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千二十二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

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十二月。戊戌朔。上幸瀛台。  

○谕军机大臣等、前因沉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集。进呈求序。朕偶加披阅。集内将身事两朝。有才无行之钱谦益居首。有乖千秋公论。而其中体制错谬。及世次前后倒置。亦复不可枚举。因于御制序文内。申明其义。并命内廷翰林。为之精校去留。俾重锓版。以行于世。其原板自应一并销毁。但阅时既久。此板曾否销毁。任听存留。而沉德潜身故后、其门下士无识者流。又复潜行刷印。则大不可。着传谕杨魁、即查明此板现存何处。如未经销毁。即委员将板片解京。并将未经删定之刷印原本。一并查明恭缴。  

○礼部奏、明年元旦庆贺礼仪。得旨、是。照例行礼。奉皇太后懿旨。停止筵宴。  

○己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瀛台。  

○以庄亲王永瑺、大学士舒赫德、充玉牒馆总裁。理郡王弘<日为>、协办大学士程景伊、尚书永贵、充副总裁。  

○庚子。命国史馆编列明季贰臣传。谕、昨阅江苏所进应毁书籍内。有朱东观选辑明末诸臣奏疏一卷。及蔡士顺所辑、同时尚论录数卷。其中如刘宗周、黄道周、指言明季秕政。语多可采。因命军机大臣。将疏中有犯本朝字句。酌改数字。存其原书。而当时具疏诸臣内、如王永吉、龚鼎孳、吴伟业、张缙彦、房可壮、叶初春等。在明已登仕版。又复身仕本朝。其人既不足齿。则其言不当复存。自应概从删削。盖崇奖忠贞。即所以风励臣节也。在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以经略丧师。俘擒投顺。祖大寿、以镇将惧祸。带城来投。及定鼎时、若冯铨、王铎、宋权、谢升、金之俊、党崇雅等、在明俱曾跻显秩。入本朝仍忝为阁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梦庚、田雄等、不可胜数。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今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辄复畏死幸生。腼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长足录。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复叛之李建泰、金声桓、及降附后、潜肆诋毁之钱谦益辈。尤反侧佥邪。更不足比于人类矣。此辈在明史既不容阑入。若于我朝国史。因其略有事迹。列名叙传。竟与开国时范文程、承平时李光地等之纯一无疵者。毫无辨别。亦非所以昭褒贬之公。若以其身事两朝。概为削而不书。则其过迹。转得藉以揜盖。又岂所以示传信乎。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各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而其子若孙之生长本朝者。原在世臣之列。受恩无替也。此实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即以是示彰瘅。昨岁已加谥胜国死事诸臣。其幽光既为阐发。而斧钺之诛。不宜偏废。此贰臣传之不可不核定于此时。以补前世史传所未及也。着国史馆总裁、查考姓名事实。逐一类推。编列成传。陆续进呈。候朕裁定。并通谕中外知之。  

○辛丑。谕军机大臣等、据杨景素奏、核议东省沿河安设粮船纤夫章程。按各州县水道闸座之顺逆难易。分别用夫之多寡等因一摺。自系就该省情形筹办。但山东与直隶、江苏、境壤相连。必须通盘核计。昨周元理在京面奏、以粮艘自景州至天津。皆系顺水。若遇风静波平。并可无须纤挽。或偶值逆风稍大。即须添雇短纤。向来漕船北上。俱有短纤随行。以备雇用。而雇夫之事。多在中途。临时应急。地方官断难沿途为之豫备。若无故聚集民夫数千。随路分布。又不免于滋扰。至此等短纤。惟在沿河地方官、严查贼匪。不使潜踪滋事。而各船押运官弁、复实力稽查。宵小自无从逞其伎俩等语。所奏颇觉有理。何以尚未据具摺奏闻。着传谕周元理、即照前日面奏事宜。详晰确核。迅速覆奏。又浙江省、已据该抚奏称、毋庸设立纤夫。至江苏省、作何筹办。至今未据奏覆。并着谕令该督抚。将如何酌定章程之处。即速妥议具奏。俟覆到时。同杨景素摺、一并交军机大臣。会同该部核议具奏。将此谕令周元理、高晋、杨魁、并令杨景素知之。  

○又谕曰、图思德奏、探闻缅酋懵驳已死。及关外信息等因一摺。此事非图思德所能办。已于摺内批示矣。看来图思德之意。颇以懵驳之死为幸。妄冀缅匪一事。即可从此完局。此非晓事之见也。缅甸数年以来。并未实有悔罪输诚之举。虽内地严守关隘。不与贸易。恐亦有名无实。未必能制其死命。总之缅匪若不将拘留内地之人送还。及实在进贡乞恩。断不能准其开关通市。其局不能完结。转不系乎懵驳之死与不死。况缅匪狡诈异常。从前曾经捏报懵驳已死。日久乃知其诈。此次安知非其故智复萌。即或果有其事。而其子不能改父之过。又与懵驳何异。图思德此时惟当静听。并不必遣人向关外探访彼处信息。为其所愚。使贼匪从而轻笑。设果得鲁蕴、亲自到关。恳请通贡。图思德竟当明白开导。谕以汝果出于诚心。竟宜亲身进京。朝见大皇帝。如能将杨重英、苏尔相诸人全行送回。并诚恳纳贡。大皇帝不但准汝仍通贸易。并且格外加汝大恩。汝若不亲去。本督部堂难以代汝转奏。至于中国抚驭外夷。全恃威信。从不肯赚其入而置之死。即如秤管猛、到京数年。今仍遣令归巢。皆汝等所。深悉者。且使果欲杀汝。亦非难事。汝既已亲来。我等总督、提督、现在边境。皆可执汝诛之。又何必俟汝到京再办。汝当反覆自思。若非亲自叩觐大皇帝。此事断不能完。如汝惊疑顾虑。不敢进京。本督抚亦不相强。即令汝回去。亦不代汝奏闻。如此晓谕。察其神色。即行据实奏闻。候朕定夺。此时缅酋处、如差小头人到关。惟当谕以汝等之言。不足为凭。如果有诚心恳请之处。可令汝大头人等自来。本督部堂另有谕示之语。若彼投递缅字文禀。总须付之不答。仍将原禀驰奏。将此由六百里传谕知之。  

○吏部等部议准。左都御史崔应阶奏称、因疯杀人。向例追埋葬银两。永远监禁。至因疯连杀二命之犯。亦照此办理。似未允协。应改拟绞候。从之。  

○旌表守正被戕奉天锦县民张科举妻王氏。  

○壬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瀛台。  

○兵部议覆、陕甘总督勒尔谨疏称、甘肃兴武营、一切兵马事宜。只有都司一人经管。查察难周。请将大坝堡千总、移驻兴武。拨宁夏镇标后营把总一员。移驻大坝。应如所请。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河南孟津县民王东孝妻王氏。  

○癸卯。孝惠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东陵。  

○谕曰、观保在尚书房行走有年。尚属小心勤谨。今闻其患病溘逝。着加恩给还左都御史原衔。  

○谕军机大臣等、据勒尔谨覆奏、甘省除宁夏外、再无他处可以分黄河之势。周人杰所称建闸开渠。分引黄河灌田之处。诚属冒昧等语。所奏似不免稍存意见。水利为农田首务。所系于民生者甚钜。而甘省频年。又每因缺水致旱成灾。如果于附近河流之处。相度地势。设法开渠。以资灌溉。自于旱地有益。虽甘省山阜较多。难以施之通省。但其中岂无近河稍低之地。可以引溉田畴。即或仅有数处可行。而数处民生。已沾其利。该督正宜虚心采访。不可固执己见。况周人杰在朕前并奏称、伊在庆阳。曾经力行水利。该督覆奏此摺时。该府尚未回任。何不俟其到时。详晰面询。其在庆阳时。如何兴水利。何处办有成效。并就彼所知他府属、何处尚可以仿办。不妨就其所言。酌量择而行之。如果有利于民。不应咎该府所言之过。若该督以周人杰奏及此事。辄目为冒昧。则朕咨询民隐。谁复敢据实直陈。即该督如此存心。亦非集思广益之道。设或周人杰所见果属冒昧。或伊在朕前所陈。皆属虚词。亦不宜于此时加之责备。俟将来大计时。就其优劣。再行核办。亦未为晚。着传谕勒尔谨、即速详询确核。据实覆奏。毋得稍存回护。  

○又谕、昨据杨景素奏、沿河安设漕船短纤一摺、朕以山东与直隶、江苏、境壤相接。必须通盘核计。且前日周元理在京。面奏此事。颇觉近理。随谕令该督、及高晋等。即速妥议奏覆。俟奏齐时。交军机大臣、会同该部定议。今日高晋等、亦将纤夫一事。议定章程具奏。独周元理、至今尚未奏到。此事必合各省汇办。方可通行。现届开兑冬漕之时。转瞬新春。粮艘便湏北上。南省之夫。即当早备。难以复行稽迟。着传谕周元理、即照前日面奏事宜。详晰议定。迅速覆奏。  

○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遵旨覆奏。漕运冬兑冬开。现飞饬粮道。及各州、县、凛遵妥办。如监兑厅员。不能督催趱运。立即参处。嗣后每年遵守。自克副冬兑冬开之限。不致再有迟逾。其安徽、江西、二省。已飞饬各粮道。一体赶紧办理。安省、均于岁内开行。西省、务于正月扫帮前进。报闻。  

○旌表逼嫁捐躯山东邹平县民杨某聘妻孙氏。  

○甲辰。谕、据高晋奏、审拟在籍知县赵时煐。殴伤胞兄赵时烈一案。将赵时煐问拟杖徒。不准援赦宽减等语。所办未为允协。赵时煐曾任县令。非齐民可比。宁不知弟殴胞兄。有伤伦化。使伊在任时、遇此等事控理到案。岂能不按律严惩。乃与胞兄争衅。辄敢动手抵殴两伤。实属犯长蔑伦。亦且知法犯法。非但不应援赦末减。并当较寻常弟殴胞兄者。加等问拟。用以饬名教而儆败类。今该督仅照律以杖徒科罪。实不足蔽辜。此案着交刑部、从重改拟具奏。至高晋以大学士管理总督。主持风化。弼教明伦。是其专责。不应宽纵若此。高晋着交部议处。  

○旌表守正捐躯河南汝阳县民高勋妻牛氏。  

○乙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瀛台。  

○谕、京察为激扬大典。各部院堂官。自应秉公举劾。将满汉属员中、才具出众者。登之荐剡。衰颓庸钝者。予以纠参。方足鼓励人才。澄清吏治。乃向来部院各堂官、每届计典。除荐举外、不过约略劾去一二员。以符成例。其余概与优容。姑息瞻徇之习。皆所不免。殊不知一部院中多一衰庸恋栈之辈。即少一出力办事之员。既难保无阘冗误公。且使候缺者上进无阶。不得及锋而试。于理亦未为允协。所有从前办理京察各部院堂官。俱着传旨申饬。明年又届京察之期。各该堂官、务将满汉司员、及笔帖式等。秉公核实。举劾沙汰。毋许稍事姑容。倘仍有心存徇庇。致衰病庸劣之徒。滥竽旷职者。或经朕访闻。或为科道纠弹。必将该堂官从重议处。将此通谕各部院衙门知之。  

○又谕、繙译乡会试停止以来。已二十余年。近日满洲学习清文、善繙译者益少。着加恩以乾隆戊戌年八月。考试繙译举人。己亥年三月。考试繙译进士。既与文武科场日期。两不相碍。且予伊等一年之功。俾得从容究心。繙译益臻精熟。  

○丙午。谕、吏部议、汤萼棠调补抚州府知府之处。固属照例核驳。但朕向遇知府员缺紧要者。虽即简补有人。仍令该督、抚、于所属拣员调补。而以所遗之缺用其人。总期有裨地方。今海成以新放抚州府知府蔡葵、初莅江西。恐于土俗民情。未能熟习。请与南安府知府汤萼棠对调。为人地相需起见。事属可行。即其缺有美恶。手有高下。不必深求也。汤萼棠等、着即照该抚所请调补。嗣后遇有似此指缺简放。而该省督、抚、复奏请调补者。吏部除按例议驳外。仍着夹片声明。候朕定夺。  

○又谕曰、明亮着在御前侍卫上行走。在京之日。兼军机处行走。  

○又谕曰、额林特、不胜护军统领之任。着在副都统上行走。所遗镶白旗护军统领员缺。着静海补授。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舒泰、出差。复兴、又有腿疾。舒泰之缺。着静海兼署。  

○又谕曰、傅良年老。恐难胜将军之任。着留京在散秩大臣上行走。俟有都统缺出。奏请补授。西安将军员缺。着伍弥泰调补。即赴新任。绥远城将军印务。着博成暂行署理。  

○谕军机大臣等、据兵部议覆、四川总督文绶奏称、署川北镇标左营游击德胜、不识汉字。难堪绿营之任。呈请回旗当差等语。此事文绶办理未协。绿营员弁不识汉字者甚多。即总兵不识汉字。亦颇有人。岂游击转因此不堪胜任。抑或另有别情。该督藉词具奏。亦未可定。设或该员性情行事。于绿营外任。实不相宜。该督何妨据实奏闻。不应借不识汉字彻退。但该督原疏、称该员仍请回旗当差。尤非情理。该员如果不愿外任。何不于拣选时、据实呈明。乃业经发往川省。复行呈请回旗。岂伊见补用无期。遂尔心生改悔耶。朕令旗员简用外任。既使绿营弁兵。有所效法。即于旗人生计。不无稍裨。若既发外省。仍令回旗。不特仆仆道途。诸多拮据。即起身领借盘费银两。回京后又须坐扣。更何以度日当差。是因拣发而转致苦累。岂朕体恤旗人之意。文绶系满洲总督。何于此等情形。竟未能计及耶。着传谕文绶、即将德胜因何呈请回旗之故。据实覆奏。毋稍含糊回护。兵部摺暂存。俟文绶奏到时、再降谕旨。  

○又谕、今日三宝汇奏、今年甄别过教职、首领、佐杂、各官。俱将己未俸满、及留任、告病、勒休、参革、等项。分别开单呈览。惟场员一项。止于摺内将去留缘由声叙。并未另列清单。场员与教职、佐杂、等官。同系甄别。自应画一办理。未便两歧。着传谕三宝、将甄别各场员。仍照汇奏教职等款式。开单补奏。嗣后并即遵照办理。将此传谕知之。  

○赈恤甘肃皋兰、金县、狄道、河州、渭源、靖远、沙泥州判、红水县丞、陇西、安定、会宁、通渭、平凉、隆德、静宁、固原、盐茶厅、抚彝厅、张掖、山丹、武威、永昌、平番、古浪、灵州、西宁、秦州、肃州、高台等二十九厅、州、县、分防州判、县丞、本年旱灾贫民。  

○旌表守正捐躯河南确山县民王文佐妻孙氏。  

○丁未。谕军机大臣等、据周元理奏、承准廷寄。粤省审拟革监倪宏文、赊欠夷商化银一案谕旨。遵即移行大小文武衙门。入于交代遵行。并另札天津道府。将此案传示各商。俾伊等往来海洋。宣扬德意等语。所办未为妥协。此案李质頴办理不合。已降旨将伊交部察议。各省俱可一体恪遵。至传寄谕旨一道。其中有统论中国抚驭远人之道。止宜将军、督、抚、留心经理。不便宣示外夷。是以未经明发。而令各将军督抚入于交代。俾各后任永远遵行。该督抚奉谕后。惟当谨贮署中。列入交代册档。并毋庸移行文武大小衙门。至于海口夷商。即欲宣扬德意。亦祇可将明旨通传。其廷寄内之语。岂宜传示。况将军督抚。办理此等事务。惟在实心妥办。又何藉文告虚词。周元理所办。未免误会前旨。着传谕周元理、如尚未通行。即为停止。若已行文。仍速彻回。直隶一省如此。恐他省亦有似此者。并着再谕各将军督抚。接奉前此传写谕旨。止存贮入于交代。不必宣示远近。  

○又谕、据李侍尧奏、商船莫广亿、带到暹罗国搭送回籍云南人杨朝品等三人。并郑昭文禀一件。称因连年与缅匪仇杀。再恳赏买硫磺一百担。若天朝用兵阿瓦。愿恳谕知其期。豫为堵截缅匪后路。询之杨朝品等。据供似属真情等语。杨朝品等出边。虽未经用兵以前。但以内地民人。赴缅甸贸易。曾被拘禁。复又转入暹罗。在外年久。自不便遣回腾越。着李侍尧、派员将杨朝品等三犯解京。尚途小心管解。勿致疎脱。俟解到时。讯问明确。再行办理。至郑昭见内地民人在彼。即行资助送回。尚属恭顺。前已准其所请。听买硫磺铁锅。此次请买硫磺。仍可准其买回。看来郑昭与缅子仇杀。似非饰词。但中国现在并不征剿缅匪。即欲扫除丑类。亦无藉海外弹丸协击。或伊欲报故主之仇。听目为之。李侍尧、仍仿上次檄稿之意。给与回文可耳。将此由五百里传谕李侍尧知之。  

○又谕、本日吏部将拏获在洋劫夺各盗、并究出奸民李阿集等私越外番。得受伪职之广东琼山县知县汪垕、带领引见。已降旨令其回任、以同知升用矣。朕观汪垕、不过谨慎老实。即该督所出考语。亦属中平。并非才具出众者。何以能查拏盗犯、盘获重案。如是之能事。是否系该员留心察访。亲自拏获。抑其中另有别情。着传谕李侍尧、即行查明。据实覆奏。寻奏、汪垕、才具虽非出众。但遇事颇能奋勉。此案李阿集一犯。实由该令细意根究。得悉罪状。报闻。  

○命成都将军明亮、贝勒垂济扎勒、在紫禁城内骑马。  

○戊申。上御乾清门听政。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军机大臣等、本日图思德奏地方情形一摺。竟于年分之下。遗写月日。实为疎忽之至。已于摺内批饬矣。督抚等封奏事件。自宜敬谨阅看。岂可委之幕友之手。并不悉心检点。以致疎漏如此。图思德、着传旨严行申饬。  

○又谕、据富察善、铭通、奏民谷数一摺。又粮价清单一件。安画细小。殊不便于批览。此皆该侍郎等遇有奏牍。率付之书办之手。并不细心详阅所致。奏摺与本章不同。其字体大小。自有一定程式。富察善、向在内阁。且曾为司员。岂尚不知。即着传谕富察善等。嗣后摺奏内字画。不得仍前细小。以便披阅。  

○以黑龙江副都统雅朗阿、为绥远城将军。  

○旌表守正被戕四川酆都县民范金文妻张氏。  

○己酉。以户部左侍郎梁国治、充经筵讲官。  

○调正蓝旗蒙古副都统都尔嘉、为黑龙江副都统。  

○庚戌。谕、从前不准满洲侍郎坐轿者。特令其不废弛满洲旧规。服习勤劳也。但伊等既已年老。仍令时常骑马。恐伊等力不能支。嗣后满洲侍郎等。年至六十岁。着加恩概准坐轿。  

○谕军机大臣等、据海成奏、将各属续获应毁书籍。分晰开单进呈。并称自展限倍价购买以来。据各属搜买。以及民间缴呈。应毁禁书。前后共有八千余部之多。虽屡经家喻户晓。乃尚不能一时净尽。再请展限购求等语。所办甚好。看来查办遗书一事。惟海成最为认真。故前后购获应行毁禁书籍。较江浙两省尤多。江浙为文物所聚。藏书之家。售书之肆。皆倍于他省。不应购获各书。转不及江西。且海成此次具摺。尚恐屡买未能遽尽。仍请展限。竭力购求。而江浙两省。自呈缴数次后。即未见陆续呈缴。又未将如何购求、及作何展限设法妥办。务期净尽之处。据实奏闻。皆因该督抚视为无关紧要。徒以具文塞责。并不实力查办。则藏匿应禁之书。何由尽出。高晋、三宝、办经数年。杨魁、亦已到任半载。何以轻率若此。俱着传旨严行申饬。并令该督抚再行严饬所属。加意收查。务使应毁之书。尽行缴出。勿敢稍有隐匿。如此番查办之后。民间尚有违禁潜藏者。将来别经发觉。除将本人治罪外。仍惟该督抚是问。恐不能当其罪也。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知之。海成摺并钞寄阅看。  

○以署理刑部侍郎德福、为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添设盛京盖州、复州、二处廒座。从盛京户部侍郎喀尔崇义请也。  

○辛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军机大臣会同户部议奏、漕船沿途雇觅纤夫。设立夫头各事宜。据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称、自天津转卫。需用纤夫。多寡不同。每一州县。酌立夫头五六名、十余名不等。责令不时详察。遇有面生可疑者。即令撵逐。至山东省、韩庄以南。闸多水溜。需夫较多。今该抚请分为三段。每段设夫五百名。随时受雇。每百名设夫头一名。事竣仍令归农。江南、江西、二省。据高晋奏、漕船一入瓜仪。即需添备短纤。自五百名、至八百名不等。每夫五十名、设夫头一名。选派土着民人充当。给与执照。其散夫亦给与腰牌。随时查验。均应如所请。得旨、依议速行。  

○户部议覆、安徽巡抚闵鹗元疏报、宿松、青阳、二县。漂失赈米五千五百九十五石。实系山水陡发。人力难施。应如所题豁免。从之。  

○壬子。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谕曰、陈世官、着加恩赏给三品衔。并准其照衔食俸。罗衡武世倬、俱着加恩赏给五品衔。  

○吏部议覆、广东巡抚李质頴奏称、分发佐杂人员甚多。补用需时。有请呈明回籍者听。起假时由原籍督抚给咨。仍将往返日期报部。应如所请。并行令各省照办。从之。  

○浙江学政王杰奏、请将御制诗三集。颁发各省布政使刊刻。广布艺林永为盛事。至浙省一部。并请自行选工敬刊。允之。  

卷之一千二十二

猜你喜欢
  志第九 礼上·房玄龄
  本纪第二 武帝中·沈约
  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欧阳修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宣宗中·脱脱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一)·陈寅恪
  蜀碧卷三·彭遵泗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延平二王遗集·佚名
  光绪二十年上·佚名
  金佗稡编卷十二·岳珂
  卷八十三·傅恒
  杜淹传·刘昫
  吴安国传·脱脱
  汉纪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30)·司马光
  卷二百八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风子·唐圭璋

      张风子,不知何许人。绍兴间来鄱阳。   满庭芳   咄哉牛儿,心壮力壮,几人能可牵系。为爱原上,娇嫩草萋萋。只管侵青逐翠,奔走后、岂顾群迷。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   牧童,能有智,长绳牢把,短梢高携。任从它,入

  • 楔子·李唐宾

    (冲末扮任继图引正旦李氏上,云)小生姓任名继图,字道统,本贯西蜀人也。浑家姓李名云英,乃故丞相李林甫之孙女。小生攻习诗书,兼通武艺,有同堂朋友哥舒翰,守御西蕃,遣使临门。取小生参赞军事,小生则索走一遭去。浑家,你在家中权时

  • 玉川子诗外集序·卢仝

    唐玉川先生卢仝履道守正之莭见于昌黎退之之文当时洛中才名硕德者如温石二处士咸应辟署吏于诸侯惟先生自顾俯仰不能与世合筑环堵以居休焉遂志而浩浩自娱观其出处之迹若人哉安可轻量矣又传先生春秋之学举世莫淂见其书故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四·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四【起重光恊洽正月尽旃防大渊献六月凡一年有六月】宁宗法天备道纯徳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四年春正月乙亥朔金太史奏荧惑入氐中 己丑叙州蛮攻嘉定府利店砦陷之 西域哈喇娄部主阿尔斯兰降于防古

  • 第四章 灭亡时代·佚名

    ○第八十九节 溥仪之兼祧方载湉之初立也,吏部主事吴可读以死建言,痛斥西太后不为载淳立嗣之非计。西太后虽心恶之,而屈于理之不当,乃宣旨,将来载湉生子,即承继载淳为嗣。及光绪二十四年,载湉以变法忤西太后,幽于西苑瀛台,其时

  • 第三八七佥禀同治九年十月初四日一二二一一--二·佚名

    绅衿、乡耆等禀举族长陈宗器具佥禀竹南二保后垄街生员陈绍熙、乡耆〔陈〕仕乖、职员陈清〔凉〕、〔童生陈大宾〕、〔铺户成金号〕等,为佥举认充,恳给谕戳,以专责成事。切独力固所〔难支〕,〔众〕□□

  • 通志卷一百二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十五上前汉萧望之【子育 咸 由】冯奉世【子野王 逡立 参】匡衡 张禹孔光 马宫 王商 史丹 傅喜 薛宣朱博 翟方进【子义】谷永 杜邺 何武 王嘉师丹 扬雄萧

  • 崔挺传·魏收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六世祖崔赞,魏朝任尚书仆射。五世祖崔洪,晋代吏部尚书。父亲崔郁,任濮陽太守。崔挺幼年居丧尽全礼节。少年务精学业,读书广泛,推赞别人爱惜人士,州县乡间的人都与他亲近。崔挺每年四时都写信给乡人父

  • 卷五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光宗即位叶适应诏条陈六事上奏曰臣恭惟陛下始初临御思深虑远曾未旬浃遽诏中外之臣各以其言疏列来上诚欲治之主正本

  • 卷三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八八旗大臣年表二十九直省大臣年表十办事参赞领队大臣<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 虞书·皋陶谟·佚名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

  • 卷三百五十五·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五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观布施波罗蜜多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观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常若无常

  • 起世因本经卷第七·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三十三天品中诸比丘。又彼园中。有何因缘。名为欢喜。诸比丘。彼欢喜园。三十三天王入其中已。坐于欢喜及善欢喜二石之上。心受欢喜。意念欢喜。念已复念。心受悦乐。受悦乐已。复受悦乐。是故彼

  • 佛说孛经抄·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大子名只。有园田八十顷。去城不远。其地平正。多众果树。处处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净。无有蚑蜂蚊虻蝇蚤。居士须达。身奉事佛。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一卷·佚名

    不空译尔时普贤菩萨。观察人天哀愍一切。无间自说言。一切众生四大远变。有种种病或鬼魔来作种种病。迷倒世间减损寿命。云何对治如是内外种种损害。谓诸众生不知恩故。有如是违以何为恩。谓地水火风。日月诸天皆有内

  • 卷第八·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一之八已说三根取非至境。余三鼻等。与上相违。谓鼻舌身。唯取至境。如何知鼻唯取至香。有说。断息时则不嗅香故。此因于义未足证成。设有息时能嗅香

  • 杨忠介集·杨爵

    诗文集。明杨爵(1493—1549)撰。十三卷,附录五卷。爵字伯珍,号斛山,以学行名,富平(今属陕西)人。嘉靖进士。授行人,擢御史。以母老乞归。服阕起故官。时郭勋用事,岁频旱,帝日夕建斋醮,不理朝事,爵上疏极谏,帝震怒。下

  • 对山医话·毛祥麟

    医话著作。四卷。补篇一卷。清·毛祥麟撰于1903年。书中记述了医药典故、医林逸事、民间疗法、医理、药物心得体会等。对诊治中因循执方等弊病予以批评。书中尚有炼丹等内容。现有1905年铅印本、《三三医书》本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