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左氏传说卷二     宋 吕祖谦 撰庄公

齐小白入于齐【九年】

会于鄄齐始霸【十五年】

庄九年齐桓公自莒入齐十五年始霸乡者说左传须分三节看五霸未兴以前是一节五霸迭兴之际是一节五霸既衰之後是一节五霸桓公为盛孔子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则桓公之有大功於天下固可知也然看得桓公之有大功又须看得他有可憾者当王纲解纽国自为政强者陵弱衆者暴寡当时之人思大国之正已如褰裳之诗此时得桓公出来总集天下之?整顿天下之事岂非有大功於当世然所谓犹有可憾者盖五霸未出先王之遗风余泽犹有存者天下之人犹有可见者霸主一出则天下之人见霸者之功而无复见先王之泽矣大抵重新总集整顿一次必十分是当方可或有一毫之憾则前美皆失之矣试以二事明之传注之学汉之诸儒专门名家以至於魏晋梁隋唐全经固失然而王肃郑元之徒说存而犹有可见之美自唐太宗命孔頴逹集诸家之说为正义才经一番总集後之观经者便只知有正义而诸儒之说无复存诗词之作自汉魏而下如建安七子如顔谢徐庾虽为淫丽而古人之遗风余韵犹间见也至唐杜子美以大才为之一切盖了故後世惟见子美之诗而前日之诗无复见矣

师及齐师战乾时【九年】

公败齐师于长勺【十年】

公败齐师于乘丘【十年】

齐桓公霸业在春秋涉三公庄闵僖若庄公正是桓公当时初归经营霸业桓公规模自用管仲後与未用管仲及管仲新得政时事体不同桓公以庄九年入齐即位是时败鲁师是年取管仲归国而相之管仲虽初入国是时尚新得政若庄公十年此一两年事未是管仲经营所以与後来不相似大抵管仲图霸规模缓而不迫看庄公十年前既败鲁师于乾时次年又举师伐鲁长勺之战为鲁所败到六月齐又与宋次于郎看得涉两年间三加师於鲁规模促迫大抵与後不同以此知正缘管仲新得政未得尽施其术不惟三加师於鲁规模迫促後面两为鲁败长勺之战为鲁人三鼓而败後来郎之次又为公子偃先败宋师齐师乃还若当时管仲便谋虑计【阙】无缘得两败以此看得管仲规模不惟外面经营诸侯缓而不迫他里面所以得君得政亦缓而不迫何故前年桓公因鲍叔之言相管仲若是管仲规模促迫时便须谏桓公不可加兵於鲁使加兵於鲁管仲必纷然建谋出其所长盖管仲初得政当时自有国子高子政未专出他他且袖手旁观一两年以此见管仲得君得政亦缓而不迫自此以後桓公之规模大率不同十三年北杏之会是时管仲全得政且如楚当时凭陵诸国管仲且放二三十年不问直到屈完之盟不战而自屈晋献公父子凭陵诸国亦放而不问到得後来葵丘之会晋侯自来盖管仲不去岁月间见效常要自家政事修举兵乘修整本强则精神折冲所谓崛强不服之国敎他自入管仲规模中此其所以为管仲此其所以五霸桓公为盛大抵王之与霸论来王者不计功谋利霸者计功谋利王者不求近功速效霸者求近功速效然而就霸者论之以桓文对说时桓公计功谋利比文公时便少桓公不急功效胜文公桓公却做得王者事何故晋文公事业在僖二十八年都做了如侵曹伐卫败楚朝王声绩赫然震荡人耳目一年都做尽桓公规模三十余年尚炽其用功之所以迟速时便是桓文才之高与下管仲舅犯规模之深与浅以是知晋文不如管仲

齐桓霸中国【十五年】

侵蔡伐楚【僖四年】

晋文退舍避子玉喜【二十八年】

看桓公之所以霸须看得管仲规模当时桓公之霸盖将以尊内攘外为功也楚之凭陵中国者非一日矣如伐郑伐蔡而桓公皆不之问桓公以庄之十五年霸中国而以僖之四年始伐楚置楚於度外而不问且二十年者何故仲之意岂不以吾骤加兵於楚万一不胜则霸威屈矣故遵养时晦至於力强威盛而後一举以临之则楚无不服矣夫以堂堂之楚而不敢以兵抗齐不过使人如师及使屈完来盟则齐之盛强盖可知至於晋文公则不然桓公以兵加楚而楚不敢抗文公退舍辟子玉而子玉犯之文公之规模小於管仲也明矣文公盖数年便欲服楚虽力战而仅胜之然伤威损重已多仲之相桓则迟楚以二十年之久则文岂足以及桓哉其服晋也规模犹大於服楚晋献公之灭耿灭霍灭魏伐东山而齐皆不问者何故仲之意岂不欲以晋之於齐犹家也楚之於齐犹邻也以至强之晋吾骤临之以兵万一不胜为晋所败则吾家人犹不能胜之何以服其邻故一切置而不问逮夫诸侯尽服外域皆从光焰既大声势既盛故葵邱之会晋侯不召而自至服楚以兵服晋以不召而自来则以声势光焰临之耳其服晋过於服楚远矣盖其迟速之不同故其力有厚薄威有轻重论至於此非惟王道不可要近功而霸者亦然齐桓迟之以二十余年而晋文求之於六七年间须要做尽许多事故晋文之霸不及齐桓之盛当时葵邱之会晋侯欲往而宰孔止之而不会盖宰孔见得齐侯之骄故如此於此又须看得管仲之事桓公专去事上做工夫却不去君心上做工夫惟其去事上做工夫故铺排次叙二三十年皆如其规模惟其不去君心上做工夫故訑訑之声音顔色拒人於千里之外管仲之事盖积数十年而成桓公之骄止一日而坏不能格君心之非其祸盖如此也

荆伐郑【十六年二十八年】

楚人伐郑【僖元年三年】

齐桓公霸中国楚数侵郑桓公惟务於郑而不再加兵於楚者何故以此尽见得管仲之规模大能养威处盖仲之意以谓能胜楚则不过如前日万一不胜则霸权屈矣此仲之所以善养威也

郑伯见虢叔曰盍纳王【二十年】

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此门入杀王子颓【二十一年】

周惠王以王子颓之乱出奔郑处于栎是时虢公与郑伯同帅师纳王杀王子颓当时齐桓为霸主却自不纳王其纳者却出於虢郑齐桓却不管他何故若是晋文凡有一事便要占做如纳襄王时辞秦师而下必欲出於已不要与秦分功到桓公为霸听虢郑纳王亦是规模不同处然所以虢郑纳王时亦自有来历自周室东迁虢郑秉周政虢公为王卿士郑伯为王左卿士两国入仕王朝与周最亲者所以凡有患难二国首先任为已责定王室之乱正王室之义所以当时齐桓公虽图霸业必竟当时自有王室亲臣定其乱桓公不得而预所以诸侯皆未出虢郑独先去正缘世秉周政之故这是霸者之初王纲尚在处当时以土地论之虢郑之地甚小齐之地甚强以堂堂大国因虢郑世秉周政故便退然让与虢郑以此知当时尚不以甲兵强弱为事诸侯尚秉王命後来王室衰时王室自为之自此以後诸侯无复事王朝霸者所以兴至於诸侯皆霸者此周之所以衰然虢郑之所以事王亦周自为之当时本是郑伯为王卿士虢以谄媚夺郑政自取周之麦温之禾时虢已有?郑已无宠然而到得周有患难虢视之常缓郑视之常急且如王出居栎郑伯见虢叔曰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论来情意厚薄虢当先郑当後今举兵时却是郑在先虢在後到得後来王赐虢公酒泉又与之爵与郑伯止以鞶监夫王室定後王何故不察平定之功又却与虢之爵复厚虢而薄郑盖虢公於王室无事时又却筑王宫于玤又以阿媚周王以此知阿媚顺旨大抵无事时此等人固可喜才到患难时看得意思终是缓了

齐侯使敬仲为卿【二十二年】

齐侯欲使敬仲为卿辞以岂不欲往畏我友朋此见得当时朋友之清议尚在故管仲前来请齐侯救邢亦援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如上文畏此朋友之义此见得当时犹知简书朋友之可畏又见得古诗之意犹有存者

懿氏卜妻敬仲【二十二年】

毕万筮仕於晋【闵元年】

懿氏卜妻敬仲一段後人云符命?纬之说起於王莽簒汉假此以愚人耳目不知已见於春秋之际看左氏所载敬仲毕万之言盖左氏之生适当战国之初田魏始兴故夸诬其祖以神下民当时民无有知者故皆信之左氏亦惑於流俗之所见不能於流俗外着一只眼故於敬仲毕万之事亦从而书之後来柳子厚作贞符以为符命俱不足信逐以玄鸟生商伏羲负图之事皆可疑此又堕於一偏之见也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大抵帝王之兴和气充塞岂无祥瑞但当观象之正邪岂可谓之无也

有妫之後将育于姜【二十二年】

毕万之後必大【闵元年】

符命?纬之说王莽以此簒汉後世论符命?纬之说起於哀平之间比附王莽以此为祯祥移人耳目簒夺天下然推其源流符命固是起於哀平之间而符命?纬之实已自始於战国之初考之左氏可见战国之初如所谓如秦如楚如燕都是世袭旧国如晋如齐皆是暴戾之国当时未尝不假符命之说为簒夺之事看左氏所载毕万敬仲见当时以此移人所以载懿氏之卜敬仲说有妫之後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与京及生敬仲周史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谓此其代陈有国至於毕万卜偃曰毕万之後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啓之矣以此知战国时已自有符命惑人了虽左氏好说符怪然战国之时已自相传如此便到得陈涉以狐鸣鱼腹惑乱一世遂盛於王莽然此所谓符命皆是造作凑合得来如柳子厚作贞符之说谓无符命此又见得一偏大抵符命之说亦不可谓之无如所谓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耆慾将至有开必先所谓帝王之兴见乎蓍龟动乎四体当深察其邪正若以不正之说例论之且如玄鸟生商伏羲受图也不足信是因噎而废食也大抵帝王之兴自有自然之兆人之正心感天地之正气所谓符命者自可信却不是附会凑合得来岂可谓之不于其祥于其仁若以此察之正邪之说昭然如日星之明

楚公子元帅师伐郑而处王宫鬭射师谏则执而梏之秋申公鬬班杀子元鬭谷於菟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三十年】

楚之兴自武王兼并自此便强继以文王亦能守其基业而不失传于成王成王初即位尚幼是时公子元为令尹以贪冒淫纵为申公鬭班所杀当时君尚幼大臣见杀论来楚到此合衰所以不衰时盖缘楚能用子文子元初死时正是楚之盛衰存亡交关枢纽处是时复有子元时楚自便亡幸而得一子文为令尹以清忠表倡於一国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自此楚再安大抵楚之所以立国本皆以勤俭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如告戒之辞所谓训衆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皆以勤俭勤俭是楚之家法到子元出来淫纵不道以破楚之家法如筑馆于夫人宫侧振万舞贪淫不厌臣下不平卒至相戕以杀令尹楚之勤俭家法或几乎息矣子文出来独以清忠勤俭再复楚之规模当时子文继子元之後平常也做不得须是自毁其家自贬损方可何故到奢侈骄淫之後能以清忠勤俭表倡於一国如易之小过所谓行过乎恭用过乎俭当时是却恁地平常做不得所以自毁其家却不是矫枉过直正是合做底事故不如是则何以救已离之人心续将絶之国命

闵公

狄人伐邢【元年】

狄人伐卫【二年】

齐桓公始霸之初狄灭卫又伐邢见得当时外域凭陵中国如此之甚向非齐桓之霸封卫迁邢则中国几何而不沦胥为所灭此孔子所以有微管仲吾其之叹盖桓公之覇盛矣

太子申生伐东山臯落氏【二年】

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臯落氏里克则入谏献公出则告太子以孝固是善处父子之间然其後骊姬欲杀申生未敢下手使问於克克对以中立之言夫骊姬之欲杀申生久矣所惮者惟克耳今克既告之以中立之言则骊姬固无所畏何为而不下手左氏书曰既与中大夫成谋此句有笔法中大夫即里克也克虽不助骊姬既不拒之是亦助之也使克能拒骊姬彼必有所畏而不敢下手其後里克杀奚齐卓【勑角反】子克虽有区区之心终不免弑逆之恶者由其守初心之不坚而为骊姬之所动摇也学者最怕守初心不坚申生伐东山一段论者自先友而下凡数人或是或非而皆有意味亦见当时随所在有人又见晋国人才之盛

僖公

晋假道於虞以伐虢【二十五年】

晋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此一段知宫之奇谏必不听知虞之必可假知虢之必可亡料敌如见自是观之晋国智谋之士如息者亦自有数至於傅奚齐此段全不能知却不能先为保护之计何料敌如是之审谋国如是之踈盖息本非就自身上做工夫专以臆度揣摩为事故有着不着处

骊姬欲杀申生【四年】

骊姬之杀申生国语所载甚详看左氏与国语相为表里而晋语中所载本末具备中大夫里克也左氏则载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而晋语中则载当时骊姬欲杀申生而立奚齐所难者尚有里克使优施以酒饮里克欲以优言说之观优施以言动克言人皆集於苑已独集於枯是言申生之势已自摧死不可倚恃里克却言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通复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优施曰免则骊姬之计行矣故优施得里克之语以告骊姬姬闻优施之言遂肆行而无忌以国语所载论之所谓里克不同谋杀申生但对优施言然左氏直书中大夫成谋当时姬难里克里克若能守正不夺则杀申生之谋必不成克既有中立之言故姬得以肆其谋而无惮虽不预骊姬谋谓之成谋亦可也大抵奸人作乱不必要人依附则且持两端中立以为无所与於其间则奸人便可以成谋左氏断所以归中大夫之罪到後面一段使之归胙於献公当时骊姬杀申生之谋献公已许他了今特造此一段事为罪名而已然则杀申生不是献公不知当骊姬谮君之际论来太子合当便行当时太子谓我辞姬必有罪或使之行谓君实不察其罪皆是不知献公之心然此时太子既是不出亡甘心待死而已办一死了以正理论固是成父之过然而犯逆死罪了已自不是太子合即便就死又却奔归於所封之邑须当看这一节这个不是变生仓卒时无措如此申生既不畏死尚自当仓卒之变奔归於邑又不是要恃城郭以作乱以此见处死却易从容就死则难此无他元无工夫且则是小心不忍便至仓卒无措其不近道理亦自可见

 

左氏传说卷二

<经部,春秋类,左氏传说>

猜你喜欢
  卷十二 十二之一·孔颖达
  智行第九·徐干
  ●物犹如此总目·徐谦
  卷十九·湛若水
  卷十八【起文公五年尽十年】·杜预
  第二十一章·王夫之
  卷五·袁俊翁
  卷十一·真德秀
  卷十·张廷玉
  卷十二中·王天与
  卷一百三(达摩笈多译)·佚名
  为欲由上海往峨嵋者告·太虚
  汉口佛教会创始记序·太虚
  卷第七十一·佚名
  大云轮请雨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四·陈衍

    一、说诗标举名句,其来已久,此诗话所由防也。谢安石与子侄辈各举《三百篇》中心赏之句,玄举&ldquo;昔我往矣,杨柳依依&rdquo;四句,道蕴举&ldquo;吉甫作诵,穆如清风&rdquo;二句,空白举&ldquo;訏谟定命,远猷辰告&rdquo;二句。锺

  • 卷三十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三十八 宋 陆游 撰 秋怀 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水远浮鸥方浩荡霜高残菊更芬芳人皆有舌是非在劫未成灰时世长三百里湖行自复子孙努力事耕桑【镜湖废百七十余年故吾乡多凶会有复之者

  • 卷八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十 沈约【二】 诗 侍皇太子释奠宴【以下四言】 尊学尚矣道亦遐哉启图观秘辟苑兴才事高东序义迈云台峩峩德傅灼灼英台复礼曲台反乐宣榭阙文内举輶轩外驾结朋

  • 秋崖集补钞·吴之振

    方岳立春都堂受誓祭九宫坛辇路香融雪未乾,鸡人初唱五更寒。琼幡第一番花信,吹上东皇太乙坛。赵昭仪春浴红薇滴露护轻寒,微鬌香丝卸玉鸾。祇道春风庭院密,外间已作画图看。

  • 卷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十五苏味道苏味道赵州栾城人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人谓之苏李弱冠擢进士第累转咸阳尉裴行俭引管书记延载中历凤阁舍人检校侍郎证圣元年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圣历初迁凤阁侍郎同凤阁

  • 卷十九 漢紀十一·司马光

      起強圉大荒落(丁巳),盡玄黓閹茂(壬戌),凡六年。   孝武皇帝元朔五年(丁巳、前一二四年)   冬,十一月,乙丑,薛澤免。以公孫弘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   時上方興功業,弘於是開東閤以延賢人,與參謀議。每朝覲奏

  • 卷二百十三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起神宗熙寧三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辛卯,詔新判太原府歐陽修罷宣徽南院使,復為觀文殿學士、知蔡州。先是,修病,辭宣徽使至五六,因論青苗法,又移書責王安石,安石不答而奏從其請。修辭太原,移書責王安石,安石不答而奏從其

  • ●卷三·徐梦莘

      政宣上帙三。   起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尽其日。   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金人李善庆等至京师。   是日李善庆等入国门馆於宝相院上令蔡京童贯邓文诰见之议事诏补善庆修武郎小散多(改作小索多)从义郎勃达(改作

  • 通志卷一百九十三·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载记卷第八西凉李暠 歆夏赫连勃勃昌 定后梁萧詧 岿 琮 嶚 岩 岌 岑 瓛 蔡大寳 王操 魏益徳 尹正 甄元成 岑善方宗如周 袁敞西凉李暠字元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

  • 一五○七 军机大臣奏遵查《永乐大典》内有御题诗章者一并呈览片·佚名

    一五○七 军机大臣奏遵查《永乐大典》内有御题诗章者一并呈览片【真按:此则陈援庵先生全集(专著 十三)(551-560页) 办理四库全书档案 2007/04/13 15:27亦有,且注作陈,则注为陈者未必非选取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也!--又疑此是否为

  • 卷四十七·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七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文三王传第十七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师古曰不得其姓氏故曰诸

  • 王翱传·张廷玉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1415),他初次在行在所参加会试,成为贡士。当时皇上想定都北京,想获得并使用北方的士人。王翱两试都是上等,皇上非常高兴,特地召见他,赐给饮食,改任庶吉士,授予大理寺左寺正。不久他降为行人。宣

  • 卷三百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理宗淳佑六年秘书郎高斯得日食应诏上奏曰臣窃惟日食之灾固非小变其在今日尤谓非常盖以岁言之则适在丙午国家阳九

  • 卷一百·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理宗时户部尚书真德秀奏曰臣既以祈天永命之说为陛下献矣区区愚忠未能自已辄复陈之比者王师深入或者往往议朝廷之过举臣独有以识陛下之本心蠢兹女真扰我河洛逾百

  • 卷二十八 李通奸佞·李有棠

    〔张仲轲、梁珫附〕海陵正隆三年秋七月甲申,以吏部尚书李通为参知政事。通以便辟侧媚,得幸于海陵。累官右司郎中,迁吏部尚书。请谒贿赂,辐辏其门,海陵尝戒谕之。至是,拜参政。海陵恃累世强盛,欲大肆征伐,以一天下。尝曰:“天下

  • 贤难 第五·王符

    世之所以不治者,由贤难也。所谓贤难者,非直体聪明服德义之谓也。此则求贤之难得尔,非贤者之所难也。故所谓贤难者〔二〕,乃将言乎循〔三〕善则见妒,行贤则见嫉〔四〕,而必遇患难者也。〔一〕○铎按:此篇论蔽贤之为害。伤直道

  • 我之学佛经过与宣传佛学·太虚

    ──十七年冬在伦敦讲──一、我之学佛经过我弃家学佛以来二十余年矣,初参禅未悟,诵阅及听讲小乘大乘各经论,积记闻解释之所知,对于宇宙人生各种之事理,颇能满足理智上之要求,信佛之心亦因之益进。然仍继续禅宗之参究,久之在

  • 十地经论·佚名

    凡十二卷。印度世亲着,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译。略称十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系注释十地经(华严经十地品之别译)之作。内容系解说菩萨修行之阶位,十地融摄一切善法:初三地寄说世间之善法;次四地说三乘修行之相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