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六十七

宋 徐天麟 撰

方域四

黄河

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於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其後三十六岁孝武元光中河决於瓠子东南注钜野通於淮泗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灾邑收入多蚡言於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强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塞也自河决瓠子後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乾封少雨上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於是上以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湛白马玉璧令羣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寘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犍上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柰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於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防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是时方事匈奴兴功利言便宜者甚衆齐人延年上书言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是其地埶西北高而东南下也可案图书观地形令水工凖高下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如此关东长无水灾北边不忧匈奴可以省堤防备塞士卒转输胡寇侵盗覆军杀将暴骨原野之患天下常备匈奴而不忧百越者以其水絶壤断也此功一成万世大利书奏上壮之报曰延年计议甚深然河乃大禹之所道也圣人作事为万世功通於神明恐难改更自塞宣房後河复北决於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此开通後馆陶东北四五郡虽时小被水害而兖州以南六郡无水忧宣帝地节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北曲三所水流之埶皆邪直贝丘县恐水盛堤防不能禁乃各更穿渠直东经东郡界中不令北曲渠通利百姓安之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絶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与兖州东郡分水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顷所以濶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灵鸣犊口在清河东界所在处下虽令通利犹不能为魏郡清河减损水害禹非不爱民力以地形有埶故穿九河今既灭难明屯氏河不流行七十余年新絶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於以分流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又地节时郭昌穿直渠後三岁河水更从故第二曲间北可六里复南合今其曲埶复邪直贝丘百姓寒心宜复穿渠东行不豫修治北决病四五郡南决病十余郡然後忧之晚矣事下丞相御史白博士许商治尙书善为算能度功用遣行视以为屯氏河盈溢所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三岁河果决於馆陶及东郡金堤泛滥兖豫入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居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壤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御史大夫尹忠对方略疏濶上切责之忠自杀遣大司农非调【大司农名非调也】调均钱谷河决所灌之郡谒者二人发河南以东漕船五百?徙民避水居丘陵九万七千余口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上曰东郡河决流漂二州校尉延世堤防三旬立塞其以五年为河平元年卒治河者为着外繇六月惟延世长於计策功费约省用力日寡朕甚嘉之其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後二岁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壤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治之杜钦说大将军王凤以为前河决丞相史杨焉言延世受焉术以塞之蔽不肯见今独任延世延世见前塞之易恐其虑害不深又审如焉言延世之巧反不如焉且水埶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花水盛必羡溢有塡淤反壤之害如此数郡种不得下民人流散盗贼将生虽重诛延世无益於事宜遣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杂作延世与焉必相破坏深论便以相难极商延年皆明计算能商功利足以分别是非择其善者而从之必有成功凤如钦言白遣焉等作治六月乃成复赐延世黄金百斤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着外繇六月後九岁鸿嘉四年杨焉言从河上下患底柱隘可镌广之上从其言使焉镌之镌之裁没水中不能去而令水益湍怒为害甚於故是岁渤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县邑三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余所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共行视图方略禁以为今河溢之害数倍於前决平原时今可决平原金堤间开通大河令入故笃马河至海五百余里水道浚利又乾三郡水地得美田且二十余万顷足以偿所开伤民田庐处又省吏卒治堤救水岁三万人以上许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徒骇间相去三百余里今河虽数移徙不离此域孙禁所欲开者在九河南笃马河失水之迹处埶平夷旱则淤絶水则为败不可许公卿皆从商言先是谷永以为河中国之经渎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絶今溃溢横流漂没陵阜异之大者也修政以应之灾变自除是时李寻解光亦言隂气盛则水为之长故一日之间昼减夜增江河满溢所谓水不润下虽常於卑下之地犹日月变见於朔望明天道有因而作也衆庶见王延世蒙重赏竞言便巧不可用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埶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後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而用财力寡於是遂止不塞满昌师丹等数言百姓可哀上数遣使者处业振赡之哀帝初平当使领河堤奏言九河今皆窴灭按经义治水有决河深川而无堤防雍塞之文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水迹难以分明四海之衆不可诬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部刺史三辅三河弘农太守举吏民能者莫有应书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埶所不及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为汗泽使秋水多得以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寛缓而不迫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故曰善为川者决之使道善为民者宣之使言盖堤防之作近起战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齐与赵魏以河为竟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时至而去则塡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今堤防陿者去水数百步远者数里近黎阳南故大金堤从河西西北行至西山南头乃折东与东山相属民居金堤东为庐舍住十余岁更起堤从东山南头直南与故大堤会又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堤住十余岁太守以赋民民今起庐舍其中此臣亲所见者也东郡白马故大堤亦复数重民皆居其间从黎阳北尽魏界故大堤去河远者数十里内亦数重此皆前世所排也河从河内北至黎阳观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迫阸如此不得安息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埶不能远泛滥朞月自定难者将曰若如此败坏城郭田庐冢墓以万数百姓怨恨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折底柱破碣石堕断天地之性此乃人功所造何足言也今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及其大决所残无数如出数年治河之费以业所徙之民遵古圣之法定山川之位使神人各处其所而不相奸且以大汉方制万里岂其与水争咫尺之地哉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上策若乃多穿漕渠於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难者将曰河水高於平田岁增堤防犹尚决溢不可以开渠臣窃按视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口乃有金堤高一丈自是东地稍下堤稍高至遮害亭高四五丈往五六岁河水大盛增丈七尺坏黎阳南郭门入至堤下水未踰堤二尺所从堤上北望河高出民屋百姓皆走山水留十三日堤溃二所吏民塞之臣循堤上行视水埶南七十余里至淇口水适至堤半计出地上五尺所今可从淇口以东为石堤多张水门初元中遮害亭下河去堤足数十步至今四十余岁适至堤足由是言之其地坚矣恐议者疑河大川难禁制荥阳漕渠足以卜之其水门但用木与土耳今据坚地作石堤埶必全安冀州渠首尽当卭此水门治渠非穿地也但为东方一堤北行三百余里入漳水中其西因山足高地诸渠皆往往股引取之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民常罢於救水半失作业水行地上凑润上彻民则病湿气木皆立枯卤不生谷决溢有败为鱼鼈食此三害也若有渠溉则盐卤下隰填淤加肥故种禾麦更为秔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转漕舟船之便此三利也今濒河堤吏卒郡数千人伐买薪石之费岁数千万足以通渠成水门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民田适治河堤亦成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若乃缮全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王莽时召能治河者以百数但崇空语无施行者【沟洫志】

 

 

 

西汉会要卷六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西汉会要>

猜你喜欢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司马迁
  卷第二百五十三 唐紀六十九·司马光
  卷第一百九十·胡三省
  纲目讨误卷一·陈景云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佚名
  甲申战事记·池仲祐
  八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闻悉十八阿哥薨逝及异常之变摺[注]·佚名
  三四六 军机大臣奏请将承办《文溪集》疎悞之提校各员交部察议片·佚名
  史记集解卷九十八·裴骃
  卷二·欧阳昱
  卷四十·杨士奇
  孙显惠·周诒春
  三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辛弃疾·唐圭璋

      弃疾,“全”已见。诗渊录弃疾词十三首,风“全”者十首。   蓦山溪   画堂帘卷,贺燕双双语。花柳一番春,倚东风、雕红镂翠。草堂风月,还似旧家时,歌扇底,舞茵边,寿斝年年醉。   兵符传垒,已莅葵丘戍。两手挽天河,要一

  • ●卷四·徐陵

    ○王僧达七夕月下一首远山敛,广庭扬月波。气往风集隙,秋还露泫柯。节期既已孱,中霄振绮罗。来欢讵终夕,收泪泣分河。 ○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婺女俪经星,常娥栖飞月。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阊阖殊未晖,咸池岂沐发。产

  • 第一折·杨景贤

    (正末扮王重阳上,云)贫道姓王名嘉,道号重阳真人。未成道时,在登州甘河镇上开着座酒店,人则唤我做王三舍。有正阳祖师纯阳真人,他化作二道人,披着毡来俺店中饮酒。贫道幼年慕道,不要他的酒钱。似此三年,道心不退。忽一日他道:“

  • 卷六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六十六罗浮山类四言古逰罗浮山        【宋】王叔之庵蔼灵岳开景神封绵界盘址中天举峰孤楼侧挺层岫廻重风云秀体卉木媚容五言古登罗浮峰        【宋】朱 子休暇曹

  • 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脱脱

        赵挺之 张商英刘正夫 何执中 郑居中 张康国 朱谔 刘逵 林摅 管师仁 侯蒙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

  • 卷之六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后周纪五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958)·司马光

    后周>纪五后周世宗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1]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 >[1]>春季,正月,乙酉(初三),后周>撤销匡国军。 [2]唐改元中兴。 >[2]南唐>改年号为中兴。 [3]丁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克海州。 >[3]>丁亥(初五),后周>右龙

  • 第六章 顺宪穆敬四朝事迹·吕思勉

    第一节 顺宗谋诛宦官德宗长子名诵,是为顺宗,德宗即位之岁,即立为太子,至贞元三年八月,而有郜国公主之狱。郜国者,肃宗女也。初降裴徽。徽卒,又降萧昇。昇卒,主与太子詹事李昇等乱。昇,叔明子,叔明,鲜于仲通弟,赐国姓。昇事又见《

  • 周书·康王之诰·佚名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曰

  • 本经训·刘安

    【原文】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移而无故,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发动而成于文,行快而便于物。其言略而循理,其行侻而顺情,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是以不择时日,不占卦兆,不谋所始,不议所终;安则止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六[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卢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一世洪州泐潭山宝峰院怀澄禅师法嗣东京十方净因禅院大觉禅师讳怀琏。姓陈氏。漳州龙溪县人也。诞生之夕。梦僧伽降室。因小字泗州。既有异兆。佥

  • 佛教与反侵略的意义·太虚

    ──二十八年十月在反侵略中国分会茶话会讲──今天承反侵略中国分会邵会长邀请,得到和诸位相叙的机会,很觉荣幸!又承邵先生和陈先生种种过分的称誉,太虚很不敢当!刚才邵先生对佛教宗旨与反侵略意义相符这一点,有扼要的阐明

  • 菩提资粮论卷第二·龙树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问已解释忍波罗蜜。今应说精进波罗蜜。答勇健体相。勇健作业等。是为精进。于中诸菩萨等。从初发心乃至究竟觉场。建立一切菩提分相应身口意善业

  • 卷第六·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三之二如是已说大善地法。大烦恼法地名大烦恼地。此中若法大烦恼地所有名大烦恼地法。谓法恒于染污心有彼法是何。颂曰。痴逸怠不信  惛掉恒唯染论

  • 卷第三十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 金刚藏菩萨说。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初来意者为远答普光十地问故。夫

  • 卷第三·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三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八世 云门偃法嗣 兴元府普通封禅师 僧问。今日一会何似灵山。师曰。震动乾坤。问如何是普通境。师曰。庭前有竹三冬秀。户内无灯午夜明。 益州铁幢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张次溪

    戏曲论著汇编。张江裁(次溪)编。正续两编,1934.年正编收入“双肇楼丛书”,由北平邃雅斋书店排印出版,收吴元长《燕兰小谱》、小铁笛道人《月下看花记》等戏曲论著、史料三十八种。续编收冒广生《云郎小史》等戏曲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