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七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

洪武二年十一月壬辰朔,征虏大将军、中书右丞相信国公徐达北征还,入见,上抚劳之。

甲午,以工部尚书孙克义为河南行省参政,兵部尚书安统为山西行省参政,调山西参政周彧为北平行省参政。

乙未,以工部侍郎张允为本部尚书,左司郎中刘诚为兵部尚书。

丙申,以大都督府都事赵耀为湖广行省参政,工部员外郎张本为浙江行省参政。耀,真定晋宁人,以湖广行省掾入掾中书省,升左司提控,从大将军徐达取苏州,还授大都督府都事,遂从达平山东、河南,克元都,取山西,入关中。其在幕府,综理慎密,不惮勤劳,达颇爱重之,至于遣将四出攻战,守备之际,机宜方略,耀皆预焉。及是还,擢湖广行省参政,留而未遣。

丁酉,中书省奏请营后堂,上不许曰:“土木之工,连岁不息,今又欲为此,能不病民乎?俟民力稍舒,为之未晚也。”

初,南、北郊之祀,群臣屡请举配典,上谦让未许,且曰:“俟平庆阳,议之。”是年八月,庆阳平。至是,以冬至将行郊祀礼,群臣复固请,乃从之。礼部因言:“先时郊祀,以未举配天之礼,故礼成复诣太庙恭谢。今既议举配典,庙谢之礼,宜不用,惟先祭三日诣太庙,以配享告。”从之。

甲辰,右副将军冯宗异等发平凉,还京师。

乙巳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始奉仁祖淳皇帝配。先三日壬寅,上诣仁祖庙,告曰:“惟我父母,德应上帝,寔生眇躬。今代前王统理天下,为亿兆主,已经二载,凡两祀天地,而未敢举行配天之礼者,盖功业未就故也。今疆宇既广,民生稍安,敬用今月十四日冬至,恭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谨请皇考作主以配,伏惟鉴知。”至日行礼,仁祖配位设正坛第一成之东,西向,陈设同昊天上帝,但不用玉。昊天上帝神位前奠玉帛,礼毕,即诣仁祖神御前行礼如昊天上帝仪。进俎,初献,亚献,终献,皆如之。其昊天上帝祝曰:“嗣天子臣元璋,敢昭告于昊天上帝,日当长至,六气资始,用遵彝典,敬率臣庶,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奉兹燎祀。”皇考仁祖淳皇帝配神作主。仁祖配位祝曰:“孝子皇帝臣元璋,敢昭告于皇考仁祖淳皇帝,日当长至,六气资始。今率臣僚恭祀昊天上帝,谨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用脩典礼伏。惟敬慎瞻天,永为配位。”礼成,上御奉殿,百官行庆成礼。既毕,出御奉天门,谓群臣曰:“祭祀在乎诚敬,不在乎物之丰薄。物丰矣而诚有未至,神不享焉;物虽薄而诚至,神则享之。所谓‘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尝闻以德受福,未闻以物徼福者也。昔陈友谅服衮冕,乘玉辂,丰牲币而行郊祀之礼,彼恣行不道,毒虐生灵,积恶于己而欲徼福于天,可乎?朕凡致祭,其实为国为民,非有私求之福,苟诚意未至,徒尚礼文而欲徼福于己,岂不获罪于天耶?”

享太庙。

丁未,遣元平章长寿等以书谕元丞相也速曰:“将军,元之故家,父子出将入相,宣力王室,积有年矣。比者,天下多故,诸将擅兵,类多跋扈,往往不善其终,独将军恪守臣节,坚如金石,虽当颠沛之际,力奋孤忠,志安宗社。及元主远去沙漠,将军独能以孤军殿后,义气不衰,其余侥幸之徒,俱云逝鸟散。嗟哉!且古之将帅当乱亡之时,未尝不假名义,以行其私,朕于将军之节,甚有嘉焉。近闻塞外逋逃之众,犹逞蜂虿之余毒,扰我边陲,岂将军不能辑士而致然欤?今我军已集幽蓟,待衅而动,将军宜深思之,上以图存其君之宗祀,下以保全其民人,岂不识时之俊杰哉?兹遣长寿、笃马二平章,赍书往达朕意,将军其审之。”

戊申夜,月在太微垣中。

己酉,复以广东行省参政周祯为刑部尚书。上谕之曰:“刑以辅治,唐虞所不免。观舜命皋陶之辞,始虽曰‘明刑’,终期于‘无刑’,皋陶告舜,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当时君臣莫不以恤刑为重,而民亦不自犯,所以能致雍熙之治,朕尝观此,深有所契,卿其体之。”

刑部尚书世家宝坐事降为吉安府庐陵县知县。

戊午,以户部员外郎张仁荣为本部侍郎。

置骁骑中、后二卫。

庚申,以朱昭为户部尚书,杨思义为陕西行省参政,王克恭为福建行省参政。

辛酉,以侯至善为中书省参政,樊思民为户部尚书,寻改为大都督府参议。

召福建行省参政蔡哲入朝。

赈应天、苏、松、杭、湖诸郡贫民八百四十六人,人给米一石、绵布一匹。

都督府臣奏:“真州王昭明等十八人,谋为不轨。捕问,皆已伏辜,请正典刑。”上曰:“此非小事。”命召至问之。昭明至无可言,唯服罪而已,其老母幼子皆当连坐。上曰:“昭明不可得释也,其诸老幼何预焉?”命戮昭明而释其余人。

十二月壬戌朔,遣翰林院编脩罗复仁、兵部主事张福赍诏谕安南、占城国王。诏曰:“朕本布衣,因天下乱,起兵以保乡里,不期豪杰云从,朕将之数年,辟土日广,甲兵强盛,遂为臣庶推戴,君临天下,以承正统,于今三年。海外诸国入贡者,安南最先,高丽次之,占城又次之,皆能奉表称臣,合于古制,朕甚嘉焉。近占城遣平章蒲旦麻都来贡,言‘安南以兵侵扰’,朕观之,心有不安,念尔两国自古及今,封疆有定分,不可强而为一,此天意也,况尔等所居之地,相去中国,越山隔海,所言侵扰之事,是非一时难知。以朕详之,尔彼此世传已久,保土安民,上奉天道,尊事中国。尔前王必有遗训不待谕而知者,朕为天下主,治乱持危,理所当行,今遣使往观其事,谕以畏天守分之道,如果互执兵端,连年不解,荼毒生民,上帝好生,必非所悦,恐天变于上,人怨于下,其祸有不能逃者。二国之君,宜听朕言,各遵其道,以安其分,庶几尔及子孙皆享福于永久,岂不美欤?”诏至,两国皆听命罢兵。

降户部尚书朱昭为苏州府知府,以其怠职不任事也。

甲子,日中有黑子。

丁卯,改湖广行省参政赵耀为北平行省参政。耀初授湖广,既辞,复留之。至是,上以耀尝从徐达取元都,习知其风土民情、边事缓急,改授北平,且俾守护王府宫室。既而,召入谕之曰:“闻北口子人多来归附者,汝宜速往,选其骁勇可用者为兵,月给米赡之,余悉处之临清、东昌之地,毋令其失所。”耀因奏进工部尚书张允所取《北平宫室图》,上览之,令依元旧皇城基,改造王府,耀受命,即日辞行。

戊辰,平章杨璟自蜀使还,言:“明昇闇弱,将佐皆庸材,昧于远略,喻之再四,终不悟,不如举兵取之。”上曰:“兵之所加,必贵有名,无衅而加兵,仁者不为也。西蜀之地,彼亦安能久据,但朕意俟其悔悟来归,则师可不劳,民亦无苦也。姑缓之。”

平章李文忠以所俘脱列伯等献京师,上曰:“彼亦为其主,事败至此,情有可矜,其释之。”仍赐冠带衣服。

壬申,饶州方丑仁于文山聚众为盗,命虎贲左卫指挥同知丁德率兵讨平之。

甲戌,遣中书省管勾甘桓会同馆副使路景贤封占城国王阿答阿者为占城国王。诏曰:“咨尔占城国王阿答阿者,素处海邦,定居南服,自尔祖父世笃忠贞,向慕中华,恪守臣职。朕今混一四海,抚驭万方,欲率土之咸宁,尝驰书以往报,而尔能畏天命,尊中国,即遣使称臣,来贡方物,思法前王之训,以安一境之民。眷兹忠诚,良可嘉尚,是用遣官赍印,封尔为占城国王。於戏!居中抚外,朕方一视同仁;保境安民,尔当慎终如始。永为藩辅,益勉令名。今赐洪武三年《大统历》一本、织金文绮纱罗四十匹,至可领也。”复赐民间《检用历》三千本,赏劳其使蒲旦麻都文绮、纱罗各一匹,仍赐以冠带,其从者皆有赐。

高丽国王王颛遣其臣张子温等上表谢封爵并贺明年正旦,贡方物,中宫、东宫皆有献。

乙亥,以安庆为浙江行省参政。

己卯,辰州永顺宣抚彭添保遣其从兄敬保来朝贡马及方物,诏以永顺宣抚司为永顺军民安抚司,以添保为同知。

辛巳,征虏右副将军都督同知冯宗异等至京。初,宗异守平凉,以关陕既平,胡虏畏服,不请于朝,輙引众还。及见,上诘之曰:“将军在平凉,外御胡虏,内镇抚关中,国家所托非轻也,乃不俟命,輙引众还,阃外之事,将谁任之?”宗异顿首谢,上以其勋旧,姑置之。

壬午,先是,高丽国王王颛有侄女遇乱陷没于军,使者入朝言其故。上令中使访得之,至是,赐以衣资廪饩,令其使者护归本国。

上谓中书及礼官曰:“今安南、高丽皆臣附,其国内山川,宜与中国一体致祭。”于是礼部考其山川:安南之山二十有一,曰佛迹,曰彻围,曰武宁,曰仙游,曰普赖,曰万劫,曰杰特,曰安子,曰地觐,曰天养,曰神投,曰龙岱,曰文埸,曰安获,曰卞,曰立石,曰香象,曰崇,曰都隆,曰测,曰分其;江有六,曰川泸,曰富良,曰大黄,曰大历,曰苏历,曰三带;其水有六,曰安石渊,曰石龙门,曰兹廉,曰浪泊,曰越裳宛,曰九德宛。高丽山有三,曰鲁阳,曰嵩,曰苇;水有四,曰川礼成,曰盐难水,曰浿水,曰马訾水,即鸭绿江也。遂命著之祀典,设位以祭。

甲申,总兵官潭州卫指挥同知丘广等兵至上思州,蛮寇黄英杰拒战,广击败之,禽从贼黄权等,英杰走十万山,复以兵追及斩之,上思州平。

西安等府耆民王达等言:“比年,为张思道、李思齐交兵侵扰,加之岁旱,粟麦不登,民多饥死。”诏有司正月户给米一石,二月再赈数如之。

以吕宗俊等六人为监察御史,人赐衣一袭。

戊子,诏旗、纛等神于惊蛰后致祭。

己丑,上御奉天门,大赏平定中原及征南将士之功。以大将军、右丞相信国公徐达攻取山东、河南、燕、冀、秦、晋等处州郡,克敌制胜,振扬国威,抚绥军民,得大将体,赏白金五百两、文币五十表里。开平王常遇春副大将军总兵攻取山东、河南、燕、冀、秦、晋等处州郡,及自率师由陕西攻取开平等处,以疾薨于军中,验其存日功劳与大将军一体,赏白金五百两、文币五十表里。右副将军、都督同知冯宗异泽州之役与平章杨璟妄分彼此,失陷士卒,及代大将军总制大军,时当隆寒,擅自班师,致士卒冻馁,不在赏列,念其初与大将军平定山东、河南、陕西诸郡,量与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五表里。御史大夫汤和总兵征南,先有浙江参政朱亮祖克取温、台诸郡,方国珍已闻风胆落,比师抵明州,国珍逃遁,及再调取福建,姑息太过,放散陈友定山寨余党,致八郡复叛,重劳师旅,及班师又不申明号令,以致兰秀山贼窥伺而叛,失陷指挥徐琇、张俊等官军,功过相折,量与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五表里。平章廖永忠先充征南副将军,克平福建,后自总兵取广东,比至南澳,何真已降,克平三山邵宗愚等山寨,又能调遣副将军朱亮祖平定海南,招谕两江溪洞,念其功劳,宜与全赏,然在福建,不能赞助大夫汤和,以致陈友定余党复叛入山,功过相折,量与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二十表里。都督佥事吴祯,先充征南副将军,与大夫汤和克取明州,复平定福建,航海回还,军容整肃,又能剿捕兰秀山余党,全师回京,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二十表里。左丞赵庸从大将军克平山东、河南、燕、冀、秦、晋等处州郡,又从开平王自陕西复取上都等处,后充副将军,同平章李文忠总兵山西,应接大将军,乘胜剿捕,生擒脱列伯,验其功,劳赏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九表里。平章曹良臣等从大将军克平山东、河南、燕、冀、秦、晋等处州郡,皆屡有战功,良臣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二十表里,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各赏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九表里,平章韩正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七表里,平章俞通源、右丞梅思祖、参政陆聚、都督副使顾时各赏白金一百五十两、文币十五表里,左丞王溥文币七表里,参政陆仲亨文币二表里,各卫指挥七表里,千户卫镇抚各六表里,百户所镇抚各五表里,各旗军总旗米三石、白金三两三钱,小旗米三石、白金三两二钱,军人米三石、白金三两。其守御各处城池有功官员,平章杨璟、胡廷羙各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二十表里,左丞周德兴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七表里,参政朱亮祖、张彬、戴德白金人二百两、文币十五表里,都督同知张兴祖、康茂才各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七表里,都督副使孙兴祖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七表里,都督佥事郭子兴、陈德各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五表里,都督佥事华云龙白金一百两、文币十表里,各卫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赏与从征同。其驾船公差、患病伤故官,军赏各有差。时赏物等第,各称其功过,诸将士皆悦服。

庚寅岁除,享太庙。

元将王保保侦知大将军南还,以兵袭兰州,奄至城下。指挥张温会诸将校曰:“彼悉众袭我,我兵寡,难与为敌,然彼远来,未知我众寡,乘暮击之,可以挫其锋,彼不退则固守以待援。”于是整兵出战,保保兵稍却。迟明,温收兵入城,敌兵遂围城数重,温坚守不与战。时鹰扬卫指挥于光守巩昌,将兵来援,至兰州之马兰滩,卒遇保保兵,战败。被执至兰州城下,使呼张将军出降,光大呼曰:“我不幸被执,公等坚守,徐总兵将大军行至矣。”敌怒,批其颊,遂被害。城中闻光言,守益固,保保进攻不利,且惧大军至,乃引去。光字大用,南康都昌人,磊落有大志。徐寿辉初起兵,略湖口,元将三旦八据鄱阳,都昌当其冲要,光乃集众列为队伍,分布境上以御之。既而都昌陷,寿辉署光江东宣慰元帅,镇鄱阳浮梁。陈友谅弑寿辉,光谓其众曰:“我不能杀友谅,可事之乎?”乃遣使奉币,以浮梁来降,继而轻骑谒上于龙江,授行枢密院判官,赐以衣冠,俾戍徽州永平翼。既行,复召还,解金连环并绦赐之,光顿首曰:“臣蒙被厚恩,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及从上征九江,下黄梅,攻建昌,战鄱阳,降武昌,皆与有功,转振武卫指挥同知,寻迁鹰扬卫指挥使,升怀远将军。从大将军徐达平淮东、浙西,擒张士诚,下山东诸郡,取汴梁,克陕洛,下潼关,同都督郭子兴守之。后移守巩昌,王保保屡引兵来攻,光辄击却之。至是,被执而死,时年四十三。上闻之,遣官祭以少牢,后命配享鸡笼山功臣庙。

诏赦临洮将士之亡匿山谷者。诏曰:“天地以生物为心,帝王以不杀为德。自三代以下,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皆承天运,奋武威以定乱,行仁义以安人,惟秦不然,坑赵降卒十万,古今非之,虽能混一,享国不长,天道昭然矣。朕每遣将出师,必加训谕,降者抚之,抗者诛之,故凡其来降,大小咸授以职,保其父母妻子。近者,兵至西土,豳国公李思齐率其部属将士,悉来臣附,大将军以其精锐随军征进,老幼安居城郭,未尝妄杀,可谓鉴秦之过,恪遵朕命矣。当临洮受降之初,如或妄加诛戮,尔众安能保全?今尔将士,乃有怀思其家、遁藏岩谷者。夫父母妻子之恋,人之常情。虽新附之众,未能悉知朕怀。朕为民父母,可不矜念?诏书到日,凡逃窜山谷者,毋自惊疑,罪无大小,并行赦之。”

户部奏:“是岁,天下郡县垦田八百九十八顷。”

湖广慈利县土酋叛,杀千户覃友仁,命左丞周德兴、平章曹良臣、李伯昇将兵讨平之。

以溧水县知县郭云为指挥使,守御南阳,兼知南阳府事。初,云仕元为平章,坚守裕州,后被擒,上嘉其志,授溧水知县,至是,复有是命。

是月,设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所属解盐东、西二场,岁办小引盐三十万四千引,每引重二百斤,其法:每岁伏暑时月于山西平阳府安邑等十县内,起民夫捞办,毕日还家;灵州盐课司岁办大引盐一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引有奇,每引重四百斤。

设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岁办大引盐一十四万二千五引有奇。

设北平、河间都转运盐使司,所属利民等二十四场,岁办大引盐七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引有奇,其法:皆灶户自备器皿煎煮,每丁岁办盐四引,地每亩办盐一十六斤,车一辆办盐二百斤,牛、驴每头办盐一百斤。

设福建都转运盐使司。

西域僧班的达及其徒古麻辣室哩等十二人自中印度来朝。

猜你喜欢
  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欧阳修
  卷三百八十八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五十五·黄以周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焦竑
  第六十五回 瓜镇丧师向营失陷 韦杨毙命洪酋中衰·蔡东藩
  皇清开国方略巻五·阿桂
  ●卷八。恩叙三·梁章钜
  卷二经二·何良俊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八十上·郝经
  卷七十三·班固
  卷二十六·班固
  嘉定县乙酉纪事·赵曦明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七·佚名
  附录(四) 旧作《孔子传略》·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夫人、小旦云了)(孤云了)(店家云了)(正旦便扮扶末上了)(末卧地做住了)呵!从生来谁曾受他这般烦恼!(做叹科)(唱) 【南吕】【一枝花】干戈动地来,横祸事从天降:爷娘三不归,家国一时亡。龙斗来鱼伤,情愿受消疏况。怎生般不应当,脱着衣裳,感得

  • 第四折·王实甫

    (夫人上,云)早间长老使人来,说张生病重。我着长老使人请个太医去看了。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者,问太医下甚么药?症侯如何?便来回话。(下)(红上,云)老夫人才说张生病沉重,昨夜吃我那一场气,越重了。莺莺呵,你送了他人。

  • 卷二十三·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三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得树楼集【起丁丑正月尽十二月】吾家自丧乱後仅存横溪老屋与两弟同居余所栖在西北隅年深瓦落不足以庇风雨丁丑春大儿幸举南宫挈之还家爰即旧址改筑小楼楼成而老木数

  • 卷一百九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十二笛类五言古咏笛          【梁】武 帝柯亭有奇竹含情复抑扬妙声发玉指龙音响凤凰赋得笛         【隋】姚 察作曲是佳人制名由巧匠鹍弦时莫并凤管还

  • 卷五百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十六马戴边城独望聊凭【一作平】危堞望倍【一作暗】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一作寒迥关防絶】山昏雾露生河滩胡鴈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江亭赠别长亭晚送君秋色渡江濆衰柳风难

  • 列传第三十六 高允·魏收

    斑允,字伯恭,勃海人也。祖泰,在叔父湖《传》。父韬,少以英朗知名,同郡封懿雅相敬慕。为慕容垂太尉从事中郎。太祖平中山,以韬为丞相参军。早卒。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

  • 卷一百五十五 志一百三十·赵尔巽

      ◎邦交三   △法兰西   法兰西一名佛郎机,在欧罗巴之西。清顺治四年来广东互巿,广东总督佟养甲疏言:“佛郎机国人寓居濠境澳门,与粤商互巿,仍禁深入省会。”法人素崇天主教,康熙以来,屡禁汉人入教。   道光二十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九·焦竑

      勝國羣雄   ◆勝國羣雄   天完徐壽禪   陳友諒傳(湖廣總志)   張士誠傳   明玉珍傳(湖廣總志)   宋韓林兒   倪文俊   頴州劉福通   方國珍傳   益都毛貴   晉冀關先生   關巾白不信   猺

  • 建康实録卷十六·许嵩

    齐列传王琨琅琊人祖荟父怿以侍婢生初琨名昆仑怿后娶南阳乐元女无子故名琨立为嗣少谨笃为从伯父司徒谧爱重官至尚书初为吏部郎不受私嘱出为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宋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顺帝逊位百僚陪列琨攀画轮

  •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一·陈邦瞻

    孟后废复哲宗元祐七年夏四月己未立皇后孟氏后洛州人马军都虞元之孙帝年益壮太皇太后歴选世家女百余人入宫后年十六太皇太后皇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至是太皇太后谕执政曰孟氏女能执妇道宜正位中宫命学士草制又以近世礼

  • 卷四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四十四乾隆三年夏四月辛卯准噶尔部人巴雅尔起塔特伯勒克等来降命赏给安揷如例五月戊午命暂停运送军营米石定边副将军额驸防凌奏言大兵既撤每月需饷无多军营现贮粮十七万余石屯田米三

  • 拓跋屈传·李延寿

    拓跋屈是文安公拓跋泥的儿子,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明元帝时,在门下省办事,进出传送诏书命令。他本性聪明机灵,善于奏事,每次都和皇帝想法相同,被赐爵为元城侯,加功劳将军,和南平公长孙嵩、白马侯崔宏等一起判决案件和诉讼。明

  • 大雲初分转生有藏健度第五·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神通行入有生行藏微妙光王法门。唯愿如来。分别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宣分别。此经中有诸佛萨十有生乐王法门。复有有生求喜法门。复有有生虚渴法门。复有

  •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二·成寻

    【延久四年(宋煕宁五年)六月五日~闰七月廿九日】参天台五台山记第二六月五日癸丑 天晴。辰时,副寺主、监主、智海表白等多以来集,访台州往来远行疲劳,令见州帖二通,感喜不少。良玉将来善财知识、十愿释,惟照阇梨返献者,即良玉

  • 元代野史·佚名

    元之先世,本号蒙古,其国在女真之北,以奇渥温三字为姓。有始祖母曰阿兰氏,寡居在极北沙漠。屡有光明耀腹,后一乳而生三子。季子曰孛端义儿,魁梧奇伟,沉毅寡言。其后子孙蕃盛,不相统属。传至九世孙,曰也速该,兴师攻塔塔儿部,大获全

  • 古董的自杀·滕固

    短篇小说。滕固著。

  • 东野农歌集·戴昺

    诗别集。宋戴昺著。五卷。据其《自序》,乃在池州为幕僚时作。清修《四库全书》时,采得二本,一为两淮所进,题曰《戴东野诗》,一卷,附录于戴复古集后。一为浙江所进,五卷,编次稍有条理,而诗视两淮本少数篇。四库馆臣以

  • 常建诗·常建

    诗别集。三卷。唐常建撰。常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