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寓圃杂记上

松江蒋黄门用和在京师时, (「松江蒋黄门用和在京师时」,明纪录汇编本作「松江将董用和在京师时」。)其寓舍与于侍郎谦相对。用和生子,亲友致贺礼,定日会客,先已发书。至日,宰牲陈设已毕,忽闻于公丧母,举哀于家。用和曰:「于公有丧,而吾家燕客,非人情也。」遂辍饮具,令人遍告诸客,请易他日。人甚异焉。用和一日与同官叶某退朝, (「用和一日与同官叶某退朝」,「叶某」,明纪录汇编本作「叶盛」。)并辔徐行。暑日方中,用和行愈缓,叶不能堪,曰:「君何不策马?」用和曰:「子以热乎?」叶曰:「然。」用和曰:「我与子热,马独不热耶?」终不加鞭。其性度如此。

嘉定宣嗣宗,为人温雅,初授中书舍人,后进官郎中,仍掌制诰。一日,宣宗幸内阁,喜甚,以银钱撒地。令诸从官竞取,惟手疾者多得。嗣宗俟诸臣取毕,徐拾一文。上顾谓曰:「此秀才何不爱财耶?」以重币赐之。嗣宗中亦遭贬斥,不久复官,卒于京。学士南郡杨公哭之以诗。

吾乡刘廷美佥宪,薄于仕宦,虽爱作诗,京师称为刘八句。年方五十,即乞致仕。成化初,琼台邢公宥为郡守,以梅花求题,廷美赋绝句云:「岁寒相见在天涯,玉色珠光带露花。笑杀玄都狂道士,种桃何不种梅花。」邢公得诗甚喜。后邢公以郡中久荒,陂荡起税,民颇弗悦,或有以诗风之者曰:「量尽沙边到水边,只留沧海与青天。渔舟若过闲洲渚,为报沙鸥莫浪眠。」邢公闻之,疑为廷美所作,大衔之。此诗盖宋人刺贾似道者,邢公不察也。

京师娼女有高三姐,自幼美姿容。昌平侯杨俊见之属意,因与之狎,犹处子也。昌平侯去备北边者数载,高闭门谢客。天顺初,昌平为石亨所忌,奏以正统十四年,大驾陷土木, (「大驾陷土木」,「木」原作「寨」,据明纪录汇编本改。)昌平坐视不救为不忠。朝廷命斩于市。亲戚故吏无一往者,独高素服往哭,亲吮其血,仍以丝缀其首, (「仍以丝缀其首」,原脱「以丝」,据明纪录汇编本补。 )买棺殓之,遂缢而死。

甫里周国宾,有学之士也。跛一足,因自号「跛樵」。永乐初,江阴大家张氏延主其塾,奉之甚厚。每出入,恒以肩舆随之,虽如厕亦然。一日主人出,命门下人侍饭,遽抗主席,国宾怒,叱之去。明日,遂束书以归。后主人邀请,而卒不往。前辈风度之高如此。

袁廷玉在太宗藩邸,屡相,有奇验。太宗登极,授太常寺丞。一日,出宋元诸君画像,命廷玉相,廷玉见宋太祖、太宗,曰:「英武之主。」自真宗至度宗,曰:「此皆秀才皇帝。」元自世祖至文宗,曰:「皆是吃绵羊肉郎主。」及见顺帝,则曰:「又是秀才皇帝也。」太宗大笑,厚赐之。岂顺帝果合尊太师之子邪?(合尊,乃宋幼主赵显之号也。)

王半轩先生止仲,尝主吾乡赵泽民家塾。泽民富而爱贤,命厨人每食必具一单诣先生求判,方敢进食。先生雅喜啖蛙。隆冬,泽民以蛙蛰不忍。先生疑主人有慢意,明日遂行。其友劝之曰:「宾主尽东南之美,何遽去邪?」先生曰:「宁能郁郁久居于此?」其友曰:「然则今将何之?」曰:「第往金陵耳。 」时高皇帝造邦,法制严峻,其友复痛沮止。先生大声曰:「虎穴中好歇息也。」迤■〈辶里〉至京,久无知者。偶舍于蓝都督第傍,蓝有家人子肄业先生。一日归,蓝取其学课以观,重加称赏。因延见先生。先生所谈皆韬略,无一语及文。蓝惊喜曰:「先生文武才也,相见晚矣!」乃徙至府中,以师事之。未几,蓝氏祸作,或劝先生曰:「可以行矣。」先生曰:「临难无苟免。」遂被执。先生亦迂士也。

吾乡沉处士恒吉,尝蓄一金丝犬,长不过尺,甚驯。处士日宴客,犬必卧几下。后三载,处士病,犬即不食。数日,处士卒,殓于正寝。犬盘旋而号,竟夕方罢。停柩者期年,犬日夜卧其侧。将葬,遂一触而毙。物之义如此。

汤胤绩为参将守边。一日,胡寇突至,胤绩领兵出战,为寇所害。后数月,口外某驿, (「口外某驿」,玄览堂丛书本作「口外通州驿」。)天将暝,忽有兵官至,驺从甚盛,坐中堂,令免供具,但索笔砚、灯烛,闭户而寝。明早,驿卒候其起,开户寂无所见。但见壁间有诗云:「手持长剑斩渠魁,一箭那知中两腮。胡马践来头似粉,乌鸦啄处骨如柴。交游有义空挥泪,弟姪无情不举哀。血污游魂归未得,幽冥空筑望乡台。」始知其为胤绩云。

元有余某者,家长洲吴泾上,乃宋渊圣皇帝母舅。渊圣在元学佛于土蕃,号合尊太师,有子亦从其教。后元主坐其说法聚众,皆谋杀之。一夕,余忽梦两僧告曰:「吾乃赵某公之甥也,我无罪而元杀我父子,行奏上帝,舅当资我纸笔。」洒泪而去。是时余不知其死也。旦日以牲醴望西北而奠,焚纸千张,笔数枝。后元果驯致于乱。余之曾孙以私亲为予言。

天顺五年七月十三日, (「天顺五年七月十三日」,「五年」原作「七年」,据玄览堂丛书本及明史卷一二英宗后纪改。)与刘宗序同谒武功徐公。日已午,公尚未盥栉。良久方出,问曰:「君辈曾见夜来天象否?」锜二人对无所见。(「锜二人对无所见」,「锜」原作「某」,据玄览堂丛书本改。)公徐曰:「宦官之祸作矣!我被曹吉祥所害至此,其祸当甚于我也。锜二人唯唯而退。是月,吉祥之姪钦反,株连吉祥。公之言始验。

正统间,李时勉先生为国子祭酒。中官王振生辰,朝臣皆往贺,先生独不往。振衔之。坐以擅斫文庙前古木为不敬,置百斤枷,命枷先生与司业赵琬、掌馔金鉴。中一枷特重,为先生设也。金掌馔曰:「鉴年壮,当荷此。」先生曰:「老夫筋骨甚坚。」即以自荷。诸生司马恂等数百人伏阙求代,由是得免。后先生不半载即恳致仕。

吴僧升日南,善画水仙,犹善音律。永乐中,尝至南京供佛,凡犬马鱼鳖之肉无弗食,俳优妓女之家无弗游,长发为浪子者数年。后复剃而归,惟以画赠诸大家,资其日用。年八十余,忽染疯疾,久不死,污秽不可近。其徒锁于一室,团饭自穴中与食,被发数寸,俨若一兽,终饿而死。真果报也。

邹君文质,陕西兰县人。博学多技能。早游江湖,居吴中四十年。(「居吴中四十年」,「吴」原作「湖」,据明纪录汇编本、玄览堂丛书本改。)尝言其乡有老御史者,莫不知其名,元大德间与李元礼同为执法,以言不用,归隐深山中,精修炼之术。国初,有某平章自元来降,太祖命西征,过兰途中遇之,下马再拜,呼曰:「爷尚在,无恙?」遂去。文质父目击之,知其异人,因与往来。后御史见文质聪慧,授书一帙。曰:「孺子得之可以益寿。」时文质少年,不知贵重,栖于梁间而去。及文质居吴,乡人至者,每询御史,皆曰:「尚在,但罕见其面。」成化十七年,文质寿七十九。将归取书,为却老计,未几而卒。度御史之年将二百矣。

金陵张允怀,以画梅游苏、杭间。其为人好修饰,虽行装,必器物皆具。一夕,泛江而下,月明风静,舣舟金山之足,出酒器独酌。将醉,吹洞箫自娱,为盗者所窥。夜深,盗杀允怀于江,尽取其酒器以去,视之,则皆铜而涂金银者也。此亦可为虚夸者之戒。

郡人都君文信丧父,时当元季之乱,母唐氏守节不嫁,艰保育,底于成立。文信为人,读书好古,犹善楷字。里人有徐佑之者,富而好礼,知其贤,因赘为壻。文信小心谨慎,事之若父,徐甚乐之。洪武戊寅,以江南大家为窝主,许相讦告,徐在告中。文信曰:「我受徐恩厚,今且有子,生何为哉!」徐将治装,文信冒其名,潜一日先行。抵京,下刑部狱。病甚,出狱而死。时年三十五。徐痛文言之没,终其身不蓄婢妾,竟以无嗣。及卒,文信二子震、巽买地葬之,岁时祀焉。

兵部尚书江阴徐公孟晞,初以小吏授兵部主事,进员外郎、郎中,又进侍郎。正统初,与总兵官同征麓川,以功为尚书。一生宦途,惟掌兵事,亦奇也。公有德量,为吏时,人奉以财,必问其所从来,言出诸己者,十取一二,或云假贷,反以资之,愈尽心其事。后虽居八座之尊,清俭自奉,俨若寒士。

海虞之木城有李某者,素好刁奸,人畏之如虎。晚年家颇饶裕,有子登景泰二年进士,立「进士枋」。阴阳家以为动「七杀」之地,其家连死五人,不三月,子讣音至,李老自迎丧归。至临清,亦感疾死。其仆度不能带两丧,遂火化之,函骨以归。天之报施,固不爽哉。

唐、宋间,皆有官妓,仕宦者被其牵制,往往害政,虽正人君子亦多惑之。至胜国时,愈无耻矣。我太祖始革去之。官吏宿娼,罪亚杀人一等。虽赦,终身弗叙。此圣政之第一也。

黄岩林公一鹗为江西布政时,尝中元日昼寝,梦一妇人祭之,而所享之物若在齿颊,家枋屋舍宛然不忘。公怪之,命一健卒,指其所向,物色之。果于某枋见一老妇,年七十余,祭其故夫,所焚纸灰尚未寒。问其祭物与夫死之年月日时,以复于公。其物乃公梦中所食,而夫死之年月日时无不同者,亦甚异也。

通州在京城南四十余里,尝积粮数百万石。己巳胡虏南侵,谍至云:欲先据此。诸大臣议,将焚其仓廪。适周文襄公忱入京,陈僖敏公镒时长宪台,因咨其计。文襄曰:「何至如是!宜檄示在京官军旗校,预给一岁之粮,令自往支,则粮归京师,且免军运之费。」诸臣如其计。不数日,通州仓粮皆空。虏至,无所获而去。其通变如此。

吴松江由嘉定以入于海,江口淤塞百年,民受其患。吉水龙遵叙以御史左迁为嘉定知县,到官叹曰:「事孰有事于此!」即日亲莅其所,召父老讲求水利,且多设施。逾月,尽疏通之。复开支河五百余里, (「复开支河五百余里」,「支」原作「皮」,据明纪录汇编本改。)利及旁县。民号曰:「御史河。」先是,有河夫掘地得石碑,长尺余,上有刻曰:「得一龙,江水通。」然则龙君之开河,亦有数邪。后朝廷旌其能,擢守徽州,改常州,卒。

李庄字敬中,其先怀庆人。父某,以功臣子尚太祖第七女大名大长公主,拜栾城侯。洪武末,北征没于王事。敬中时年七岁,得袭父爵。太宗即位,公主纳其诰券。敬中年已长,尚未知书,或有劝之学者,乃从刘源博先生游。敬中为人襟度洒落,刻意词翰,有所作,人争传之。年七十九,发不白,齿不摇,步履如四五十人。一日无疾而逝。

太仓陆孟昭参政,尝为刑官。一日录囚狱中,见重囚皆三木偃卧,不能展转,鼠夜啮之,流血涔涔,孟昭悯焉。遂买数猫置狱中,鼠患顿息,囚德之至死。自是狱中蓄猫矣。

常熟章孟端为御史时,多所弹劾。正统初,权贵忌之,罢归。(「罢归」,原脱「归」字,据明纪录汇编本补。)京师士大夫以宋人赠唐子方「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如山」之句分韵作诗送之,送者皆被远谪。不数年,孟端诸子连科进士为京官,同处一邸,书春题于壁曰:「四壁金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归。」人多羡之。

鼓吹,古之军容。汉唐之世,非功臣之丧不给,给或不当,史必讥之。近来富豪子弟悉使奴仆习其声韵,每出入则鼓吹喧天。虽田舍翁有事,亦往往倩人为之。可谓僭矣。

毗陵胡忠安公为大宗伯者几三十年, (「毗陵胡忠安公为大宗伯者几三十年」,「几」原作「余」,据玄览堂丛书本改。)兼有师傅之重。后致仕而归。天顺癸未八月,卧病于家,时年几九十矣。郡守卓天锡日往询候。(「郡守卓天锡日往询候」,「卓天锡」玄览堂丛书本作「龙晋」。)一日送迎,颇倦困,昼寝,忽梦见公红袍玉带由中道入,天锡不觉惊悟。顷之,公讣音至。天锡往吊毕,即具奏朝廷,葬祭之礼极厚。公早年遍游名山,或传其尝得异人,故多福寿。其见梦于守,盖有所托也。

吾乡周伯川,为人颇有风致,中年弃室入道。每至人家,辄索酒痛饮,醉则飘然而去,略不辞谢。或讶之,则大声曰:「吾所饮食者,乃天地间物耳,于汝何与!」闻者高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庾杲之 王谌 孔珪 刘怀珍·李延寿
  卷三十五·毕沅
  ●卷一·徐梦莘
  第六十一回 曹操会师平贼党 朱儁用计下坚城·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尚史卷九十二·李锴
  第四三四移光绪八年十月二十六日一二二二一--九·佚名
  第一八二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一四○三—六·佚名
  一三一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代纪昀等恭谢恩赐题诗折·佚名
  卷三十八·温达
  战国策卷十·鲍彪
  一八八 我的工作五·周作人
  孙扌卞传·脱脱
  李善长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八·阮阅

      ●卷十八·辩疑门  王丝字敦素,越之萧山人。景初为县令,会岁歉,丝每家支钱一千以济之,期以明年夏输绢一匹。邑人大受其惠,称为德政。由此当路荐之。盖是时一缣售价不逾其数尔。仕止郎曹典州而已。范文正公为

  • ◆卢承旨挚(疎斋集)·顾嗣立

    挚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疎斋,涿郡人。至元五年进士,博洽有文思。累迁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真人吴全节代祀岳渎,过洛阳,嘉其治行,力荐之。大德初,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出持宪湖南,迁江东道廉访使。复入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卒。所

  • 卷二·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二    宋 吕本中 撰 山阳宝应道中与汪信民兄弟洪玉父杜子师张益中日夕过从自过高邮不复有此乐也因作此诗寄怀 日日南风沙打围挂帆端为故人回长空渺渺水无际远树冥冥花自开疾病久辜鹦鹉

  • 唐诗镜卷二十一·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十三 杜甫【唐书云字子美审言孙天宝中举进士不第奏赋三篇帝奇之拜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禄山乱避走三川肃宗立奔谒行在拜右拾遗房琯罢相上疏言琯不宜免帝怒出为华州司

  • 道乡集补钞·管庭芬

    道乡集补钞邹浩送俞秀老归维扬踏雪驱驱原宪履,御风猎猎老莱衣。情投岂比钟山出,兴尽远同剡水归。炀帝池边松荫远,维摩室内烛光微。携筇促席相羊处,应记当年接下机。过永州澹山岩作我入幽岩亦偶然,初无消息与人传。训狐戏学

  • 御选元诗卷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四乐府歌行二赵孟頫有所思思与君别来几见芙蓉花盈盈隔秋水若在天一涯欲渉不得去茫茫足烟雾汀洲多芳草何心采蘅杜青鸟翺云间锦书何时还君心虽匪石只恐雕朱顔朱顔不可仗那能不惆怅何如双翡翠飞去

  • 东汉会要卷三十一·徐天麟

    食货田制初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至建武二年野谷旅生麻尗尤盛野蚕成茧被扵山阜人収其利至五年野谷渐少田亩益广焉【纪】建武十五年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相增减乃诏下州郡检覆扵是刺史太守多

  • 抚安东夷记·马文升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万方,以西北密迩胡戎,乃设陕西行都司于甘州,山西行都司于大同,万全都司于宣府。又于喜峰口外古惠州地设大宁都司,辽东辽阳设辽东都司,陕西、宁夏即赵元昊所居地设宁夏左等五卫。而辽之广宁尤北

  • 卷一百三十·杨士奇

    永乐十年七月甲申朔享 太庙○丙戌○赐在京文武衙门堂上官兠罗绵被有差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等五员赐同尚书○以水灾免直隶吴江长洲昆山常热四县粮十三万八千六百九十石有奇○顺天府言卢沟河水涨坏桥及堤岸八

  • 一一五○ 谕内阁《明史纪事本末》言李自成败因不足传信着重行改正·佚名

    一一五○ 谕内阁《明史纪事本末》言李自成败因不足传信着重行改正【真按: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乾隆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乾隆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内阁奉上谕:《明史纪事本末》一书,系谷应泰所撰。朕从前在书房时卽曾见其

  • 卷第五·佚名

    帝统五尊号册上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册文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维乾德元年岁次癸亥。十一月己酉朔。十六日甲子。摄太尉守司徒兼侍中萧国公臣范质。守司空平章事臣王溥。尚书右仆射平章事臣魏仁浦及内外文武臣寮。马

  • 尧问篇第三十二·荀况

    尧问于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

  • (二)公孙丑篇·钱穆

    夫子加齐之卿相章。 论告子与孟子不动心之不同。朱子曰:“孟子乃兼贯物我,举天下之言所以失者而知之,是以其心正理明而无疑于天下之故。由是以集义而无不慊于心。告子论性皆率然立论,辞穷即止,无复思惟论辩之意。所谓不得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佚名

    萧齐沙门释昙景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目犍连。汝今往彼迦毗罗城。问讯我父阅头檀王并我姨母波阇波提。及三叔父斛饭王等。因复慰喻罗睺罗母耶输陀罗。令割恩爱放罗睺罗。令作沙弥。

  • 卷第五·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五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之一 尔时世尊复告文殊师利童子言。善男子当云何知如来应正等觉现证事业。善男子如来有三十二种正觉事业。何等名为三十二种。

  • 疯门全书·萧晓亭

    外科著作。清萧晓亭撰。二卷。晓亭,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以善治麻风著称。萧氏以《内经》、《难经》、《伤寒论》为理论根据,广集各家论麻风名论,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于嘉庆元年(1796)撰成是书。约六万一千字。书中对

  •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佚名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系南北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另有敦煌唐抄本一件(S957号)。经文宣称元始天尊于九清妙境为诸天大圣演说道法,并应酆都北帝之请求,传授「金

  • 建炎复辟记·佚名

    据《四库全书提要》云:建炎复辟记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书录题解亦不知为何人作。但其叙苗传、刘正彦事始末,文颇繁冗,末叙世忠战功特详。疑即韩氏之客所为,理或然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