使从政.则曰赐也逹.由也果.求也艺.于従政乎何有.至于子贡问政.子张问政.则又皆以至言妙道许之.乃知圣人与人.亦未尝求备

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寂然不动之时也.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感而遂通之时也

陈蕃言大丈夫当洒扫天下.安事一室.此语殆非确论.圣人谓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又曰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况洒扫应对.即圣人致知格物事.若小处做得卤莽.大处可知矣

顔渊问仁.夫子告以非礼勿视聴言动.仲弓问仁.告以出门如见大賔.使民如承大祭.樊迟问仁.告以居处恭.执事敬.夫子答门弟子之问.虽曰各随其资禀.至于问仁.则多答以敬.乃知学者之求仁.当自敬入

道一而已.而以修身为本.自修身以及于治国平天下.皆是道也.蒙荘乃曰道之真以治身.绪余以治国家.土苴以治天下.道乌有精粗.由小以至大.自近以及逺.其序当然.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与斯言异矣

忠孝本非二事.孔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又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又曰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祭义载曾子言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涖官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忠与孝岂二事哉.要之忠以孝为本.未有孝而不忠者.古人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又曰孝立则忠遂.可谓能识圣贤之意.若谓忠孝不两立.如王阳王尊之论则不可 

猜你喜欢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佚名
  卷二十六(成三年,尽十年)·孔颖达
  卷七十三·程公说
  卷十三·胡广
  卷十六·王安石
  卷五百二十·佚名
  卷二百·佚名
  卷八十七·道世
  攝大乘論本卷第三·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三·唐慧琳
  佛说碱水喻经·佚名
  缘 成 史 观·太虚
  佛教史略·太虚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宰·唐圭璋

      黄宰,不知其名,与韩元吉同时人。   酹江月   寿韩元吉   三光五岳,孕乾坤英彩,非金非玉。赫赫岩岩真相种,来驾横空仙鹄。十万儿童,和丰堂下,齐指梅山祝。黑头难老,岁寒苍桧修竹。   须信自有家传,中庸一卷,是长生真

  • 去罢·徐志摩

    去罢,人间,去罢!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去罢,人间,去罢!我面对着无极的穹苍。去罢,青年,去罢!与幽谷的香草同埋;去罢,青年,去罢!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去罢,梦乡,去罢!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去罢,梦乡,去罢!我笑受山风与海涛之贺。去罢,种种,去罢!当

  • 童蒙诗训·吕本中

    读《古诗十九首》及曹子建诗,如“明月入我牖,流光正徘徊”之类,诗皆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下笔不同。(《丛话》前一、《仕学规范》三十九、《竹庄》二、《玉屑》十

  • 第四四一佥禀光绪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二二二四--三·佚名

    吞霄街职员暨金和安众铺户等,禀请新竹知县,准予已革总理林愈熏复充具佥禀,治下竹南三保吞霄街职员江鹏程,暨金和安众铺户等,为奉公勤谨,地方安静,佥请恩准原充,以慰民望事。切程等安分守业,全赖办公者实心

  • 八○三 两广总督巴延三等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八○三 两广总督巴延三等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臣觉罗巴延三、广东巡抚臣李湖跪奏,为奏明事。窃照办理违碍书籍一案,节奉谕旨饬查。广东省前后查出应禁书本,节经奏缴,其有连板片起出

  • 熙宗二子传·脱脱

    金熙宗有二个儿子,即:悼平皇后生的太子完颜济安,贤妃生的魏王完颜道济。济安,于皇统二年(1142)二月二十四生于天开殿。金熙宗皇帝二十四岁喜得皇子,很高兴,于是派人立即报告明得宫里的太皇和太后。五天后给太子取名字济安,并

  • 卷一百六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一 朱批李如栢奏摺 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署理四川川北总兵官【臣】李如栢谨 奏为微【臣】依恋情切恭请 陛见少展孺慕以抒积诚事窃【臣】於雍正元年六月内由三屯营副将加总兵衔赴陕效

  • 卷二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下 朱批齐苏勒奏摺 雍正四年二月初九日总督河道【臣】齐苏勒谨 奏为遵 旨详议覆奏事雍正四年正月十一日恭接 皇上发下条奏一摺奉有 朱

  • 卷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十六典礼四 【颁诏二】总督湖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袭拖沙喇哈番纪录二次臣额伦特谨题爲圣寿无疆皇恩普被详请代题恭谢天恩事据湖北布政使司布政使李锡会

  • 卷十五 兵略训·刘安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毒者螫,有蹄者趹。喜而相戏,怒而相害,天之性也。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能足也。故群居杂处,分不

  • 觉苑应为修七觉之苑·太虚

    觉苑应为修七觉之苑──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觉苑欢迎会讲──蒙觉苑各位佛子,乘太虚在广东之便,以隆重庄严之礼仪,约我来此说法;我见到道场清净,威仪整齐,不禁想到各位的信心充足,善根深厚!各位居在觉苑,须知觉之一字,乃佛法的

  • 抉 伪 披 真·太虚

    ──二年正月在延庆观堂宏誓研究会讲──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即出于古之圣贤豪杰,故老子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呜呼!演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五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事起

  • 巴马修道院·司汤达

    18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重要作品。小说以虚构的巴马小公国为背景,反映1796至1830年意大利北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正义斗争。小说主人公法布里斯仰慕拿破仑,

  • 字鉴·李文仲

    辨正文字的字书。元代李文仲撰。凡五卷。李文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馀未详。据卷首颜尧焕、于文傅、张楧、唐咏涯、黄潜等人所撰叙文云,李文仲伯父李伯英曾撰《类韵》三十卷,从形、音、义三者关系出发,训释文字假借用法,该

  • 眼科奇书·佚名

    《眼科奇书》又叫《眼科宜书》,系清代渝州李氏家传秘本,相传为仙人所授(真实著者不详) 。是书论目病机着眼于风寒,治疗目病力主发散,确与一般眼科专书有异。该书为清代眼科专著,自流传以来一直以奇方奇效著称,颇受临床

  •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佚名

    本书(六册一、○一四面六○八、四○○字)不分卷,据赵尔巽、柯劭忞等撰修「清史稿」关内本选辑。原书依史例分本纪、志、表及列传四门,凡五百三十六卷。本书就中选集关系明郑与台湾之史料,仍依纪、志、表、传列目:「本纪」分

  • 法华文句记·湛然

    凡十卷。唐代湛然述。又称法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文句记、法华文句疏、妙法莲华文句疏记、妙法莲华经文句疏、天台法华疏记、妙乐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为天台大师智顗所作法华三大部中‘法华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