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七
嘉靖十四年七月庚申朔时享 列圣 皇考于 奉先殿崇先殿
○壬戌礼部言 万寿圣节百官庆贺先期例当习仪 上曰 庙建未成 祖考未安朕生辰岂宜受贺至日止常服御殿如朔望仪 礼部言 皇上仁孝诚敬过为谦抑但臣子之心实有未安请令先期教坊司设乐于奉天门北面是日 上常服御殿百官各具公服鸿胪寺官仍具班首官名致词行五拜三叩头毕其诸藩府所进表文方物俱免陈设照例送内监交收庶足以仰成 皇上诚孝之美亦少罄臣子祝愿之忱 上乃从之
○癸亥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有祭 遣彭城伯张钦祭 长陵
○甲子调南京通政司右通政林时为提督誊黄右通政 升吏科左给事中陈侃为光禄寺少卿行人高澄为尚宝司司丞俱奉使琉球还也
○乙丑赐泰和伯陈万言祭葬如例赠太子太保万言 悼灵皇后父也 录延绥怀远堡等处斩获功升赏官军刘玉等一百三十四人
○丙寅迁河南孟津县治于圣贤庄避河患也
○丁卯兵部左侍郎李廷相三年考满录其子孝元为国子生
○戊辰录广西宾州等处擒斩强贼功升赏汉土官军彭明辅等二百六十四人
○己巳巡抚顺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景华以疾告休许之 升狭西按察使文明福建按察使徐乾俱为本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翰林院修撰王汝孝为山西提学副使 命洮岷河参将署指挥同知云冒山西都司署都指挥佥事赵卿大同参将署都指挥佥事李各充西官厅听征参将
○庚午升户科都给事中管怀理江西道监察御史周襗俱为按察司副使刑科右给事中沈谥狭西道监察御史王朝用俱为按察司佥事怀理江西襗湖广谥山东朝用狭西
○辛未 命故灵璧侯汤绍宗子佑贤保定侯梁永福子继璠各袭祖爵给继璠岁禄一千石佑贤八百石各本折中半兼支 起致仕原任巡抚山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宗儒协理院事升国子监司业马汝骥为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 致仕南京户部尚书李瀚卒赐祭葬如例赠太子少保瀚山西沁水县人成化十七年进士授乐亭县知县选授御史历湖广副使累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寻回院管事升吏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引疾致仕家居二十余年至是卒瀚以风裁自将不畏强御所至以严正见惮然持法平恕人亦无怨言其清德雅致乡评甚重之
○壬申起原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伦以谅河南道监察御史朱廷立俱于浙江道
○癸酉升吏科右给事中王□□正为都给事中兵科右给事中王祯户科右给事中李充浊礼科右给事中田濡俱为左给事中□□正户科祯吏科充浊礼科濡刑科
○甲戌中元节遣会昌侯孙杲安仁伯王桓彭城伯张钦分祭 七陵仪宾周钺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玉田伯蒋荣祭 悼灵皇后陵寝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诏复大臣子补荫例先是姚安府知府黄澍以父尚书黄镐录荫中乡试乞以子梓补荫已得请矣时梓方幼未入监寻有旨议革例不许补至是澍以例前为请吏部因奏补荫之例顷奉明旨报罢但臣等考国初荫子之制定注品级今第送监读书与岁贡援例诸生挨次取选盖不过存世禄之意而已若承荫未经授官或早殁及乡会试中式者仍宜补荫以彰国家赏延之典得旨报可例前有旨补荫者送监如例例后止许补一次毋得概行陈乞 故刑部尚书屠勋荫子应埙中式补荫应复中式后以应埙子钶补之幼未入监会前例议革至是亦以例前陈乞许之 以江西吉安等府水灾诏蠲税议赈仍听存留缺官银赈济 升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夏邦谟广东布政司左参政刘雍俱为按察使邦谟福建雍狭西
○丙子升太仆寺卿党以平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边备兼巡抚顺天改南京国子监司业张星为国子监司业 升兵科给事中沈继美户科给事中俞朝妥礼科给事中高擢吏科给事中戚贤兵科给事中刑如默刑科给事中蔡文魁俱右给事中继美吏科朝妥擢俱仍本科贤兵科如默刑科文魁工科 四川乌蒙军民府土目杨紞等广西思明府土官黄能等湖广桑植安察司通把向连等狭西夷大亦辖等族番人仍占等各来朝贡马赏赉如例 怀仍王府奉国将军听沂屡越关奏扰诏罚住禄米二年下巡按御史治辅导等官
○丁丑 太宗文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彭城伯张钦祭长陵
○己卯御史曾翀戴铣论劾南京兵部尚书刘龙刑部尚书聂贤户部左侍郎张云刑部左侍郎陈璋工部右侍郎甘为霖大理寺卿王綖太掌寺卿掌国子监事吴惠南京太常寺卿洗光巡抚甘肃右佥都御史赵载各庸劣猥鄙宜罢诏吏部秉公议覆而铣误以璋为章亦并令参看以闻于是尚书汪鋐等覆言欲行久任当自大臣始龙等无大过不可遽弃顷奉诏起用者十二人顾起废之旨方出而攻击之随上龙等岂尽出十二人下乎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旧者未必贤而新者未必如旧非所以为国惜才也鋐于诸臣各称其贤俱宜留用 上览之不悦谓大学士李时曰近年言路不开外廷咸归罪张孚敬殊不知科道官陈奏大段多私今吏部覆此亦私意耳时曰吏部是爱惜人材 上曰人材固当爱惜须有分辨安得尽举所劾而褒誉之且刘龙何如人也时曰诚笃 上曰第迟钝耳南京参赞果非所任可召归令掌詹事府顾鼎臣专教习庶吉士 上又问聂贤何如时曰无过 上曰贤老矣与陈璋洗光俱觉衰耄宜令致仕聂贤须令自陈全体貌耳 上又问王綖如何时曰清介第过执 上曰过执则干事不通綖昔任湖广朕自藩邸知之盖亦何塘赵永之流留之无用时曰恐公议未允 上曰如此则外调之 上复论及张云诚悫甘为霖有材问赵载时言无过 上曰此三人悉留用又云吴惠虽无华国之文然亦不甚忝厥职此可调南京翰林中用之翌日遂诏璋光致仕贤自陈綖降一级调外任惠改南京龙取回京用云等供事如旧铣讹误姑宥之乃责鋐等职司品隲何輙加称誉一无贬辞非直拒谏亦负重任夺堂上官俸一月考功郎中李邦直等俸四月贤寻上乞休许之赐驰驿归降綖山东布政司左参政 先是云南永宁府王土舍阿和与四川盐井卫土官千户刺马仁攘夺材寨丽江府土官知府木公者阿和亲也以兵助之相讐杀者数年屡经会勘未决至是镇守总兵官黔国公沐绍勋同两省巡抚胡训潘鉴巡按董珊邹尧臣各督官勘处始定地方以宁绍勋等上其事请申明旧制土官不得借兵仇杀兵部覆议 上从之赏绍勋及抚按官银币有差 以浚治运河工成诏升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刘天和为工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仍管河道工部郎中郭敦等各升一级考察郎中陈万言复原职致仕山东左布政使张钦等各赏银币有差工部尚书秦金赏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侍郎林廷甘为霖十两一表里怠玩不职千户等官蔡顺等下巡按御史逮问
○庚辰兵科都给事中曾忭言宣府自都御史路迎更代以来两月之内失事凡十有三次总兵刘渊副总兵张镇未闻出一策次制之乞治两人罪而饬责巡抚路迎太监杨成等兵部覆议 上以地方多事重易将领诏姑停渊镇俸戴罪剿贼降敕切责迎等加意战守如再失事并罪不贷
○辛巳升广西按察使陆钶为江西右布政使
○壬午 上遣中官赉手敕赐大学士费宏宏谢言顷蒙 皇上赐臣手敕且谕臣中秋二日见后即到阁用心赞治臣恭望阙庭拜跽捧诵伏睹敕谕所及其大者有四焉定 郊社之礼仪则事 天极其敬矣序 七庙之昭穆则尊 祖极其诚矣备 慈庆 慈宁两宫之制则事 亲极其孝矣移释氏之宫殿撤淫亵之偶人则深知圣道之为正而不为异端所惑矣是由 皇上睿知冠乎百王问学超于群圣故能尽制以开万世之太平而臣愚于垂老之年乃得遭逢其盛一何幸也 圣谕又念臣家居日久其于朝政民物知之必悉欲有所陈臣惟朝政莫先于用人而进退为最重民物必在于宽恤而守令所系为至急此实臣数年鰙□□犬亩愿献之忠而向来所未酬之志也惟 圣明持加之意臣尚当日有所陈 上批答曰览曰有陈之言深慰朕望必如是然后可凡事卿当献正闭邪匡朕不及以副朕意
○癸未录御虏功诏升巡抚大同右佥都御史樊继祖俸一级 起原任通政司右通政李元吉为太仆寺卿 巡河御史曾翀奏漕河自临清而下汶水与卫水淇水合流北至清县复合磁滹诸水经流千里始达直沽每遇大雨时行百川灌河其势冲决散漫伤折田庐漂没粮运请于瀛潡上流如沧州之绝堤与济之小埽湾德州之四女澍景州之泊头镇各复脩减水废闸股引诸水以入于海则其势分而不为害乞敕河臣督之报可
○甲申辽阳广宁乱卒赵劓儿于蛮儿等闻侍郎林廷将至自惧不免劓儿乃诣广宁与蛮儿合谋欲俟镇城众官拜表集军列队即其夜胁众为乱总兵刘淮微闻之是夜偶雨遂散遣众军蛮儿等谋不行复造妖言惑众密结死罪囚王杲刘向上于狱流言庭至将尽诛首从业已籍定名次胁诱城中人与共叛谋俟庭至闭城门要赦恩及给赏如大同例巡按御史曾铣密刺二城及抚顺所首恶名潜授方略辽阳令副总兵李鉴等广宁令备御韩承恩及舍人金镇达官郎山等抚顺令代管备御胡承恩克期擒捕于是劓儿等八人蛮儿等十有三人及抚顺乱卒王经等七人同日被铣获因具奏事且言前者大同之祸起于制帅之喜事成于用兵之寡谋智勇俱废卒无成功得失昭然监戒不远 皇上独断辽东之事而不疑于群言真御乱之上计也夫何逆军无忌自弃生成一闻大臣之遣互相鼓扇既约闭二镇之门以要赦又欲援大同之例以需赏挟刃以伺机盟神以固党讹洗城以聚众攀重囚为谋主其姑也因激而倡乱虽无素谋其继也负罪而逞凶渐成不轨夫法不可假情不可纵苟上有假借之法则下多放荡之情往狭西兵变未几而大同效尤说者谓大同之变所以处狭西之变者启之也大同杀参将杀巡抚未几而又杀总兵说者谓李瑾之变所以处张文锦之变启之也盖惠竭矣而威不伸威行矣而法或未尽蠢兹小丑习于耳目自谓凌辱命臣贼杀主帅不过如彼我辈何忌焉今宜敕兵部会法司议行钦差大臣核实其事惟据凶逆之原情以尽律例之本法至于应参职官悉从重究无事姑息事完之日将各犯情罪戒谕诸镇以肃纪纲则威行于恩外威震而恩益深仁尽于义中义明而益笃矣诏下兵部议覆如铣言得旨首恶既擒不必查勘法司即从重拟罪庭取回其余未尽事情只令巡按御史勘明具奏法司因言事在彼中遽难遥断请令抚按官论核以闻 上谓劓儿蛮儿等开端喧开窘辱抚臣烧毁公廨擅收门钥劫放狱囚情罪难容即行抚按官覆谳明允径自处决枭示各城其胁从者皆勿穷治经尚德璘等致变情由仍令兵部移文亟为勘覆于时铣及巡抚任洛议劓儿蛮儿与王经等罪俱坐斩即时处决并先毙于狱者五人俱枭示各城原禁死囚刘向上王杲事关别案锢以待报都指挥刘尚德郭继宗王孝忠袁璘指挥刘雄百户张斌俱比守御官抚驭无方数所部军人叛者律追夺世袭杖发戍边因参经持法过刻行事乘方以致损威辱国太监生王纯总兵刘淮游击史俊控驭寡谋剸裁无术听乱军而妄奏施卑礼以求容户部郎中李钦昊多加额银虚补侵克均属有罪请自 上裁兵部法司覆如其议诏以杲向上如律处决尚德璘生事献谀甚危肇变情甚可恶谪发永戍极边仍揭黄不许子孙承袭继宗孝忠斌雄各戍边卫令李钦昊归别用经比抚驭无方致所部军人叛者律戍边淮革职闲住纯俊姑宽宥铣设策弭乱忠荩可嘉待有京缺升用诸擒贼人员各查奏升赏
○乙酉掌詹事府事尚书顾鼎臣有疾遣中使临问并赐药饵 调湖广按察司副使费懋中于河南提调学校升湖广宝庆府知府朱方为云南按察司副使 吏科给事中杨僎言革除之变时当事之臣若尚书铁铉张紞陈迪齐泰侍郎卓敬胡子昭都御史景清陈子明太常寺卿黄子澄侍郎方孝孺等均能奋不顾身以义自殉视死如归不为势屈而录忠恤后尚为缺典乞将铉等死忠实迹付史局编集垂诸不朽仍各追赠官谥录用其子孙俾所在有司创立祠宇以时享祀事下礼部尚书夏言等言所称革除实指我 太宗文皇帝靖难时中间所列死事诸臣固有一时自尽其心以明臣节于建文君者若齐泰黄子澄辈则是当时误国有罪之人 太宗文皇帝名其如君侧之恶声其罪而诛之者也具载实录昭然可考非赖我 太宗应天顺人内靖外攘则我 高皇帝万世帝王之业当未知何所底定此我 太宗神功圣德所以宜为百世不迁之宗也今所奏是徒闻野语流传之讹而不知国史直书之可信况表励之典在 太宗时或可在今日则不可僎实新进儒生不识忌讳所据奏内事理实难准议 上责僎不谙事体轻率进言姑宥之
○丙戌先是左给事中陈侃奉使琉球因访其山川风俗撰使琉球录一册进呈请下史馆以备采择从之 复言往来海中时值风涛之险多藉神庥不致颠覆乞赐祭以答神贶礼部议令福建布政司设祭一坛不为例报可
○丁亥 中宫令旦免命妇朝贺 山西太原府交城县天鼓鸣
○戊子改总制三边兵部尚书唐龙为刑部尚书仍加太子太保 起原任大理寺卿周期雍原职 先是 上谕吏部改南京国子监祭酒费采于国子监时大学士费宏方应诏至京辞曰采本臣弟不知者将谓臣始入朝遽引用亲党脱致物议将无以自明乞罢其调 上嘉宏谨饬特允其请而以南京太常寺少卿吕楠为国子监祭酒 升吏部考功司郎中李邦直为太仆寺少卿福建道监察御史钱学孔为大理寺右寺丞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张廷玉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陈清端公年谱卷下·丁宗洛 六 曹寅奏贺圣祖荡平噶尔旦事摺·佚名 七九三 署陕西巡抚毕沅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二六三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情形折·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六·李焘 卷五十七下·班固 十国春秋卷六十·吴任臣 辛琛传·李延寿 曹宪传(附许淹等传)·刘昫 卷二百九十一·杨士奇 卷四十一·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第三幕·老舍
时间 前场后二日,星期日上午。地点 派出所,所长室。人物 平海燕 唐大哥 唐大嫂 王秀竹 王新英 诸所长丁 宏 沈维义 刘超云 王仁利 王仁德 李天祥李珍桂 井奶奶 林三嫂〔幕启:平海燕在阅文件。电话响,她接
前集卷二·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二 宋 罗椅 编 古诗 偶过浣花感旧游戱作 忆昔初为锦城客醉骑骏马桃花色二人携手上江楼一笑鈎帘赏微雪宝钗换酒忽径去三日楼中香未灭市人不识呼酒仙异事惊传一城说至今西壁余小草过眼年
五集目录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録四卷之二十七丁未元旦元旦试笔咏和阗玉如意陆远岁朝喜庆图题和阗玉七佛鉢命加赈上年被灾之淮安扬州二府所属各州县诗以志事命加赈安徽去岁被水十五州县诗以志事
●卷二·佚名
神宗年十三,居濮邸。一日,正昼寝,英祖忽顾问:“何在?”左右褰帐,方见偃卧,有紫气自鼻中出,盘旋如香篆,大骇,亟以闻。英祖笑曰:“勿视也。”后竟登大宝。理宗初在潜邸,与余天锡同里。初生之夕,天锡见外间失火,红
大事记续编卷六·王祎
汉孝哀皇帝元寿二年春正月匈奴单于乌孙大昆弥来朝【通鉴】三月壬辰晦日有食之【以天文志修】夏五月正三公官董贤为大司马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以本纪修】解题曰哀帝始以大司马居大司徒之上自是遂为故事
燕对录·李东阳
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朝食前,司礼监太监韦泰驰至阁,亟呼曰:「宣四先生。」叩其故,曰:「不知。」臣溥、臣健、臣东阳、臣迁亟具衣冠至文华殿。叩头毕,上曰:「近前。」于是直叩御榻。司礼监诸太监皆环跪于案侧。 (「司礼监诸太
●沈阳日记·宣若海
朝鲜 宣若海 撰 崇祯三年庚午二月胡差仲男以人参与银子欲换青布八十余驮来于关西时方伯金时让管饷成俊耇兵使柳斐也仲男吓言上京朝廷谕以不可沮之故方伯管饷受其人参银子约换青布一万六千桶期以五月上旬仲男还到龙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纪昀
逆臣传金○金 秉德 唐古辩乌达 大兴国图克坦额哷楚克布萨思恭图克坦贞 李老僧完颜元宜 赫舍哩执中崔立秉德 唐古辩 乌达 大兴国 图克坦额哷楚克 布萨思恭 图克坦贞 李老僧 完颜元宜 赫舍哩执中 崔立 △秉德 秉德
一一四四 军机大臣奏原任卢龙知县郭棣秦打湿运送盛京书籍被参革职片·佚名
一一四四 军机大臣奏原任卢龙知县郭棣秦打湿运送盛京书籍被参革职片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十七日郭棣秦,山西贡生,原任直隶卢龙县知县。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经原署直隶总督英廉以该员于运送盛京书籍并不亲身照料,又不预备席片
七九三 署陕西巡抚毕沅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七九三 署陕西巡抚毕沅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二十七日署理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查缴违碍书籍,恭折具奏事。窃查陕省节次钦奉谕旨,并准各省咨开应禁违碍书籍板片,俱皆刊刻书目,遍谕士民尽行呈献,并行文详
卷一百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明 杨士奇等 撰仁民宋光宗时吏部员外郎陈傅良初对劄子曰臣恭惟艺祖受命平定海内凡所以创业垂统莫非可传之法而深仁厚泽垂裕後人则专以爱惜民力为本臣案故牍自建隆至景德四十五年南
卷一百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十四 朱批赵国瑛奏摺 山东兖州总兵官【臣】赵国瑛谨 奏为敬陈因革事宜仰祈 睿鉴事窃【臣】蒙 皇上洪恩擢用总兵於本年九月十八日抵兖州署巳具疏报明外【臣】查东省营制废弛日久而兖镇新
卷八 八之一·孔颖达
◎豳七月诂训传第十五○陆曰:豳者,戎狄之地名也。夏道衰,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而出居焉。其封域在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于汉属右扶风郇邑。周公遭流言之难,居东都,思公刘、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以此叙己志而作《七月》、《鸱鸮
卷十二·陈天祥
<经部,四书类,四书辨疑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十二 元 陈天祥 撰孟子离娄下惠而不知为政○注谓私恩小利经中无该私恩小利之文惠止当解为恩惠孔子称子产其养民也惠谓有养民之实惠也详此一事亦是偶见渉者之
谁来指点迷津?·孔子
【原文】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
感虚篇第十九·王充
【题解】王充想在本篇中说明“精诚”至极能感动天地鬼神是虚妄的说法,故篇名称为“感虚”。汉代解释儒家经典的人,在传书里讲了诸如商汤遭大旱,以身为牲,自责祷雨,于是上天便为他降雨;杞梁妻因失夫向城痛哭
卷二十七·魏了翁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要义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二十七宋 魏了翁 撰觐礼二四享当作三享古二二字积画故误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实惟国所有自此尽事毕论侯氏行觐礼讫相随即行三享之事云四当为三古书作三四或皆积画此
青天歌注释·王道渊
青天歌注释,题「混然子释」。混然子即元末道士王道渊。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篇首混然子序称:「夫《青天歌》者,真人丘长春之所作也。是歌演音三十二句。……前十二句乃明修性之本体。中十二句为覆命之功夫,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