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瞣传

李讠斤,字元盛,小名叫真奴,范阳人。他的曾祖父李产和李产的儿子李绩,两代人都闻名于慕容氏政权。他的父亲李崇,是冯跋的吏部尚书、石城太守。太武帝到和龙,李崇率领十多个郡归降。太武帝非常尊重他,称他为李公。李崇曾任北幽州刺史、固安侯,死后被封为襄侯。

  李讠斤的母亲地位卑贱,因此李讠斤被他的兄弟们所轻视。李崇说“:这个孩子出生时,看相的先生说他将来是个贵人,我常观察他,或者说不定呢!”李崇让儿子李讠斤入都城当中书学生。当时太武帝前去中书学堂,他见到李讠斤后很是惊异,指着李讠斤对随从的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效命于我的子孙。”于是看了他一眼并记住他。

  皇帝的舅舅平阳王杜超有个女儿,想要许配给门庭高贵的人家,太武帝说:“李讠斤以后会成为达官显贵,给人家门户增光,可以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在他的劝说下,杜超的女儿与李讠斤成婚。南方人李哲常说李讠斤必定会地位高贵。杜超死时,太武帝亲自上门吊唁,哭了三天。李讠斤以杜超女婿的身份出入于丧事之中,太武帝指着他对左右说:“看这个人的举动,难道不是与众不同吗?他必定会成为我皇家的得力大臣。”李讠斤聪明、机敏、能言善辩,记忆力、观察力都很强。起初,李灵是文成博士,朝廷让崔浩从中书学生中挑选成绩优秀者做助教。崔浩推荐他的学生箱子、卢度世和李敷三人,给事高谠的儿子高..、尚书段霸的儿子、侄儿等认为崔浩庇护他的亲近的人,就将此事告诉了景穆。后来,这件事又以崔浩办事不公平告到太武帝那儿。太武帝的意思是要选拔李讠斤,他说:“为什么不取幽州刺史李崇这个老头的儿子?”崔浩说:“原来也认为李讠斤适合入选,但因在此以前他已出门在外,所以没有推举他。”太武帝说“:可以等李讠斤回来再选,箱子等人就算了吧!”从此,李讠斤便任中书助教,后来又任博士,教授文成帝经书。

  文成帝即位后,李讠斤因旧恩亲宠,被提拔为仪曹尚书,领中秘书,赐爵扶风公。他的母亲孙氏也得到了容城君的封号。文成帝对群臣说:“我开始上学时,不能专心,现在要总理政务,没有空闲温习功课,所以在儒道的学习上实在有所欠缺,这不仅仅是我的过错,也有老师教授不够殷勤的原因。所以给你高爵厚禄,是因为不能忘记旧情。”李讠斤脱帽拜谢。后出任相州刺史。他为政清廉,办事干练,受到百姓们的称赞。李讠斤上书要求各州郡都设立学官,使士族、望族之流和读书人的子弟都能够上学读书,他们中经艺通明的可以到王府做事。上奏之后,献文帝听从了。因为李讠斤的政绩为各州中最好,因此皇帝加赐他衣服。

  从此,李讠斤便有些骄傲自得,开始接受别人的钱财和礼物,购买胡人的珍宝,士兵民众上告,因尚书李敷和李讠斤从小到大一直十分要好,常常相互帮助,有人劝李敷上奏朝廷,李敷不肯。献文帝听说了李讠斤的罪状,用槛车将李讠斤押回京拷打并追查他应负的罪责。李敷兄弟也被疏远和谴责。有关官员向李讠斤透露皇帝对李敷兄弟的不满,让李讠斤揭发李敷等人未暴露的罪行,这样李讠斤就可以自全,李讠斤坚决不这样做,而且他也不知道李敷等人干了些什么事。他对他的女婿裴攸说“:我与李敷是一族,虽然世代已远,但情如一家,现在竟然有人这样劝我,昨天我用簪自刺,用带子自绞,都没能送命。况且我也不知道他的事。”裴攸说“: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呢?李敷兄弟的罪行可知,有个叫冯瞤的人,以前被李敷所杀,他家的人对李敷切齿痛恨。你只要叫冯瞤的弟弟来问问,就知道缘由了。”李讠斤听了他的话。这时又有赵郡人范鉽将李敷兄弟的罪状全部列出,主管此案的官吏奏明皇帝,李敷被判罪。皇帝下诏书说:“李讠斤贪图财物本应处死,因能揭发李敷兄弟,所以免除死刑。”李讠斤被处以鞭打一百和髡发的刑罚,发配为厮役。

  李讠斤受废黜后,平寿侯张谠见到了李讠斤,和他谈了话,张谠很惊奇对人说:“这是一位佳士,终究不能长久受屈。”不久李讠斤复出,任太仓尚书,统管南部大事。李讠斤用了范鉽提出的计策,他们让千里之外的百姓,每户都到官仓交纳粮食,并使他们停留在路上,李讠斤故意推延日期,百姓们争着行贿,都请求能先交粮,于是各处百姓们都感到困乏疲惫,路边人群议论:“养活这些搜括民财的人,不如养活强盗去做大臣。”李讠斤的弟弟左将军李璞对李讠斤说:“范鉽善于观颜察色来说服人,用假话来骗人,没听见他说过有德有义的话,只有势利的说辞。听他说话很甜蜜,看他行为却是贼样,他真是阿谀奉承谗害别人贪图钱财的奸佞。如不早些与他断绝关系,以后后悔莫及。”李讠斤不听弟弟的劝告,反而更信任范鉽,自己的事都告诉范鉽。李讠斤既受宠于献文帝,参与决断军国大事,又兼负责选拔官员,权力倾于朝廷内外,百官个个来曲意侍奉他,范鉽毫无功劳却被任命为卢奴令。

  献文帝驾崩,李讠斤升为司空,晋爵为范阳公。他出任侍中、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范鉽得知文明太后很恼恨李讠斤,又知道朝内朝外也都痛恨李讠斤。太和元年,他迎合太后的旨意,告发李讠斤在外反叛。文明太后召李讠斤到京都,指出他反叛的罪状。李讠斤说:“没有这事。”太后让范鉽做证。李讠斤说:“你胡说知道我反叛,我又有什么话说,即使是这样,你不顾我对你的厚德而忍心这样做,太不仁义了!”范鉽说:“你对我有德,怎么比得上李敷对你的厚德,当初你忍心那样对李敷,我现在为什么不能这样对你呢?”李讠斤感慨地说:“我不听李璞的话,自己招来了灾祸,心中千悔万恨,怎么能说清。”他终于被诛杀。

  李璞,字季直,性情淳厚,善于识别各种人,赐爵宜阳侯,任太常卿。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 天聖八年(庚午,1030)·李焘
  卷五·谷应泰
  ●卷上·欧阳兆熊
  卷之五十七·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佚名
  卷三十九·司马迁
   十二、我爱鸟而恶狗①·林语堂
  韩褒传·令狐德棻
  丘处机、祁志诚传·宋濂
  卷十三下·沈枢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七·王世贞
  卷一百十八·雍正
  卷六十三·雍正
  第五十六章 欧战爆发后之宜、枣及豫南、鄂北诸战役·李宗仁
  崇儒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安晚堂集卷七·郑清之

    宋 郑清之 撰谢虚斋和诗关心穑事恐春迟蹔许花风入绣旗翠浪半天岐麦咏玉簪数筯刈蒌诗【见山谷过土山塞诗】野亭寄韵追唐什【严郑公有寄题野亭见杜集】秋菊餐芳敌楚辞早晚催归汉廷右西湖深处乐天碑和虚斋劝农十诗迢递

  • 卷四十三·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三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齿会集【尽甲午一年】甲午春杪座主大宗伯许公邀杨晩研宫赞陈梅溪侍御为娱老会仆以门下士忝充四人之数周而复始迭为主宾其秋同宗兄弟年六十以上者凡五人复有合醵之饮

  • 卷二·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二蒲州吴雯撰七古昌化寺观吴伟画壁长句晨兴骑马缘山嵎初日照眼明金铺石磴无人散松子入门茗荈追清娱何人善绘江夏吴应真五百穷规模其上调御古丈夫诸天剑佩纷来趋袈裟一缕覆大地三大劫等翻辘轳无

  • 淳熙稿卷九·赵蕃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乾道稿__淳熙稿>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九 宋 赵蕃 撰 五言律 读东湖集二首 世竞江西派人吟老杜诗五言真有律徐穉是吾师不但时相似还能猛出奇平生误学处深恐不能医赖尔破孤闷读之

  • 名山藏卷之七十三·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二)◆臣林记(嘉靖臣二)张孚敬(黄宗明黄绾霍韬方献天桂萼席书熊浃附)夏言张孚敬(附以大贵者七人黄宗明黄绾霍韬方献天桂萼席书熊浃)夏言○张孚敬(黄宗明黄绾霍韬方献天桂萼席书熊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隆庆三年八月壬寅朔秋分 上亲祭夜明于夕月坛 命成国公朱希忠分献○甲辰礼部奏大阅之礼古昔所重在成周之世职列夏官自汉唐以来事载国史迨我 宣 英二圣相继举行成宪昭然遗烈未远兹遇 皇上焕启神谟光脩令典建熙朝之盛事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锡金团练始末记·华翼纶

    华翼纶自发逆踞金陵,各大宪出示劝民间团练,为坚壁清野计。舌敝唇焦而州县视为具文。民间以承平日久,不复言兵,虽三令五申卒泄泄如故。咸丰十年三月,金陵大营兵溃,贼遂长驱直达,自丹阳而下,常州郡城犹守六昼夜;至无锡苏州,城门不

  • 第四十四章 护党救国军之缘起·李宗仁

    一我在香港的住宅是罗便臣道92号,位于半山之中,是一座陈旧而宽敞的三层楼洋房。这所房子原是陈炯明在广东失败后,在港避难时的住宅。我在武汉失败后,用月租银九十元赁居于此。到了“九一八”沈阳事变,李济深被释来

  • 卷一·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一     宋 车垓 撰缺内外服制通释卷一

  • 卷十一·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十一 宋 严粲 撰 唐    国风 【谱曰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後乃迁河东平阳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尧之故墟曰唐侯南冇晋水至子爕改为晋侯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太行

  •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而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善贤。有大财宝富饶自在。然彼长者。于诸外道尼乾陀等。深生信重。长者一时。以彼

  • 卷第三十九·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九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第九总释名题等者总字二释一所释题为总故次疏云今初总题包於别义则一总题包众多之别义此对所诠名总又疏序云大方广佛华严经即无尽修多罗之总名以虽展至无尽皆名大

  • 古穰集·李贤

    诗文别集。明李贤(1408—1466)撰。三十卷。贤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 人。宣德进士。曾官文选郎中、吏部侍郎、翰林学士、华盖殿大学士。宪孝之世,名臣相望,多为贤所识拔。卒谥文达。尝奉勅编《明一统志》。有《古

  • 金箓十回度人三朝转经仪·佚名

    述礼十方,转诵《度人经》之科仪。

  • 蜕庵集·张翥

    诗别集。五卷。元张翥撰。《元史》本传称张翥遗稿不传,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清王士禛《居易录》著录《蜕庵集》四卷,衡山释大杼北山编集,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锡山郎成抄本。采入《四库全书》者为朱彝尊所藏,五

  • 异辞录·刘体智

    本书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以杂记的方式介绍晚清京师的各种掌故,作者记事,大多直笔无隐,对当时要人显宦,颇有抨击。因作者系清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在京生活十余年,所叙均

  • 箴膏肓·郑玄

    一卷。汉郑玄撰。东汉时期,今古文经斗争激烈,着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有感于贾逵张大属古文经的《左传》学,于是着《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既捍卫《公羊》学,亦攻击《左传》与《穀梁》学。郑玄曾师事古文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