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异闻纪

尝闻生死鬼神之说,儒者以为子所不语,恐滋惑也。不曰原始之生,要终之死,故知死生之说;游魂为神,归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乎?太史公曰:“人之所生者神,所托者形,形神不离则生,形神相离则死。”盖神附于气而寄于形,故无时离气而有时离形。气有阴阳,而鬼神判焉。孰谓虚无幻妄,不可窥测哉!乃知鬼神之说,亦自然之符。因纪所闻以辨惑。

大名府元城县吏马负车有女方七岁,中痘死,已瘗东郊数日。东关人李姓者亦有女同庚,以中风死,亦往瘗于东郊。忽闻棺中有声,急启视之,即不认其父,归又不认其母,自言我马氏也。传闻负车,负车往视,女辄抱之泣,言前生事,一一不爽。乃乞李携还,将至负车家,故置之,使自行,径入马家,拖负车妻又泣。所遗衣履与戏弄之物,手探即得,安然以马氏为父母,竟育负车家。马曾为余旧属吏,自述其如此。

内江赵大洲贞吉,余同榜士也。庚申岁以南司空丁外艰,归家数日,次子年二十四,质美能诗文,一夕薄暮,二青衣引之去,径赴江中渰没,江上碓船亲见之。既询,二青衣亦二书生也,渰没于此。是夕书生之母,梦子还家,自幸得代。大洲亲与余言,余曰:“公素探理窟,此何理耶?”赵曰:“本无此理,而今有此事,岂不异哉?”因忆往岁少宗伯程文德为司成时,过姑苏,其子忽坠河没。彼程仅此子,年亦二十余。夫二公皆有道者,不能庇其子,则生死有命,岂人之所幸免乎!

徐符卿江山曰:曩官国子监时,吴中一监生,执桃木机,善以符水召致诸仙,言人间祸福。尝一试之,咒祷良久,云至矣。问曰:“何仙?”书曰:“徐正郎。”符卿曰:“何名?”书曰:“汝思亲故。”思之,惟徐潭为吾乡有戚。叩之,书曰:“是已。”符卿曰:“何以至此?”书曰:“吾为郎时,谬决一狱,今冤死者讼于神,拘至鞫讯,至数日矣。旅魂穷愁,甚为苦楚。”徐闻,毛发俱竖,具酒肴祭之。因感报应幽冥之说,亦或有之,当官者可以警矣。

余介然祖自幼颖异不凡,善通九流百家言,尤精《周易》性命之理。疾且革,示子若孙曰:“余解脱未尽,尚游人世。”因手题曰:“我生原有数,数尽复归玄,来往自然理,何须求异端。”以成化乙未八月十一日子时殁。时本县西南村有以此时日生男者,云夜梦城中张某来投,后不知所终。又语子孙曰:“无患枝未茂,将来自必繁,必有充闾者出焉。”由今观之,自曾祖以下才六世,其间相去仅百余年,而子孙之繁衍已几三百余人,甲于郡城已。是吾祖不惟知一身之生死,而后数世皆已逆睹之,其神异如此。

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成化末年值水灾,时祖居傍河,水渰入室,所酿酒尽败,每夜出倾败酒濯瓮。一夕归,忽有人自后而呼,祖回首应之,授以热物,忽不见。至家燃灯烛之,乃白金一锭也。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币,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后四祖继业,各富至数万金。夫暮夜授金,其事甚怪。然吾祖以来,世传此语。岂神授之以开吾祖家业耶?

余左辖关中,入棘院提调。忽感寒疾,旬余日不解,形神倦敝。恍惚间,遥见千军万骑,罗列阶下。余曰:“此何为者?”壮士跽而前曰:“为公防卫。”久之,顾盼辄见。余劳之曰:“汝等守此日久,可罢去。”彼应曰:“不敢离。”询其粮草,曰:“有备。”询其屯聚,曰:“外垣。”时巡台遣吏视疾,余令传语军士罢归。吏不知所谓,四顾骇愕,疾趋而出。时余皆心觉之,岂鬼神呵护之说,信有之耶?后再抚关中,提督军务,实为三军司命,意者其以是乎?

岁丁丑,余奉旨致仕。驰至彭城,河尚未冰,乃乘舟顺流而下,至崔镇,河冰始合,累日不解。舟泊河涯,四顾无人烟,余秉烛夜坐,衣不解带,凭几假寐。忽梦神人五丁,踊跃而前,为余凿冰通道。方觉,果有五人乘小舟来,奋梃大呼:“河冰忽解!”至旦,舟始入淮,大风飙起,河冰复合。余乃得优游渡江而归,亦神佑云。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 王弥 张昌 陈敏 王如 杜曾 杜弢 王机 祖约 苏峻 孙恩 卢循谯纵 载记序·房玄龄
  本纪第八 明帝·沈约
  卷一百四十一·毕沅
  东都事略卷七十四·王称
  东都事略卷六十一·王称
  出劫纪略·丁耀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一·佚名
  卷之九 天命九年正月至十年十一月·佚名
  九四一 吏部为知照办理《词话》错谬之总纂官纪昀等处分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六○○ 两广总督桂林等奏覆查办《九十九筹》一书情形折·佚名
  三一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覆朱筠所陈采访遗书意见折·佚名
  卷二十五·高士奇
  ·檄擒旧社红毛寮余孽·丁曰健
  邵元节传·张廷玉
  卷四·顺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巧对补录·梁章钜

    前录巧对,有未详者,兹复补之云:王禹偁字元之,济州人,擢进士第,事宋太宗、真宗,官至知制诰。年七、八已能文,毕文简为郡从事,始知之,问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对。元之不思以对云:“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文简大奇之

  • 一些说明·老舍

    (一)此剧系根据萧崇素同志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青蛙骑手》改编的。在此谨向萧崇素同志致敬致谢!(二)因对西藏古今习俗都不甚熟悉,所以剧中并未强调地方色彩。排演时可以西藏为背景,亦可放在别的地方。人物皆无名,如有必要,可斟

  • 卷十三·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三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五首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太平寰宇记白兆山在安州安陆县西三十里一统志白兆山在德安府城西三十里下有桃花岩及李太白读书堂

  •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陈寿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吴书曰:纮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又于外黄从濮阳闿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吴书曰:大将军何进、太尉硃俊、司空荀爽三府辟为掾,皆称疾不就。避难江东。

  • 第六回 纳群娃羊车恣幸 继外孙螟子乱宗·蔡东藩

      却说王浚因功高赏轻,时怀不平,每在朝右自陈战绩及诸多枉屈情形,武帝虽有所闻,亦如聋瞽一般,绝不与谈。浚不胜愤懑,往往不别而行。武帝念他有功,始终含忍过去。益州护军范通,为浚外亲,尝入语浚道:“公有平吴大功,今乃不能居

  • 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语启戎 援石郎番兵破敌·蔡东藩

      却说王继鹏弑父杀弟,并将仇人一并处死,喜欢的了不得,遂假传皇太后命,即日监国。到了晚间,没一人敢生异议,便登了帝座,召见群臣。群臣皆俯伏称贺。继鹏改名为昶。册李春燕为贤妃。命李仿判六军诸卫事。仿为弑君首恶,心常

  • 卷十七·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七释清浚广舆疆里图都御史题名御史迁谪两广地图两广方岳郡守题名○释清浚广舆疆里图袁伯长谓唐僧一行陋周畿汉志之陿,始定南北两戒,而山川之肇源止伏,一览可尽。且言其身至开平,见所谓

  • 卷二之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之二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闵公【名开】

  • 李彦仙传·脱脱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迁到巩州。心有大志,所结交的都是豪侠之士。闲时骑马射箭。他家住在近边地的地方,每次出来必定暗地观察山川形势,或者窥视敌人放牧,抢取敌人的好马回去。他曾经为种师中的部曲,进入云中郡,斩

  • 李弥逊传·脱脱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刚成年时以上舍生身份考取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任单州司户,又调任阳谷主簿。政和四年(1114),调入国朝会要所审阅校勘文字讹误。经人推荐被钦宗召见,因表现突出升校书郎,充当编修六典校阅,连任校书

  • 卷之十·佚名

    尚敬王即位元年,【大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特賜家宅於國師蔡溫,移居首里。康熙辛卯之夏,唐榮蔡溫【神谷親雲上文若】擢授王世子師,兼務近習職。壬辰之冬十二月二十四日,世子即位。溫日進禁城,而路已遙遠,風雨寒暑,來徃最難。是

  • 卷四·邱濬

    ▲广陈言之路 《书益稷》:帝曰:“来,禹。汝亦昌言。”蔡沈曰:“昌言,盛德之言。” 陈栎曰:“舜、禹好善之心无穷,当时昌言满前,舜犹渴闻不倦,方使禹亦如皋陶之昌言,此舜好善无穷之心也。” 臣按:帝舜以皋陶

  • 卷三十·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三十     宋 卫湜 撰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後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郑氏曰制国用如今度支经用

  • 卷六·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六明 柯尚迁 撰春官宗伯第三春官者象春所立之官天覆也地载也非四时之和则不能成万物官以春为名者灋春为德纯和之气赞乎天地者也宗者主也犹宗族之宗有族

  • 卷九·姚炳

    钦定四库全书 诗识名解卷九 钱塘 姚炳 撰 草部 竹 竹【卫风淇澳篇】释草谓竹为篇蓄盖谓此诗之竹也郭璞以为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傍可食罗瑞良云说文引诗作菉竹韩诗作緑?菉既非色而?又非竹不可合为緑色之竹箭故析而解

  • 季春纪第三·吕不韦

    季春原文: 一曰: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桐始 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天子居青陽右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

  • 卷七十五·佚名

    △初分无生品第二十之二舍利子,布施波罗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四静虑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 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下·慧远

    净影寺沙门慧远撰自下第二释心生灭门。此中有二。一者略表其体。二此识有二。以下广说其义。心生灭者显名也。依如来藏者是第八识也。有生灭心者是第七识也。此言依者同时相依。如影依形。此之二句妄有所以。此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