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例要

春秋分记例要

名讳例

经传内圣朝庙讳及御名旧制本字俱不改易惟文字援引则易以他字定读绍兴中故寳文阁直学士胡安国进春秋传用太常博士王晢所进春秋解例并依监本空阙防画外渊圣御名亦不改易本字覆以黄纸诏俞之其论名讳劄子云臣昨列职经筵专以春秋进读縁春秋正文有渊圣御名方具奏劄未及进禀得罪去国后闻礼官建议以它字易之定读为威其经传本字即不改易事已施行臣今奉防纂修于经传本字既有诏令可遵即未委臣所纂修出于已见援引他经子史有犯渊圣御名者亦许于本字书写或当迁避有此疑惑臣闻古者不以名为讳尧典称有鳏在下曰虞舜则尧舜者固二帝之名而尧典乃虞氏史官所作直载其君之名而不避也周人以諡改名于是有讳礼然临文不讳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载在礼律其义明白孔子作春秋凢书周鲁事虽婉其文至于名讳并依本字若襄王名郑而书卫侯郑匡王名班而书曹伯班简王名夷而书晋侯夷恭王名匄而书晋士匄庄公名同而书同盟于幽僖公名申而书戊申朔襄公名午而书陈侯午定公名宋而书宋仲几是也按春秋书成当恭王之世也夷即三世之穆也宋即哀公之考也午即皇考之庙讳也而笔削之际并无囘避春秋为尊君父而作仲尼岂不恭者书法如此义亦可知自汉已来此义不行臣子习为谄谀而不知恭顺之实则有易人之名以彻为通者易人之姓以庄为严者易甲乙之纪以丙为景者易郡县之号以还淳为青溪者又其甚则有父名晋肃而子不敢应进士举者忌讳既繁名实愈乱本朝防袭汉唐故事未暇尽革恭惟陛下天纵聪明既尊春秋之书以新圣德宜用春秋之法以断政事凡所施设动以春秋从事即有拨乱反正之功臣所纂修缮写进本援引他经子史之类欲乞应犯圣朝庙讳不可迁避者依太常博士王晢所进春秋解例并依监本空阙防画于渊圣御名亦不改易本字覆以黄纸庶几名实不乱上遵春秋之法亦以消臣子谄谀之端向孟轲氏敬王之义明恭顺之实取进止十一月二十七日三省同奉圣防依奏仍疾速投进今春秋分记经传本文与所援引论载并仿王晢胡安国春秋二书之旧为名讳例冠诸篇端

述纲领

文定胡安国曰学春秋者必知纲领然后众目有条而不紊自孟轲氏而下发明纲领者凡七家今载七家精要之词于卷首智者即词以观义则思过半矣又曰自杜预范甯唐啖助赵匡此数子者用力甚勤时有所取虽造宫墙之侧几得其门而入要皆未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者也七家所造固自有浅深独程氏尝为之传然其说甚略于意则引而不发欲使后学愼思明辨自得于耳目见闻之外善乎其发前儒之秘而推夫子之心法也用仍其故而附以胡氏说之精要者以为学春秋纲领云

孟轲氏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膺戎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又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庄周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也圣人议而不辨又曰春秋以道名分

汉董仲舒记夫子之言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诵其师说曰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董氏治公羊学】其自言曰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陷簒弑之罪故春秋礼义之大宗也

隋王通曰春秋之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也舍则无所取衷矣又曰春秋其以天道终乎故止于获麟

宋西都邵雍曰春秋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五伯者功之首罪之魁也先定五伯之功过而学春秋则大意立矣春秋之间有功者未有大于四国者也有过者亦未有大于四国者也不先治四国之功过则事无统理不得圣人之心矣

横渠张载曰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为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説多凿

河南程颐曰五经载道之文春秋圣人之用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又曰五经如药方春秋犹用药治病圣人之用全在比书又曰春秋一句即一事是非便见于此乃穷理之要学者只观春秋亦可以尽道矣又曰春秋传为按经为断又曰春秋之文一一意在示人如土功之事无大小莫不书之其意止欲人君重民力也又曰春秋之法极谨严中国而用夷礼则夷之韩子之言深得其防又曰夫子作春秋为百王不易之大法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经之大法则不知也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微辞隠义时措从宜者为难知耳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寛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夫观百物而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而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非上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黙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矣

文定胡安国曰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春秋鲁史尔仲尼就加笔削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也周道衰微乾纲解纽乱臣贼子接迹当世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为已任而谁可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圣人以天自处斯文之兴防在己而由人乎哉又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着明也空言独能载其理行事然后见其用是故假鲁史以寓王法拨乱世反之正其志存乎经世其功配于抑洪水膺戎狄放蛇龙驱虎豹其大要则皆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知孔子者谓此书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逺也罪孔子者谓无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得肆则戚矣是故春秋见诸行事非空言比也公好恶则发乎诗之情酌今古则贯乎书之事兴常典则体乎礼之经本忠恕则导乎乐之和着权制则尽乎易之变百王之法度万世之准绳皆在此书故君子以谓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学是经者信穷理之要矣不学是经而处大事决大疑能不惑者鲜矣

叙传授

传春秋者五家邹氏夹氏口说无文其学寻废惟三家之传行说者因谓左丘明与圣人同时故得授经而公羊谷梁皆子夏门人唐赵匡独以为不然谓左氏解经义例乖刺非授经之证且曰夫子自比皆引往人故云窃比于我老彭丘明者意必夫子以前贤人如史任迟任之流见称于当时耳惟司马迁云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刘歆以私意编之七略班固因而弗革公谷二传不记事迹解经密于左氏是知必孔门后之门人也先儒或云公羊名高谷梁名赤大抵古者列国各有史官如南史氏董狐氏皆世载史笔意左氏世掌鲁史因广集诸国之文故传举其氏史失其名遂指以为丘明耳公谷则战国时人孔门后之门人是已故谓左氏为丘明者非也若夫三家之学左氏叙事见本末公羊谷梁词辨而义精学经以传为按则当阅左氏玩词以义为主则当习公谷如载惠公元妃继室及仲子之归鲁即隠公兄弟嫡庶之辨摄让之实可按而知蔡郑会于邓而曰始惧楚则楚为中国患之始可得而见书晋赵盾许世子止事当阅左氏谓此类也若夫来赗仲子以为豫凶事则诬矣王正月之为大一统尹氏卒之为讥世卿当习公羊氏谓此类也若夫母以子贵媵妾许称夫人则乱矣段弟也弗谓弟公子也弗谓公子贱段而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当习谷梁氏谓此类也若夫曲生条例以大夫日卒为正则凿矣将尽以为可疑而废传则无以知其事之本末与义之指归尽以为可信而任传则经之意大指或泥而不通矣万物纷错悬诸天众言淆乱折诸圣要在反求诸心约之以理详考而精择之可也故分记之作以圣经为本而事则按左氏其左氏间若近诬则采公羊谷梁及先儒义之精以证之文句有小未安者用啖赵集传例颇为删削【陆淳曰啖赵所取三传之文皆委曲翦裁去其妨碍故行有刋句句有刋字实惧曽学三传之人不达斯意以为文句脱漏随即注之此则集传之蠹也阅此记者亦然】若所论述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取程氏胡氏之论杜预为左氏学祖其师说今注虽本之而至其曲説以求通则不免有所更定别以新注庶几无戾乎经非敢必其当也故详识之与四方同志之士共焉以求真是之归云

猜你喜欢
  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第三·晏婴
  墨子目錄一卷·孙诒让
  卷十人物篇·杨时
  大学辨业卷二·李塨
  卷五十三·卫湜
  卷二十五·毛奇龄
  卷三十一·郑玉
  卷四十·鄂尔泰
  左传折诸卷首上·张尚瑗
  僖公·僖公十七年·左丘明
  百論卷下·欧阳竟无
  ○慕道志仪第一·玄觉
  佛教戒杀与弭战·太虚
  敦煌译本·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九十八·彭定求

        卷798_1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花蕊夫人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

  • 第十五回 闺阁人男装夺解·陈端生

    第十五回闺阁人男装夺解诗曰:秋风寂寂掩重关,道是将军旧宅前。血战已虚除画戟,朱批初赐镇铜环。征衣战马人何在,夜月空梁燕不还。争似当初王谢府,英雄徒忆贺兰山。郦生吟罢泪珠抛,相顾门庭转寂寥。车马飞行留不住,回看踪迹

  • 五集卷七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八古今体八十二首新正幸御园作迎禧行令例新年来贺兼增外域骈三接每教手颁赐一时或有面询宣【每岁上元日例於御园之正大光明殿赐宴外藩蒙古并回部及各国陪臣等

  • 卷一百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唐九十九 宫闱 长孙后【太宗后諡文德】 游春曲 上苑杏花朝日明兰闺艶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而色檐前嫩柳学身轻花中去来看舞蝶树上长

  •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宋濂

        刘敏   刘敏,字有功,宣德青鲁里人。岁壬申,太祖师次山西,敏时年十二,从父母避地德兴禅房山。兵至,父母弃敏走,大将怜而收养之。一日,帝宴诸将于行营,敏随之入,帝见其貌伟,异之,召问所自,俾留宿卫。习国语,阅二岁,能

  • 二百九十八 内务府奏查各处呈报赔款案均符恩诏请予宽免摺·佚名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谨遵恩诏事。 查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臣衙门为查分赔、代赔、著赂等案奏称:倘有满汉官员人等所欠应交内库之官款,及包衣佐领下人、旗民人等之代赔、分赔案件,若有由各该管处陆

  • 一三七七 山西巡抚书麟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三七七 山西巡抚书麟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山西巡抚革职留任臣书麟跪奏,为遵旨具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间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

  • 卷三十六 学记第十八·郑玄

    (陆曰:“郑云:《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此于《别录》属《通论》。”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讠叟闻,不足以动众。(宪,法也,言发计虑当拟度于法式也。求,谓招来也。讠

  • 尚同上第十一·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

  •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苏舆

      天之大數,畢於十旬。旬天地之間,十而畢舉;旬生長之功,十而畢成。十者,天數之所止也。古之聖人,因天數之所止,以為數紀。十如更始,民世世傳之,而不知省其所起。知省其所起,則見天數之所始;見天數之所始,則知貴賤逆順所在;知貴賤

  • 卷一百四十六·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六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六>乘車將車卒車祥車曠左所以虚神位也乘君之乘車不曠左不敢虚君位也左

  • 君子尚义不尚勇·孔子

    【原文】 子路曰:“君子尚勇①率?”子曰:“君子义以为上(2)。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注释】 ①尚勇:尚同“上”,以勇敢为上,也就是崇尚勇敢。(2)义以为上:崇尚义。 【译文】 子路问:“君于崇尚勇敢吗?”

  • 卷四·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四     宋 沈棐 撰鲁成公事晋背齐宣公委身事齐遂免侵伐及成公即位元年臧孙许及晋侯盟始背齐即晋齐由是致怨於鲁故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鲁始坚晋之好免齐之难故是年因郤克憾齐四卿请於晋师

  • 卷三·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补卷三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王虎文【名崇炳东阳门人】问敝乡先进有仁山金氏善作经辨然往多疑之谨録其数条奉询祈示可否一伯益辨曰伯益即伯翳秦人以入为去故谓益为翳也秦纪伯翳所云佐禹平水土即书载随山

  • 卷五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月藏分第十二分布阎浮提品第十七尔时世尊,既知一切诸来大众於三宝所皆生深信尊重敬仰得未曾有更不信事诸馀天已,告他化自在天王,化乐天王,兜率陀天王,须夜摩天王,帝释天王,四大天王及诸眷属。娑伽罗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

  • 弥勒菩萨·佚名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ldquo;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世尊,若诸菩萨及

  • 太上飞步五星经·佚名

    经名:太上飞步五星经。撰人不详。内官飞步五星七元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斗:《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与“三八景合二十四神”两段也见于《真诰·协昌期》,五星、九星名讳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

  • 钝吟书要·冯班

    一卷。书论。清代冯班撰。冯班,清初诗人、书家。字定远,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明诸生,明亡,佯狂避世。是编论书以《翰林要诀》为依归,尤重执笔与结字,其中谓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最为精审。大旨宗钟、王、颜、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