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树铮排斥进步党

进步党与段祺瑞本有相当因缘,段与黎元洪之决裂,主因为参战问题,而参战即进步党领袖梁任公先生所极力主张者也。迨讨伐复辟成功,双方关系益大增进。段在马厂即已奉到黎令,复任国务总理,因就天津为组阁之准备,拟邀梁(启超)长财政,汤(化龙)长内务,林(长民)长司法。其中梁、汤全出段意,林则由南方督军推荐而得段认可者,是即世所传进步党三总长者也。讵段之亲信徐树铮闻之大不谓然,谒段力争,谓:“我辈冲锋陷阵,始奏肤功,结果乃为几个文人造机会,恐必有愤慨不平者,乞稍加慎重,勿为他人利用。”段不为动,且力诫其勿得多事。徐因往见梁,谓:“先生文章道德,海内同钦,若肯长内务,我辈极表赞成,至济武则远非公比,只可主持教育,藉资熟手(汤在袁世凯时代曾任教长),内务任重,恐非所宜。”梁笑答:“我辈翊赞合肥削平叛逆,本意只在保全国体,岂敢丝毫有所希冀?虽承合肥盛意相邀,仍决辞谢。况组阁权在合肥,君既非衔命而来,更何得私相拟定?”徐乃爽然而去。

徐去后,梁、汤联袂谒段(时林长民尚在南方未来),坚辞入阁。段曰:“此必是又铮(树铮号)从中作祟。”因就电话呼徐严斥之,且曰:“如任公、济武不肯入阁,汝此后不必来见我。”梁、汤见段意如此,不便再言,只得允加考虑。然段、徐关系,人所共知,徐性尤倔强,凡有主张,不达不止,虽一时段意甚决,无可如何,而事后必多方离间,使双方情感,渐趋扦格。梁、汤亦知其然,故仍主却就,惟以兹事非仅个人进退问题,不能不征求京、津党员意见。讵大多数党员均力持反对,意谓政党目的本在取得政权,以推行其政策,今段阁虽非政党内阁,然重要之部多属诸我,是明系以本党为主干,若犹不肯参加,则后此更安有参加之机会?况本党向主诱导现势力,使进循宪政轨道,藉以确立政治中心,维持社会秩序,今若辈既推诚相与,而我乃拒之于千里之外,岂不违反向来主张?所言亦不无理由,商议结果,乃决定加入。

七月十五日,梁、汤随段入京,十七日段阁全体阁员遂发表。平心而论,梁、汤确均非热中者流,只因迫于事势,为维持团体计,明知其难于有成,而不得不忍痛牺牲,足见为领袖者,有时实有不可告人之隐,而政党缺乏稳固基础与坚强力量,徒欲依人成事,其效果如何,尤不难窥见矣。

猜你喜欢
  卷一二二 宋紀四·司马光
  卷一百三十二 慶曆元年(辛巳,1041)·李焘
  东都事略卷一·王称
  第一百回 呼奥援南北谋统一 庆战胜中外并胪欢·蔡东藩
  第二十二回 走江东承旧统百岁云奔·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八·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卷二十五·郝经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九·阿桂
  十国春秋自序·吴任臣
  顾锡畴传·张廷玉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山谷词 一·黄庭坚

      念奴娇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①。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②。万里青天,姮娥

  • 第四出 郊饯·李渔

    〖菊花新〗(小生带末上)衰年情愈笃嘤鸣,闻道良朋赋远征。恰遇柳条青,好折取一枝相赠。下官戚天衮,字补臣,与詹烈侯是同榜弟兄,最相契厚。闻得他有赐环之诏,今日起身,因此备下祖饯的筵席,来在邮亭相等,想此时已出门了,叫家僮拿了贴

  • 原序·浦起龙

    长安二年,余以着作佐郎兼修国史,寻迁左史,于门下撰起居注。会转中书舍人,暂停史任,俄兼领其职。今上即位,除着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其兼。修史皆如故。又属大驾还京,以留后在东都。无几,驿征入京,专知史事,仍迁秘书少监。自惟

  • 纲目订误卷四·陈景云

    五代庚午年目深冀民见魏博兵入奔走惊散按梁主谋取镇州故先遣魏博兵三千分屯深冀声言助赵守御王镕为移深州戍兵以避之已而知梁谋始大惧因表乞梁主召还屯兵而以深冀民见魏博兵入奔走惊骇为词初非事实也今以表辞为实事误

  • 卷之九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十八·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八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秦晋交兵文公六年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使先蔑士防如秦逆公子雍 七年夏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

  • 李瞣传·李延寿

    李讠斤,字元盛,小名叫真奴,范阳人。他的曾祖父李产和李产的儿子李绩,两代人都闻名于慕容氏政权。他的父亲李崇,是冯跋的吏部尚书、石城太守。太武帝到和龙,李崇率领十多个郡归降。太武帝非常尊重他,称他为李公。李崇曾任北幽

  • 卷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五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祭祀通例国初以郊庙社稷先农俱为大祀後改先农及山川帝王孔子旗纛为中祀诸神为小祀嘉靖中以朝日夕月天神地只为中祀凡郊庙社稷山川诸神皆天子亲祀国有大事则遣官

  • 卷三百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八旗大臣年表二十一直省大臣年表二将军都统副都统<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

  • 竹林第三·苏舆

      《春秋》之常辭也,不予夷狄而予中國為禮,到 之戰,偏然反之,何也?曰:《春秋》無通辭,從變而移。今晉變而為夷狄,楚變而為君子,故移其辭以從其事。夫莊王之舍鄭,有可貴之美,晉人不知其善,而欲擊之。所救已解,如挑與之戰,此無善善

  • 大学直指(依古本)·智旭

    古吴澫益道人智旭述阳复子江谦补注大者。当体得名。常徧为义。即指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心外更无一物可得。无可对待。故名当体。此心前际无始。后际无终。生而无生。死而不死。故名为常。此心包容一切家国天下。无所不

  • 卷十五·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十五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豳 郑谱曰豳者后稷之曾孙曰公刘者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今属右扶风栒邑公刘以夏后太康时失其官守窜於此地犹修后稷之业勤恤爱民民咸归之而国成焉其封域在禹贡雍州

  • 原序·俞皋

    左氏傳序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紀遠近别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

  • 卷二十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二十一宋 魏了翁 撰【阙】 春秋左传要义卷二十一

  • 旧杂譬喻经·佚名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一)  昔无数世有一商人。号曰萨薄。时适他国卖赍货。所止近住佛弟子家。佛弟子家时作大福安施高座众僧说法讲论罪福。善恶由心身口所行。及四谛非常苦空之法。远道贾人时来寄听。心解信乐便受

  • 归田类稿·张养浩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

  • 扈从东巡日录·高士奇

    日记体史书。清高士奇著。康熙21年(1682),士奇以翰林侍讲扈圣祖东巡,省谒陵寝,观兵松花江上,归后撰成日录。凡2卷,卷前序文5篇,卷末殿以附录,约计3.5万言。全书以时间为经,考记处所为纬,以历史内容为中心,于所过山川、郡县、兀

  • 春秋地名考略·高士奇

    十四卷。高士奇撰。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着名史学家、经学家、诗人。康熙二十四年,高士奇奉敕撰《春秋讲义》,因考订地理,撰成此书奏进。然据阎若璩《潜丘札记》,则此书之实际作者乃徐善(字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