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卷十八·辩疑门

  王丝字敦素,越之萧山人。景初为县令,会岁歉,丝每家支钱一千以济之,期以明年夏输绢一匹。邑人大受其惠,称为德政。由此当路荐之。盖是时一缣售价不逾其数尔。仕止郎曹典州而已。范文正公为作墓志,具载其事。至荆公当国,效其法,施之天下,号为和买。久之,本钱既不复依,且有折帛之害。世误传始于王仪仲素。仪仲,文正公之子,早即贵达,未尝为邑,官至八座,没谥懿敏,国史本传可考。其子巩,字定国,与东坡先生游。李定字仲求,洪州人,晏元献公之甥。文亦奇,欲预赛神会而苏子美以其任子距之,致兴大狱,梅圣俞谓“一客不得食,覆鼎伤众宾”者也。其孙即商老彭,以诗名列江西派中。又李定字资深,元丰御史中丞,其孙方叔正民,兄弟皆显名一时,扬州人。又李定,嘉治平以来,以风采闻,尝遍历天下诸路计度转运使。官制未行,老于正卿,乃敦老如冈之祖,盖济南人也。同姓名者凡三人,世亦多指而为一,不可不辩。〔李豸阳翟人,东坡先生门下士,亦字方叔。两方叔俱以文鸣,诗章又多互传于世。

  〔《挥麈录》前录卷四〕

  陈子昂《感遇诗》云:“乐羊为魏将,食子徇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又曰:“吾闻中山相,乃属放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一则忍于其子,一则不忍于。故鲁《直怀荆公》诗有“啜羹不如放,乐羊终愧巴西”。

  陈无己启亦用此事,所谓“中山之相,仁于放魔;乱世之雄,疑于食子”是也。

  然属于秦西巴者,孟孙也,非中山相也。子昂徒见乐羊中山事,遂误作孟孙用,无己亦遂袭之。鲁直以西巴为巴西,亦误矣。〔《丹阳集》、《韵语阳秋》卷六〕

  李白《古风》云:“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予考《史记》不载黄金台之名,止云昭王为郭隗改筑宫而师事之。孔文举《与曹公书》曰:“昭王筑台,以尊郭隗。”亦不著黄金之名。《上谷郡图经》乃云: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遂因以为名。皇甫松有《登黄金台诗》云:“燕相谋在兹,积金黄巍巍。上者欲何颜,使我千载悲。”

  其迹尚可得而考也。〔同上〕

  东坡诗云:“玉奴弦索花奴手。”玉奴谓杨妃,花奴谓汝阳王也。及观《和杨公济梅花诗》乃言“玉奴终不负东昏”,何耶?按《南史》,东昏妃潘玉儿,当是笔误尔。〔同上〕

  韩退之诗曰“《离骚》二十五”,王逸序《天问》亦曰:屈原凡二十五篇。

  今《楚辞》所载二十三篇而已,岂非并《九辨大招》而为二十五乎?《九辨》者,宋玉所作,非屈原也。今《楚辞》之目,虽以是篇并注屈原、宋玉,然《九辨》之序止称屈原弟子宋玉所作。《大招》虽疑原文,而或者谓景差作。若以宋玉痛屈原而作《九辨》,则《招魂》亦当在屈原所著之数,当为二十六矣。不知退之王逸之言何所据耶?〔同上〕

  杜子美《柏中允(丞)除官制诗》,旧注以为柏耆,又以为贞节。按杜诗云:“纷然丧乱际,见此忠义(孝)门。蜀中寇亦甚,柏氏功弥存。三止锦江沸,独清玉垒昏。”当是有功于蜀者。方是时,段子璋反于上元,徐知道反于宝应,而贞节为邛州刺史数有功,则是贞节无疑矣。《杜集》又有《柏学士茅屋柏大兄弟山居》诗,议者皆以谓贞节之居。然诗中殊不及功名之事,但皆称其为学读书尔。

  《茅屋》云:“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山居》云:“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疑是邛州立功之前。〔《丹阳集》同上〕

  黄鲁直诗云:“世有捧心学,取笑如东施。”梅圣俞云:“曲眉不想西家样,馁腹还须(如)二子清。”《太平寰宇记》载西施事云:施,其姓也。是时有东施家、西施家。故李太白《效古》云:“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而东坡《代人留别》诗乃云:“绛蜡烧残玉飞,离歌唱彻万行啼。他年一舸鸱夷子(去),应记侬家旧姓西。”似与《寰宇记》所言不同,岂为韵所牵耶?〔同上〔同上〕

  张无尽尝和山字,云“安得将相似仲山”,人疑之,以近人所常用皆山甫也。

  观《后汉志》,阳樊攒茅田,服虔注云,楚仲山所居。又杨修《答临淄侯笺》云:“仲山周旦之俦。”只称仲山,何疑之有?〔黄常明《溪诗语》卷五〕

  坡记王凌过贾逵庙呼曰:“贾梁道,我,大魏之忠臣也。”及司马景王病,梦逵为祟。因为诗曰:“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畔鉴似无孙。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盖怪梁道忠义之灵,不能自已其子充之恶。按《晋纪》,王贾所杀者乃宣帝名懿字仲达,非景帝于元也。〔《溪》卷九〕

 

  ●卷十八·正讹门

  “天窥象纬逼,云卧衣裳冷。”世传古本作天窥,今从之。《庄子》“以管窥天”,正用此字。旧集以作阙,又或作关,今不取。盖先生诗该众美者,不惟近体严于属对,至于古风句对者亦然。观此诗可见矣。近人论诗,多以不必属对为高古,何耶?故详论之,以俟知者焉。〔《杜诗正异》〕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济南实海右诸郡,旧集一作海右,今从之。

  正文作海内,非也。

  “拂天万乘动,观水百丈湫。”拂字从一作。兼《画马诗》有云“翠华拂天来向东”。正文作沸,非也。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葛曷。”殷从上声。葛曷出《文选》,音渴曷。《集韵》山貌。旧集作殷汤葛。音字皆误,盖缘汤字之讹,二字从而倒之。

  兼他诗二字误倒之者非一。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别本禾字一作未,今从之。按此诗十一月作,禾字明矣。吕黎谓“年登而妻啼饥”,实此意也。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纥字从一作鹘,唐史德宗朝始改名回鹘。正文非也。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夜字从王介甫,谓捷书昼夜至也,旧作日,今不取。

  “花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诸诗之言花门者,皆回纥也。旧集作北门,盖由字画小误。唐以太原为北门,非谓回纥明矣。卒章申言花门也。

  “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捩。”撇捩,疾貌。《大食刀歌》云:“鬼物撇捩辞坑壕。”字意皆同,今从之。旧集作撇烈,非也。

  “婵娟碧藓静,萧ベ寒箨聚。”藓字从别本,旧集作鲜,盖字画小缺,而释者因云“婵娟碧鲜皆谓竹也”,尤谬。

  “长夜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此成都诗,旧集作长安,非也。其夜字之讹,故误作安耳。况卒章之意明甚!

  “南京乱初定,所向色枯槁。”色字从别本。他诗亦云“朝野色枯槁”。正文作邑,今不取。

  “树枝有鸟乱栖时,暝色无人独归客。”栖字从一作。正文作鸣,今不取。

  言乱栖,则鸣可知矣。

  “高皇亦明王,魂魄犹正直。”皇字旧集诸本皆作堂,近见别本作皇,今从之,乃与上下数联诗意相贯也。询之阆人,其汉高祠庙今尚存焉。

  “别离重相逢,偶然岂足期。”足字旧集作定,盖由字画小讹,况上句已云“泄云无定姿”。

  “悲台萧飒石あだ,哀壑杈牙浪呼汹。”浪字从别本,考两句属对之工当用一实字。又别本下句作“二鹰猛胸绦徐坠”,字亦未通。

  “主守问家臣,分朋见溪畔。”耘者必分朋曹而进,故东坡《远景楼记》谓“耘者毕出,数百人为曹”者是也。旧作明,乃字小讹耳。

  “风吹巨焰作,河汉腾烟柱。”诸本下句作“何掉腾烟柱”,《蜀本》何作河,近见别本,今从之,盖于词意通也。

  “合昏排铁骑,清晓散锦”字从一作。他诗有云“驽骀怯锦”,乃覆马之物,正文作蒙,非也。

  “大火运金气,荆、扬不知秋。”火字从一作,谓大火西流,《七月》诗也。

  正文作暑,今不取。

  “终然契真如,得匪金仙术。”二句并从一作。正文作“终契如往还,得匪合仙术”,今不取。

  “几度寄书白盐北,故人赠我青丝裘。”丝字从一作。兼别本正文止作丝字。

  此诗寄裴施州者,或渭裴冕,非也。按唐史,冕以宝应元年贬施州刺史,不数月移澧州,距此已六年矣。

  “配极玄都,凭高禁长。”字旧集诸本皆作。按西汉《宣帝纪》云池者,其字从竹,今从之。

  “尸乡余土室,谁话咒鸡翁。”谁话从一作。事见《列仙传》,正文作难说,乃字之讹也。咒字一作[QYdd],音州,又音祝。

  “茂树行相引,连山望忽开。”茂字,连山字皆从一作,时归凤翔行在,正文连山作连峰,非也,雾树亦然。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雷常阴阴。”ニ字从别本。《文选》云“二堂对ニ”,此春深诗也,而诸本作雪,误矣。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苑字从一作。正文作花,盖字画小讹。而说者云,一诗连用三花字不害为工,误矣。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大路,陕华间地名也。《晋书》,檀道济从刘裕伐姚泓至潼关,姚鸾屯大路以绝道济粮道。而《蜀本》正作大道,误矣。

  “马娇朱汗落,胡舞白题斜。”朱汗已见他诗,旧作珠,乃衍文也。白题从一作。《西汉》云,斩胡白题将,字义与雕题同。正文作蹄,非也。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诗字从别本。考诗题与上下句意当从之。旧作时,非也。

  “峡云笼树小,湖日荡船明。”荡字从一作,非久游江湖者不知此字之工。

  正文作落,盖字讹也。

  “合观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题云《观造竹桥即日成》,句中合观字谓聚观桥成之速而笑驱石之诞。旧集诸本皆讹作欢,非也。”〔同上〕

猜你喜欢
  赵与洽·唐圭璋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朱鼎
  跋·朱熹
  年谱辨疑·黄希
  歧路·周作人
  谷城山馆集卷一·于慎行
  巻二·查为仁
  古诗镜卷七·陆时雍
  卷二百八十二·曹学佺
  卷首上·郭元釪
  卷二百七十七·陈廷敬
  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蔡宽夫诗史·蔡居厚
  双溪集巻八·杭淮
  二集 二卷·钱德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七·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七第七段 说隋唐二代 临江仙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鬬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营,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诗曰:九

  • 卷二十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劒南诗稾卷二十八 宋 陆游 撰 感怀 老病与世絶屏迹三家村我居一何陋举手屋可扪客至不能迎坚坐度朝昏一窗修竹下超然傲羲轩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黄流不注海浩浩朝崐崘妙道本自得至言初不烦功成出绪余

  • 附 中国民歌的价值·刘半农

    周作人(按:此文原题《江阴船歌序》,收入周作人《谈龙集》)今年八月间,半农从江阴到北京,拿一本俗歌给我看,说是在路上从舟夫口里写下来的。这二十篇歌谣中,虽然没有很明瞭的地方色与水上生活的表现,但我的意思却以为颇足为中国

  • 卷六百六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六十六罗虬罗虬台州人词藻富赡与隐邺齐名世号三罗累举不第为鄜州从事比红儿诗百首编为一卷比红儿诗比红者为雕隂官妓杜红儿作也美貌年少机智慧悟不与羣辈妓女等

  • 卷五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五十七权德舆德舆字载之略阳人起家河南幕府德宗闻其名召为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歴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元和五年以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罢守本官后为东都留守又镇兴元卒赠左仆射諡文德舆三嵗能变四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八月庚午朔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陈正同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尚书吏部郎中葛立方守左司郎中 尚书吏部郎中汪应辰守右司郎中 右朝奉郎齐旦特追两官勒停旦尝提举淮东常平茶盐公事既罢去代

  • 卷第三十四·胡三省

    汉纪二十六〔起柔兆执徐(丙辰),尽着雍敦牂(戊午),凡三年。〕《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前五)〕①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晋天文志:牵牛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孛,蒲内翻。〕②丁、傅宗族骄奢,皆嫉傅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

  • 提要·徐乾学

    【臣】等谨按资治通鉴后编一百八十四卷国朝徐干学撰干学有读礼通考已着録是编以元明人续通鉴者陈桱王宗沐诸本大都年月参差事迹脱落薛应旂所辑虽稍见详偹而如改宋史周义成军为周义以胡瑗为朱子门人疎谬殊甚皆不足继司

  • 黄绂传·张廷玉

    黄绂,字用章,其远祖为封丘人。曾祖父时迁到平越,遂定居于此。黄绂荣登正统十三年(1448)的进士榜,授行人官职,接着官任南京刑部郎中。黄绂为人刚正廉洁,人们送他一个雅号,称为“硬黄”。当时有一个特别奸猾的谭千户,他强占百姓

  • 西清笔记卷第二·沈初

    纪职志 上曰所著诗文朱字稿发下誊清送览经更定后将誊清片发誊于册于文襄相国受其事后则梁文定相国今则韩城相国承之[一则] 上于朔望及佛诞日必书心经每册发下以泥金字题签及函签书御笔心经四字注年月于下今已千余函矣

  • 卷一百三十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九 朱批宋筠奏摺 雍正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巡察山西等处户科掌印给事中【臣】宋筠谨 奏为据实陈明仰祈 睿鉴事窃【臣】钦承 简命巡察全

  • ●天台治略卷之六·戴兆佳

    告示三 ◆告示三 一件严禁卖休买休以申 功令以正风化事 一件场期伊迩特行晓谕停催举子名下钱粮以襄盛典以宏作养事 一件晓谕完粮花户分别多寡倾销便民输纳事 一件晓谕禁革户首事 一件苦口劝谕及早完粮以济急饷以免追

  • 三传辨疑卷十·程端学

      文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  案继正即位虽为正也然不请命于天王则不论也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来防  左氏曰王使内史叔服来防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谷

  • 王制第九·荀况

    [题解]本篇阐述了奉行王道从而成就帝王大业的圣王的制度,论及王者的政治纲领、策略措施、用人方针、听政方法、管理制度、官吏职事等等,同时还论述了王制以外那些导致强大称霸、仅能安存、危殆、灭亡等后

  • 卷下·佚名

    南方去是百千万亿江河沙诸佛土杂种宝锦世界树根华王如来、南方去是无数百千诸佛土诸好庄饰世界德宝尊如来、南方去是百千万亿诸佛土消冥等世界初发心离恐畏超首如来、南方去是十八亿江河沙诸佛土严净世界离垢净如来、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般若经从五百六十六尽第六百凡三十五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六  三藏法师玄奘译。  阿难陀(唐云庆喜旧曰阿难梵语略也)。  憍陈那(旧云憍陈如佛初成道度五俱轮此其

  • 太上老君内观经·佚名

    太上老君述修道则修心,劝人内观己所生、因缘运会及六识起六欲,以清静其心。《云笈七签》卷17全录此经。作者不详。今人考其大约出于唐初。经文借太上老君之口说明心为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心就是神,变化不测,

  • 清朝柔远记选录·王之春

    本书不分卷,王之春撰。之春字芍棠,湖南清泉人。清光绪间,以湖北布政使使俄,官至广西巡抚。所著「国朝柔远记」,又名「通商始末记」(亦称「国朝通商始末记」),凡十八卷;用编年纲目体裁,记有清开国以后(至同治朝止)二百三十年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