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恤谥考卷四

吴郡李瑶子玉氏辑

通谥

浙中监国诸臣

「忠烈」(传列「勘本」)

吴钟峦礼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武进人。从鲁王至舟山,往来普陀山中。大兵至宁波,急渡海入昌国卫孔庙,积薪自焚死。

张煌言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鄞县人。初以举人奉表迎鲁王监国,复以兵从至海外。后桂王遥命为大学士。滇南平,散遣部曲,遁居悬岙。寻为大兵所袭执,谕降不从,死。

「忠节」

熊汝霖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余姚人。崇祯时为给事中,以直谏外谪。福王召复官,极论时政,辞旨剀切。创议迎鲁王监国。舟山破,从至海外,为郑彩所憾,投水死。

朱继祚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

莆田人。事唐王,为大学士;从至汀州。后举兵应鲁王,守兴化。城破,死。

钱肃乐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鄞县人。初知太仓州,有声。起兵甬上,建议迎鲁王。后至海外,忧愤呕血。连江陷,以头触床死。

沈宸荃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慈溪人。初为御史,条奏切中时病。后事鲁王,泛海抵金门。覆舟死。

李向中兵部尚书

钟祥人。舟山破,捕得之,以缞绖见;终不屈,死。

余煌督师、兵部尚书

会稽人。绍兴破,王航海去;煌投水死。

陈函辉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临海人。北都陷,倡义勤王。后航海相失,投水死。

林汝翥兵部右侍郎

福清人。攻福宁,战败被执;不屈,吞金屑死。

沉廷扬兵部右侍郎总督水师

崇明人。崇祯中,转漕有功。后事鲁王,以舟师次鹿苑,舟胶于沙,被执;谕降不从,死。

陈潜夫大理寺少卿兼江西道御史

钱塘人。福王时,巡按河南,招降流寇有功。后事鲁王,募兵列营江上。绍兴破,偕妻孟氏、妾孟氏投水死。

董志宁兵科给事中

鄞县人。浙东破,倡谋起兵。事泄,弃妻子奔舟山。辛卯城破,自缢死(传列「摭遗」)。

「烈愍」

刘中藻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福安人。初事唐王,巡抚金、衢。后事鲁王,攻取福宁。城破,冠带坐堂上,为文自祭,吞金屑死。

林垐吏部文选司员外郎

侯官人。率福清乡兵攻福宁城;兵败,中流矢死。

王祈建宁守将、郧国公

太仓人。建宁破,巷战不胜,自焚死。

汤芬分守福兴泉三府福建布政司参政

嘉善人。兴化破,绯衣坐堂上,被杀(以上传列「勘本」)。

杨文瓒贵州道御史

鄞县人。初谋起兵,事泄被执;妻张氏殉之。兄文琦、文琮、弟文球,先后死节(传列「摭遗」)。

屠献宸兵部职方司主事

鄞县人。与杨文瓒同狱死。妻朱氏殉之(同上)。

王翊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余姚人。寨屯四明山;兵败,被执不屈,死。

朱永佑吏部左侍郎

上海人。舟山城破,被执戮死(以上传列「勘本」)。

刘世勋安洋将军

上元人。守安洋城,力战死。

张名扬左都督

江宁人。定西侯名振之弟。舟山破,被执不屈,死。母范氏赴水死。亲属二十余人同自焚。

王朝相锦衣卫指挥

籍贯未详。舟山破,护鲁王妃嫔入井,覆以石;自刎死(以上传附「勘本」)。

「节愍」

郑遵谦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义兴侯

会稽人。倡义起兵。从鲁王至鹭门。投海死。

沉履祥督运清察粮务江西道御史

慈溪人。鲁王监国,奉命督饷台州。城破,死节。

顾咸正延安推官

昆山人。与吴胜兆通谋事泄,被执;死于金陵。二子天逵、天遴以藏匿陈子龙死。

俞元良监军兼摄海宁县事

海宁人。城破,与兄旡礼同殉节死(以上四人传列「勘本」)。

傅岩江西道御史

义乌人。为朱大典监军。金华破,被执不屈,死。

荆本澈职方郎中

丹阳人。初为温体仁所怒,免官。后监下江军,没于浙东(以上传阙)。

陈士京给事中

浙江人。随鲁王之闽,死于同安之鼓浪屿。

徐复仪翰林院编修

上虞人。浙东破,泣奔蹲山,投空谷以死。一云拒抗死(传列「摭遗」)。

郑遵俭通政司使

会稽人。

朱养时兵部郎中

江阴人。

林瑛户部主事

董元礼部主事

朱万年兵部主事

俱福建人。

江用楫户部主事

苏州人。

顾珍兵部主事

长洲人。

李开国兵部主事

临山卫人。

顾宗尧工部主事

长沙人。

苏兆人中书

苏州人。

戴仲明工部营缮所所正

鄞人。

以上十一人,偕守舟山;城破,俱尽节。瑛与用楫之妻,开国、宗尧之母并殉之(传列「勘本」)。

都廷谏莆田知县

杭州人。兴化城破,死之。

林嵋给事中

莆田人。兴化城破,自缢死。

洪有文海澄知县

籍贯未详。守城力竭,死。

王恩及御史

长乐人。邑破,仰药死。妻李,殉之。

鄢正畿兵科给事中

林逢经御史

俱永福人。里居。城破,并投水死(传附「勘本」)。

案「殉节录」于鲁王殉节诸臣下载:浙江副总兵莆田黄斌乡,为从戎有功。甲申,率舟师入援,马士英沮之。后在舟山,被张名振所杀。通谥「节愍」。夫斌卿雄据翁洲,有自大志;以不奉鲁王故,名振合诸镇兵讨之,则于鲁王为不臣矣。「绎史」削其名,今「恤谥考」亦阙之;并注。

猜你喜欢
  第四十九回 忤内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陈龟拜表·蔡东藩
  卷第四十一·胡三省
  异闻纪·张瀚
  卷之二百一十·佚名
  卷之九 天命九年正月至十年十一月·佚名
  卷二十二·萧常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纪昀
  二○ 寄谕博卿额等奉天本少著述不必再行访购以免纷扰·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五·阿桂
  卷二十·李天根
  曹宪传(附许淹等传)·刘昫
  韦坚传·欧阳修
  卷之二·姚莹
  卷一百三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457_1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白居易   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休明值尧舜,勋业过萧曹。   始擅文三捷,终兼武六韬。动人名赫赫,忧国意忉忉。   荡蔡擒封豕,平齐斩巨鳌。两河收土宇,四海定波涛。   宠

  • 卷二十五·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二十五 宋 王十朋 撰 花木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煌煌帝王都【次公古乐府有煌煌京洛篇】赫赫走羣彦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牵牛与葵蓼【驹父本草牵牛生花如鼔子花稍

  • 卷二十二·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二十二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二首【元丰六年癸亥合明年甲子三月在黄州作】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羡君戏集他【一作古】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鷄退

  • 卷末 叙论一·王夫之

      论之不及正统者,何也?曰:正统之说,不知其所自昉也。自汉之亡,曹氏、司马氏乘之以窃天下。而为之名曰禅。于是为之说曰:“必有所承以为统,而后可以为天子。”义不相授受,而强相缀系以揜篡夺之迹;抑假邹衍五德之邪说与刘歆历

  • 纲目分注补遗原序·芮长恤

    愚读子朱子通鉴纲目于其书法义理之有疑者既别录一册以识之矣至于分注之类文繁事杂疑殆尤多间尝合温公朱子两书互相质对而较其同异之致审其去取之宜始知修饰之功等于创造固非防常涉猎记识之学所能胜其任而无弊也王文宪

  • 卷之四十五·佚名

    洪武二年九月壬辰朔 上谓廷臣曰知人固难今朕屡敕百司访求贤才然至者往往名实不副岂非举者之滥乎廷臣对曰请自今令有司荐举必具其人已行之善庶无冒滥之失 上曰观人之法即其小可以知其大察其微可以见其著视其所不为可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万历五年十月甲申朔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分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大理卿严清为刑部右侍郎○以畿辅灾伤凡存留税粮照勘灾分数蠲免卫所屯粮照例折徵其带徵之数系被灾七分以上者停之○乙酉 孝洁肃皇后忌

  • ●皇朝通典卷九十一·佚名

    州郡二 ○州郡二 山東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東 【 東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十里東至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隸大名府元城縣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蘇徐州府沛縣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隸河間府寧津縣界二百四十里東南至江

  • 卷六·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六 亲王祀仁祖庙图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六>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六>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六>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六> 仁祖庙时享 礼物 币用

  •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孔子

    【原文】 子日:“晏平仲①善与人交,久而敬之②。” 【注释】 ①晏平仲;即晏婴,春秋时齐国著名贤大夫,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时执政。事迹见于《晏子春秋》和《史记·管晏列传》。②之:指晏婴。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

  • 六经正误序·毛居正

    自秦政灭学经籍道熄迨隷书之作又举先正文字而并弃之承讹袭舛愈传愈失蔡伯喈书石经有意正救之旋亦焚荡张参所见石经又不知果爲蔡本以否所引经文多失字体魏晋以来则又厌朴拙耆姿媚随意迁改义训混淆漫不可考重以避就名讳

  • 雄雉·佚名

    --嫁鸡随鸡的恋情【原文】雄雉于飞①,泄泄其羽②。我之怀矣,自詒伊阻③。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④,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⑤,曷云能来。百尔君子⑥,不知德行。不忮不求⑦,何用不臧⑧。【

  • 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六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有诸菩萨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不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力。便证实际。取声闻果或独觉菩提。有诸菩萨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

  • 致钱诚善居士书(二通)·太虚

    一诚善居士鉴:范洪致竺庵师函,乃阴传先天教、同善社等邪说者,八期误登,应声明去除之。(见海刊十卷十期)二诚善居士:余此次往返湘、鄂、皖、赣、江、浙、闽之间,观察现在佛教教育情形,其较有精神团结力者,其唯武昌佛学院,安徽佛学

  • 槐野先生存笥稿·王维桢

    二十卷。明王维桢撰。王维桢,字允宁,号槐野,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家居,地震遇难。著有《王氏存笥稿》。是集为王维桢诗文别集,凡二十卷。为其挚友余姚孙升所编。据《千顷堂书目》载“维

  • 蜕·老舍

    长篇小说(未完)。初载1938年2月16日《抗到底》半月刊第4期至1939年3月16日第23期。初收《老舍小说集外集》。现收《老舍文集》第9卷、 《老舍小说全集》第5卷。 《蜕》这部仅写了九万字的文章是老舍第一部未完成的长

  • 左传纪事本末·高士奇

    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春秋史。高士奇编纂。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纪事本末五种本,纪事本末汇刻本,历朝纪事本末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校点本是现行较好的版本。高士奇(1645—1704),中国清初历史学家。字澹人,号江村,浙江钱

  • 蒙古律书·佚名

    《蒙古律书》(Monggolqagajin-ubiqig)是清初清朝对蒙古立法的一部在天聪、崇德初立法的基础上数次编纂、修订的法律文书。关于《蒙古律书》,据《清圣祖实录》卷二四有段史料追述道:崇德八年(1643),清朝对外藩蒙古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