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總序

世宗莊憲大王實錄 

○世宗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諱裪,字元正,太宗恭定大王第三子也。母元敬王后閔氏,以太祖六年丁丑四月壬辰,生於漢陽俊秀坊潛邸,實大明太祖高皇帝洪武三十年也。英明剛果,沈毅重厚,寬裕仁慈,恭儉孝友,出於天性。太宗八年戊子二月,封忠寧君,娶右副代言沈溫之女,封敬淑翁主。十三年壬辰五月,進封忠寧大君。十八年戊戌六月壬午,太宗在開京,文武百官以世子禔失德,合辭請廢,太宗欲立禔長子爲嗣,群臣咸曰:「殿下敎養世子,無所不至,尙且如此,今立幼孫,寧能保異日乎?況廢父立子,於義何如?請擇賢以立之。」太宗曰:「卿等宜擇賢以聞。」群臣咸曰:「知子知臣,莫如君父,簡在聖心。」太宗曰:「忠寧大君天性聰敏,好學不倦,雖盛寒極暑,終夜讀書,且識治體,每於大事獻議,皆出於意料之外,又其子有將大有爲之資。予欲以忠寧定爲世子。」群臣咸曰:「臣等所謂擇賢,亦指忠寧大君也。」議旣定,卽立爲王世子,趣百官入賀,遣長川君李從茂,告于宗廟。下敎宥中外曰:

建儲以賢,乃古今之大義;有罪當廢,惟國家之恒規。事非一槪,期於當理而已。予嘗建嫡長禔爲世子,迨年旣冠,不好學問,沈于聲色。予以其少也,庶幾長成改過自新,年踰二十,顧乃私通群小,恣行非義,往歲之春事覺,伏誅者數人。禔乃悉書其過,告于宗廟,上書於予,似自悔責,未幾又入姦臣漢老之陰謀,復踵前轍。予以父子之恩,止黜漢老,禔乃罔有悛心,反懷怨怒,憤然上書,辭甚悖慢,全無臣子之義。政府、勳臣、六曹、臺諫、文武百官合辭署狀以爲:『世子之行,不可以承祧主鬯,以任付托之重。伏望仰思太祖草創之艱難,又念宗社萬世之大計,俯循大小臣僚之所望,斷以公義,許廢世子,放之于外,擇宗室之賢者,卽建儲貳,以定人心。』且謂:『忠寧大君英明恭儉,孝友溫仁,好學不倦,允符儲副之望。』予不獲已,放禔于外,建忠寧大君爲王世子。嗚呼!古人有言曰:『禍福無不自己求者。』予豈有一毫愛憎之私心哉?

甲申,賜世子官敎,封夫人敬淑翁主爲敬嬪。丙申,太宗御正殿,冊世子曰:

建儲貳、係人心,實爲大典;擇元良、端國本,惟在至公。爰正名位之隆,式擧封崇之禮。咨爾忠寧大君裪,寬弘莊重,孝悌謙恭,愛敬事親,居常翼翼,聰明好學,惟日孜孜,付托是宜,臣民屬望,是用冊爾爲王世子。嗚呼!天祚明德,神享克誠。主鬯承祧,尙念負荷之艱大;臨深履薄,永膺祿福之綏將。

冊敬嬪曰:

順公義而建元良,儲副卽定;重配匹以承宗社,位號宜崇。爰擧徽稱,用遵彝典。咨爾沈氏,貞嘉稟性,端正飭躬。常存敬長之心,夙著勤儉之德。克敦婦道,允孚家人。穀旦于差,縟禮斯備。今遣臣某,冊爲敬嬪。肅雍內助,誠恒切於鷄鳴;黽勉相承,祥益膺於麟趾。

又下敎宥中外曰:

建儲端本,所以承宗廟、係人心,爲萬世計也。昔者周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惟其賢也。詢諸臣僚,乃立子裪爲王世子,已嘗布告中外。若稽典禮,當行冊命,肆於永樂十六年六月十七日,授以冊寶,屬玆盛擧,宜布寬條。嗚呼,旣建元良,以慰神人之望;載滌瑕垢,旁施廣蕩之恩。

上上箋謝曰:

負扆當陽,誕布冊命,建儲端本,謬及臣身,良切悚兢,冞增感激。伏念臣裪,識見淺陋,性稟愚蒙。視膳東廂,罔知順承之道;傳經外傅,未究蘊奧之精。何期睿恩邃霑陋質?玆蓋主上殿下齊莊中正,濬哲文明,謂主器必有攸歸,而人心所當預定,遂命庸品,獲荷崇儀。臣謹當思付托之匪輕,無斁亦保;奉訓戒之至切,永矢不諼。

七月壬子,太宗命上,如漢京謁宗廟。太宗密有內禪之志,六代言泣曰:「非臣僚之所望也。」太宗曰:「勿露此意。」丁丑,太宗自開京還漢京。八月乙酉,太宗御慶會樓下,召知申事李明德等曰:「予在位今已十九年矣。夙夜祗懼,不敢遑寧,而未能上答天意,屢致災變,且有宿疾,近來尤劇。玆欲傳位于世子。」明德等力陳不可,太宗不聽,御報平殿,令內臣召上,再三趣之,命尙瑞司進大寶。政府、六曹、功臣、三軍摠制、六代言等排闥直入,號天慟哭,共挽大寶,令不得進,太宗厲聲勑明德曰:「君有命,臣不從義乎?」明德不獲已進大寶。上未知命召之意,顚倒進見,太宗卽以大寶授之,上俯伏不起,太宗執上袖起而授之,卽入于內。上惶遽,置寶案上,隨入于內,至誠請辭,群臣亦慟哭不已。太宗使宦官崔閑敎臣僚曰:「予已與國王相對而坐,卿等勿復請也。」命上受寶留宮,仍賜紅陽傘,移御蓮花坊古世子殿。百官隨至殿庭慟哭,請復如前,上亦奉大寶,親詣內庭固辭。至夜,太宗謂上曰:「諭予之意,已至再三,何不以孝我爲念,而紛紛然若是乎?」拱手指北斗,誓以不變之意,上惶懼,令明德奉寶而出,還于景福宮。丙戌,文武百官復上書固請,成均館生又上書極言,太宗皆不覽。群臣請至上前面陳,太宗閉門不納,群臣慟哭,聲震宮庭。太宗使崔閑敎群臣曰:「予已誓告皇天、宗廟,不可改也。」遂令代言等歸景福宮。丁亥,太宗遣崔閑,送乘輿儀仗,又命侍衛軍士迎上來。上將以烏杖、靑陽傘行,太宗使內臣視之,怒曰:「不從命則勿來也。」上不得已以朱杖、紅陽傘進,上箋固辭曰:

臣性資愚魯,學問未成,爲政之方,懜然無覺,叨居儲副之位,夙夜惕慮,猶懼不稱。何圖今日乃有付畀之命?事出意外,顚倒無措。恭惟主上殿下,春秋鼎盛,聖德方隆,遽倦萬機,欲以廟社之重,委諸顓蒙之軀,豈惟臣子之心,倍加兢惶?誠恐祖宗之靈,有以驚動。且以國家而相傳,實惟國家之大事,悤遽乃爾,中外臣庶罔不駭愕。重念殿下立臣爲後之時,猶以不敢擅便,奏于天子,況以軍國之重,擅授於臣?臣恐事大之禮,亦且有失。伏望殿下,察愚臣之至情,慮國家之大計,以慰宗社、臣民之望。

太宗猶不允。群臣又直入內庭號哭,聲徹御座,太宗使孝寧大君

猜你喜欢
  卷之九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六十五·佚名
  ◎公府·费行简
  第一八七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一一四○三—一一·佚名
  通志卷一百九十九·郑樵
  五六二 河南巡抚郑大进奏查获刘峩刷卖《圣讳实录》并查办缘由折·佚名
  卷五·温达
  绎史卷一百四十五·马骕
  十国春秋卷十三·吴任臣
  韩元善传·宋濂
  王逢传·张廷玉
  方域二○·徐松
  48.沙丘的阴谋·林汉达
  卷之二十三·佚名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回 痴儿失望·蒲松龄

    张老出来,衣帽齐整,手持拄杖说我的两个儿争着孝顺,不觉三年,老来可谓享福。但只是早晨肉面,晌午鸡汤,吃着有些靦腆;冬日丝棉,夏日葛布,穿着只是心惊。每日在闪电影里存身,半悬空中度日,好可笑人也![耍孩儿)他原是敬财神,不是为孝

  •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二·礼志六(嘉仪下)·脱脱

        ◎礼志六(嘉仪下)   皇太后生辰朝贺仪:至日,臣僚入朝,国使至幕,班齐,如常仪。皇太后升殿坐,皇帝东面侧坐。契丹舍人殿上通名,契丹、汉人臣僚,宋使副缀翰林学士班,东西两洞门入,合班称贺,班首上殿祝寿,分班引出,皆

  • 卷九十·志第四十·百官六·宋濂

        ◎百官六   大都留守司,秩正二品,掌守卫宫阙都城,调度本路供亿诸务,兼理营缮内府诸邸、都宫原庙、尚方车服、殿庑供帐、内苑花木,及行幸汤沐宴游之所,门禁关钥启闭之事。留守五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副留

  • 刑政第三十一·王肃

    仲弓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

  • 卷一百五十 梁紀六·司马光

      起閼逢執徐(甲辰),盡旃蒙大荒落(乙巳),凡二年。   高祖武皇帝普通五年(甲辰,公元五二四年)   春,正月,辛丑,魏主祀南郊。   三月,魏以臨淮王彧都督北討諸軍事,討破六韓拔陵。   夏,四月,高平鎮民赫連恩等反,推敕勒酋長胡琛

  • 卷第八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四〔起屠维作噩(己酉),尽着雍敦牂(戊午),凡十

  •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一·张岱

    袁崇焕列传袁崇焕,广西藤县籍,东莞人。万历己未进士,为邵武县令。天启壬戌,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时广宁失陷,王化贞与熊廷弼逃归,画山海关为守;京师各官言及辽事,皆缩朒不敢任。崇焕独攘臂请行,与阎鸣泰同出监军山海。巡抚刘策议

  • ●皇朝通典卷八十五·佚名

    刑六 ○刑六 雜議一 △雜議一 (臣)等謹案獄情萬變持議易滋列祖以來聖明天斷我皇上指授所及惟一準諸情法之平此議刑議罰之至當者也至於臣工之識解不一所處之時地亦殊其勢不能無異議聖心惟虛己採酌而用之故有拘泥律文以為

  • 卷五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七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休致卢怀慎去官养疾勅杜佑太保致仕制贬降上张嘉贞幽州刺史制杜暹荆州长史李元紘曹州刺史制宇文融汝州刺史制第五琦忠州长史制第五琦长流夷州制李揆袁州长史制王

  • 朱祖鋐·周诒春

    朱祖

  • 卷六十四 中庸三·黎靖德

      ◎第二十章   "'修道以仁。'修道,便是说上文修身之道,自'为政在人'转说将来。'修道以仁',仁是筑底处,试商量如何?"伯丰言:"克去己私,复此天理,然后得其修。"曰:"固是。然圣贤言'仁'字处,便有个温厚慈祥之意,带个爱底道理。

  • 仲子闕里誌·冯云鹓

    繆協曰子羔學藝可仕孔子猶曰不可欲合愈精愈究也于時有以佞才惑世仕不由學比之子羔則長短相形子路舉兹以對夫子善其來旨此乃斥時豈譏仲子乎猗歟魯哲義勇無儔獨立不懼從政惟優欽屬仁聖勒封介邱褒賢進號載顯英猷宋陳堯叟

  • 万善先资集卷二·周梦颜

      因果劝(下)  劝求功名者(以下言求福不宜杀生)  海内操觚之士,夙而兴,夜而寐,继晷焚膏者,曰为求功名也。父诏子,师勉弟,惟日不足者,曰为求功名也。然而少年之士,每有早掇巍科;博古之儒,往往怀才不售。非荣枯得失,操之者天耶。

  •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佚名

    魏神龟元年十一月冬。大后遣崇立寺比邱惠生与敦煌人宋云。向西域取经。凡得百七十部。皆是大乘妙典。初发京师。西行四十日。至赤岭。即国之西疆也。山无草木。有鸟鼠。同穴。又西行二十日。至吐谷浑国。又西行三千五

  • 古今说海·陆楫

    古代笔记小说总集。142卷。明人陆楫(字思豫)编辑。本集卷首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锦序及“古今说海校书名氏”。后者列有姜南等为编刊本集提供过藏书,或参加过校勘工作的13人的名字。全书分为4部、7家,凡收入135种历

  • 钦定盛京通志·阿桂

    《盛京通志》130卷。康熙二十三年(1684)奉天府尹董秉忠奉敕纂修,为32卷。雍正十二年(1734)奉天府尹吕耀曾等再修,为33卷。乾隆元年(1736)宋筠等将此书又增修为48卷。十二年、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又亲自令大学士汪由敦、

  • 邪不压正·赵树理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威县冀南新华书店1948年11月初版。作品以下河村中农王聚财的女儿软英的婚事纠葛为线索,描写从1943年到1947年间的土改斗争,表现了农村各阶级在这个运动中的各种变化。美貌的软英由地主的走狗

  • 太常续考·佚名

    八卷。不著撰人姓名。据书中所述,可知乃明崇祯时太常寺官属所辑也。本书主要记述明代太常寺之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资料来源,主要是太常寺的档案材料。其中对祭祀、典礼之制记载甚详,所述沿革损益之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