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五百七十四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五月。丙午。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周馥。电悉。即着督饬文武妥办清乡。以净余孽而靖地方。匪首刘思裕、黄世钦等、是否阵毙。确查具奏。电寄  

○礼部以考试各省举贡中额请。得旨、宗室取中三名。满洲取中十名。蒙古取中五名。汉军取中七名。直隶取中二十七名。奉天取中五名。山东取中二十五名。山西取中十三名。河南取中十八名。陕西取中十五名。甘肃取中十五名。江苏取中二十八名。安徽取中十八名。浙江取中二十八名。江西取中二十五名。湖南取中十六名。四川取中十七名。福建取中二十五名。广东取中十八名。广西取中十四名云南取中十四名。贵州取中十四名。现月  

○署吉林将军达桂等奏、赈济难民用款。无须部拨。拟由省库抵饷项下。作正开销。以省周折。又奏、开放兵饷等款。请免扣减平。均下部知之。摺包  

○改铸度支部、总督仓场、给事中、各关防印信。早事  

○丁未。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赵尔丰。电悉。开匪因何滋事。是何情形。着速据实电奏。并督饬地方官。协同营队。认真<目辟>暒穴<曰融>夕<夗贝>捕。以期除暴安良。电寄  

○署吉林将军达桂奏、加徵菸酒各税。期满溢额甚钜。请将经徵得力人员保奖。得旨、准其酌保数员。毋许冒滥。摺包  

○陕甘总督升允奏、甘省赔款无着。请由土药税拨还。下部议。  

○又奏、覆陈民刑诉讼各法。甘省尚难通行。谨将窒碍各条。缮单呈览。请俟人格完全。法律娴熟。再行举办。下部议。摺包  

○两广总督岑春火滟宣奏、病势骤剧。恳恩开缺调理。得旨、两广地方紧要。该督向来办事认真。能任劳怨。着再赏假十日。赶紧调理。假满即速赴任。摺包  

○添铸陆军部各厅司处印信关防。早事  

○以筹解甘饷出力。赏山西布政使张绍华本生三代正一品封典。摺包  

○戊申。法部右侍郎沈家本奏、沥陈修订法律情形。请开去差使。归并法部大理院会同办理。又奏、法律学堂。请改归学部管理。从之。摺包  

○署吉林将军达桂等奏、续勘第二次吉林府属浮多地亩二万一千晌有奇。照例升科。下部知之。摺包  

○两江总督端方等奏、筹拨官款。开办赣州铜矿。下部知之。摺包  

○以钻营贪劣。革直隶记名总兵王步庭职。驱逐回籍。摺

○以侵挪公款。革代理直隶元氏县候补知县陈绍源职。永不叙用。摺包  

○以办理学堂。不知自爱。降直隶试用道欧阳弁元为同知。  

○豁免吉林伊通州属被扰地方光绪三十一年旗民应完租课。摺包  

○己酉。吏部奏。保送举人、考试见遗后酌予录用。豫筹办法。又奏、拣选举人。随时呈请分发。均从之。  

○以广东布政使胡湘林暂护两广总督。摺包  

○以捐助学堂钜款。予前任吉林长春府知府王昌炽子沛霖以知府尽先选用。  

○以侵挪税捐。革吉林委员二等侍<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多伦泰等职。并勒追。  

○旌表夫亡殉节、吉林宾州厅文童高士元妻孙氏。摺包  

○庚戌。谕内阁、瑞良奏、考察属员分别举劾一摺。江西吉南赣甯道江毓昌、抚州府知府王乃徵、饶州府知府张检、前署甯都州知州仓尔桢、甯都州州判黄懋典、九江府同知严家炽、鄱阳县知县陈庆绶、前署萍乡县万载县知县张之锐、宜春县知县阮保泰、前署乐安县知县江都良、均着传旨嘉奖。金溪县知县王易、罔民嗜利。物议沸腾。南丰县知县马振仪、性耽安逸。心地糊涂。高安县知县唐显谟、信任左右。事多废弛。临川县典史宋家琳、颇招物议。被控有案。署南城县新丰司巡检林正春、性情巧猾。心术难信。代理南城县典史陈树滋、理事欠明。短于才识。萍乡县安乐司巡检程烺、纵蠹苛索。致滋民怨。署金溪县典史陈廷芳、声名平常。均着即行革职。广昌县训导胡钟杰、视听龙钟。着即休致。现月  

○两江总督端方奏、江西萍匪肃清。地方安谧。请奖出力员弁。得旨、准其酌保数员。毋许冒滥。摺包  

○江西巡抚瑞良奏、州县经徵丁漕。收不敷解。恳予规复旧章。以免赔累。下部议。寻奏、该省丁漕。向来必俟大涨大落之后。始议更张。今钱价虽云跌落。然上忙早经收竣。下忙开徵已久。自毋庸更议增加此后钱价低昂。尚难逆料。俟明春察看地方情形。再行奏明办理。从之。摺包  

○以经募赈款。延未清解。江西补用知府诸以恒等分别革职摘顶勒追。  

○予因公殒命。江西新昌县汛兵湛步林议恤。  

○辛亥。谕内阁、前因广东钦州土匪。抗捐滋事。当经谕令周馥将办理不善各员。查明倢■<曰融>■<石木>处。兹据查明电奏。此案初起。经周馥饬令廉钦道。王秉恩、将捐项酌量减免。乃该道出示延迟。贻误事机。及该匪等叛形显着。又未能迅速扑灭。署北海镇总兵何长清、祇知固守。致匪党愈炽。裹胁日多。实属畏葸无能。王秉恩、何长清、均着即行革职。署钦州直隶州知州顾永楙、事前既无禀报。事后尤多疏略。昏瞆糊涂。大负职守。着革职永不叙用。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孙培元奏、江南北地方米价日昂。请再展免米谷杂粮厘捐两个月以恤穷民一摺。着端方、陈夔龙、体察情形。奏明办理。原摺着钞给阅看。现月  

○又谕、有人奏、江苏省城及各属烟馆。明禁暗开等语。着陈夔龙严饬所属官吏。认真查禁。毋稍敷衍。原片着钞给阅看。寻奏、苏省实行禁烟情形。文武官吏。已立限戒绝。烟馆亦依期禁闭。并设工艺医药各局。力图善后。得旨、着即认真严禁。毋稍松懈。现摺  

○又谕、电寄程德全。电悉。会商事毕。即行回任。电寄  

○壬子。广西巡抚张鸣岐奏、四十八山■弄一带。兵燹荒凉。亟宜善后。请准总兵黄忠浩请假赴湘。考求开矿恳荒事宜。以资倡率。允之。摺包  

○以教案议结。赏法国司铎任安收、四品顶戴。摺包  

○癸丑。孝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照录  

○甘肃新疆巡抚联魁奏、古城营制未复。请将本年军政。缓至下届举办。下部知之。摺包  

○派大学士孙家鼐、稽查钦奉上谕事件处。现月  

○以协办大学士学部尚书荣庆、为国史馆总裁官。吏部尚书陆润庠、为副总裁官。现月  

○甲寅。谕军机大臣等、本日都察院代奏、云南京官吴炯等、呈称滇中饥馑。请颁钜帑。拯济灾黎等语。业降旨饬令锡良查勘情形。迅速电奏。至所称内外交迫。请饬修内政。慎外交。以固边圉各节。着锡良悉心筹画。妥慎办理。并将在情形。据实具奏。原呈钞给阅看。现月  

○又谕、电寄锡良。都察院代奏、云南京官吴炯等、呈称滇中饥馑请颁发钜帑拯济灾黎等语。着锡良查勘情形。迅速电奏。寻奏上。得旨、着度支部筹拨银十万两。交锡良妥为赈济。电寄  

○又谕、电寄胡惟德。电悉。前奏币制一摺。着交会议王大臣阅看。电寄  

○山东巡抚杨士骧奏、遵旨举办曹属清乡。并陈章程办法。报闻。摺包  

○以记名总兵赵永铭为浙江处州镇总兵官。现月  

○予枪伤殒命。广东广州协左营千总区绵、赏恤加等。  

○予因公殒命。广东模范营工程队官熊韬议恤。  

○乙卯。湖广总督张之洞奏、武昌省城。自京汉铁路通行以来。日形繁盛。城内之东南隅一带。渐次开通马路。拟添城门一道。名为通湘门。于商旅往来。实多利便。下部知之。摺

○丙辰。以节逾夏至。望雨仍殷。复遣礼亲王世铎诣大高殿。恭亲王溥伟诣觉生寺。恭代祈祷行礼。  

○遣贝勒载洵诣时应宫。贝勒载涛诣昭显庙。镇国公载泽诣宣仁庙。镇国将军载<目辟>暒甫久<夗贝>诣凝和庙。顺天郡王讷勒赫诣黑龙潭。镇国公溥植诣白龙潭。拈香。

现月

○谕内阁、礼部奏、万寿圣节礼仪一摺。着在仁寿殿行礼。停止筵燕。现月  

○开缺两广总督周馥奏、<目辟><訁冉>米<度攵><夗贝>海关徵收官物税银。拟请尽徵尽解。下所司知之。摺包  

○以广东黄冈寨城、被匪扰据。革署黄冈同知谢兰馨、署黄冈都司隆棨、广甯县知县郑玴璘、巡防营千总蔡河宗、职。已革署黄冈守备镇标千总黄其蕃、遣戍军台。予被匪戕害之署柘林司巡检王绳武、存城把总许登科、镇标外委邱焯、五品军功林清、恤荫加等。摺包  

○以侵吞学款。革广东候补知府胡文渊职。并勒追。摺包  

○丁巳。谕内阁、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各直省官制。前经谕令总核王大臣接续编订。妥核具奏。兹据庆亲王奕劻等、奏称各省按察使改为提法使。并增设巡警劝业道缺。裁撤分守分巡各道。酌留兵备道。及分设审判厅。增易佐治员各节。应即次第施行。着由东三省先行开办。如实有与各省情形不同者。准由该督抚酌量变通。奏明请旨。此外直隶江苏两省。风气渐开。亦应择地先为试办。俟着有成效。逐渐推广。其余各省。均由该督抚体察情形。分年分地。请旨办理。统限十五年一律通行。至一切办事权限。各项详细章程。有应由各部及各衙门核议者。着分别妥议划一办法。奏定陆续颁行。其有未尽合宜之处。仍着随时修改。以臻美善。当此改章伊始。举凡用人行政。在在均关紧要。一有不慎。百弊丛滋。该督抚等务当督饬所属。振刷精神。力求实际。毋尚虚文。总期上合政体。俯顺舆情。朝野联为一气。君民得以相安。以为实行宪政之豫备。现月  

○总核官制王大臣奏、各省毕业学生。请先以乡官考试任用。俾资历练。从之。摺包  

○税务处奏、商办铁路材料。未能概行免税。得旨、振兴路政。亟宜曲体商情。庶足以期扩充而资鼓舞。所有铁路应用物料。仍着从宽一律免税。惟夹带影射。亦不可不防。傥查有前项情弊。着即从严惩办。现月  

○御史赵炳麟奏、请遵祖训。以消党祸而延国运。恭录圣祖仁皇帝上谕一道。伏乞饬令京朝各部院、及直隶总督。书之扁额。竖于衙署。俾触目警心。豫防流弊。得旨、着考察政治馆分行各部院。及各直省督抚。现月  

○两江总督端方奏、上海城内市面日盛。拟添开新东新西小东小北四门。并将淤河填筑马路。请予立案。下部知之。摺

包  

○以办赈出力。复前福建按察使杨文鼎降调处分。摺包  

○以遇事招摇。革江苏候补知府徐棠职。摺包  

○以办赈浮冒。革江苏候补道章荫职。知县任迺霁、革职永不叙用。摺包  

○戊午。谕内阁、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直省官制。已据王大臣议拟。饬行试办矣。惟立宪之道。全在上下同心。内外一气。去私秉公。共图治理。自今以后。应如何切实豫备。乃不徒托空言。宜如何逐渐施行。乃能确有成效。亟应博访周咨。集思广益。凡有实知所以豫备之方。施行之序者。准各条举以闻。除原许专摺奏事各员外。其余在京呈由都察院衙门。在外呈由各地方大吏。详加甄核。取其发实正大者。选录代奏。但不得摭拾陈言。亦无取繁文词费。祗要切合时势。实在可行者。逐一具陈。以便省览而资采择。总之此事既官民各有责任。即官民均应讲求。务使事事悉合宪法。以驯致富强。实有厚望焉。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商约大臣盛宣怀、贪鄙近利。行同市侩。并有擅售公地勒买民田情事。请旨饬查等语。着端方按照所倢■<曰融>■<石木>分别密查。据实具奏。毋稍徇隐。原片着钞给阅看。寻奏、盛宣怀才长肆应。经手事繁。百密一疏。诋諆难免。若擅售公地。可以信其必无。报闻。现月  

○又谕、锡光奏、请派大员专办内蒙垦务一摺。着徐世昌查核办理。原摺着钞给阅看。现月  

○又谕、电寄端方等。各电悉。安徽党匪滋事。巡抚恩铭突被戕害。殊堪骇恻。徐锡麟业已正法。所擒余党。迅即讯明奏办。并着端方筹督饬派往各员。及本省文武。妥为布置。散胁擒渠。以销后患而定人心。并将办理情形。随时电奏。电寄  

○又谕、电寄沿江各省督抚。安徽党匪滋事。巡抚被戕。殊堪骇异。沿江各省。匪徒素多。亟应严密防范。着各该督抚妥为布置。勿任句结。以弭隐患而定人心。现月  

○法部奏、部务重要。请给经费。得旨、所请特支经费银三万两。着依议行。常支经费。着听候酌给。现月  

○给事中陈庆桂奏、两广总督岑春火滟宣请借洋款。须防流弊。下政务处王大臣会同度支部议。摺包  

○专司训练近畿各镇副都统凤山奏、设立近畿督练公所。酌拟暂行章程。下部知之。摺包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矿务轇轕日多。请将前奏章程。饬部早日严定。以杜滋蔓。下部议。寻奏、该督原拟章程。至为周密。惟前订部章。立法较严之处。遵行已久。自应查酌增改。免致纷歧。至交涉各条。系倢■<曰融>■<石木>酌商约订定。自可按照办理。谨核明呈览。候旨颁行。从之。

摺包

○以安徽布政使冯煦为安徽巡抚。前甘肃新疆布政使吴引孙为安徽布政使。现月  

○以查获德商私运军火。赏前直隶津海关道蔡绍基、俟升缺后加头品顶戴。摺包  

○以捐田赡族。予江苏太仓州分省知县陆寿慈、为其故祖父母建坊。  

○己未。谕军机大臣等、电寄端方等各电悉。着严拏逸匪。光复子、陈伯平等、务获惩办。电寄  

○喀尔喀札萨克和硕亲王那颜图等会奏、八旗骁骑营官员。演习快枪。酌拟章程。又奏、世爵世职。一律演练。从之。早事  

○御史成昌奏、请饬各省推广实业学堂。以养游民。得旨、着农工商部分行各直省督抚。摺包  

○江西巡抚瑞良奏、拏获图杀官兵抢劫军装会匪。请奖出力员弁。得旨、准其酌保数员。毋许冒滥。  

○陕西巡抚曹鸿勋奏、道缺繁肬■闲不同。请变通互易。下部议。寻奏请、改盐法道为要缺。潼商道为中缺。从之。摺

○以恭亲王溥伟、镶蓝旗满洲都统博迪苏、正蓝旗蒙古都统寿荫、为管理新旧营房及城内官房大臣。镶蓝旗蒙古都统特图慎、为直年大臣。早事  

○添设伊<覀之>■牛鄂罗宰族千户长、副千户长、各一员。从伊<覀之>■牛副都统广福等请也。摺包  

○以捐赈钜款。予四川候补知府柴作舟以道员补用。摺包  

○以舞弊营私。革京汉铁路监督候补道柯鸿年等职。摺包  

○以匿灾苛罚。革云南署邱北县知县张联恩、补用知县郭金汤职。摺包  

○以营务废弛。革云南景蒙营游击马殿选职。遣戍新疆。

摺包  

○豁免云南石屏州属被灾田亩上年应徵银米。摺包纂修官欧家廉恭纂  

帮总纂官蓝钰恭辑监修总裁世恭阅五签八月初十日正总裁那月日专司蒿■木本陆恭覆阅癸丑十二月十五日  

徐月日  

荣月日副总裁唐月日  

宗室宝恭阅一签七月十六日  

陈恭阅二签十二月十五日  

熙月日  

郭恭阅一签七月二十一日  

宗室麒月日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二 郭璞 葛洪·房玄龄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一、我曾静这个文弱书生是怎样成·雍正
  第二回 诛假父纳言迎母 称皇帝立法愚民·蔡东藩
  第八十八回 吕隆累败降秦室 刘裕屡胜走孙恩·蔡东藩
  卷二十一辽左弃地·刘若愚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一·佚名
  双槐岁钞卷第八·黄瑜
  ◎省公署·费行简
  第九卷 光绪(上)·缪荃孙
  第四十五册 天聪六年正月·佚名
  崔挺传·魏收
  ●附录·高宇泰
  卷三十·乾隆
  卷五·佚名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孔平仲·唐圭璋

      平仲字毅父,武仲之弟,清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元祐二年(1087)召试,授集贤校理。仕至提点京西刑狱。坐党籍,谪惠州安置。徽宗即位,召为户部员外郎、迁金部郎中,出使陕西、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职卒。有清江集。

  • 卷四百十二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六月丙子朔,詔:「鄉戶衙前役滿未有人替者,依募法支顧錢。如願投募者聽,仍免本戶身役;不願投募者,速召人替。」   吏部言:「熙寧敕,知州、通判,川、廣以二年為滿。元豐敕,川、廣以三十月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二月癸丑朔命御史金明时巡视居庸等关○辽东巡按熊廷弼劾奏防海副总兵吴有孚镇江游击吴宗道役纵水兵兴贩海上每装载货物撒放中江勒□民取直甚至改换丽服潜入属国压取貂参其资本出有孚而宗道为之窝顿地主乞

  • 卷之一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二十二·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二 纪年 东海郡侯上 东海郡侯名允济世宗第七子也章宗朝封卫王为奉圣军节度使又权参知政事行省事於河北章宗崩无子而世宗之诸子惟允济在章宗所嬖内侍李新喜传遗诏於尚书右丞萨克

  • 郗鉴传·房玄龄

    郗鉴字道徽,高平国金乡县人,是汉朝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郗鉴从小甭贫,博览经书典籍,躬耕于陇亩之中,吟咏诗书从不怠倦,得到了儒雅的名声,对州府的征召一概不应。赵王司马伦辟他为掾,他看到司马伦有不轨的行迹,称疾离职而去。到

  • 张宪传·薛居正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代因军功为牙校。张宪还是儿童时,喜爱儒学,一心研读经典,不分白天黑夜。太原地势雄险偏僻,人多崇尚武力,以读书为耻,只有张宪与同乡药纵之专心游学,少年时尽通各种经典,特别精通《左传》。曾带着所学的书,谒

  • 张方平传·脱脱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三史读,十来天就归还,说“:我已经读完了。”他读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下奇才。考取茂才异等,任校书郎、知昆山县。又考中贤良方正科

  • 陆氏诗疏广要卷上之下·毛晋

    吴 陆玑 撰释木 明 毛晋 广要蔽芾甘棠甘棠今棠蔾一名杜棃赤棠也与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恶予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澁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韧亦可以作弓干尔雅云杜赤棠白者棠郭云棠色异异其

  • 后序·陈启源

    毛诗稽古编后序起甲寅讫丁卯阅十有四载三易稾始成此编虽然未敢自谓尽善也忆初脱稾时以质于朱子长孺頼其指摘得以改正者数十条今复再易稾所改正又数倍于前矣欲求就正之人不能起长孺于九原也辍斤息之叹乌能己巳噫余之

  • 卷九·顾镇

    <经部,诗类,虞东学诗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卷九宗人府主事顾镇撰大雅【一】陆氏德明曰自文王至卷阿十八篇据隆盛之时推序天命上述祖考之美皆国之大事故为正大雅焉民劳以下终荡之什皆变雅也今分正大雅十八篇为一卷

  • 成实论 第十卷·佚名

    成实论 第十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憍慢品第一百二十八问曰。已说三烦恼是生死根本。为更有不。答曰。有。名为慢。问曰。云何为慢。答曰。以邪心自高名慢。是慢多种。若于卑自高名慢。于等计等亦名为

  • 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丹霞子淳

    嗣法小师 庆预 校勘师於政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在唐州大乘山慧照庵受随州大洪请。拈疏云。还会么。骊珠未剖价难酬。灼烁寒光映碧流。罔象未能知去处。更凭子细说端由。读疏罢。师升座示众云。好诸禅德。萧索茅庵草乱

  • 促织经·贾似道

    关于蟋蟀研究的专门著作。是中国昆虫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南宋贾似道作。贾氏《促织经》今已不传,现在见到的是明人周履靖的续增本。2卷。宋代养斗蟋蟀之风颇盛,贾氏为宋末权相,亦酷嗜此戏,史载其“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故

  • 可传集·袁华

    一卷。明袁华(1316—1382)撰。袁华字子英,昆山(今属江苏)人。少时聪颖非凡,读书记诵不忘,工诗,尤长于乐府。洪武初,授苏州训导。后因其子获罪,因累逮系死于南京。著有《耕学斋诗集》十二卷,《可传集》一卷。《可传集

  • 珠江名花小传·缪艮

    名流和者数十辈。玉珊生制《珠江纪事》序,余又为记,以传其事云。 

  •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即如意轮陀罗尼经序品第一之别译。此中之咒为流通十小咒中之第一首。

  •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 -dha^tu-ka^ya-pa^da 。凡三卷。印度世友造,唐玄奘译于龙朔三年(663)。又作说一切有部界身足论。略称界身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本论分为二品,即:(一)本事品,叙说十大地法、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