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八十四

  顺治十一年。甲午。六月。己未朔。河决大王庙。

  ○庚申。谕吏部。朝廷设官、各有职掌。一日不可缺人。科员职在纠弹。任居谏诤。岂宜虚旷。各科右给事中员缺、久悬不补、是何缘由。着吏部吏科明白向奏。

  ○辛酉。定南武壮王孔有德榇还。令和硕亲王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汉尚书以下、三品官以上、郊迎。既至、诸王各归第。众官留丧次一宿。

  ○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博思喜子鄂齐尔、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折尔门子穆库理、二等阿达哈哈番何托巴图鲁子席图库、额布痕子额尔本、三等阿达哈哈番拜都喇子诺木图、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鄂博诺子索达塞、拜他喇布勒哈番、董衍福兄子志孝、各袭职。

  ○升吏科给事中郭一鹗、为本科右给事中。户科给事中周体观、为本科右给事中。户科给事中周曾发、为礼科右给事中。礼科给事中李<礻因>、为兵科右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晋淑轼、为工科右给事中。

  ○癸亥。遣礼部侍郎恩格德、赍银万两、赐定南武壮王孔有德女。令充日用之费。有德女跪受讫。随奏曰。臣父骸骨、原命归葬东京。但臣兄既陷贼营。臣又身居于此。若将父骸送往东京、孝思莫展。请即于此地营葬、便于守视。恩格德以其言奏。上允之。

  ○甲子。命工部给与定南武壮王孔有德葬地。造坟立碑。

  ○革广东左布政使胡章职、下刑部究问。以其劾奏平南靖南二王失实也。

  ○督捕右侍郎魏琯奏言、窝逃之人、审实、例应羁候。提到家口、一同发遣。今暑疫盛行。络驿病亡。尸骸暴露。臣思窝主之罪、原不至死。况既经监毙。其妻子系寡妇孤儿、道路谁为看视。即到盛京。谁与赡养。恐死于饥饿者、不知其几也。祈皇上格外施恩。凡窝主已故者、家口免其流徙。由宅免其报部。则泽及枯骨矣。得上□日、满洲家人、系先朝将士血战所得。故窝逃之禁甚严。近年屡次宽减、罪止流徙。且逃人多至数万。所获不及什一。督捕衙门屡经具奏。魏琯明知、何得又欲求减。显见偏私市恩。殊为可恨。着议政诸王、贝勒、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各官、会同从重议处具奏。

  ○予殉难江南睢宁县教谕王相吕、训导李之实、各祭一次。

  ○丙寅。陕西西安、延安、平凉、庆阳、巩昌、汉中府属。地震、倾倒城垣楼垛堤坝庐舍。压死兵民三万一千余人、及牛马牲畜无算。

  ○转刑部右侍郎李际期、为本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林德馨、为刑部右侍郎。大理寺少卿梁清远、为大理寺卿。顺天府府丞原毓宗、为宗人府府丞。

  ○考选内秘书院中书舍人陈嘉猷、湖广襄阳府推官刘文隽、为吏科给事中。陕西隆德县知县郭亮、中书科中书舍人宋牧民、为户科给事中。直隶真定府推官杜漺、为礼科给事中。浙江钱塘县知县张文光、为兵科给事中。

  ○以正蓝旗满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俄莫克图巴图鲁、为本旗梅勒章京。镶白旗汉军理事官孙思克、为甲喇章京。

  ○赠巡抚河南右副都御史雷兴、为兵部右侍郎。荫一子入监读书。

  ○赠殉难广东罗定道参议邬象鼎、为光禄寺少卿。荫一子入监读书。

  ○遣官祭定南武壮王孔有德、及其妻殉节白氏李氏。

  ○酉刻。日生两珥。色黄白。

  ○丁卯。谕兵部。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等、统率大军定广东时。原任总兵蓟利、吴六奇、率所部弁兵迎降。授以副将职衔。着有劳绩。又值潮洲郝尚九作叛。伊等调集本部弁兵船只、忘身尽职。毫无迟误。故二王奏请加苏利、吴六奇为总兵官。随准部议、授以总兵官职衔。先行给劄。后领敕印。已有谕上□日。朕思苏利、吴六奇、先经投诚。后复效力。所授官职、不足以偿其功。宜加超擢。苏利着升水军左都督。统本部官兵、驻劄碣石卫、防御海寇。吴六奇着升左都督。统本部官兵、驻劄饶平卫、防御邻境盗贼。俱换给敕印。

  ○谕宗人府。朕思习汉书。入汉俗。渐忘我满洲旧制。前准宗人府礼部所请、设立宗学、令宗室子弟、读书其内。因派员教习满书。其愿习汉书者、各听其便。今思既习满书、即可将繙译各样汉书观玩。着永停其习汉字诸书。专习满书。尔衙门传示。

  ○以固山额真朱玛喇、为靖南将军。同护军统领敦拜、统官属兵丁援巢□刀广东。赐之敕曰。兹因逆贼侵犯广东。以尔朱玛喇为靖南将军。同护军统领敦拜、总统弁兵。前赴广东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处。与二王、及督臣李率泰计议、将延扰广东贼寇。相机除巢□刀。其广东地方。亦与二王督臣商议、相机巢□刀抚。凡一应事宜。须同护军统领、梅勒章京、各营将领、相议而行。毋谓自知、不听众议。毋谓兵强、轻视逆寇。仍严侦探、勿致疎虞。抗拒不顺者诛之。有先被贼胁从、闻大兵一至、即时迎降者。皆赦之。如有擒杀贼渠投诚者、分别奏闻赏赉。惟以安民为首务。须严禁兵将、恪遵纪律。凡归顺地方、毋得扰害。务体朕定乱安民至意。行间将领功罪、察实纪明汇奏。有犯小过者、当即处分。至骁骑校、护军校以下、除死罪外。其余过犯、俱与众将商酌、径行处分。尔等俟贼氛既靖、地方宁谧、方行奏请班师。候上□日定夺。尔受兹重任。益宜殚竭忠力。速奏肤功。钦哉。又谕曰。贼寇侵犯广东。故特遣尔等、统兵往巢□刀。尔等至彼境与两王总督李率泰计议酌便而行。若贼知大军将至。自广东窜入广西。可与两王、总督、相机追捕。若贼遁入云贵。尔等可从便宜、择宽阔善地、休息兵马。奏闻候上□日。至遇贼对垒时、尔固山额真朱玛喇、护军统领敦拜、二人可居中调度。毋使有失。倘遇众寡不敌。须计图万全。慎无轻率致败。我国家用兵。往无不胜。从前致有失事者、议罪勿逭。尔等大臣、若果图维尽善。各营主将、悉效忠忱。则何至有失也。

  ○庚午。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会议、督捕侍郎魏琯、统司缉捕一年之内、逃人至于数万。所获未及数千。不思严加追获。反行疏请、将恩赦不免之窝逃大罪、照小罪热审例求减。以宽逃禁。欲使满洲家人、尽数逃散、奸诡之谋显然。魏琯应论绞。疏入。得上□日、王等议良是。魏琯本当重处。姑从宽宥。着降三级调用。

  ○转通政使司右参议孙建宗、为通政使司左参议。升福建督粮道佥事郝惟讷、为通政使司右参议。陕西道监察御史张瑃、为大理寺寺丞。光禄寺寺丞程正揆、为光禄寺少卿。

  ○升河南按察使刘三元、为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江西驿传道参议萧应聘、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河东道。湖广荆西道参议李棠馥、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驿传道。陕西关内道参议吕逢春、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登莱兵备道。刑部郎中毕振姬、为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分巡济南道。补裁缺御史蔡兴周、为山西布政使司参议、口北道。吴执中、为福建布政使司参议、漳南道。班琏、为山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河东道。万全、为湖广布政使司参议、上湖南道。娄应奎、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关南道。

  ○辛未。命内翰林弘文院编修熊伯龙、工科左给事中许作梅、为浙江乡试主考官。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卓彝、吏科右给事中郭一鹗、为江西乡试主考官。内翰林弘文院编修徐致觉、礼科左给事中赵进美、为湖广乡试主考官。

  ○以故多罗额尔德尼郡王博罗特子阿赖崇、袭爵。

  ○以致仕三等阿达哈哈番巴图子博尔和兑、袭职。

  ○壬申。予故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张端、祭五次。给予全葬。

  ○先是、吏科给事中林起龙、劾奏总河杨方兴、误国殃民。工部尚书刘昌、庇奸欺君诸款。起龙自立供状。指实甚确。事下诸王大臣鞫讯。及令杨方兴、刘昌、来京质对。皆不实。有上□日、林起龙自立供状。诬人死罪。虚诳罔上。殊属可恶。命从重议处。至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议、林起龙、应杖一百。流三千里。加役三年。上宥起龙罪、着降三级调用。杨方兴、刘昌、照旧供职。

  ○管銮仪卫事内大臣公遏必隆等、会同兵部议奏。旧会典开载、明季锦衣卫衙门。设有左、右、中、前、后共五所。每所各有銮舆等十司、共五十司。我朝定鼎以来。每所止存一司。共五司。今议每所应设二司。左所、銮舆司。驯马司。右所、擎盖司。弓矢司。中所、旌节司。旛方□童司。前所、扇手司。斧钺司。后所、戈戟司。班剑司。此十司、俱应给印。又驯象所、设东西二司。亦应给印。其印信。俱令满员掌管。左所、銮舆司。驯马司。管大辂、玉辂、大马辇、小马辇、香步辇。凉步辇、大仪轿。右所、擎盖司。弓矢司。管伞、大刀、撒袋、豹尾枪、方天戟。中所、旌节司。旛方□童司。管旛方□童、龙纛、小旗、马金钺。前所、扇手司。斧钺司。管蚌柯等扇、金器、椅踏蝇拂御杖星篦头、木□((凵□□)□□□□)荐、静鞭、品级山。后所、戈戟司。班剑司。管星宿纛、立瓜、卧瓜吾仗。又旗手卫、原有五所。每所各有十伍、共五十伍。今旗手卫、设左右二司、亦给印信。其卫司印。仍令旗手卫官掌管。从之。

  ○癸酉。以册立皇后、祭告天地、太庙。遣贝子吴达海、尚书车克、伯索尼、行礼。

  ○谕吏部。朕见降调大小官员。每多迁延时日、不行推补。今着作速补用。不许仍前迟缓。

  ○甲戌。册立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册文曰。朕惟两仪作配、后德肇于坤承。百世延禧、王化基于内则。义偕资始。位正安贞。咨尔博尔济锦氏、乃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川岳钟祥。睢麟媲美。柔嘉成性、允符天伣之祯。淑慎为仪、式兆月恒之庆。兹仰承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助隆孝养。克叶雝和。茂衍昌炽于本支。共荐馨香于宗庙。钦哉。宝文曰。皇后之宝。

  ○乙亥。谕礼部。朕惟教国首重乎宜家。致治莫先于敦本。化行自近。礼崇所生。盖以达孝忱而慰群望也。朕以藐躬、祇承鸿绪。十有一年。洪惟圣母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训育深恩。敷扬罔既。兹复慎遴淑女、作配朕躬。眷兹内治之有人。益仰慈恩之难报。宜弘昭显德。丕着彝章。加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庶因备美之名。用广锡类之孝。尔部即选吉日、开具仪注以闻。

  ○丙子。以大婚礼成。诸王、文武群臣、上表行庆贺礼。赐宴。

  ○是日、颁诏天下。诏曰。帝王膺天显命、洪敷化理。必肇自宫壸、乃达家国、以讫于万方。即躬备令德。恒资内助、弼成雍穆。故慎简厥始。用介有终。所以承宗庙、敦孝养、崇化源、茂本支也。朕祇缵鸿绪。笃敬彝伦。圣母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深惟内治、期遴懿淑、以襄朕躬。必得贤媛、乃正中宫、俾仪天下。兹钦遵慈命。虔告天地宗庙。于顺治十一年六月十六日、册立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惟朕躬暨后、克迪厥德。邦其永孚于休。用绍徽我圣善、遹睦宫庭。乃锡祉于尔多方、丕协熙治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丁丑。以阿达哈哈番王梦周、为吏部理事官。

  ○湖广安陆、荆州府属钟祥、京山、天门、潜江、荆门、江陵等州县大水。

  ○戊寅。奏皇太后书曰。子皇帝臣谨奏圣母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陛下、鸿禧天锡。骏德日升。臣祇佩懿谟。丕扬湛惠。踰兹十稔。诞暨多方。深蒙训育之恩。特选肃雍之配。好逑允协。大庆载覃。爰顺群心、上加徽号。伏祈垂慈俞鉴。俾展微忱。泽启后以光先。教自家而型国。臣不胜惓惓之至。谨言。

  ○谕吏兵二部。朕观古制。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及东宫三太三少之职。自汉、唐、宋、至辽、金、元。相沿不改。明朝用为文武大臣加衔。以示优礼。本朝满洲各官、未用此衔。应否增加、以备官制。着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具奏。

  ○宣大总督马鸣佩奏报、宣大等处、顺治十年分、共开垦荒地一千一百九十顷有奇。

  ○厄鲁特部落诺门汗、谢赐金册印、及赏赉恩。表贡方物。

  ○己卯。加上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恭进册宝。册文曰。子皇帝臣谨稽首顿首上言、恩深顾复、隆圣善之徽音。德懋安贞、协尊亲之大典。喜谐宫壸。庆溢庭闱。钦惟圣母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仁孝为仪。含弘作则。劬劳豫教、既开国以承家。郑重好逑、俾诒孙而燕子。璇宫玉食、宁申爱养之诚。懿号鸿名、庶备显扬之礼。谨告天地。宗庙。社稷。率诸王、贝勒、文武群臣、恭奉册宝、加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伏愿洪庥滋至。眉寿无疆。合六宇之臣民。同欣厚载。衍万年之胤祚。永介纯禧。臣诚欢诚忭。稽首顿首、谨言。宝文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宝。

  ○都察院左都御史龚鼎孳等奏言、皇上展谒山陵。孝思笃切。臣等何敢渎陈。但频年水灾未消。小丑未靖。大兵屡勤征讨。粮饷方急转输。国计民生。各处奏报。事事仰烦宸虑。臣等愚见、望皇上以太祖太宗安定天下之心为心。暂辍启行。俟年丰时平、修恭谒山陵之礼。似为未晚。得上□日、卿等言是。但恭谒山陵、久切朕怀。有如以日为□山戊不□。展期至今。难容再缓。还着遵前上□日行。

  ○升通政使李呈祥、为兵部督捕右侍郎。福建左布政使周亮工、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授投诚官丁国用、萧鸣祚、袁一相、俱为三等阿达哈哈番。

  ○谛巴班禅胡土克图等、具表谢恩。并贡方物。

  ○庚辰。以加上皇太一徽号礼成。诸王、文武群臣、上表行庆贺礼。是日、颁诏天下。诏曰。在昔成周、闺门敦睦。治化翔洽。祈天永命。以克昌厥世。皆文母之德也。朕以凉薄、缵承祖宗丕绪。统御海内。赖我圣母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恩勤诲迪。是训是行。十有一年于兹矣。深惟风教之源、始于宫壸。遴求淑德、作配朕躬。嘉礼既成、慈徽益着。宜晋尊崇、弘彰圣善。谨择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一之吉、祇告天地太庙社稷。率诸王、贝勒、文武群臣、恭奉册宝、加上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名寿克全于大德。尊亲覃庆于多方。所有恩赦事宜、开列于后。一、和硕亲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俱加恩赐。一、公主以下、固山格格以上、俱加恩赐。其无俸宗女、酌加恩赐。一、在外藩王以下、公以上、俱加恩赐。一、在京满洲、蒙古、汉军、异姓公以下、七品官以上、俱加恩赐。一、在京文武汉官五品以上、俱加恩赐。一、山林隐逸、果有怀才抱德、通达治体者。该督抚核实举荐。朕亲加试用。一、自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昧爽以前、凡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叛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内乱、妻妾杀夫、告夫、奴婢杀家长、杀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折割人、谋杀、故杀、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强盗、妖言十恶等真正死罪、不赦外。其隐匿满洲逃人、及贪官衙蠹受赃、监守自盗、领运官役侵盗漕粮、并顺治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衡州府击贼有罪诸人、亦在不赦。其余罪无大小、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讦者、以其罪罪之。一、内外文武官员、除大计处分、城池失守外。有因公事诖误革职、降级、罚俸、戴罪、住俸等项。并见在议革、议降、议罚者。各该衙门、悉与奏明宽宥。一、顺治六七两年地亩人丁本折钱粮、果系拖欠在民、悉与豁免。其已徵在官者、不得借口民欠侵隐。一、顺治七年分历日、祭祀牛羊、药材、本折钱粮。其已徵在官者、照数起解。其拖欠在民者、悉行蠲免。一、会典旧制。各府州县、俱有豫备四仓及义仓社仓等法。每处积贮、多者万余石。少者数千石。各省仓储俱数百万计。故民有所恃、荒歉无虞。今责成各地方该道专管。稽察旧积。料理新储。应行事宜、听呈督抚具奏。每年二次造册报部。该部察积谷多寡、分别议奏。以定该道功罪。一、大军经过地方、马匹所需、供应草豆运价等项。以后俱准作正项钱粮销算。如官胥通同勒掯侵冒、该督抚即行纠参。隐徇者一体重处。一、满洲蒙古汉军兵丁、酌量给赏。一、贫民失业流离。各地方官、有能赈恤全活五百人以上者。核实纪录。千人以上者。即与题请加级。其有乡绅富民、尚义出粟、全活贫民百人以上者。该地方官核实具奏。分别旌劝。一、东南财赋之地、素称沃壤。连年水旱为灾、民生重困。皆因失修水利、致误农工。该督抚责成地方官、悉心讲求。疏通水道。修筑堤防。以时蓄洩。俾水旱无虞。民安乐利。一、频年治河、旋塞旋决。夫役埽料、民累不堪。或地方有司、借端加派。或滥用委官、侵冒诈索。该督抚监司、严加清厘禁戢。仍须讲求长策、刻期竣工。勿得延缓滋害。一、近来司府州县、徵收钱粮。天平法马太重。多加火耗、民受困苦。着该督抚司道等官、严饬有司、务遵较定法马。不许私自增加。仍不时密察、违者指名参奏。并上司差役催提、横加需索、凌逼下属。着严行禁戢。督抚各官、不自觉察者、一并治罪。一、各地方徭役繁重。有豪绅、劣衿衙胥积蠹、或本身田连阡陌。滥免差徭。或包揽他人田地徭丁。代为规避。偏累穷民、莫此为甚。该督抚行各地方官、兼公严察。如有此等情弊、重加惩处。一、直隶及各省徵收钱粮、俱照万历年间则例。久已通行。如州县官、有将天启崇祯年间滥加钱粮、仍行徵派者。该督抚纠参重处。一、白粮民解累民。官解仍以累民。今后于该省漕粮船分带。以苏官民之累。应行事宜、该督抚作速议奏。一、漕船缺额、已准动轻赍银两、责令运官自雇。如有重派地亩。擅拏民船者。有司运官。俱听该督抚纠参重处。一、关税已经定额。奉差官员、不许分外科索。扰害商民。其地方民事、一概不许干豫。违者并治。一、钱粮私派欺隐等弊。俱由积恶吏书、串通衙内幕客、诱官作奸。害民蠹国。今后该督抚纠参司钱粮款件。必将经承吏书、奸恶幕客、列名并劾。如款内不及。吏书幕客者、该督抚以徇纵论。各布政使、仍将司府州县一应经承钱粮吏书、母年二次造册报部。若册内无名、滥管钱粮者。许诸人告发。司府州县、一体重治。一、饥民有愿赴辽东就食耕种者。山海关章京、不得拦阻。所在章京、及府州县官、随民愿往处所、拨与田地。酌给种粮。安插抚养、毋致失所。仍将收过人数、详开报部奏闻。一、兵火之后、田土荒芜。须令民间尽力开垦。不许豪强占隐。以致穷民失业。违者重惩。有司不行觉察、以溺职论。一、运粮官丁行月粮。各地方本折不等、多有偏枯之弊。着漕督通查确酌具奏。务期本折均平、以赡穷丁。一、顺治十一年乡试中额、顺天加举人十名。大省加举人七名。中省加举人五名。小省加举人三名。满洲、汉军、各加举人十名。蒙古、加举人五名。十二年会试中额、直省共加进士五十名。满洲、汉军各加进士十名。蒙古加进士五名。一、乡试中式武举额、大省加六名。中省加四名。小省加二名。会试武进士额、共加二十名。一、直隶各省儒学、每学俱于廪生内、通行考试。慎加选择。务取经书策论、学问兼优者。拔取一名充贡。送部廷试。一、国子监监生、见今坐监者。免坐监一个月。一、满洲兵丁、披甲随征。多年效力。被伤不能披甲、及年老有疾退役者。酌给恩赏。一、满洲兵丁、各处征巢□刀。对阵伤损、未经给赏者、速给。一、銮仪卫旗尉象军、服役有年。酌加赏赉。一、土贼啸聚、或因饥馑所迫。或因贪官虐害。殊为可悯。果能改悔前愆、自行投首者、悉免其罪。一、有从贼官民人等、厌苦贼患、慕义来归者。地方官即行优养。务令得所。来归官员、奏闻酌用。一、各省设兵处所、钱粮务要以时支放。不许有司压欠。本管将领侵克。如有此等情弊、该督抚即行纠参。一、省会设兵处所、有等奸民、假冒投充、溷入营内。伙告伙证。拖累小民。甚有借通贼为名、抄掠殷实。尤为大害。该固山额真、督抚镇将严行约束。务绝害端。如有隐徇不究、一并从重处治。一、设兵原以卫民。近来各省兵丁、肆害无穷。或放马伤稼。斫伐桑枣。拆毁庐舍。甚至城市劫掠。公为大盗。各弁毫无约束。故纵分肥。大干法纪。该督抚申饬管兵官、务严纪律。毋得再蹈前辙。如有徇庇容隐、不行纠参。事发、一并究罪。一、凡应追入官钱粮、如果家产尽绝。该督抚查确、题请豁免。不许株连亲族。一、有因叛逆干连者。该督抚审明、实系冤枉、即为具题释放。一、各省有城垣倾圯。桥梁毁坏。地方官能设法修葺、不致累民者。该督抚具题。即与叙录。一、黄河神金龙四大王、运河神分水龙王、应遣官致祭。一、诏内各款。该地方各官、俱要实心奉行。务使恩泽及民。方不负朕悯念元元至意。如沿习旧套、徒以虚文塞责。该督抚不能觉察参奏。着部院科道、一并纠参重处。于戏。协九畴而茂祉。万年膺笃祜之祥。聚大顺以怡亲。四海霈旁流之泽。诏告中外。咸使闻知。

  ○汤古忒部落达赖喇嘛具表谢恩。贡方物。

  ○以追擒叛镇海时行功。加直隶河南山东总督马光辉、漕运总督沈文奎、各一级。俱荫一子入监读书。

  ○江南苏州、常州、松江、镇江等府、飓风海溢。房屋树木、半被漂没倾拔。男妇溺死无算。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遵上□日会议、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及东宫三太、三少之职。历代皆用。今我朝文武大臣、亦应照成例加衔。从之

  ○六科给事中朱徽等奏言、恭读圣谕。知展谒陵寝、七月举行。今已届期。臣等窃有虞者、方今湿气盛行。暑雨汛滥。盛京迢远邮亭供顿、多有未备。虽恩隆罔极、不惮劬劳。而至尊玉体、尤当保护。兼之辽阳郡县初设、人民新集。銮舆所过、军马供应、措办为难。又四方多事。各处奏报军机、势难遥决。政务万几。深有未便。臣等愚见、谓宜遣大臣恭代。以慰圣怀。俟昇平举行、实为未晚。御史潘朝选等、亦合疏谏止。得上□日、恭谒山陵、屡上□日已定。朱徽等明知渎奏、借此沽名。甚属可恶。本当议罪。念系言官、姑从宽宥。

  ○命升任沅州总兵官栗养志、以署都督佥事。照旧管南雄副将事。以平南王尚可喜等疏留故也。

  ○癸未。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议奏、同安侯郑芝龙、以次子郑世忠、与成功谊切手足。若令与使臣同到成功处、谕以君恩。责以父命。巽言婉导、彼必欣然向化。应从所请。令郑世忠与使臣偕往可也。从之。

  ○吏部言臣等、遵上□日确议、以后告假回籍各官。应出缺。仍酌量地方远近定限。除水程外、在家许住四个月。违限一年之外议处。二年之外、革职。至丁忧起复各官、应酌量旧例、服满之后、照地方远近、立限赴京。违限半年之外、议处一年之外、勒令致仕。二年之外、革职为民。从之。

  ○升户部副理事官席喇布、为本部理事官。

  ○总河杨方兴引疾乞休。不允。

  ○户部奏、国家所赖者赋税。官兵所倚者俸饷。关系匪轻。今约计北直、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江南、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十一省。原额地丁银三千一百六十四万五千六百六十八两有奇。内除荒亡蠲免银六百三十九万四千两零。地方存留银八百三十七万一千六百九十六两零。起解各部寺银二百零七万六千八十六两零。该臣部项下银一千四百八十万三千八百八十四两零。内拨给十一年分各省镇兵饷银一千一百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两零。应解臣部银三百二十八万五千四百八十两零。又应找拨陕西、广东、湖广等处、兵饷银一百八十万两。又王公文武满汉官兵俸饷银一百九十万一千一百两零。计不敷银四十一万五千六百两零。此外有盐课关税银、共二百七十二万四百两零。又会议裁扣工食等银二十九万九千八百两零。除补前项不敷银数外。止应剩银二百六十万四千六百两零。又有临时水旱灾伤蠲免、及小民拖欠数目、不能如额。又每遇出征、需用银米。及采买物料、餧养马匹草豆赏赉等项。难以豫定。虽此外尚有原无定额杂项银两。为数无多。臣等思钱粮乃国家经费所赖。兵民命脉所关。不容少缺。且满兵用度、全倚月饷。不知营运。拙于谋生。又备办马匹灰甲器械。设无赢余、何以养赡家口。此断宜豫为筹画者也。查布政司衙门。有左右二布政使、经历、照磨、都事、理问、检校等官七员。每年俸薪经费衙役工食、共银二千八百四十一两零。按察司衙门、有按察使经历、照磨、知事、检校、司狱等官六员。每年俸薪经费衙役工食、共银一千七百四十六两零。一府有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知事、照磨、又教授一员、训导二员、共十员。每年俸薪经费衙役工食、共银二千六百七十两零。一州有知州、州同、州判、吏目、又有学正一员、训导二员、共七员。每年俸薪经费衙役工食。共银二千一十一两零。一县有知县、县丞、典史、又有教谕一员、训导二员、共六员。每年俸薪经费衙役工食、共银一千八百二十一两零。又各省有兵马道员、共一百四十三员。每年俸薪经费衙役工食、共银一十万五各一百五十五两零。又中军守备、千把总等官、共一百七十四员。计每年俸廪银、共一万九千九百六十八两零。兵、一万四千九百五十名。计每年需用钱粮、银、共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五十四两零。米、三万五千一百石。料、一万九百四十四石。除米豆草束、共该银四十万三千三百七十两零。或将此中闲冗官员、并无事地方官兵、酌量裁汰。将所裁钱粮、于紧要处养赡满洲兵丁。似可有裨于国计矣。得上□日、所奏每年出入钱粮数目、知道了。内外闲冗官员、吏部会同九卿、詹事科道等官、确议具奏。其地方无事官兵、应否量行裁汰。着该督抚详察确议具奏。

  ○甲申。降补原任山东沂州总兵官张大治、为湖广黄州府副将。升陕西阳平关参将许占魁、为山西平阳营副将。山西抚标游击彭有炤、为浙江湖州府副将。江南庐州府参将万承选、为陕西宁夏花马池副将。

  ○宴琉球国王舅马宗毅等于礼部。

  ○丁亥。命左春坊左赞善兼内翰林弘文院检讨姜元衡、内翰林弘文院编修马叶曾、为江南乡试主考官。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一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卷七·常璩
  第四十六回 诛元爰再逞牝威 拒葛荣轻罹贼网·蔡东藩
  第五回 策淮南严可求除逆 战蓟北刘守光杀兄·蔡东藩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八一一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续缴应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庾亮传·房玄龄
  许琰传·张廷玉
  晋纪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年(己未、299)·司马光
  进表·孔毓圻
  卷六十七·徐天麟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吕本中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开封(今属河南) 人。曾祖吕公著、父吕好问俱为名臣。徽宗时为大名府帅司傒官、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秦

  •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欧阳修

    李适,字子至,京兆万年人。举进士,再调猗氏尉。武后修《三教珠英》书,以李峤、张昌宗为使,取文学士缀集,于是适与王无竞、尹元凯、富嘉谟、宋之问、沈佺期、阎朝隐、刘允济在选。书成,迁户部员外郎,俄兼脩书学士。景龙初,又擢脩

  • 卷第三·一然

      興法第三  順道肇麗(道公之次。亦有法深義淵曇嚴之流。相繼而興教。[烈-列 秋]古傳無文。  今亦不敢編次。詳見僧傳)  高麗本記云。小獸林王即位二年壬申。乃東晉咸安二年孝武帝即位之年也。  前秦符堅遣使

  • 卷之一千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卷四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王子克子頽之乱诗丘中有麻彼防子嗟彼防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防子国彼防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防之子彼防之子贻我佩玖【诗序丘中有麻思贤也荘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左传【桓公十八

  • 卷六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八 朱批楼俨奏摺 雍正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署理广东按察使【臣】楼俨谨 奏为遵 旨明白回奏事本年四月初二日署抚【臣】傅泰传【臣】同

  • 卷一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九乐考散乐百戏宋周密齐东野语曰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奴数十羣舞於庭作天下太平字而唐乐府杂録云舞有字以舞人亚身於地布成字也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樷每遍舞头分

  • 四十年·佚名

    (丁未)四十年大明萬曆三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丑,以成泳爲吏曹判書。泳立朝無可觀,惟以反覆趨勢爲事,人皆目之以詐黨,附柳永慶,得拜是職。○吏曹佐郞李克信罷。諫院啓曰:「克信身在淸班,不自謹愼,泛濫麤鄙之事,無所不爲,人皆唾

  • 詩經卷之四  朱熹集傳·朱熹

      小雅二。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各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會朝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故或歡欣和說、以盡群下之情、或恭敬齊莊、以發先王之德。詞

  •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六·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十六季氏第十六洪氏曰此篇或以为齐论凡十四章【胡氏曰疑为齐论以皆称孔子曰且三友三乐九思等条例与上下篇不同然亦无他左验○厚斋冯氏曰上篇首卫灵公

  • 例要·程公说

    春秋分记例要名讳例经传内圣朝庙讳及御名旧制本字俱不改易惟文字援引则易以他字定读绍兴中故寳文阁直学士胡安国进春秋传用太常博士王晢所进春秋解例并依监本空阙防画外渊圣御名亦不改易本字覆以黄纸诏俞之其论名讳劄

  • 第十一章 18·辜鸿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辜讲提到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以及另一位学生(子贡),孔子说:“这就是回(颜回),他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虽然他的生活总是捉襟见肘。而另一位(端木赐)甚至不相信鬼神,但是他的

  • 尚书稗疏卷四下·王夫之

    岳州王夫之撰大诰大诰多 在国而播命曰诰临事而申戒曰誓大诰之作盖周师未出而君庶士有疑于行因作此以告用兵之期故不扬文武之徳不数武庚之罪不悬赏罚不戒进止朱子疑其词缓不切不知此特为诰后且有誓誓逸而诰存也先

  • 定公·定公五年·左丘明

    【经】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夏,归粟于蔡。于越入吴。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传】五年春,王人杀子朝于楚。夏,归粟于蔡,以周亟,矜无资。越入吴,吴在楚也。六月,季平子行东

  • 读西藏比丘血泪书告中央政府及国民·太虚

    中央政府诸公及全国国民公鉴:对于西藏佛教民族二领袖达赖、班禅之失和,将酝酿成西陲之隐患,余久经注意,且曾向关系各方面,陈解救之途径。今得西藏毕朋寺比丘僧罗桑年札等血泪书,并察近来中央与西康及班禅、达赖各方之行动,殊

  •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佚名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撰人不详。似为唐宋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称汶水真人蒙上清上玄玉女赐以神龙之珠,并得妙炁之符。得道升真之后,又对丹元讲道传经,并授龙珠和符箓。经文称若

  • 食鉴本草·宁原

    食疗著作。2卷。清·宁原撰。李时珍评曰: 《食鉴本草》, 嘉靖时京口宁原所编。取可食之物, 略载数语, 无所发明。

  • 三侠剑·张杰鑫

    长篇武侠小说,由清末民国艺人张杰鑫根据《施公案》和《彭公案》改编的评书作品。讲述清康熙年间,黄天霸的先人们以胜英为首的侠客们替天行道,扬善除恶,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但也与一帮武林邪恶势力结下了不解之仇,因而矛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